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二级 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称为(分数:2.00)A.耦合度B.内聚度C.复杂度D.数据传输特性2.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模块划分的原则是(分数:2.00)A.各模块应包括尽量多的功能B.各模块的规模应尽量大C.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应尽量紧密D.模块内具有高内聚度、模块间具有低耦合度3.下面不能作为结构化方法软件需求分析工具的是(分数:2.00)A.系统结构图B.数据字典(DD)C.数据流程图(DFD 图)D.判定表4.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
2、.00)A.系统总体结构图支持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B.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C.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任务之一D.PAD图是软件详细设计的表示工具5.程序流程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分数:2.00)A.图元关系B.数据流C.控制流D.调用关系6.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B.对被调试的程序进行“错误定位”是程序调试的必要步骤C.程序调试通常也称为 DebugD.软件测试应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7.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分数:2.00)A.评估软件可靠性B.发现并改正程序中的错误C.改正程序中的错误D.发现程序
3、中的错误8.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分数:2.00)A.确认测试B.集成测试C.验证测试D.验收测试9.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程序中的错误B.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程序中错误的位置C.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最好由程序编制者自己来完成软件测试的工作D.软件测试是证明软件没有错误10.下列对于软件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程序是否正确B.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运行结果正确C.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D.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符合结构化原则1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
4、软件测试应该由程序开发者来完成B.程序经调试后一般不需要再测试C.软件维护只包括对程序代码的维护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12.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分数:2.00)A.程序内部逻辑B.程序外部功能C.程序数据结构D.程序流程图13.下面属于黑盒测试方法的是(分数:2.00)A.语句覆盖B.逻辑覆盖C.边界值分析D.路径覆盖14.下面属于白盒测试方法的是(分数:2.00)A.等价类划分法B.逻辑覆盖C.边界值分析法D.错误推测法15.下面不属于软件测试实施步骤的是(分数:2.00)A.集成测试B.回归测试C.确认测试D.单元测试16.软件(程序)调试的任务是(分数:2.00)
5、A.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B.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C.发现并改正程序中的所有错误D.确定程序中错误的性质17.程序调试的任务是(分数:2.00)A.设计测试用例B.验证程序的正确性C.发现程序中的错误D.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18.软件调试的目的是(分数:2.00)A.发现错误B.改正错误C.改善软件的性能D.验证软件的正确性19.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分数:2.00)A.操作系统的一部分B.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C.一种编译系统D.一种操作系统20.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分数:2.00)A.数据库设计B.数据库系统设计C.数据库维护D.数据库管理员培训2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6、分数:2.00)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22.数据库 DB、数据库系统 DBS、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之间的关系是(分数:2.00)A.DB包含 DBS和 DBMSB.DBMS包含 DB和 DBSC.DBS包含 DB和 DBMSD.没有任何关系23.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语言是(分数:2.00)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2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数据库系统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7、25.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分数:2.00)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26.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分数:2.00)A.数据共享问题B.数据安全问题C.大量数据存储问题D.简化数据维护27.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设计是指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D.数据库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28.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分数:2.00)A.记录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29.在数据管理技
8、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共享最好的是(分数:2.00)A.人工管理阶段B.文件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D.三个阶段相同30.下面描述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分数:2.00)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度高D.数据独立性高31.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分数:2.00)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3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不包括(分数:2.00)A.概念模式B.内模式C.外模式D.数据模式33.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分数:
9、2.00)A.外模式B.内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34.数据库设计中反映用户对数据要求的模式是(分数:2.00)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D.设计模式35.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分数:2.00)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物理模式国家二级 C语言机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称为(分数:2.00)A.耦合度 B.内聚度C.复杂度D.数据传输特性解析:解析:模块的独立性是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
10、较少且接口简单。衡量软件的模块独立性使用:内聚性和耦合性两个定性度量标准。内聚性是对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耦合性是对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一般较优秀的软件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即减弱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提高模块内的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2.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模块划分的原则是(分数:2.00)A.各模块应包括尽量多的功能B.各模块的规模应尽量大C.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应尽量紧密D.模块内具有高内聚度、模块间具有低耦合度 解析:解析:内聚性是对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耦合性是对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在结构化程序设计
11、中,模块划分应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即减弱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提高模块内聚性,有利于提高软件模块的独立性。3.下面不能作为结构化方法软件需求分析工具的是(分数:2.00)A.系统结构图 B.数据字典(DD)C.数据流程图(DFD 图)D.判定表解析:解析:按照 DeMarco的定义,“结构化分析就是使用数据流图 (DFD 图)、数据字典(DD)、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规格说明的目标文档。”系统结构图不能作为结构化方法软件需求分析工具。4.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系统总体结构图支持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 B.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
12、过程C.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任务之一D.PAD图是软件详细设计的表示工具解析:解析: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任务之一;PAD 图,即问题分析图,是一种主要用于描述软件详细设计的图形工具。5.程序流程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分数:2.00)A.图元关系B.数据流C.控制流 D.调用关系解析:解析:程序流程图是一种传统的、应用广泛的软件过程设计工具,通常也称为程序框图。其中,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控制流,用柜形表示加工步骤,用菱形表示逻辑条件。6.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B.对被调试的
13、程序进行“错误定位”是程序调试的必要步骤C.程序调试通常也称为 DebugD.软件测试应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解析: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测试要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程序调试通常也称 Debug,对被调试的程序进行“错误”定位是程序调试的必要步骤。7.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分数:2.00)A.评估软件可靠性B.发现并改正程序中的错误C.改正程序中的错误D.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解析:解析: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软件调试是为了更正程序中的错误。8.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分数:2.00)A.确认测试 B.集成测试C.
14、验证测试D.验收测试解析:解析:确定测试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9.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B.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程序中错误的位置C.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最好由程序编制者自己来完成软件测试的工作D.软件测试是证明软件没有错误解析: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为了达到好的测试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构造测试,程序员应尽量避免检查自己
15、的程序。10.下列对于软件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程序是否正确B.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运行结果正确C.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D.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符合结构化原则解析: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要以查找错误为中心,而不是为了演示软件的正确功能。1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软件测试应该由程序开发者来完成B.程序经调试后一般不需要再测试C.软件维护只包括对程序代码的维护D.以上
16、三种说法都不对 解析:解析:为了达到好的测试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测试工作。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程序人员或设计方在测试自己的程序时,要采取客观的态度是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障碍的,所以选项 A错误。在程序调试时,修改了一个错误的同时可能引入了新的错误,解决的办法是在修改了错误之后,必须进行回归测试,所以选项 B错误。所谓软件维护,就是将交付的软件投入运行,并在运行使用中不断地维护,根据新提出的需求进行必要而且可能的扩充和删改,所以选项 C错误。12.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分数:2.00)A.程序内部逻辑B.程序外部功能 C.程序数据结构D.程序流程图解析:解析:黑盒测试法
17、指的是根据程序的外部功能,把程序本身看成一个黑盒子,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程序外部功能的正确性。13.下面属于黑盒测试方法的是(分数:2.00)A.语句覆盖B.逻辑覆盖C.边界值分析 D.路径覆盖解析:解析:采用黑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和综合策略。14.下面属于白盒测试方法的是(分数:2.00)A.等价类划分法B.逻辑覆盖 C.边界值分析法D.错误推测法解析:解析: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15.下面不属于软件测试实施步骤的是(分数:2.00)A.集成测试B.回归测试 C.确认测试D.单元测试解析:解析:软件测试实施的步骤有单元测试
18、、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16.软件(程序)调试的任务是(分数:2.00)A.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B.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C.发现并改正程序中的所有错误D.确定程序中错误的性质解析:解析:在对程序进行了成功的测试之后将进入程序调试(通常称 Debug,即排错)。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它与软件测试不同,软件测试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先要发现软件的错误,然后借助于一定的调试工具去执行并找出错误的具体位置。软件测试贯穿整个软件生命期,调试主要在开发阶段。17.程序调试的任务是(分数:2.00)A.设计测试用例B.验证程序的正确性C.发现程序中的错误D.诊断和改正程序中
19、的错误 解析:解析: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它与软件测试不同,软件测试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先要发现软件的错误,然后借助于一定的调试工具去执行并找出错误的具体位置。软件测试贯穿整个软件生命期,调试主要在开发阶段。18.软件调试的目的是(分数:2.00)A.发现错误B.改正错误 C.改善软件的性能D.验证软件的正确性解析:解析:软件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程序调试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根据错误的迹象确定程序中的错误的确切性质、原因和位置。二是对程序进行修改,排除这个错误。19.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分数:2.00)A.操作系统的一部分B.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
20、 C.一种编译系统D.一种操作系统解析: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20.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分数:2.00)A.数据库设计 B.数据库系统设计C.数据库维护D.数据库管理员培训解析:解析: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所以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核心。2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分数:2.00)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解析: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
21、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系统的核心。22.数据库 DB、数据库系统 DBS、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之间的关系是(分数:2.00)A.DB包含 DBS和 DBMSB.DBMS包含 DB和 DBSC.DBS包含 DB和 DBMS D.没有任何关系解析:解析: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简称 DBS)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其中
22、DB(DataBase)即数据库,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即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 DB的方法。23.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语言是(分数:2.00)A.数据定义语言 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解析: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提供相应的数据语言,它们分别是: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
23、等功能。2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C.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数据库系统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解析:解析:数据库系统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亦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地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可被不同应用程
24、序所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rn,简称 DBMS),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作、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25.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分数:2.00)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 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解析:解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地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能被不同的应用程序所使用。因而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26.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分数:2.00)A.数据共享问题 B.数据安全问题C.大量数据
25、存储问题D.简化数据维护解析: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在一定平台制约下,根据信息需求与处理需求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数据模式。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27.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设计是指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D.数据库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解析:解析:在数据库系统中,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
26、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28.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分数:2.00)A.记录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 解析:解析: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把数据库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它们是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来划分的。29.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共享最好的是(分数:2.00)A.人工管理阶段B.文件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 D.三个阶段相同解析:解析: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无共享,冗余度大;文件管理阶段共
27、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共享性大,冗余度小。30.下面描述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分数:2.00)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度高 D.数据独立性高解析:解析:数据系统的基本特点有数据的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31.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分数:2.00)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解析:解析: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即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
28、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数据的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两级。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逻辑独立性: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模式、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联系等,不需要相应的应用程序改变,这就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3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不包括(分数:2.00)A.概念模式B.内模式C.外模式D.数据模式 解析:解析: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包括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 (物理模式)。33.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
29、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分数:2.00)A.外模式B.内模式 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解析:解析:数据库有三层模式结构,逻辑模式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的描述,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是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描述,而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是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描述。34.数据库设计中反映用户对数据要求的模式是(分数:2.00)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 D.设计模式解析:解析:概念模式,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卢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
30、 (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外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描述。内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内模式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35.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分数:2.00)A.概念模式B.外模式 C.内模式D.物理模式解析:解析: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是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它由概念模式导出。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每个用户只关心与它有关的外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屏蔽大量无关信息,而且有利于数据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