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33 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以及_。(分数:2.00)A.数据的存储结构B.计算方法C.数据映象D.逻辑存储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_。(分数:2.00)A.算法程序的长度B.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C.算法程序所占的存储空间D.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3.相对于数据库系统,文件系统的主要缺陷有数据关联差、数据不一致性和_。(分数:2.00)A.可重用性差B.安全性差C.非持久性D.冗余性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块间
2、耦合的是_。(分数:2.00)A.数据耦合B.同构耦合C.异构耦合D.公用耦合5.将 E-R 图转换到关系模式时,实体与联系都可以表示成_。(分数:2.00)A.属性B.关系C.键D.域6.视图设计一般有 3 种设计次序,下列不属于视图设计的是_。(分数:2.00)A.自顶向下B.由外向内C.由内向夕D.自底向上7.开发软件时对提高开发人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的是_。(分数:2.00)A.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B.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C.程序人员的数量D.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8.设有两个串 p 和 q,求 q 在 p 中首次出现位置的运算称作_。(分数:2.00)A.连接B.模式匹配C.求子串
3、D.求串长9.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不具有的特点是_。(分数:2.00)A.数据分布性和逻辑整体性B.位置透明性和复制透明性C.分布性D.数据冗余10.在计算机中,算法是指_。(分数:2.00)A.加工方法B.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C.排序方法D.查询方法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10.00)11.排序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常见的排序方法有插入排序、U 【1】 /U和选择排序等。(分数:2.00)填空项 1:_12.当循环队列非空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入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U 【2】 /U。(分数:2.00)填空项 1:_13.U 【3】 /U
4、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目的在于将对象的使用者和对象的设计者分开。(分数:2.00)填空项 1:_14.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U 【4】 /U和自定义完整性。(分数:2.00)填空项 1:_15.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U 【5】 /U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犁和物理数据模型。(分数:2.00)填空项 1:_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33 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以及_。(分数:2.00)A.数
5、据的存储结构 B.计算方法C.数据映象D.逻辑存储解析:分析 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元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据运算的一门学科,它包含 3 个方面的内容,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_。(分数:2.00)A.算法程序的长度B.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C.算法程序所占的存储空间D.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 解析:分析 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所谓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一般足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3.相对于数据库系统,文件系统的主要缺陷有数据关联差、数据不一致性和_。(分数:2.00)
6、A.可重用性差B.安全性差C.非持久性D.冗余性 解析:分析 文件系统所管理的数据文件基本上是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因此相对于数据库系统,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处理存在 3 个缺点,数据冗余大、数据的不一致性、程序与数据的相互依赖(简称为数据依赖)。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块间耦合的是_。(分数:2.00)A.数据耦合B.同构耦合C.异构耦合 D.公用耦合解析:分析 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反映了模块的独立性,也反映了系统分解后的复杂程度。按照耦合程度从弱到强,可以将其分成 5 级,分别是:数据耦合、同构耦合、控制耦合、公用耦合和内容耦合。选项C 没有这种耦合方式。5.将 E-R 图转换到关系模式时,实体与
7、联系都可以表示成_。(分数:2.00)A.属性B.关系 C.键D.域解析:分析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将 E-R 图转换成指定 RDBMS 中的关系模式。首先,从 E-R 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是比较直接的,实体与联系都可以表示成关系,E-R 图中属性也可以转换成关系的属性。实休集也可以转换成关系。6.视图设计一般有 3 种设计次序,下列不属于视图设计的是_。(分数:2.00)A.自顶向下B.由外向内 C.由内向夕D.自底向上解析:分析 视图设计一般有 3 种设计次序,它们分别是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和由内向外,它们又为视图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设计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
8、合使用。重点应把握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过程:首先选择局部应用,再进行局部视图设计,最后对局部视图进行集成得到概念模式。7.开发软件时对提高开发人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的是_。(分数:2.00)A.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B.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 C.程序人员的数量D.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解析:分析 软件工程鼓励研制和采用各种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环境。工具和环境的使用又进一步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维护效率和软件质量。8.设有两个串 p 和 q,求 q 在 p 中首次出现位置的运算称作_。(分数:2.00)A.连接B.模式匹配 C.求子串D.求串长解析:分析 子串的定位操作通常称作串的模式匹配,是
9、各种串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主串的开始字符起和模式的第一个字符比较,若相等则继续比较后续字符,否则从主串的下一个字符起再重新和模式的字符比较,依次类推,直至模式中的每一个字符依次和主串中的一个连续的字符序列相等,称匹配成功,否则称匹配不成功。9.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不具有的特点是_。(分数:2.00)A.数据分布性和逻辑整体性B.位置透明性和复制透明性C.分布性D.数据冗余 解析:分析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分布性、逻辑整体性、位置透明性和复制透明性的特点,其数据也是分布的;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经常重复存储,数据也并非必须重复存储,主要视数据的分配模式而定。若分配模
10、式是一对多,即一个片段分配到多个场地存放,则是冗余的数据库,否则是非冗余的数据库。10.在计算机中,算法是指_。(分数:2.00)A.加工方法B.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C.排序方法D.查询方法解析:分析 计算机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和拥有足够的情报。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10.00)11.排序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常见的排序方法有插入排序、U 【1】 /U和选择排序等。(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答案:交换排序)解析:分析 常见的排序方法有插入排序(包括简单插入排序法和希尔排序法等)、交
11、换排序(包括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法等)和选择排序(包括简单选择排序和堆排序等)。12.当循环队列非空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入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U 【2】 /U。(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答案:上溢)解析:分析 入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队尾加入一个新元素。这个运算有两个基本操作:首先将队尾指针进一(即 rear=rear+1),并当 rear=m+1 时置 rear=1;然后将新元素插入队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当循环队列非空(s=1)时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入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上溢”。13.U 【3】 /U是一种信息
12、隐蔽技术,目的在于将对象的使用者和对象的设计者分开。(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答案:封装)解析:分析 面向对象技术中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即对象、类、方法、消息、继承和封装,其中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目的在于将对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分开。14.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U 【4】 /U和自定义完整性。(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答案:参照完整性)解析:分析 关系模型允许定义三类数据约束,它们是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以及自定义完整性约束,其中前两种完整性约束由关系数据库系统自动支持。实体完整性约束要求关系的主键中属性值不能为
13、空,这是数据库完整性的最基本要求,因为主键是惟一决定元组的,如为空则其惟一性就成为不可能的了。参照完整性约束是关系之间相关联的基本约束,它不允许关系引用不存在的元组,即在关系中的外键或者是所关联关系中实际存在的元组,或者是空值。自定义完整性是针对具体数据环境与应用环境由用户具体设置的约束,它反映了具体应用中数据的语义要求。15.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U 【5】 /U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犁和物理数据模型。(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答案:概念)解析:分析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念模型,它是一种面向客观世界、面向用户的模型;它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无关。逻辑数据模型又称数据模型,它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模型,该模型着重于在数据库系统一级的实现。物理数据模型又称物理模型,它是一种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此模型给出了数据模型在计算机上物理结构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