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分数:60.00)某高可靠性计算机系统由如图所示的冗余部件构成。若每个部件的千小时可靠度 R 均为 0.9,则该计算机系统的千小时可靠度为_,该计算机系统的失效率 可使用_来计算。(分数:14.00)(1). A.0.656 B.0.729 C.0.801 D.0.864(分数:2.00)A.B.C.D.(2). A.lnR/t B.-lnR/t C.log2R/t D.-log2R/t(分数:2.00)A.B.C.D.(3).常用的软件冗余方法有多种,在关于软件
2、冗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 A.多版本程序设计可以检查软件故障,但不能检查硬件故障 B.用一组数据检查运算逻辑部件的功能属于能力检查 C.一致性检查时要把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与手工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D.软件冗余是一种动态冗余技术(分数:2.00)A.B.C.D.(4).容错计算机中采用冗余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这些冗余技术不包括_。 A.硬件冗余 B.信息冗余 C.时间冗余 D.人员冗余(分数:2.00)A.B.C.D.(5).下面关于计算机性能的各种评估方法的论述中,正确的是_。 A.每秒百万次指令(MIPS)描述了计算机的浮点运算速度 B.等效指令速度法采用灵活的指令比例来评价计算机
3、的性能 C.峰值 MFLOPS 以最慢的浮点指令来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D.CTP 以每秒百万次理论运算(MTOPS)来表示运算部件的综合性能(分数:2.00)A.B.C.D.(6).在下列所示系统中每个部件的可靠度都等于 R(0R1),则通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判断,系统可靠度最高的是_。 A B C D (分数:2.00)A.B.C.D.(7).在计算机的可靠性模型中,N 模冗余系统是由 N 个相同的模块和一个_组成。 A.缓冲区 B.控制器 C.加速器 D.表决器(分数:2.00)A.B.C.D.系统可靠性的简单度量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其计算公式是_;软件可用性是指在某个给定时间点
4、上程序能够按照需求执行的概率,其定义为_。(MTTF:Mean Time To Failure;MTTR:Mean Time To Repair)(分数:46.00)(1). A.MTTF+MTTR B.MTTF-MTTR C.MTTR-MTTF D.MTTFMTTR(分数:2.00)A.B.C.D.(2). A.可用性=MTTF/(MTTF+MTTR)100% B.可用性=MTTR/(MTTF+MTTR)100% C.可用性=MTTF/(MTTF-MTTR)100% D.可用性=MTTR/(MTTF-MTTR)100%(分数:2.00)A.B.C.D.(3).事务处理系统运行时,系统的吞吐率
5、指标(每秒处理的事务数)会随系统负荷(系统中待处理的事务数量)大小而变化。当系统的负荷从 0 开始逐步增大时,系统吞吐率的变化一般将先后经历如下 3 个阶段:_。 A.快增长、慢增长、下降 B.慢增长、快增长、下降 C.快增长、较慢增长、慢增长 D.慢增长、较快增长、快增长(分数:2.00)A.B.C.D.(4).假设某磁盘子系统包括以下部件:10 个磁盘,每个磁盘的 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为 1,000,000 小时;1 个 SCSI 控制器,MTTF 是 500,000 小时;1 个电源,MTTF 是 200,000 小时;1 个风扇,MTTF 是 200,000小时;1 个 SCSI
6、 缆线,MTTF 是 1,000,000 小时。假设每个部件的故障是独立的,整个系统的 MTTF 约为_年。 A.2 B.3 C.4 D.5(分数:2.00)A.B.C.D.(5).以下关于系统兼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_。 A.若两种计算机指令系统与体系结构不同,则无法实现高级语言程序兼容 B.操作系统的内核在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上是不能兼容的 C.操作系统的外层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上是难以实现兼容的 D.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之间可以实现编译程序兼容(分数:2.00)A.B.C.D.(6).按照开放的接口、服务和支持的规范而实现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人机界面、系统管理工具、通信服务和
7、安全性等方面都是按公开标准实现的,这种环境有利于实现应用软件的_。 A.可移植性、可裁剪性和互操作性 B.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C.兼容性、安全性和可理解性 D.完整性、可扩充性和可推广性(分数:2.00)A.B.C.D.(7).为测量高负载大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最适宜的方法是_。 A.查看运行日志 B.硬件监控 C.软件监控 D.查看做业记账系统(分数:2.00)A.B.C.D.(8).用 3 个相同的元件组成如图所示的一个系统。(分数:2.00)A.B.C.D.(9).以下关于基准测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 A.运行某些诊断程序,加大负载,检查哪个设备会发生故障 B.验证程序模块之间的
8、接口是否正常起作用 C.运行一个标准程序对多种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以比较和评价它们的性能 D.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内部逻辑,评价程序是否正确(分数:2.00)A.B.C.D.(10).以下关于计算机性能改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 A.如果某计算机系统的 CPU 利用率已经达到 100%则该系统不可能再进行性能改进 B.使用虚存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主存太小,则页面交换的频率将增加,CPU 的使用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应当增加更多的内存 C.如果磁盘存取速度低,引起排队,此时应安装更快的 CPU,以提高性能 D.多处理机的性能正比于 CPU 的数目,增加 CPU 是改进性能的主要途径(分数:2.00)A.
9、B.C.D.(11).1 台服务器、3 台客户机和 2 台打印机构成了一个局域网(如图所示)。在该系统中,服务器根据某台客户机的请求,数据在一台打印机上输出。设服务器、各客户机及各打印机的可用性分别为 a、b、c,则该系统的可用性为_。(分数:2.00)A.B.C.D.(12).实现容错计算的主要手段是冗余。_中动态冗余的典型例子是热备系统和冷备系统。 A.结构冗余 B.信息冗余 C.时间冗余 D.冗余附加技术(分数:2.00)A.B.C.D.(13).设系统的失效率为 ,则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 为_。 A.1/ B.2 C. 2 D.1+(分数:2.00)A.B.C.D.(14)
10、.提高计算机可靠性可以采用冗余技术,下面的例子中属于信息冗余的是_。 A.软件备份 B.CRC 校验 C.程序卷回 D.指令复执(分数:2.00)A.B.C.D.(15).SPEC 计算机性能测试有不同的方法,吞吐率测试是指对_的测试。 A.计算机完成单个任务要用多少时间 B.计算机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任务 C.计算机在一定时间内能输出多少数据 D.计算机在一段时间内能并行执行多少个程序(分数:2.00)A.B.C.D.(16).MIPS(每秒百万次指令数)和 MFLOPS(每秒百万次浮点运算数)是衡量 CPU 性能的两个指标,其中_。 A.MIPS 适合衡量向量处理机的性能,MFLOPS
11、适合衡量标量处理机的性能 B.MIPS 适合衡量标量处理机的性能,MFLOPS 适合衡量向量处理机的性能 C.MIPS 反映计算机系统的峰值性能,MFLOPS 反映计算机系统的持续性能 D.MIPS 反映计算机系统的持续性能,MFLOPS 反映计算机系统的峰值性能(分数:2.00)A.B.C.D.(17).采用软件冗余的方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设计 N 个相同功能的程序模块,这些模块必须_。 A.由同一组程序员按照相同的规格说明进行编写 B.由同一组程序员按照不同的规格说明进行编写 C.由不同的程序员按照相同的规格说明进行编写 D.由不同的程序员按照不同的规格说明进行编写(分数:2.00)A
12、.B.C.D.(18).以下关于改进信息系统性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 A.将 CPU 时钟周期加快一倍,能使系统吞吐率增加一倍 B.一般情况下,增加磁盘容量可以明显缩短作业的平均 CPU 处理时间 C.如果事务处理平均响应时间很长,首先应注意提高外围设备的性能 D.利用性能测试工具,可以找出程序中最花费运行时间的 20%代码,再对这些代码进行优化(分数:2.00)A.B.C.D.(19).下列关于软件可靠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 A.由于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很复杂,软件可靠性不能通过历史数据和开发数据直接测量和估算出来 B.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内,计算机程序无故障运行的概率 C
13、.在软件可靠性的讨论中,故障指软件行为与需求的不符,故障有等级之分 D.排除一个故障可能会引入其他的错误,而这些错误会导致其他的故障(分数:2.00)A.B.C.D.(20).假定求浮点数平方根(FPSQR)的操作在某台机器上的一个基准测试程序中占总执行时间的 20%,FP 运算指令所用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 50%。采用两种优化 FPSOR 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增加专门的 FPSQR 硬件,可以将 FPSQR 的操作速度提高为原来的 10 倍;第二种方法是提高所有 FP(浮点)运算指令的执行速度到原来的 1.6 倍,从而提高求浮点数平方根操作的速度。可以通过计算这两种方法对基准测试程序的加速比来
14、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 A.第一种方法的加速比是 1.23,效果较好 B.第二种方法的加速比是 1.23,效果较好 C.第一种方法的加速比是 1.22,效果较好 D.第二种方法的加速比是 1.22,效果较好(分数:2.00)A.B.C.D.(21).假设单个 CPU 的性能为 1,则由 n 个这种 CPU 组成的多处理机系统的性能 P 为:(分数:2.00)A.B.C.D.(22).以下关于系统性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 A.常见的 Web 服务器性能评估方法有基准测试、压力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B.评价 Web 服务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最大并发连接数、响应延迟和吞吐量 C.对
15、运行系统进行性能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以更好的性能/价格比更新系统 D.当系统性能降到基本水平时,需要查找影响性能的瓶颈并消除该瓶颈(分数:2.00)A.B.C.D.(23).数据备份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时保护数据的重要措施。_可针对上次任何一种备份进行,将上次备份后所有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后的数据进行标记。 A.增量备份 B.差异备份 C.完全备份 D.按需备份(分数:2.00)A.B.C.D.二、B简单题/B(总题数:3,分数:40.00)希赛公司拟开发一个商业情报处理系统,使公司能够及时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项目组经过讨论,决定采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
16、方法。在系统分析阶段,为了更好地对情报数据处理流程及其与外部角色的关联进行建模,项目组成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小张提出先构建系统流程图(System Flowcharts),以便更精确地反映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及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小李提出先构建系统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s),来展现系统的处理过程和定义业务功能边界,并给出了情报分类子系统的 0 层和 1 层数据流图,后者如图所示。(分数:12.00)(1).流程图和数据流图是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中常用的两种手段,请用 300 字以内简要说明流程图与数据流图的含义及其区别,并说明项目组为何确定采用数据流图作为建模手段。(分数
17、:4.00)_(2).请分析指出如图所示的数据流图中存在的错误及其原因,并针对图中所示的 1 层数据流图绘制出情报分类子系统的 0 层数据流图。(分数:4.00)_(3).高质量的数据流图是可读的、内部一致的并能够准确表示系统需求。请用 300 字以内说明在设计高质量的数据流图时应考虑的 3 个原则。(分数:4.00)_某软件公司接受 A 公司委托开发一个软件任务,该任务由张工负责。张工预计在 4 周内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并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张工委派了项目组的小刘来负责需求信息的获取。两周后,小刘向张工汇报了他进行需求分析的过程及结果。小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 A 公司的 50 名工作人员
18、搜集信息。他首先准备了问卷的初稿,并请 A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测试和修正;然后将问卷分发给 A 公司的每位工作人员,并要求他们在一周内返还问卷。但到目前为止,小刘只收回了 7 份问卷。小刘认为自己是完全按照问卷调查的步骤和要求实施的,而问卷的返还率仍然很低。张工听完后,给小刘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能够提高问卷返还率的建议。但是为了不耽误项目的进度,张工决定采用 JRP(Joint Requirements Planning)的方法再次进行需求调查,张工作为 JRP 的主持人。最终在第 4 周完成了需求规格说明书,并决定了系统后续阶段的开发计划,如图所示。(分数:12.00)(1).
19、用 15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张工给小刘提出的提高问卷返还率的可能措施。(分数:4.00)_(2).请用 300 字以内文字简要说明 JRP 的基本思想及保证 JRP 顺利实施的基本原则。(分数:4.00)_(3).假设: 整个开发实施两轮迭代。 每个任务都被划分为 2 个子任务(例如,实现可以划分为实现1 和实现 2),对应两轮迭代。 完成每个子任务需要花费 24 人天。 整个系统的集成测试、改正错误及验证需要花费 48 人天。 第一轮迭代结束时,形成版本 v0.5;第二轮迭代结束时,整个系统的开发任务全部完成,形成版本 v1.0。 根据上述假设,给出采用迭代模型开发的各里程碑及其完成时间(
20、标出在第几天完成)与交付产品。(分数:4.00)_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政府职能。某市房地产交易网站是市建设委员会实施电子政务的门户,网站包括以下栏目:项目公示、业务办理、信息发布、通知公告、政策法规、房地产经纪、在线答疑等,其中业务办理栏目中又包括申办预售许可、期房网上签约、申请预售登记、权属登记申请、现房网上签约、经纪机构管理、评估行业管理等项目,多数的业务办理项目需要管理部门多级审批。(分数:16.00)(1).一般而言,电子政务业务分为 3 个领域,电子政务业务模型如图所示(箭头表示信息的流向)。请在下图(1)、(2)、(3)空中填写恰当的内容。(分数:4.00)_(
21、2).电子政务根据其服务的对象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 4 种模式,即 G2G、G2B、G2C、G2E。请根据本题中房地产交易网站的栏目内容,说明该市建设委员会的电子政务系统包括了哪些模式?为什么?(分数:4.00)_(3).本题中的电子政务项目在进行需求分析时,系统分析师需要有效地获取需求,进行需求建模。需求建模包括域建模、用例建模、组件和服务建模、性能建模等。请用 300 字以内文字分别简要叙述什么是用例建模、组件和服务建模、性能建模。(分数:4.00)_(4).系统分析师必须能够与具有不同背景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各个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购房者等)进行沟通交流,以提取和细化需求,并向这些利益
22、相关者描述系统的体系结构。请用 50 字以内文字简要叙述常用的沟通交流技巧。(分数:4.00)_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案例分析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分数:60.00)某高可靠性计算机系统由如图所示的冗余部件构成。若每个部件的千小时可靠度 R 均为 0.9,则该计算机系统的千小时可靠度为_,该计算机系统的失效率 可使用_来计算。(分数:14.00)(1). A.0.656 B.0.729 C.0.801 D.0.864(分数:2.00)A.B.C. D.解析:(2). A.lnR/t B.-lnR/t C.log2R/
23、t D.-log2R/t(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的系统为一个串并联综合系统,我们可以先计算出中间 2 个并联系统的可靠度,根据并联公式 R=1-(1-R)(1-R)(1-R),可得到 3 个部件并联的可靠度为 1-(1-R),2 个部件并联的可靠度为 1-(1-R)。然后,再根据串联公式 R=RRR,可得到整个系统的可靠度为 R*(1-(1-R)*(1-(1-R)*R=0.9*0.999*0.99*0.9=0.8010981失效率与可靠度的关系为 R=e-t ,解这个等式,可得 =-lnR/t。(3).常用的软件冗余方法有多种,在关于软件冗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
24、A.多版本程序设计可以检查软件故障,但不能检查硬件故障 B.用一组数据检查运算逻辑部件的功能属于能力检查 C.一致性检查时要把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与手工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D.软件冗余是一种动态冗余技术(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软件容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足够的冗余信息和算法程序,使系统在实际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程序设计错误,采取补救措施,以提高软件可靠性,保证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软件容错技术主要有恢复块方法、N 版本程序设计和防卫式程序设计等。 试题中提到的一致性检查和能力检查也是软件冗余的方法,其中,一致性检查是先预测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将程序运行中和运行后的结果与预测值
25、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软硬件的故障。能力检查是用诊断程序检查系统各个部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例如,用诊断程序读写存储器的各个存储单元以检查其读写和存储功能是否正常,又如,用一组数据检查运算逻辑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4).容错计算机中采用冗余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这些冗余技术不包括_。 A.硬件冗余 B.信息冗余 C.时间冗余 D.人员冗余(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实现容错技术的主要手段是冗余。冗余是指实现系统规定功能是多余的那部分资源,包括硬件(结构)、软件(冗余附加)、信息和时间。 结构冗余。结构冗余是通常用的冗余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静态冗余、
26、动态冗余和混合冗余 3 种。 静态冗余。常用的有三模冗余和多模冗余。静态冗余通过表决和比较来屏蔽系统中出现的错误。例如,三模冗余是对三个功能相同但由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发出的模块的运行结果进行表决,以多数结果作为系统的最终结果。即如果模块中有一个出错,这个错误能够被其他模块的正确结果“屏蔽”。由于无须对错误进行特别的测试,也不必进行模块的切换就能实现容错,故称为静态冗余。 动态冗余。动态冗余的主要方式是多重模块待机储备,当系统检测到某工作模块出现错误时,就用一个备用的模块来顶替它并重新运行。这里须有检测、切换和恢复过程,故称其为动态冗余。每当一个出错模块被其备用模块顶替后,冗余系统相当于进
27、行了一次重构。各备用模块在其待机时,可与主模块一样工作,也可不工作。前者叫做热备份系统,后者叫做冷备份系统。在热备份系统中备用模块在待机过程中的失效率为 0。 混合冗余。它兼有静态冗余和动态冗余的长处。 信息冗余。为检查或纠正信息在运算或传输中的错误,须外加一部分信息,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冗余。 时间冗余。指以重复执行指令(指令复执)或程序(程序复算)来消除瞬时错误带来的影响。 冗余附加技术。指为实现上述冗余技术所需的资源和技术,包括程序、指令、数据、存放和调动它们的空间和通道等。(5).下面关于计算机性能的各种评估方法的论述中,正确的是_。 A.每秒百万次指令(MIPS)描述了计算机的浮点运算速
28、度 B.等效指令速度法采用灵活的指令比例来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C.峰值 MFLOPS 以最慢的浮点指令来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D.CTP 以每秒百万次理论运算(MTOPS)来表示运算部件的综合性能(分数:2.00)A.B.C.D. 解析:(6).在下列所示系统中每个部件的可靠度都等于 R(0R1),则通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判断,系统可靠度最高的是_。 A B C D (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如果对上述每个系统直接计算其可靠度,则会非常复杂,也很费时间。但目标要求并不是计算,而是判断并选择最高可靠度的系统。对这样的问题,用定性方法处理是非常简单有效的。在实际工作中,高水平的人常
29、能跳出繁杂的数量层,在定性的层次考虑问题,常能很快地获得宏观的结论。本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为方便描述,设 RA、RB、RC、RD 分别为系统 AD 的可靠度。 显然,在任何系统中,如果将其中某个部件增加可靠度,其他部件的可靠度不变,则整个系统的可靠度将有所增加或保持不变;如果将系统中某个部件降低可靠度,其他部件的可靠度不变,则整个系统的可靠度将有所降低或保持不变。 在系统 C 中,如果将位于中央的那个部件换成一个总是失效的部件,则该系统就成为系统 A;如果将该部件换成一个总是可靠的部件,则该系统就成为系统 B;因此,RBRCRA。 在系统 B 中,如果将左上角的那个部件换成一个总是失效的部件,
30、则该系统就成为系统 D。因此,RBRD。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可知,在题中所述的 4 个系统中,系统 B 具有最高的可靠度。(7).在计算机的可靠性模型中,N 模冗余系统是由 N 个相同的模块和一个_组成。 A.缓冲区 B.控制器 C.加速器 D.表决器(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由“N 版本程序设计”可知:N 模冗余系统中需要有一个表决器。系统可靠性的简单度量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其计算公式是_;软件可用性是指在某个给定时间点上程序能够按照需求执行的概率,其定义为_。(MTTF:Mean Time To Failure;MTTR:Mean Time To Repai
31、r)(分数:46.00)(1). A.MTTF+MTTR B.MTTF-MTTR C.MTTR-MTTF D.MTTFMTTR(分数:2.00)A. B.C.D.解析:(2). A.可用性=MTTF/(MTTF+MTTR)100% B.可用性=MTTR/(MTTF+MTTR)100% C.可用性=MTTF/(MTTF-MTTR)100% D.可用性=MTTR/(MTTF-MTTR)100%(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可用性是指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经常用两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长度或在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速度来表示。可用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可用性=MTTF/(MTT
32、F+MTTR)100% 其中,MTTF 指平均失效等待时间,MTTR 指失效平均修复时间,MTBF 指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MTBF,在这三者之间,有如下公式成立: MTBF=MTTF+MTTR 因此,如果缩短 MTTR,也就缩短了 MTBF。而延长 MTBF 和缩短MTTR,都可延长 MTTF,再根据有效性的计算公式,这样可以提高有效性。(3).事务处理系统运行时,系统的吞吐率指标(每秒处理的事务数)会随系统负荷(系统中待处理的事务数量)大小而变化。当系统的负荷从 0 开始逐步增大时,系统吞吐率的变化一般将先后经历如下 3 个阶段:_。 A.快增长、慢增长、下降 B.慢增长、快增长、下降 C.快
33、增长、较慢增长、慢增长 D.慢增长、较快增长、快增长(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系统的吞吐率是指系统在每秒所处理的事务数,当系统的负荷很小时,吞吐率增长比较快,然后随着负荷的增大,系统的吞吐率的增长会逐渐变缓。当系统的负荷达到临界点时,系统的吞吐率会下降。(4).假设某磁盘子系统包括以下部件:10 个磁盘,每个磁盘的 MTTF(平均无故障时间)为 1,000,000 小时;1 个 SCSI 控制器,MTTF 是 500,000 小时;1 个电源,MTTF 是 200,000 小时;1 个风扇,MTTF 是 200,000小时;1 个 SCSI 缆线,MTTF 是 1,000
34、,000 小时。假设每个部件的故障是独立的,整个系统的 MTTF 约为_年。 A.2 B.3 C.4 D.5(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在试题所叙述的磁盘子系统中,显然,各部件组成一个串联系统。要注意的是,这里虽然有 10 个磁盘,但它们并不是采用阵列形式,因为试题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只要有1 个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就出现故障了。 根据失效率 和 MTTF 的关系:MTTF=1/,我们可以求出各部件的失效率,然后根据串联系统失效率的计算方法得出整个系统的失效率。最后,再按照 =1/MTTF得出整个系统的 MTTF。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10/1000
35、000+1/500000+1/200000+1/200000+1/1000000)=41667 小时=4.76 年。(5).以下关于系统兼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_。 A.若两种计算机指令系统与体系结构不同,则无法实现高级语言程序兼容 B.操作系统的内核在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上是不能兼容的 C.操作系统的外层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上是难以实现兼容的 D.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之间可以实现编译程序兼容(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高级语言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指令系统与体系结构,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的编译系统编译成不同的计算机体系上的指令。因此,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之间难以实
36、现编译程序兼容。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为众多应用程序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访问的一部分软件,这种访问是有限的,并且内核决定一个程序在什么时候对某部分硬件操作多长时间。因为是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所以操作系统的内核在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上是不能兼容的。内核通常提供一种硬件抽象的方法来完成对硬件的直接操作,硬件抽象隐藏了复杂性,为应用软件和硬件提供了一套简洁、统一的接口,使程序设计更为简单。所以,操作系统的外层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上是可以实现兼容的。(6).按照开放的接口、服务和支持的规范而实现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人机界面、系统管理工具、通信服务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是按公开标准
37、实现的,这种环境有利于实现应用软件的_。 A.可移植性、可裁剪性和互操作性 B.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C.兼容性、安全性和可理解性 D.完整性、可扩充性和可推广性(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开放系统的定义,因为开发系统都是按照开放的接口、服务和支持的规范而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人机界面、系统管理工具、通信服务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是按公开标准实现的。因此,这种环境有利于实现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可裁剪性和互操作性。(7).为测量高负载大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最适宜的方法是_。 A.查看运行日志 B.硬件监控 C.软件监控 D.查看做业记账系统(分数:2.00)A.B. C.D
38、.解析:解析 运行日志记录的是作业的活动、操作过程及运行时的问题,并不是测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作业记账系统记录的是各作业的运行时间、运行期间所用的软硬件资源量,也不是测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 硬件监控与软件监控都可以测量计算机系统性能,但对于高负载的计算机系统来说,软件监控的开销很大,会严重降低系统性能。(8).用 3 个相同的元件组成如图所示的一个系统。(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图的右边是一个并联系统,其可靠度为 1-(1-p)2,然后再与左边的部分组成串联系统,因此整个系统的可靠度为 p1-(1-p)2=p2(2-p)。(9).以下关于基准测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 A
39、.运行某些诊断程序,加大负载,检查哪个设备会发生故障 B.验证程序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起作用 C.运行一个标准程序对多种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以比较和评价它们的性能 D.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内部逻辑,评价程序是否正确(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具有自己的性能指标,计算机厂商当然希望自己研制的计算机有较高的性能。同样的计算机,如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所获得的性能指标也会不同。因此,用户希望能有一些公正的机构采用公认的评价方法来测试计算机的性能。这样的测试称为基准测试,基准测试采用的测试程序称为基准程序(Benchmark)。基准程序就是公认的标准程序,用它能
40、测试多种计算机系统,比较和评价它们的性能,定期公布测试结果,供用户选购计算机时参考。 对计算机进行负载测试就是运行某种诊断程序,加大负载,检查哪个设备会发生故障。 在程序模块测试后进行的集成测试,主要测试各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起作用。 白盒测试就是根据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逻辑,测试其功能是否正确。(10).以下关于计算机性能改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 A.如果某计算机系统的 CPU 利用率已经达到 100%则该系统不可能再进行性能改进 B.使用虚存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主存太小,则页面交换的频率将增加,CPU 的使用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应当增加更多的内存 C.如果磁盘存取速度低,引起排队,此时应安装更
41、快的 CPU,以提高性能 D.多处理机的性能正比于 CPU 的数目,增加 CPU 是改进性能的主要途径(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计算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经常由于应用业务的扩展,发现计算机的性能需要改进。 计算机性能改进应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瓶颈,再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 计算机的性能包括的面很广,不单是 CPU 的利用率。即使 CPU 的利用率已经接近 100%,这只说明目前计算机正在运行大型计算任务。其他方面的任务可能被外设阻塞着,而改进外设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如果磁盘存取速度低,则应增加新的磁盘或更换使用更先进的磁盘。安装更快的 CPU 不能解决磁盘存取速
42、度问题。 多处理机的性能并不能正比于 CPU 的数目,因为各个 CPU 之间需要协调,需要花费一定的开销。 使用虚存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主存太小,则主存与磁盘之间交换页面的频率将增加,业务处理效率就会降低,此时应当增加更多的内存。这就是说,除 CPU 主频外,内存大小对计算机实际运行的处理速度也密切相关。(11).1 台服务器、3 台客户机和 2 台打印机构成了一个局域网(如图所示)。在该系统中,服务器根据某台客户机的请求,数据在一台打印机上输出。设服务器、各客户机及各打印机的可用性分别为 a、b、c,则该系统的可用性为_。(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在试题给出的系统中,客户机
43、之间是并联的(任何一台客户机出现故障,对其他客户机没有影响),同理,打印机之间也是并联关系。然后,客户机、服务器、打印机之间组成一个串联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该系统简化为如下图所示的形式。*已知服务器、各客户机及各打印机的可用性分别为 a、b、c,因此整个系统的可用性为 R=(1-(1-b)a(1-(1-c)=a(1-(1-b)(1-(1-c)。(12).实现容错计算的主要手段是冗余。_中动态冗余的典型例子是热备系统和冷备系统。 A.结构冗余 B.信息冗余 C.时间冗余 D.冗余附加技术(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实现容错技术的主要手段是冗余。冗余是指实现系统规定功能是多余
44、的那部分资源,包括硬件(结构)、软件(冗余附加)、信息和时间。 结构冗余是通常用的冗余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静态冗余、动态冗余和混合冗余 3 种。热备系统和冷备系统属于这 3 种当中的动态冗余。(13).设系统的失效率为 ,则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 为_。 A.1/ B.2 C. 2 D.1+(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如果系统的失效率为 ,则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1/。(14).提高计算机可靠性可以采用冗余技术,下面的例子中属于信息冗余的是_。 A.软件备份 B.CRC 校验 C.程序卷回 D.指令复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软件备份属于软件冗余范畴。信息冗余是在实现正常功能所需要的信息之外再添加一些信息,以保证运行的结果正确。所有的纠错码和检错码都属于信息冗余技术。程序卷回是从出错的地方重新执行程序,属于时间冗余技术。指令复执也是时间冗余技术,就是重新执行出错的指令。(15).SPEC 计算机性能测试有不同的方法,吞吐率测试是指对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