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71 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试题一/B(总题数:1,分数:60.00)B试题 1试题 4 是必答题/B阅读以下说明和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问题 4。说明某音像制品出租商店欲开发一个音像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音像制品的租借业务。需求如下。1系统中的客户信息文件保存了该商店的所有客户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对于首次来租借的客户,系统会为其生成用户名和初始密码。2系统中音像制品信息文件记录了商店中所有音像制品的详细信息及其库存数量。3根据客户所租借的音像制品的品种,会按天收取相应的费用。音像制品的最长租借周期为 1 周,每位客户每次最多只能租
2、借 6 件音像制品。4客户租借某种音像制品的具体流程如下。(1)根据客户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客户身份。(2)若该客户是合法客户,查询音像制品信息文件,查看商店中是否还有这种音像制品。(3)若还有该音像制品,且客户所要租借的音像制品数小于等于 6 个,就可以将该音像制品租借给客户。这时,系统给出相应的租借确认信息,生成一条新的租借记录并将其保存在租借记录文件中。(4)系统计算租借费用,将费用信息保存在租借记录文件中并告知客户。(5)客户付清租借费用之后,系统接收客户付款信息,将音像制品租借给该客户。5当库存中某音像制品数量不能满足客户的租借请求数量时,系统可以接受客户网上预约租借某种音像制品
3、。系统接收到预约请求后,检查库存信息,验证用户身份,创建相应的预约记录,生成预约流水号给该客户,并将信息保存在预约记录文件中。6客户归还到期的音像制品,系统修改租借记录文件,并查询预约记录文件和客户信息文件,判定是否有客户预约了这些音像制品。若有,则生成预约提示信息,通知系统履行预约服务,系统查询客户信息文件和预约记录文件,通知相关客户前来租借音像制品。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音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 7-10 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和图 7-11 所示的 0 层数据流图。(分数:60.00)(1).问题 1图 7-10 中只有一个外部实体 E1。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 E1 的名称。(
4、分数:15.00)_(2).问题 2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 7-11 中的数据存储 D1D4 的名称。(分数:15.00)_(3).问题 3在图 7-11 中缺少了 3 条数据流,根据说明及图 7-10 提供的信息,请在表 7-12中分别指出这 3 条数据流的起点和终点。 B表 7-12 数据流表/BB起点/B B终点/B(分数:15.00)_(4).问题 4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时,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如 Jackson 方法)也被广泛应用。简要说明面向数据结构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适用场合。(分数:15.00)_二、B试题二/B(总题数:1,分数:45.00)阅读下列说明,根据要求回答
5、问题 1问题 3。说明某企事业单位资料室需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初步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室有图书管理员若干名,他们负责已购入图书的编目和借还工作,每名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包括工号和姓名;(2)读者可在阅览室读书,也可通过图书流通室借还图书,读者信息包括读者 ID、姓名、电话和 E-mail,系统为不同读者生成不同的读者 ID;(3)每部书在系统中对应唯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以下简称书目),书目的基本信息包括 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以及本资料室拥有该书的册数(以下简称册数),不同书目的 ISBN号不相同;(4)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图书
6、信息包括图书 ID、ISBN 号、存放位置、当前状态,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 ID;(5)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且每本图书最多只能借两个月,读者借书时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 ID、所借图书 I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6)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即记录读者 ID、需要借阅的图书的 ISBN 号、预约时间。某书目的信息如表 7-13 所示,与该书目对应的图书信息如表 7-14 所示。 B表 7-13 数目信息/BB书名/BB作者/BB出版商/BBISBN 号/B B出版年月/BB册数/BB经
7、办人/B数据结构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7-302-02368-9 1997.4 4 01B表 7-14 图书信息/BB图书ID/BBISBN 号/B B存放位置/BB状态/BB经办人/BC832.1 ISBN7-302-02368-9 图书流通室 已借出 01C832.2 ISBN7-302-02368-9 图书阅览室 不外借 01C832.3 ISBN7-302-02368-9 图书流通室 未借出 01C832.4 ISBN7-302-02368-9 图书流通室 已预约 01系统的主要业务处理如下。(1)入库管理:图书购进入库时,管理员查询本资料室的书目信息,若该书的书目尚未建
8、立,则由管理员编写该书的书目信息并输入系统,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否则,修改该书目的册数,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对于进入流通室的书,其初始状态为“未借出”,而送入阅览室的书的状态始终为“不外借”。(2)借书管理:读者借书时,若有,则由管理员为该读者办理借书手续,并记录该读者的借书信息,同时将借出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借出”。(3)预约管理:若图书流通室没有读者要借的书,则可为该读者建立预约登记,需要记录读者 ID、书的ISBN 号、预约时间和预约期限(最长为 10 天)。一旦其他读者归还这种书,就自动通知该预约读者。系统将自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预约记录并修改相关信息。(4)还书管理:读者还书
9、时,则记录相应借还信息中的“归还时间”,对于超期归还者,系统自动计算罚金(具体的计算过程此处省略)。系统同时自动查询预约登记表,若存在其他读者预约该书的记录,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预约”,并将该图书 ID 写入相应的预约记录中(系统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记录时解除该图书的“已预约”状态);否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未借出”。(5)通知处理:对于已到期且未归还的图书,系统通过 E-mail 自动通知读者;若读者预约的书已到,系统则自动通过 E-mail 通知该读者来办理借书手续。(分数:45.00)(1).问题 1根据以上说明设计的实体联系图(E-R 图)如图 7-12 所示,请指出读者与图
10、书、书目与读者、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分数:15.00)_(2).问题 2该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关系模式如下,请将“借还记录”和“预约登记”关系中的(7)、(8)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管理员(工号,姓名)读者(读者 ID,姓名,电话,E-mail)书目(ISBN 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册数,经办人)图书(图书 ID,ISBN 号,存放位置,状态,经办人)借还记录(U (7) /U,借出时间,应还时间,归还时间)预约登记(U (8) /U,预约时间,预约期限,图书 ID)注:时间格式为“年.月.日 时:分:秒”。(分数:15.00)_(3).问题 3请指出问题 2中所给出的读者、
11、书目关系模式的主键,以及图书、借还记录和预约登记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分数:15.00)_三、B试题三/B(总题数:1,分数:60.00)阅读以下利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技术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问题 4。说明现有的软件通常都是由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了事件流。该软什设计思想也可被引入到软件测试中,从而生动描绘出事件触发时的情景,有利于测试设计者设计测试用例,同时使得测试用例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执行。用例场景是通过描述流经用例的路径来确定的过程,这个流经过程要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其中所有基本流(基本事件)和备选流(分支事件
12、)。表 7-15 是对某 IC 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基本流的描述,表 7-16 是对该 IC 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备选流的描述。 B表 7-15 基本流描述表/BB序号/BB用例名称/B B用例描述/BA1 准备加油 客户将 IC 加油卡插入加油机A2 验证加油卡 加油机从加油卡的磁条中读取账户代码,并检查它 是否属于可以接收的加油卡A3 验证黑名单 加油机验证该卡账户是否存在于黑名单中,如果属 于黑名单,则加油机吞卡A4 输入购油量 客户输入需要购买的汽油数量A5 加油 加油机完成加油操作,从加油卡中扣除相应金额A6 返回加油卡 退还加油卡B表 7-16 备选流描述表/BB序号/BB用例名称/B B
13、用例描述/BB 加油卡无效 在基本流 A2 过程中,该卡不能够识别或是非本机可以使用的 IC 卡,加油机退卡,并退出基本流C 卡账户属于黑 名单 在基本流 A3 过程中,判断该卡账户属于黑名单(如已经挂失),加油机吞卡并退出基本流D 加油卡账面资 金不足 系统判断加油卡内资金不足,重新加入基本流 A4,或选择退卡E 加油机油量不 足 系统判断加油机内油量不足,重新加入基本流 A4,或选择退卡(分数:60.00)(1).问题 1图 7-13 是对该 IC 卡加油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流路径和备选流路径的描述,请用试题描述中的相应字母(见表 7-15 和表 7-16)将图中(1)(6)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
14、整。(分数:15.00)_(2).问题 2场景中的每一个场景都需要确定测试用例,一般采用矩阵或决策表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表 7-17 是一种通用格式,表中各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而各列代表测试用例的信息。本例中的测试用例包含测试用例 ID 号、场景(或说明/条件)、测试用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元素(作为输入。或已经存在于数据库中),以及预期结果等项目。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通常是,首先确定执行用例场景所需的数据元素(本例中包括账号、是否黑名单卡、输入油量、账面金额和加油机油量),然后构建矩阵,最后确定包含执行场景所需的适当条件的测试用例。在表 7-17 的测试矩阵中,V 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 表示无效
15、数据元素,n/a 表示不适用,例如 CW01 表示“成功加油”基本流。请按上述规定为其他地应用场景设计测试用例矩阵。 B表 7-17 测试用例表/BB测试用例 ID 号/BB场景/BB账号/BB是否黑名单卡/BB输入油量/BB账面金额/BB加油机油量/BB预期结果/BCW01 场景 1:成功加油 V I V V V 成功加油CW02CW03CW04CW05(分数:15.00)_(3).问题 3对于基本流 A 来说,表 7-17 中哪些测试用例属于正面测试用例,哪些测试用例属于负面测试用例,请用表 7-17 中相应的“测试用例 ID 号”回答问题。(分数:15.00)_(4).问题 4假如加油机
16、内油量足够,油价为 5 元/升,用户的账户金额为 800 元,那么在基本流 A4 输入油量的过程中,请利用边界值分析方法为 A4 选取合适的输入数据(即油量,单位为升)。(分数:15.00)_四、B试题四/B(总题数:1,分数:60.00)阅读以下关于工作流系统模型建立和性能分析的叙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问题 4。说明某软件开发公司向客户交付系统产品后,由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该技术支持部门的业务流程如下:当该技术支持部门接到一个客户问询电话时,由客户服务代表(CSR)接听该电话。客户服务代表根据客户问询内容产生一份服务请求文件,并开始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若客户服务代表解决了客
17、户提出的问题,这份服务请求文件被标记为“已解决”;如果客户服务代表在 2 个小时内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客户服务代表将服务请求文件转交给技术支持代表(TSR)处理;如果技术支持代表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他/她将邀请助理工程师(ENGR)来一起处理这个问题;若助理工程师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服务请求文件被标记为“已解决”;若技术支持代表和助理工程师认为,是由于系统的错误引起的问题,则告知客户该问题目前无法解决;并把服务请求文件转交给本公司的工程部门处理;对已经解决的服务请求,每个月底进行一次归档(放入归档数据库)。该软件公司正在创建一个相应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目前正处于过程定义阶段,即创建工作流模型阶段。对
18、于这些工作流模型,除了要考虑工作流的正确性外,工作流的性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流性能主要反映工作流定量方面的特性,例如,任务的完成时间、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任务数量、资源的利用率及在预定时间标准内完成任务的百分比等。图 7-14 所示的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流模型(其中单位时间为 1 小时),它表示这样一个执行过程:每小时将会有20 个任务到达 c1,这 20 个任务首先经过处理 task1,再经过处理 task2,最终将结果传递到 c3。处理 task1和处理 task2 相互独立。假设性能评价模型符合 M/M/1 排队模型,在计算性能指标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分数:60.00)(1)
19、.问题 1 工作流(Workflow)是针对业务流程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将业务流程分解,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以下关于工作流叙述中,错误的是U (1) /U。 在 UML 中,用U (2) /U表示企业业务的工作流。这种图显示出工作流中的步骤、决策点,以及完成每一步骤的角色和对象。 (1) A引入工作流组织,能够在软件开发和业务两个层次受益 B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模型建立阶段和模型执行阶段 C工作流能有效地把人、信息和应用工具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 D一个工
20、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过程及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每个活动的描述 (2) A交互图(interaction diagram) B业务图(business diagram) C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 D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分数:15.00)_(2).问题 2为了描述该公司技术支持部门的业务流程,首先需要确定工作流的各个基本元素(即工作流对象、角色、路由和规则)。请按表 7-18 写出工作流对象及对应的起始点、终止点和该工作流中的所有角色。 B表 7-18 技术支持部门工作流各个基本元素表/BB工作流基本元素/B B描述/B工作
21、流对象 (3)起始点 (4)终止点 (5)角色 (6)(分数:15.00)_(3).问题 3计算如图 7-14 所示的工作流模型的下列性能指标。(1)每个资源的利用率 ; (2)每个处理中的平均任务数 L;(3)平均系统时间 S; (4)每个处理的平均等待时间 W。(分数:15.00)_(4).问题 4图 7-14 所给出的工作流模型的性能并不是最好的。实际上,对于工作流系统而言,同样的工作,同样的资源,采用不同的工作流设计,任务的平均等待时间也不尽相同。若要在不改变资源利用率、任务的到达速率和平均处理时间(S-W)的情况下,降低平均完成时间。请给出修正后工作流模型(画图说明),并简要说明你对
22、工作流模型进行修正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数:15.00)_五、B试题五/B(总题数:1,分数:15.00)1.说明 计算机在处理算术表达式时,首先将其转换为后缀表达式。例如,表达式“46+5*120-37)”的后缀表达式形式为“46 5 120 37-*+”。 计算后缀表达式时,从左至右扫描后缀表达式:若遇到运算对象,则压入栈中;遇到运算符,则从栈中弹出相关运算对象进行计算,并将运算结果压入栈中。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后缀表达式扫描结束。例如,后缀表达式“46 5 120 37-*+”的计算过程如下: a依次将 46、5、120、37 压入栈中; b遇到“-”,取出 37、120,计算 120-
23、37=83,将其压入栈中; c遇到“*”,取出 83、5,计算 583=415,将其压入栈中; d遇到“+”,取出 415、46,计算 46+415=461,将其压入栈中; e表达式结束,则计算过程完成。 函数 computing(char expr,int*result)的功能是基于栈计算后缀形式的表达式(以串形式存入字符数组 expr)的值,并通过参数 result 返回该值。函数的返回值为-1/0,分别表示表达式有/无错误。假设表达式中仅包含数字、空格和算术运算符号,其中所有项均以空格分隔,且运算符仅包含加(“+”)、减(“-”)、乘(“*”)、除(“”)。 函数 computing 中
24、所用栈的基本操作的函数原型说明如下。 void InitStack(STACK*s):初始化栈。 void Push(STACK*s,int e):将一个整数压栈,栈中元素数目增 1。 void Pop(STACK*s):栈顶元素出栈,栈中元素数目减 1。 int Top(STACK s):返回非空栈的栈顶元素值,栈中元素数目不变。 int IsEmpty(STACKs):若 s 是空栈,则返回 1;否则返回 0。 C 函数 (分数:15.00)_六、B试题六/B(总题数:1,分数:30.00)请认真阅读以下关于某传输系统的技术说明、状态转换图及 C+代码,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问题 2。说明传
25、输门是传输系统中的重要装置。传输门具有 Open(打开)、Closed(关闭)、Opening(正在打开)、 StayOpen(保持打开)和 Closing(正在关闭)5 种状态。触发状态的转换事件有 click、complete 和 timeout3 种。事件与其相应的状态转换如图 7-15 所示。下面的C+代码 1与C+代码 2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对传输门进行状态模拟,请填补代码段中的空缺语句。C+代码 1(分数:30.00)(1).问题 1请将以上C+代码 1与C+代码 2程序段中的(1)(7)空缺处的语句填写完整。(分数:15.00)_(2).问题 2请用 150 字以内的文字简要
26、说明C+代码 1、C+代码 2这两种对传输门进行状态模拟的设计思路的区别之处。(分数:15.00)_七、B试题七/B(总题数:1,分数:30.00)请仔细阅读以下关于某传输系统的技术说明、状态转换图及 Java 程序,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问题 2。说明传输门是传输系统中的重要装置。传输门具有 Open(打开)、Closed(关闭)、Opening(正在打开)、 StayOpen(保持打开)和 Closing(正在关闭)5 种状态。触发状态的转换事件有 click、complete 和 timeout3 种。事件与其相应的状态转换如图 7-16 所示。下面的Java 代码 1与Java 代码 2
27、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对传输门进行状态模拟,请填补代码段中的空缺语句。Java 代码 1(分数:30.00)(1).问题 1请将以上Java 代码 1与Java 代码 2程序段中,(1)(7)空缺处的语句填写完整。(分数:15.00)_(2).问题 2请用 150 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说明Java 代码 1、Java 代码 2这两种对传输门进行状态模拟的设计思路的区别之处。(分数:15.00)_中级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71 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试题一/B(总题数:1,分数:60.00)B试题 1试题 4 是必答题/B阅读以下说明和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问题
28、 4。说明某音像制品出租商店欲开发一个音像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音像制品的租借业务。需求如下。1系统中的客户信息文件保存了该商店的所有客户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对于首次来租借的客户,系统会为其生成用户名和初始密码。2系统中音像制品信息文件记录了商店中所有音像制品的详细信息及其库存数量。3根据客户所租借的音像制品的品种,会按天收取相应的费用。音像制品的最长租借周期为 1 周,每位客户每次最多只能租借 6 件音像制品。4客户租借某种音像制品的具体流程如下。(1)根据客户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客户身份。(2)若该客户是合法客户,查询音像制品信息文件,查看商店中是否还有这种音像制品。(3)若还有该音像制
29、品,且客户所要租借的音像制品数小于等于 6 个,就可以将该音像制品租借给客户。这时,系统给出相应的租借确认信息,生成一条新的租借记录并将其保存在租借记录文件中。(4)系统计算租借费用,将费用信息保存在租借记录文件中并告知客户。(5)客户付清租借费用之后,系统接收客户付款信息,将音像制品租借给该客户。5当库存中某音像制品数量不能满足客户的租借请求数量时,系统可以接受客户网上预约租借某种音像制品。系统接收到预约请求后,检查库存信息,验证用户身份,创建相应的预约记录,生成预约流水号给该客户,并将信息保存在预约记录文件中。6客户归还到期的音像制品,系统修改租借记录文件,并查询预约记录文件和客户信息文件
30、,判定是否有客户预约了这些音像制品。若有,则生成预约提示信息,通知系统履行预约服务,系统查询客户信息文件和预约记录文件,通知相关客户前来租借音像制品。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音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 7-10 所示的顶层数据流图和图 7-11 所示的 0 层数据流图。(分数:60.00)(1).问题 1图 7-10 中只有一个外部实体 E1。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 E1 的名称。(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1 根据题目说明,本系统的外部实体仅仅涉及到客户,因此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中 E1 应该对应为客户。(2).问题 2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 7-11 中的数据存
31、储 D1D4 的名称。(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2 题目的第二个问题在于识别系统中的数据文件 D1D4,根据 0 层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文件与处理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得知: D1 为创建新客户加工的输出,并且为加工 1、6 和 7 的输入,再根据题目中的描述,客户信息文件与创建客户信息、预约、归还和履行预约都相关,因此 D1 便是客户信息文件。同理可分析出 D2 为音像制品信息文件、D3 为租借记录文件、D4 为预约记录文件。(3).问题 3在图 7-11 中缺少了 3 条数据流,根据说明及图 7-10 提供的信息,请在表 7-12中分别指出这 3 条数据流的起点和终点。 B表
32、 7-12 数据流表/BB起点/B B终点/B(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3图 7-11 中缺少了 3 条数据流,可先检查顶层数据流图和 0 层数据流是否一致。从图 7-10 顶层数据流图中可以看出,与 E1 直接相关的数据流共有 9 条,而在 0 层数据流图中与 E1 直接关联的只有 7 条,因此可以直接断定,图 7-11 中至少缺少直接与 E1 相关的两条数据流:新客户创建请求和预约流水号。新客户创建请求通过创建新客户加工将客户的信息写入客户信息文件中,因此其起点和终点分别为:E1 和 4。同理,预约流水号的起点和终点为 5 和 E1。在说明中,客户归还到期的音像制品,
33、系统修改租借记录文件,并查询预约记录文件和客户信息文件,判定是否有客户预约了这些音像制品。若有,则生成预约提示信息,通知系统履行预约服务,系统查询客户信息文件和预约记录文件,通知相关客户前来租借音像制品。因此,在客户归还和履行预约服务之间存在着数据上的联系。在图 7-11 中所需补充的 3 条数据流见表 7-19。 B表 7-19 数据流表/BB起点/B B终点/BE1 或客户 4 或创建新客户5 或创建预约记录 E1 或客户6 或归还音响制品 7 或履行预约服务(4).问题 4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时,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如 Jackson 方法)也被广泛应用。简要说明面向数据结构设计方法
34、的基本思想及其适用场合。(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4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以数据结构作为设计的基础,它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的结构。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用于规模不大的数据处理系统。二、B试题二/B(总题数:1,分数:45.00)阅读下列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问题 3。说明某企事业单位资料室需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初步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室有图书管理员若干名,他们负责已购入图书的编目和借还工作,每名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包括工号和姓名;(2)读者可在阅览室读书,也可通过图书流通室借还图书,读者信息包括读者 ID、姓名、电话和 E-mail,系统为不同读
35、者生成不同的读者 ID;(3)每部书在系统中对应唯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以下简称书目),书目的基本信息包括 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以及本资料室拥有该书的册数(以下简称册数),不同书目的 ISBN号不相同;(4)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图书信息包括图书 ID、ISBN 号、存放位置、当前状态,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 ID;(5)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且每本图书最多只能借两个月,读者借书时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 ID、所借图书 I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6)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
36、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即记录读者 ID、需要借阅的图书的 ISBN 号、预约时间。某书目的信息如表 7-13 所示,与该书目对应的图书信息如表 7-14 所示。 B表 7-13 数目信息/BB书名/BB作者/BB出版商/BBISBN 号/B B出版年月/BB册数/BB经办人/B数据结构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7-302-02368-9 1997.4 4 01B表 7-14 图书信息/BB图书ID/BBISBN 号/B B存放位置/BB状态/BB经办人/BC832.1 ISBN7-302-02368-9 图书流通室 已借出 01C832.2 ISBN7-302-02
37、368-9 图书阅览室 不外借 01C832.3 ISBN7-302-02368-9 图书流通室 未借出 01C832.4 ISBN7-302-02368-9 图书流通室 已预约 01系统的主要业务处理如下。(1)入库管理:图书购进入库时,管理员查询本资料室的书目信息,若该书的书目尚未建立,则由管理员编写该书的书目信息并输入系统,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否则,修改该书目的册数,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对于进入流通室的书,其初始状态为“未借出”,而送入阅览室的书的状态始终为“不外借”。(2)借书管理:读者借书时,若有,则由管理员为该读者办理借书手续,并记录该读者的借书信息,同时将借出图书的状态修
38、改为“已借出”。(3)预约管理:若图书流通室没有读者要借的书,则可为该读者建立预约登记,需要记录读者 ID、书的ISBN 号、预约时间和预约期限(最长为 10 天)。一旦其他读者归还这种书,就自动通知该预约读者。系统将自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预约记录并修改相关信息。(4)还书管理:读者还书时,则记录相应借还信息中的“归还时间”,对于超期归还者,系统自动计算罚金(具体的计算过程此处省略)。系统同时自动查询预约登记表,若存在其他读者预约该书的记录,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预约”,并将该图书 ID 写入相应的预约记录中(系统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记录时解除该图书的“已预约”状态);否则,将该图书的状态
39、修改为“未借出”。(5)通知处理:对于已到期且未归还的图书,系统通过 E-mail 自动通知读者;若读者预约的书已到,系统则自动通过 E-mail 通知该读者来办理借书手续。(分数:45.00)(1).问题 1根据以上说明设计的实体联系图(E-R 图)如图 7-12 所示,请指出读者与图书、书目与读者、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1 本试题考查数据库系统中 E-R 模型的设计。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以下 3 类。 一对一联系(1:1)。如果对于实体集 A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 B 中最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 A 与实体集 B 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 1:1。 一对多联系(1:n)。如果对于实体集 A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 B 中有 n 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 B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 A 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 A 与实体集 B 有一对多联系,记为 1:n。 多对多联系(m:n)。如果对于实体集 A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 B 中有 n 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 B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 A 中也有 m 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 A 与实体集 B 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 m:n。 读者与图书之间形成了借还关系,题中说明“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