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级公共基础知识-57 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下列数据结构中,按先进后出原则组织数据的是_。A线性链表 B栈 C循环链表 D顺序表(分数:2.00)A.B.C.D.2.具有 3 个结点的二叉树有_。A2 种形态 B4 种形态 C7 种形态 D5 种形态(分数:2.00)A.B.C.D.3.设有下列二叉树:_。(分数:2.00)A.B.C.D.4.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_。A程序的规模 B程序的效率C程序设计语言的先进性 D程序易读性(分数:2.00)A.B.C.D.5.程序的 3 种基本控制结构是_。A过程、
2、子过程和子程序 B顺序、选择和重复C递归、堆栈和队列 D调用、返回和转移(分数:2.00)A.B.C.D.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测试特征的是_。A测试的挑剔性 B完全测试的不可能性C测试的可靠性 D测试的经济性(分数:2.00)A.B.C.D.7.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了解_。A软件做什么 B用户使用界面 C输入的信息 D软件的规模(分数:2.00)A.B.C.D.8.下列关系模型中,能使经运算后得到的新关系中属性个数多于原来关系中属性个数的是_。A选择 B连接 C投影 D并(分数:2.00)A.B.C.D.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A用 E-R 图能够表示实体集间一对一的联系、一
3、对多的联系和多对多的联系B用 E-R 图只能表示实体集之间一对一的联系C用 E-R 图只能表示实体集之间一对多的联系D用 E-R 图表示的概念数据模型只能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分数:2.00)A.B.C.D.10.“年龄在 18 岁-25 岁之间”这种约束是属于数据库中的_。A原子性措施 B一致性措施 C完整性措施 D安全性措施(分数:2.00)A.B.C.D.二、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11.排序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常见的排序方法有插入排序、 1 和选择排序等。(分数:2.00)填空项 1:_12.当循环队列非空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入
4、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13. 1 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目的在于将对象的使用者和对象的设计者分开。(分数:2.00)填空项 1:_14.为了便于对照检查,测试用例应由输入数据和预期的 1 两部分组成。(分数:2.00)填空项 1:_15. 1 是从二维表列的方向进行的运算。(分数:2.00)填空项 1:_二级公共基础知识-57 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下列数据结构中,按先进后出原则组织数据的是_。A线性链表 B栈 C循环链表 D顺序表(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
5、题主要考查对于栈的理解。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在栈中,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而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顶元素总是最后被插入的元素,从而也是最先能被删除的元素;栈底元素总是最先被插入的元素,从而也是最后才能被删除的元素,即栈是按照“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原则组织数据的。队列组织数据的原则是“先进先出”或“后进后出”。数据结构中,栈和队列组织数据的原则。2.具有 3 个结点的二叉树有_。A2 种形态 B4 种形态 C7 种形态 D5 种形态(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考查二叉树的基础知识。具有 3 个结点的二叉树具有以下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形
6、态:3.设有下列二叉树:_。(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二叉树的遍历。所谓二叉树的前序遍历(DLR)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 3 者中,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上述规则同样适用,即“根一左一右”。故该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为“ATBZXCYP”。对于本题,若使用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分别为“ZBTYCPXA”和“TZBACYXP”。4.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_。A程序的规模 B程序的效率C程序设计语言的先进性 D程序易读性(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7、的思想。结构化的程序设计的目的。5.程序的 3 种基本控制结构是_。A过程、子过程和子程序 B顺序、选择和重复C递归、堆栈和队列 D调用、返回和转移(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的程序控制结构。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写程序,可使程序结构良好、易读、易理解、易维护,它包括 3 种基本控制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重复结构(又称循环结构)。控制程序结构的方法和作用。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测试特征的是_。A测试的挑剔性 B完全测试的不可能性C测试的可靠性 D测试的经济性(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软件测试的主要特征。软件测试的目标是
8、在精心控制的环境下执行程序,以发现程序中的错误,给出程序可靠性的鉴定。它有 3个方面的重要特征,即测试的挑剔性、完全测试的不可能性及测试的经济性。其中没有测试可靠性这一说法。软件测试与软件调试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方法。7.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了解_。A软件做什么 B用户使用界面 C输入的信息 D软件的规模(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考查需求分析的作用。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准确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即软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的任务还不是确定系统怎样完成它的工作,而仅仅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
9、清晰、具体的要求。8.下列关系模型中,能使经运算后得到的新关系中属性个数多于原来关系中属性个数的是_。A选择 B连接 C投影 D并(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专门的关系运算的类型及其相关知识点。关系代数中包括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经过选择或投影运算得到的新关系的属性个数最多不会超过原关系中的属性个数。经过连接运算得到的新关系最多不少于原关系中属性的个数。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A用 E-R 图能够表示实体集间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的联系和多对多的联系B用 E-R 图只能表示实体集之间一对一的联系C用 E-R 图只能表示实体集之间一对多的联系D用 E-R
10、 图表示的概念数据模型只能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用 E-R 图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方法。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实体集间的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有下面几种,即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或多对一)的联系和多对多的联系;概念模型便于向各种模型转换。由于概念模型不依赖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容易向关系模型、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等各种模型转换。10.“年龄在 18 岁-25 岁之间”这种约束是属于数据库中的_。A原子性措施 B一致性措施 C完整性措施 D安全性措施(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对数据库各种特性必须有正确的理
11、解。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如学生的学号必须唯一,性别只能是女或男等),数据库是否具备完整性关系到数据库系统能否真实反映现实世界,因此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库的各种特性及表达形式。二、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11.排序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常见的排序方法有插入排序、 1 和选择排序等。(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交换排序)解析:解析 需要考生记住常见的排序方法。常见的排序方法有插入排序(包括简单插入排序法和希尔排序法等)、交换排序(包括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法等)和选择排序(包括简单选择排序和堆排序等)。常见的排序方法及其作
12、用机制和区别。12.当循环队列非空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入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上溢)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队列的基本性质。入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队尾加入一个新元素。这个运算有两个基本操作:首先将队尾指针进一(即rear=rear+1),并当 rear=m+1 时置 rear=1;然后将新元素插入队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当循环队列非空(s=1)时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入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上溢”。13. 1 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目的在于将对象的使用者和对象的设计者分开。(分数:2.00
13、)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封装)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面向对象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面向对象技术中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即对象、类、方法、消息、继承和封装,其中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目的在于将对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分开。14.为了便于对照检查,测试用例应由输入数据和预期的 1 两部分组成。(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输出结果)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测试的步骤。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5. 1 是从二维表列的方向进行的运算。(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关系运算)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关系运算的基本知识。在关系模型的数据语言中,一般除了运用常规的集合运算(并、交、差、笛卡儿积等)外,还定义了一些专门的关系运算,如投影、选择、连接等。前者是将关系(即二维表)看成是元组的集合,这些运算主要是从二维表的行的方向来进行的;后者主要是从二维表的列的方向来进行的运算。两者统称为关系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