1、网络工程师-广域网与接入网技术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在 ISDN 网络中,与 ISDN 交换机直接相连的是 (1) 设备,它们通过 (2) 实现互联。 NT1 到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点是 (3) 。非 ISDN 设备要通过 (4) 设备接入 ISDN 网络,该设备的主要作用是 (5) 。(分数:5.00)A.TAB.NT1C.NT2D.TE1A.U 参考点B.T 参考点C.S 参考点D.R 参考点A.U 参考点B.T 参考点C.S 参考点D.R 参考点A.TAB.NT1C.NT2D.TE1A.信元交换B.中继连接C.报文连接D.交换连接ISDN 是由 (6) 定义的
2、一种网络设备标准。在 ISDN 的各种设备之间可定义 (7) 个参考点,其中,把网络终端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分开的参考点为 (8) 。若一个大的企业要连入 ISDN,则要用到一个叫 NT2 的设备,NT2 实际上就是 (9) 。ISDN 网络的构成不包括 (10) 。(分数:5.00)A.ISOB.IEEEC.CCITTD.ASCIIA.3B.4C.5D.6A.SB.UC.RD.TA.HubB.TAC.PBXD.RouterA.用户网B.公共网C.长途网D.本地网ISDN 是在 (11)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络,用户设备与电信公司设备之间的连接点是 (12) 。在 ISDN 网络中, (13)
3、设备不能直接连接到 NT1 设备上,它要通过 (14) 设备接入 ISDN 网络,所使用的连接点是 (15) 。(分数:5.00)A.PSTNB.X.25C.DDND.ATMA.U 参考点B.T 参考点C.S 参考点D.R 参考点A.TAB.TE2C.TN2D.TE1A.TAB.TE2C.TN2D.TE1A.U 参考点B.T 参考点C.S 参考点D.R 参考点ISDN 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比特管道,它采用 (16) 信道的复用。常用的有 D 和 B 两种标准化信道,其数据速率是 (17) 。ISDN 提供了基本速率接口和基群速率接口两种信道组合,其中,基本速率是 (18) ,它是 (19) 网络
4、的速率,基群速率有 T1 和 E1 两种,其中 T1 的速率是 (20) 。(分数:5.00)A.TDMB.WDMC.FDMD.ATDMA.D 信道 64kb/s,B 信道 16kb/sB.D 信道 16kb/s,B 信道 64kb/sC.D 信道 16kb/s,B 信道 164kb/sD.D 信道 64kb/s,B 信道 64kb/sA.64kb/sB.128kb/sC.144kb/sD.1.544Mb/sA.B-ISDNB.X.25C.N-ISDND.帧中继A.144kb/sB.1.544Mb/sC.2.048Mb/sD.10Mb/sX.25 网络是根据 (21) 的 X25 建议书实现的
5、计算机网络。X.25 网络的物理层使用的标准是 (22)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标准是 (23) ,第三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 (24) 。X.25 网络中的 PSE 采用 (25) 的方法交换分组。(分数:5.00)A.ISOB.IEEEC.CCITTD.IBMA.X.21B.X.28C.X.29D.X.75A.IEEE 802.3B.LAPBC.LAPDD.HDLCA.比特B.帧C.报文D.分组A.电路交换B.存储转发C.报文交换D.分组交换帧中继网的虚电路建立在 (26) ,在用户平面采用的协议是 (27) 。这种网络没有流量控制功能,但增加了拥塞控制功能。如果沿着帧的传送方向出现了拥塞,则把地
6、址字段中的 (28) 位设置为 1,这样接收方就可通过 (29) 协议要求发送方降低数据速率。最适合提供帧中继业务的网络是 (30) 。(分数:5.00)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A.X.28B.HDLCC.LAPDD.LAPPA.BECNB.FECNC.DECND.TECN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高层A.LANB.ATMC.DDND.ISDNATM 协议将网络分为多个功能层,信元生成由 (31) 层完成,会聚子层属于 (32) 层。对 OC-12 接口标准,ATM 网络的有效数据速率(去掉信元中的开销位)约为 (33) Mb/s。A 类服务是指 (34) 。在
7、 ATM 网络内部(NNI 中),允许的虚电路数为 (35) 。(分数:5.00)A.物理层B.ATM 层C.AAL 层D.高层A.物理层B.ATM 层C.AAL 层D.高层A.140B.560C.2240D.9000A.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B.实时、可变比特率、面向连接C.非实时、恒定比特率、五连接D.非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A.256B.1024C.4096D.65536ATM 网络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 (36) 。ATM 适配层分为 (37) 两个子层。 (38) 是对应于 A 类业务的 ATM适配层,它提供的业务特点是 (39) 。如果要传送 IP 数据报,则需要 (40) 业
8、务的支持。(分数:5.00)A.信元B.帧C.分组D.报文A.PMD 和 TCB.CS 和 SARC.PMD 和 SARD.CS 和 TCA.AAL3B.AAL2C.AAL1D.AAL4A.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B.实时、可变比特率、面向连接C.非实时、恒定比特率、无连接D.非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A.A 类B.B 类C.C 类D.D 类ATM 的 155Mb/s 接口中,UNI 使用 (41) 。ATM 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设备,但不可以充当 (42) 。SMDS 是基于 IEEE (43) 的规范,SMDS 数据分组的格式包括 (44) 。SMDS 的说法中, (45) 是不妥的。(
9、分数:5.00)A.单模光纤B.多模光纤C.同轴电缆D.双绞线A.路由器B.信号变换器C.多路复用器D.集线器A.802.3B.802.5C.802.4D.802.6A.用户数据B.用户数据、目的地址C.用户数据、目的地址、源地址D.用户数据、目的地址、源地址、起始字符A.可实现广播服务B.提供边界的通信服务C.在数据域可包含任何类型的数据D.交换网向端用户提供尽可能宽的网络接入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 (46) 只能提供 128kb/s 的接入数据速率,(47) 则是通过电话双绞线向端用户提供更高信息传输带宽的一种接入技术,而采用 (48) 和电缆调制解调器也可获得和后者同样数量级的接入带
10、宽。第 3 代无线通信的 (49) 可提供高达 2Mb/s 的接入数据速率。光纤到户,即 (50) ,是将来的一种发展方向。(分数:5.00)A.B-ISDNB.N-ISDNC.CDMAD.ADSLA.B-ISDNB.N-ISDNC.CDMAD.ADSLA.GSMB.HFCC.CDMAD.HDSLA.HFCB.GSMC.CDMAD.HDSLA.P9DDIB.FTTHC.FTTCD.FTTB网络工程师-广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在 ISDN 网络中,与 ISDN 交换机直接相连的是 (1) 设备,它们通过 (2) 实现互联。 NT1 到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
11、点是 (3) 。非 ISDN 设备要通过 (4) 设备接入 ISDN 网络,该设备的主要作用是 (5) 。(分数:5.00)A.TAB.NT1 C.NT2D.TE1解析:A.U 参考点 B.T 参考点C.S 参考点D.R 参考点解析:A.U 参考点B.T 参考点 C.S 参考点D.R 参考点解析:A.TA B.NT1C.NT2D.TE1解析:A.信元交换B.中继连接C.报文连接D.交换连接 解析:ISDN 使用一组兼容的用户/网络接口,它可以在很广的范围内支持用户的应用、装备和各种配置。接口包括 NT1、NT2、TE1、TA 和 TE2,如图 930 所示。这些接口为应用之间、位置之间和业务之
12、间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功能群(FG):用户接入 ISDN 所需的一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设备来完成。参考点(RP):用来分割功能群的概念上的点。在不同的实现方案中,一个参考点可以对应也可以不对应于一个物理接口。网络终端 1(NT1):是 ISDN 网在用户处的物理和电气终端装置。NT1 只有 OSI 第 1 层的功能,即用户线传输终端的有关功能,它是网络的边界,使交换机的用户设备不受用户线上传输方式的影响,具有线路维护功能,支持多个信道的传输,具有解决 D 信道竞争的能力,支持多个终端设备同时接入。网络终端 2(NT2):又叫智能的网络终端,它可以包含 OSI 第 13 层的功能,
13、可完成交换和集中的功能。NT2 可以是数字 PBX、集中器和局域网。1 类终端设备(TE1):又叫 ISDN 标准终端设备,它是符合 ISDN 接口标准(即 S 参考点的标准)的用户设备,例如数字电话机和 4 类传真机,它完成用户侧 13 层的功能以及面向某种应用的高层功能。2 类终端设备(TE2):又叫非 ISDN 标准终端设备,是不符合 ISDN 接口标准的用户设备,需要经过终端适配器 TA 的转换,才能接入 ISDN 的标准接口(S 参考点)。终端适配器(TA):完成适配功能(包括速率适配及协议转换),使 TE2 能接入 ISDN 的标准接口。它具有OSI 第 1 层的功能以及高层功能,
14、可用来完成交换连接。R、S、T、U 等是国际电信联盟 ITU 定义的 ISDN 的用户/网络模型中的参考点。参考点可以是用来划分不同功能群的分界点,也可以是设备单元之间的物理接口。(1)R 参考点;非 ISDN 设备和 TA 之间的参考点。(2)S 参考点:用户终端和 NT2 之间的参考点。(3)T 参考点:NT1 和 NT2 之间的参考点。(4)U 参考点:NT1 与电信公司网络中的线路终端之间的参考点。U 参考点只有在北美才有用,因为那里的服务商不提供 NT1 功能。ISDN 是由 (6) 定义的一种网络设备标准。在 ISDN 的各种设备之间可定义 (7) 个参考点,其中,把网络终端设备和
15、用户终端设备分开的参考点为 (8) 。若一个大的企业要连入 ISDN,则要用到一个叫 NT2 的设备,NT2 实际上就是 (9) 。ISDN 网络的构成不包括 (10) 。(分数:5.00)A.ISOB.IEEEC.CCITT D.ASCII解析:A.3B.4 C.5D.6解析:A.SB.UC.RD.T 解析:A.HubB.TAC.PBX D.Router解析:A.用户网B.公共网 C.长途网D.本地网解析:参见试题(1)(5)的分析。ISDN 是在 (11)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络,用户设备与电信公司设备之间的连接点是 (12) 。在 ISDN 网络中, (13) 设备不能直接连接到 NT1
16、 设备上,它要通过 (14) 设备接入 ISDN 网络,所使用的连接点是 (15) 。(分数:5.00)A.PSTN B.X.25C.DDND.ATM解析:A.U 参考点B.T 参考点 C.S 参考点D.R 参考点解析:A.TAB.TE2 C.TN2D.TE1解析:A.TA B.TE2C.TN2D.TE1解析:A.U 参考点B.T 参考点C.S 参考点D.R 参考点 解析:参见试题(1)(5)的分析。ISDN 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比特管道,它采用 (16) 信道的复用。常用的有 D 和 B 两种标准化信道,其数据速率是 (17) 。ISDN 提供了基本速率接口和基群速率接口两种信道组合,其中,基
17、本速率是 (18) ,它是 (19) 网络的速率,基群速率有 T1 和 E1 两种,其中 T1 的速率是 (20) 。(分数:5.00)A.TDM B.WDMC.FDMD.ATDM解析:A.D 信道 64kb/s,B 信道 16kb/sB.D 信道 16kb/s,B 信道 64kb/s C.D 信道 16kb/s,B 信道 164kb/sD.D 信道 64kb/s,B 信道 64kb/s解析:A.64kb/sB.128kb/sC.144kb/s D.1.544Mb/s解析:A.B-ISDNB.X.25C.N-ISDN D.帧中继解析:A.144kb/sB.1.544Mb/s C.2.048Mb
18、/sD.10Mb/s解析:ISDN 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比特管道,它采用 TDM 信道的复用。常用的有 D 和 B 两种标准化信道,其中 D 信道是 16kb/s,B 信道是 64kb/s。ISDN 提供了基本速率接口和基群速率接口两种信道组合。其中,基本速率是 144kb/s,它是 N-ISDN 网络的速率;基群速率有丁 1 和 E1 两种,T1 的速率是 1.544Mb/s。X.25 网络是根据 (21) 的 X25 建议书实现的计算机网络。X.25 网络的物理层使用的标准是 (22)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标准是 (23) ,第三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 (24) 。X.25 网络中的 PSE 采用
19、 (25) 的方法交换分组。(分数:5.00)A.ISOB.IEEEC.CCITT D.IBM解析:A.X.21 B.X.28C.X.29D.X.75解析:A.IEEE 802.3B.LAPB C.LAPDD.HDLC解析:A.比特B.帧C.报文D.分组 解析:A.电路交换B.存储转发 C.报文交换D.分组交换解析:X.25 协议分为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各层在功能上相互独立,如图 9.31 所示。与OSI 参考模型一样,对等层之间的通信通过对等层间的规程来实现。物理层定义了 X.25 网络通信中 DTE 和 DCE 之间的电气接口,以及建立物理的信息传输通道的过程。在该层次上包括
20、三种协议:(1)X.21 接口运行于 8 个交换电路上;(2)X.21bis 定义模拟接口,允许模拟电路访问数字电路交换网络:(3)V.24 使得 DTE 能在租用模拟电路上运行,以连接到包交换节点或集中器。*数据链路层中包括四种协议:(1)LAPB:源自 HDLC,具有 HDLC 的所有特征,使用较为普遍,能够形成逻辑链路连接。(2)链路访问协议(Link Access Protocol,LAP):是 LAPB 协议的前身,如今几乎不被使用。(3)LAPD(Link Access Protocol channel D,ISDN D 信道链路访问协议):源自 LAPB,用于 ISDN,在 D信
21、道上完成 DTE 之间,特别是 DTE 和 ISDN 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4)逻辑链路控制(LLC):是一种 IEEE802 局域网协议,使得 X.25 数据包能在 LAN 信道上传输。分组层是 X.25 交换协议的核心,规定了关于虚电路(VC)的建立、释放过程以及分组的格式、分组传输控制过程、流控和异常情况的处理与恢复等。X.25 以虚电路服务为基础。分组层采用的是分组层协议(Packet Layer Protocol,PLP),定义了分组的格式和在分组层实体之间交换分组的过程,同时也定义了如何进行流控、差错处理等规程,相当于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PLP 负责虚电路上 DTE 设备之
22、间的分组交换,能在 LAN 和正在运行 LAPD 的 ISDN 接口上运行逻辑链路控制(LLC)。PLP 可实现五种不同的操作方式:呼叫建立、数据传送、闲置、呼叫清除和重启。X.25 网络结构中,PSE 为分组交换设备(包交换机),具有存储-转发能力,可适应不同类型、不同速率的用户设备。为保证网络具有高度的可用性,每个 PSE 至少与两个以上的其他 PSE 相连,当某个 PSE 出现故障时可自动迂回路由。帧中继网的虚电路建立在 (26) ,在用户平面采用的协议是 (27) 。这种网络没有流量控制功能,但增加了拥塞控制功能。如果沿着帧的传送方向出现了拥塞,则把地址字段中的 (28) 位设置为 1
23、,这样接收方就可通过 (29) 协议要求发送方降低数据速率。最适合提供帧中继业务的网络是 (30) 。(分数:5.00)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解析:A.X.28B.HDLCC.LAPDD.LAPP 解析:A.BECNB.FECN C.DECND.TECN解析: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高层 解析:A.LANB.ATMC.DDN D.ISDN解析:(1)控制平面:类似于电路交换业务中的共路信令。其中,控制信息使用的是独立的逻辑通道。在数据链路层,使用具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 LAPD(Q.9221)协议,提供用户终端设备(TE)和网络(NT)之间的可靠数据链路
24、控制服务。这种数据链路业务用于 Q.933 控制信令报文的交换。(2)用户平面:用于端用户之间实际信息传输的用户平面协议是 LAPF(帧模式承载业务的链路接入规程),它在 Q.922 中定义。Q.922 是 LAPD(Q.921)的一个增强版本。帧中继只使用了 LAPF 的核心功能。用户平面中 LAPF 的核心功能构成了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子层,它在用户之间提供了单纯的无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数据链路帧传输服务。为了降低开销,帧中继使用拥塞控制机制,而不是虚电路的流控制机制。帧中继主要是在可靠性高的媒体上实现,因此流控制可以由高层来完成而不会降低数据的完整性。下面介绍帧中继中的三种拥塞位及其含义。(
25、1)丢弃适选者位(Discard Eligibility,DE):由 DTE 设备设置,长度为 1 位,用来表示 1 个帧的重要性比正在传输的其他帧低。在网络发生拥塞状态后,首先将丢弃那些设置了 DE 位的帧。(2)向前显式拥塞通知(For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FECK):长度为 1 位,当它被设置为 1 时,说明帧在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传输线路上出现了拥塞。(3)向后显式拥塞通知(Back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BECN):长度为 1 位,当它被设置为 1 时,说明帧在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
26、的传输线路的相反方向上出现了拥塞。ATM 协议将网络分为多个功能层,信元生成由 (31) 层完成,会聚子层属于 (32) 层。对 OC-12 接口标准,ATM 网络的有效数据速率(去掉信元中的开销位)约为 (33) Mb/s。A 类服务是指 (34) 。在 ATM 网络内部(NNI 中),允许的虚电路数为 (35) 。(分数:5.00)A.物理层B.ATM 层 C.AAL 层D.高层解析:A.物理层B.ATM 层C.AAL 层 D.高层解析:A.140B.560 C.2240D.9000解析:A.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 B.实时、可变比特率、面向连接C.非实时、恒定比特率、五连接D.非实时
27、、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解析:A.256B.1024C.4096 D.65536解析:AAL 的目标是向应用提供有用的服务,并将它们与在发送端(方)将数据分割为信元,在接收端(方)将信元重新组织为数据的机制隔离开来。AAL 按照 3 个坐标轴来组织服务空间:(1)实时服务和非实时服务。(2)恒定比特率服务和变化比特率服务。(3)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非连接的服务。原则上,用 3 个坐标轴和每个坐标轴上的 2 个值可以定义 8 种不同的服务,如图 9.32 所示。ITU 认为只有其中的 4 个有使用价值,并分别命名为类 A、B、C、D,其他几种则未得到支持。从 ATM 4.0 开始,该图有些过时,所以在
28、这里提出主要是作为背景信息,以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 AAL 协议设计是目前这个样子的。目前主要的不同在传输类(ABR、CBR、NRT-VBR、RT-VBR 和 UBR)之间,而不是这些 AAL 支持的服务类型之间。*为了处理这 4 类服务,ITU 定义了 4 个协议,后来发现对于类 C 和类 D 的技术要求十分相似,从而将 AAL3和 AAL4 合为 AAL3/4。计算机工业当时浑然不觉,后来才发现它们都不令人满意。后来暂且定义了另一种协议AAL5 来解决这个问题。ATM 适配层的上面部分称为会聚子层(Cenvergence Sublayer),其作用是向应用程序提供一个接口。它由两个子部分组成
29、:一个是对所有应用程序都通用的公共部分(相对于给定的 AAL 协议);另一个是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子部分。其中,每个部分的作用都与协议相关,但是可以包括报文分帧和错误检测。在发送端,会聚子层负责接收来自于应用程序的比特流(数据)或随机长度的报文,并将它们分为 4448 字节的单元以便传输。确切的大小依赖于所用的协议,因为一些协议要占用 48 字节 ATM 载荷中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头。在接收端,该子层将信元重组为原始的报文。在通常情况下,报文分界(如果存在)是要保留的。AAL 下面的部分称为分割和重组(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SAR)子层,它将会聚子层交给它的数据单元
30、加上头和尾从而构成信元有效载荷。接着,这些载荷被交给 ATM 层进行传送。在接收端,SAR 子层将信元重组为报文。SAR 子层基本上只涉及信元,而会聚子层则与报文打交道。SAR 子层对于某些(但不是所有的)服务类来说,还有另外一些功能,特别是它有时候可以进行错误检测和多路复用。SAR 子层对于所有服务类都是存在的,但功能的强弱则依赖于其特定的协议。信元长 53 个字节,其中 48 个字节用于载体,5 个字节用于标头信息。注意:标头信息几乎占了信元的1/10。ATM 网络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 (36) 。ATM 适配层分为 (37) 两个子层。 (38) 是对应于 A 类业务的 ATM适配层,它提
31、供的业务特点是 (39) 。如果要传送 IP 数据报,则需要 (40) 业务的支持。(分数:5.00)A.信元 B.帧C.分组D.报文解析:A.PMD 和 TCB.CS 和 SAR C.PMD 和 SARD.CS 和 TC解析:A.AAL3B.AAL2C.AAL1 D.AAL4解析:A.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 B.实时、可变比特率、面向连接C.非实时、恒定比特率、无连接D.非实时、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解析:A.A 类B.B 类C.C 类D.D 类 解析:ATM 适配层是 ATM 核心(包括 ATM 层和物理层,与业务无关)和高层间的接口,它是为使 ATM 层能适应不同业务类型而设置的,故
32、ATM 对各种业务承载能力集中体现在 ATM 适配层。ATM 适配层又细分为若干子层,如图 9.33 所示。*ATM 适配层共有 6 种类型:AAL0、AAL1、AAL2、AAL3、AAL4、AAL5。AAL 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不同业务按其特征分为几种类型。表征业务类型的特征包括: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定时关系(存在或不存在): 比特率(变化或恒定的); 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其他。ITU-T 最早定义了四种类型的业务,称之为 A、B、C 和 D 类业务。A 类和 B 类业务需要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定时关系,因而对这两类业务需要时钟机制,C 类和 D 类不需要定时关系。A 类业务需要恒定比特率(C
33、onstant BitRate,CBR);B、C、D 类业务类型是可变比特率(Variable BitRate,VBR)。A、B、C 是面向连接的,D 是无连接的,定义这些业务是为了支持不同的应用。例如,高质量电视会议属于 A 类业务,多媒体信息的检索属于 B 类业务,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属于 D 类业务,帧中继(FR)属于 C 类业务。 A 类:恒定比特率,面向连接,需要定时关系。 B 类:可变比特率,面向连接,需要定时关系。 C 类:可变比特率,面向连接,不需要定时关系。 D 类:可变比特率,无连接,不需要定时关系。对应于不同的类型,AAL 采用不同的协议类型。一般来说,AAL
34、1 支持 A 类业务,AAL2 支持 B 类业务。数据传输可以使用 AAL3/4 或 AAL5,由于 AAL5 开销比较小,因此效率更高,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SMDS 由 AAL3/4 支持,FR 由 AAL5 支持。ATM 的 155Mb/s 接口中,UNI 使用 (41) 。ATM 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设备,但不可以充当 (42) 。SMDS 是基于 IEEE (43) 的规范,SMDS 数据分组的格式包括 (44) 。SMDS 的说法中, (45) 是不妥的。(分数:5.00)A.单模光纤 B.多模光纤C.同轴电缆D.双绞线解析:A.路由器B.信号变换器 C.多路复用器D.集
35、线器解析:A.802.3B.802.5C.802.4D.802.6 解析:A.用户数据B.用户数据、目的地址C.用户数据、目的地址、源地址 D.用户数据、目的地址、源地址、起始字符解析:A.可实现广播服务B.提供边界的通信服务C.在数据域可包含任何类型的数据D.交换网 解析:SMDS 与 IEEE 802.6MAN 标准、BISDN 兼容,但 SMDS 提供 IEEE 802.6 没有规定的管理和标准业务。SMDS 是一种公共包交换服务,它主要用于企业间在广域网上交换数据,SMDS 为这类数据交换提供了相应的体系结构和服务,SMDS 利用广域网扩展了公司 LAN 的效率。SMDS 是无连接的,
36、因此在传输数据时不需要建立连接,这就为一次发送大量数据提供了必要的带宽。SMDS 包可以包括 7168 字节的数据,这个包足够大,可用来接收通常的 LAN 包。每个包都包括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每个包都分开发送。每个使用 SMDS的企业都被指定一个 116 的唯一的 SMDS 地址。每个地址是十位数,看起来就像电话号码一样。SMDS 也提供广播服务,可以将数据传送到多个地址。SMDS 公司可以被指定一个或多个组地址,用于定义组。组地址和 IP 中的组播是一样的,如 TCP/IP 使用动态地址解析和路由更新。因为 SMDS 是一个公共服务,所以任何 SMDS 客户都可以和任何客户交换数据。向端用户提
37、供尽可能宽的网络接入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 (46) 只能提供 128kb/s 的接入数据速率,(47) 则是通过电话双绞线向端用户提供更高信息传输带宽的一种接入技术,而采用 (48) 和电缆调制解调器也可获得和后者同样数量级的接入带宽。第 3 代无线通信的 (49) 可提供高达 2Mb/s 的接入数据速率。光纤到户,即 (50) ,是将来的一种发展方向。(分数:5.00)A.B-ISDNB.N-ISDN C.CDMAD.ADSL解析:A.B-ISDNB.N-ISDNC.CDMAD.ADSL 解析:A.GSMB.HFC C.CDMAD.HDSL解析:A.HFCB.GSMC.CDMA D.HDSL解析:A.P9DDIB.FTTH C.FTTCD.FTTB解析:向端用户提供尽可能宽的网络接入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N-ISDN 只能提供 128kb/s 的接入数据速率,ADSL 则是通过电话双绞线向端用户提供更高信息传输带宽的一种接入技术,而采用 HFC 和电缆调制解调器也可获得和后者同样数量级的接入带宽。第 3 代无线通信的 CDMA 可提供高达 2Mb/s 的接入数据速率。光纤到户,即 FTTH,是将来的一种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