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论 68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记者进入南丹大厂下拉甲坡矿区,探求“7?17”事故真相,看到这个矿区的垂直距离仅 730 米,横向宽 70 米。该矿仅有一个开采证,由 7 家个体老板出资组成一个合资公司,因而形成了 7 家老板同时抢挖开采的无序状态。如此
2、开采,混乱和出事在情理之中。据当地介绍,这是个富矿,矿产有 30 以上的品种,开出的锡矿比金子还值钱。因此,矿老板们唯利是图,置法规于不顾。据说 2000 多名矿工在 7 个公司的窿洞里日夜分三班开采。 (2)广西壮族自治区驻大厂矿山整顿小组负责人赵桂华说:他们是 18 日听说了这件事情的,调查了 3 天,一无所获。上报情况时说:水位上涨,并未发现重大透水伤亡事故的异常情况,对不断到来的外界打探者(多为记者)声称“不清楚”、“不知道”,甚至说“没有这样的事”!在被传媒普遍表示了怀疑后,口径改为“是发生了事故,但没有死人”。 (3)7 月 27 日,就在当地记者前往调查的同时,河池地区行署、自治
3、区工作组再次派人到现场核查,南丹县公安局也组织了 20 名民警到有关矿井进行调查,但大队人马出动的结果仍然是:没有伤亡事故。 (4)7 月 28 日上午当互联网上就矿难一事炒得沸沸扬扬、国内媒体已有报道的时候,河池地委书记莫振汉、行署专员晏支华召开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专门研究传闻情况,会后立即率领有关人员赶往现场调查,也没有发现传闻中说的死了 200 人的情况。 (5)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第四次调查是 7 月 31 日由自治区经贸委主任带队的调查组进行的,当天得到说法是:透水了,但没有死人。所以自治区经贸委在报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汇报中说:没有发生重大透水伤亡事故的情况,矿区局势平
4、稳。 (6)出事之后,据称可能是广西“首富”的矿主黎东明,拿出了大把钱“消灾”,一是拿钱堵住死者家属的口,数额在 2 万到上 10 万元的都有,本地人给得多,外地人给得少。究其原因,是怕本地人在地方上容易闹事。二是上下摆平,出动了其私人拥有的两三百名有枪支武装的“护矿队”,对现场进行了严密封锁,并对有关知情人进行了威胁利诱,严防矿难的消息外泄。 (7)7 月 27 日,南宁几家传媒的六位记者赶到了出事地点,进行了惊险万状的暗访。因为在此前已有记者以公开身份在南丹亮相采访,当地对记者已有了严密防范。一名记者称:“那些打手们就像鬼子一样,矿区内设立了多个哨卡,两三百人到处监视着,无处不在。”看见有
5、生人进矿,就盘问、盯梢,一见“陌生人”问东问西,马上强行驱逐出矿区。而所有被记者问到的矿工,口径都是:“我是新来的,不清楚这里发生子什么事。”广西日报旗下某媒体的一记者,从 7 月 27 日到 30 日,连续在矿区进行了四天的暗访。28 日那天,他正在与民工交谈时,突然看见数十名携枪的打手远远扑过来,有几人手中的枪向他举起瞄准,他吓得拔腿就跑,幸亏跑得快,在矿区门口不远处,终于给他侥幸逃脱。29 日的下午,这位记者穿得破破烂烂,混进子矿区采访。在一高处观望时,被两名打手发现,并被逼上了几百米高的悬崖,寒光闪烁的两把尖刀,一把顶住他的咽喉,另一把顶在了腹部。一打手喝问:你是不是记者?来干什么的?
6、”另一人说:“要是记者,就杀了你。”该记者拼命否认自己是“要命的”记者,并趁打手不备,把身上的记者证、身份证丢下了悬崖。然后他被粗暴扭出了矿区。一直到目前,他仍然没敢去找回证件。 (8)7 月 27 日中午,新华社广西分社负责人接到匿名电话举报:南丹县大厂矿区发生了严重透水事件,有200 多人丧生。这个消息引起了分社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打电话向各方求证,得到的消息均是“没有此事”。尽管如此,分社领导认为事关重大,决定派出由文字、摄影、音像、网络等部门共 6 人组成的小分队连夜赶往被举报的南丹大厂矿区调查。23 时,小分队从分社出发,连夜赶往离分社 480 公里以外的事故现场。 (9)广西电视台
7、焦点栏目的几名记者,28 日赶到了该矿采访。一直到此时,该矿矿长黎家西还在撒谎,称自 5 月以来矿井就停产了,一直没开工。后又说,17 日那天工人报说井下发生了透水事故,但没工人在井下。他组织了十多台抽水机,连着抽了两天两夜,水才下去两寸,搞不清水从哪里冒出来。记者们拍到了死难者家属焚烧纸钱、铺盖的哭祭镜头。回到南宁,这些镜头被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领导那里审查。区委书记曹伯纯看了这些镜头后,定性说:“现在不是再争论是不是发生了事故、死没死人,而是到底死了多少人的问题!”而当地官员当着曹伯纯和调查组的面观看了电视台拍摄的片子后,竟然还在质疑画面的真实性!然后又当着曹伯纯的面和电视台工作人员吵了
8、起来。8 月 1 日,曹伯纯亲自带领调查组和自治区公安厅有关人员,来到了南丹。地方上还是不讲实话,查不清井下有多少名矿工的真实情况。在公安人员分别拘控了相关矿山人员后,才从外围突破,查到真实的矿难情况,证实至少已有78 人死亡。据知情人透露:该矿总共约有 1500 名工人,平时以三班倒的形式作业采矿,出事时有四班工人在井下作业。在下拉甲矿,约 70-90 人一个班。 (10)7 月 17 日凌晨 3 点 30 分,广西南丹县龙泉矿冶总厂拉甲坡矿、龙山矿海拔负 150 米的巷道里,几十名矿工,瞬间在一场并非偶然的透水事故中丧生。但这一事故被隐瞒了半个多月。 (11)8 月 2 日,拉甲坡矿矿长黎
9、家西第一个承认发生事故,并交出了失踪者及赔偿名单、住址。同时,公安人员也成功地找到了失踪人员家属。8 月 5 日,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已抵达南丹。此前,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率一行 6 人的中央调查组赴广西南丹县调查矿区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派出的调查组同期抵达。据报道;在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飞抵广西的当日晚上,公安部长贾春旺也赶到了南丹,调查南丹矿难事件。至此,中央五路人马会合,共同调查广西南丹“7,17”重大透水事故。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率领的中央调查组在大厂矿区查看了拉甲坡矿矿窿后,点名要听取三方面的汇报:一是自治区事故调查领导小组领导的汇报;二是公安部门侦察取证的汇报;
10、三是新华社记者调查采访的汇报。 (12)幸存者韦海鸥是死者韦海生的弟弟,他给记者讲述了死里逃生的一幕:“我们同在龙山矿(龙山矿毗邻拉甲坡矿,同隶属龙泉矿冶总厂,两矿的矿道在山底相通)打工,同一个班组。7 月 17 日凌晨 3 点 50 分,我看到有大量的水涌人,水是从拉甲坡矿方向涌过来的,不到一分钟,第二工作面已经灌满了水,并顺着斜道向第二平台涌上来,我想去救下面平台的亲属,已经来不及了,就和同在第二平台的两位工友拼命往外跑” (13)8 月 4 日人民日报披露了广西南丹矿难,全国震惊。8 月 5 日龙泉矿冶总厂总经理黎东明、副总经理韦家农、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龙山矿矿长黎启乐、拉甲坡矿安检科
11、长苏锦等 14 人被刑事拘留。 (14)8 月 5 日,记者通过对有关人员和事故调查领导小组采访调查,了解到“7?17”事故隐瞒不报一事涉及当地党政领导干部,并立即将这一情况向中央领导作了反映。广西南丹“7?17”特大透水事故原因查清后,原南丹县委书记被罢免人大代表职务,原县长被罢免县长职务。 (15)2001 年 8 月 8 日初查 81 人失踪,南丹县委书记、县长等四人因严重失职被免职停职。国务院南丹事故调查组抵达广西,8 月 21 日南丹透水矿井积水抽干,2001 年8 月 30 日广西南丹“7?17”特大透水事故遇难矿工尸体搜寻工作结束。调查人员共找到尸体 80 具,另有一名遇难矿工失
12、踪。 (分数:99.99)(1).有条理地概述这些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宁数不超过 200 字。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20 分)(分数:33.33)_(2).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30 分)(分数:33.33)_(3).根据上述资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50 分)(分数:33.33)_申论 68 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一、
13、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记者进入南丹大厂下拉甲坡矿区,探求“7?17”事故真相,看到这个矿区的垂直距离仅 730 米,横向宽 70 米。该矿仅有一个开采证,由 7 家个体老板出资组成一个合资公司,因而形成了 7 家老板同时抢挖开采的无序状态。如此开采,混乱和出事在情理之中。据当地介绍,这是个富矿,矿产有 30 以上的品种,开出的锡矿比金子还值钱。因此,矿老板们唯利是图,置法规于不顾。据说 2
14、000 多名矿工在 7 个公司的窿洞里日夜分三班开采。 (2)广西壮族自治区驻大厂矿山整顿小组负责人赵桂华说:他们是 18 日听说了这件事情的,调查了 3 天,一无所获。上报情况时说:水位上涨,并未发现重大透水伤亡事故的异常情况,对不断到来的外界打探者(多为记者)声称“不清楚”、“不知道”,甚至说“没有这样的事”!在被传媒普遍表示了怀疑后,口径改为“是发生了事故,但没有死人”。 (3)7 月 27 日,就在当地记者前往调查的同时,河池地区行署、自治区工作组再次派人到现场核查,南丹县公安局也组织了 20 名民警到有关矿井进行调查,但大队人马出动的结果仍然是:没有伤亡事故。 (4)7 月 28 日
15、上午当互联网上就矿难一事炒得沸沸扬扬、国内媒体已有报道的时候,河池地委书记莫振汉、行署专员晏支华召开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专门研究传闻情况,会后立即率领有关人员赶往现场调查,也没有发现传闻中说的死了 200 人的情况。 (5)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第四次调查是 7 月 31 日由自治区经贸委主任带队的调查组进行的,当天得到说法是:透水了,但没有死人。所以自治区经贸委在报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汇报中说:没有发生重大透水伤亡事故的情况,矿区局势平稳。 (6)出事之后,据称可能是广西“首富”的矿主黎东明,拿出了大把钱“消灾”,一是拿钱堵住死者家属的口,数额在 2 万到上 10 万元的都有,本地
16、人给得多,外地人给得少。究其原因,是怕本地人在地方上容易闹事。二是上下摆平,出动了其私人拥有的两三百名有枪支武装的“护矿队”,对现场进行了严密封锁,并对有关知情人进行了威胁利诱,严防矿难的消息外泄。 (7)7 月 27 日,南宁几家传媒的六位记者赶到了出事地点,进行了惊险万状的暗访。因为在此前已有记者以公开身份在南丹亮相采访,当地对记者已有了严密防范。一名记者称:“那些打手们就像鬼子一样,矿区内设立了多个哨卡,两三百人到处监视着,无处不在。”看见有生人进矿,就盘问、盯梢,一见“陌生人”问东问西,马上强行驱逐出矿区。而所有被记者问到的矿工,口径都是:“我是新来的,不清楚这里发生子什么事。”广西日
17、报旗下某媒体的一记者,从 7 月 27 日到 30 日,连续在矿区进行了四天的暗访。28 日那天,他正在与民工交谈时,突然看见数十名携枪的打手远远扑过来,有几人手中的枪向他举起瞄准,他吓得拔腿就跑,幸亏跑得快,在矿区门口不远处,终于给他侥幸逃脱。29 日的下午,这位记者穿得破破烂烂,混进子矿区采访。在一高处观望时,被两名打手发现,并被逼上了几百米高的悬崖,寒光闪烁的两把尖刀,一把顶住他的咽喉,另一把顶在了腹部。一打手喝问:你是不是记者?来干什么的?”另一人说:“要是记者,就杀了你。”该记者拼命否认自己是“要命的”记者,并趁打手不备,把身上的记者证、身份证丢下了悬崖。然后他被粗暴扭出了矿区。一直
18、到目前,他仍然没敢去找回证件。 (8)7 月 27 日中午,新华社广西分社负责人接到匿名电话举报:南丹县大厂矿区发生了严重透水事件,有200 多人丧生。这个消息引起了分社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打电话向各方求证,得到的消息均是“没有此事”。尽管如此,分社领导认为事关重大,决定派出由文字、摄影、音像、网络等部门共 6 人组成的小分队连夜赶往被举报的南丹大厂矿区调查。23 时,小分队从分社出发,连夜赶往离分社 480 公里以外的事故现场。 (9)广西电视台焦点栏目的几名记者,28 日赶到了该矿采访。一直到此时,该矿矿长黎家西还在撒谎,称自 5 月以来矿井就停产了,一直没开工。后又说,17 日那天工人报
19、说井下发生了透水事故,但没工人在井下。他组织了十多台抽水机,连着抽了两天两夜,水才下去两寸,搞不清水从哪里冒出来。记者们拍到了死难者家属焚烧纸钱、铺盖的哭祭镜头。回到南宁,这些镜头被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领导那里审查。区委书记曹伯纯看了这些镜头后,定性说:“现在不是再争论是不是发生了事故、死没死人,而是到底死了多少人的问题!”而当地官员当着曹伯纯和调查组的面观看了电视台拍摄的片子后,竟然还在质疑画面的真实性!然后又当着曹伯纯的面和电视台工作人员吵了起来。8 月 1 日,曹伯纯亲自带领调查组和自治区公安厅有关人员,来到了南丹。地方上还是不讲实话,查不清井下有多少名矿工的真实情况。在公安人员分别拘
20、控了相关矿山人员后,才从外围突破,查到真实的矿难情况,证实至少已有78 人死亡。据知情人透露:该矿总共约有 1500 名工人,平时以三班倒的形式作业采矿,出事时有四班工人在井下作业。在下拉甲矿,约 70-90 人一个班。 (10)7 月 17 日凌晨 3 点 30 分,广西南丹县龙泉矿冶总厂拉甲坡矿、龙山矿海拔负 150 米的巷道里,几十名矿工,瞬间在一场并非偶然的透水事故中丧生。但这一事故被隐瞒了半个多月。 (11)8 月 2 日,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第一个承认发生事故,并交出了失踪者及赔偿名单、住址。同时,公安人员也成功地找到了失踪人员家属。8 月 5 日,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已
21、抵达南丹。此前,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率一行 6 人的中央调查组赴广西南丹县调查矿区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派出的调查组同期抵达。据报道;在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飞抵广西的当日晚上,公安部长贾春旺也赶到了南丹,调查南丹矿难事件。至此,中央五路人马会合,共同调查广西南丹“7,17”重大透水事故。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率领的中央调查组在大厂矿区查看了拉甲坡矿矿窿后,点名要听取三方面的汇报:一是自治区事故调查领导小组领导的汇报;二是公安部门侦察取证的汇报;三是新华社记者调查采访的汇报。 (12)幸存者韦海鸥是死者韦海生的弟弟,他给记者讲述了死里逃生的一幕:“我们同在龙山矿(龙山矿毗邻拉甲坡矿,同隶属龙
22、泉矿冶总厂,两矿的矿道在山底相通)打工,同一个班组。7 月 17 日凌晨 3 点 50 分,我看到有大量的水涌人,水是从拉甲坡矿方向涌过来的,不到一分钟,第二工作面已经灌满了水,并顺着斜道向第二平台涌上来,我想去救下面平台的亲属,已经来不及了,就和同在第二平台的两位工友拼命往外跑” (13)8 月 4 日人民日报披露了广西南丹矿难,全国震惊。8 月 5 日龙泉矿冶总厂总经理黎东明、副总经理韦家农、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龙山矿矿长黎启乐、拉甲坡矿安检科长苏锦等 14 人被刑事拘留。 (14)8 月 5 日,记者通过对有关人员和事故调查领导小组采访调查,了解到“7?17”事故隐瞒不报一事涉及当地党政
23、领导干部,并立即将这一情况向中央领导作了反映。广西南丹“7?17”特大透水事故原因查清后,原南丹县委书记被罢免人大代表职务,原县长被罢免县长职务。 (15)2001 年 8 月 8 日初查 81 人失踪,南丹县委书记、县长等四人因严重失职被免职停职。国务院南丹事故调查组抵达广西,8 月 21 日南丹透水矿井积水抽干,2001 年8 月 30 日广西南丹“7?17”特大透水事故遇难矿工尸体搜寻工作结束。调查人员共找到尸体 80 具,另有一名遇难矿工失踪。 (分数:99.99)(1).有条理地概述这些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宁数不超过 200 字。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20 分)(分数:33.3
24、3)_正确答案:( 南丹发生矿井透水、矿工蒙难的重大事故,经营者百般掩盖,死难矿工的家属们畏于威胁、虑及生计、屈从利诱而三缄其口,当地政府部门 4 次调查都无功而返,一些记者在艰难取证之后,最先发布了消息,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在蒙难者冤死地下半个月后,正式确认了事故的存在,由国务院主持的全面彻底的调查共找到尸体 80 具,另有一名遇难矿工失踪。)解析:(2).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30 分)(分数:33.33)_正确答案:( 一种让媒体公正介入的秩序,一种让公众了解社会真相的秩序,
25、无疑意味着社会进步。建立这样一种秩序,才能让社会具有更完善的自我修复机制,才能表明公民的知情权已受到重视。因此,我们认为媒体必须介入事故调查。 在整个事故的调查过程中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假如媒体沉默,这一事故很可能被隐瞒,假如没有媒体的有效监督,事故的调查就不可能真正的透明。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宣传媒体的舆论监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及防范和调查重大责任事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解析:(3).根据上述资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50 分)(分数:33.33)_正确答案:( 人民拥有事故知情权和监督权 从南
26、丹事故看人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在有认真思考和讨论一番的必要。 南丹矿井“7?17”,特大透水事故,死难众多并被隐瞒了半个多月,又正值全国全党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并特别重视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之时,也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安全生产声声警钟之后。这一官商勾结、草菅人命的特大事故性质之严重,手段之恶劣,实属罕见。对这样既十分重大又瞒而不报的恶性事故,人民群众包括死难者家属、当地各业各界人士及外来投资建设者、全国各地对此关注的人们,当然也包括广大新闻记者在内都应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应当看到,人民拥有这种知情权和监督权,不是对人民的恩赐和褒奖。在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国家,作为主人的人民大众
27、,有权了解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包括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自身生命安全及政府官员是否忠于职守的重大安全事故,也有权对负有责任的“公仆”们提出质询和监督。 无须说,南丹特大矿难就是属于人民有权知情和有权监督的事件。 然而,遗憾在于,南丹矿难在被责任人及当地某些党政官员死死隐瞒之时,人民固然无从获得知情权,但到了新闻记者把此事捅破从而使之被中央严肃追查之后,人民大众特别是当地的群众,依然只能通过中央和外地传媒获得有限的信息,至于对此的监督权就基本谈不上了。一个原因是,当地的各类传媒,除了刊发指定的极少数稿件外,都无法对此做出相应报道。 一个由当地新闻界揭露的恶性重大事故,当地新闻
28、界却不能进行应有的深度采访和报道,以便警示社会,震慑邪恶,打击不法,维护稳定,以进一步唤起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通过传媒把这一重大事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给予广大人民群众,这确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造成这种遗憾,既有失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负责和尊重,其实也是地方政府的一大损失。因为,地方政府方面有责任把这个不应发生但又发生了的重大恶性事故的真相通过传媒告诉社会,同时也应当通过传媒向社会特别是向死难者家属表示应有的态度。更进一步,还要借此举一反三,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安全生产的各种隐患。而要做好这个工作,必须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激起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广泛参与,这就更需要把对这类重
29、大事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不打折扣地交给广大群众。 一般说来,对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事件的态度和处理状况,是对一级政府综合素质及总体把握驾驭能力的检验。高明、开明而有能力的政府,可以处变不惊,可以让“坏事引出好结果”。这就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问题,包括要善于发挥好现代传媒的作用,并善于与新闻界打交道。 在这方面,愿南丹事故能给人应有的思考和启示。 假如媒体缺席 七月以来,广西、陕西、上海、江苏等地频频发生重特大事故,消息随着电视、报纸、网络迅速传开。特别是南丹特大事故,通过新闻记者的努力,被某些人极力掩盖的铁幕撕开了一角,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使事故的调查处理步人正常
30、轨道。 与此同时,对于媒体曝光的利弊也引起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事故曝光多,会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因而往往阻挠媒体对事故现象的采访。 面对事故,假如媒体缺席呢?应该说,媒体保持沉默,正是肇事者、犯罪者所企盼的。在悄无声息处理事故时,无人监督,无人深究,肇事者可以和稀泥,可以推卸责任。明明是安全设备不过关、制度不合理,明明是非法作业、违法开采,肇事者可以说成是不可抗力,说成是自然灾害,甚至可以将责任推到死难者身上。即使是上级政府前来处理,如果没有媒体及大众舆论的监督,他也许可以千方百计“摆平”一些官员。 让媒体走远点,或许也是个别官员所企盼的。他们或许是事故发生地的行政首长,
31、或许是分管事故发生行业的官员。事故一曝光,他们的政绩就要打折扣,乌纱帽也受到威胁。他们当然希望知道事故内情的人越少越好,最好是不让上面知道,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当然,实在无法躲避媒体的时候,也许技高一筹的人会经过严格筛选,布置某些媒体采访,使之按照他们的需要发出不真实的声音。这也是一种“缺席”。这和媒体沉默一样,是肇事者和某些居心不正的官员所欢迎的。 假如媒体缺席,上级领导机关处理事故的方针、政策可能在某些人手里走样,人民群众的利益可能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受害者默默地深埋于荒山,家属拿到一点微薄的赔偿,事故原因和责任或许不再深究。更可怕的是,产生事故的隐患并没有排除,玩忽职守、藐视法律的肇事
32、者可能再次肇事,不称职的官员还有可能进一步高升,拥有更大的权力。 相反,正是由于媒体的作用,使事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该吸取的教训认真吸取,该完善的制度认真完善,该追究的责任严肃追究。事故隐患因此减少,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因此增强。 当然,由于媒体的大胆和勇气,出现在公众眼前的事故明显多了。或许有人认为“社会越来越乱了”。但这种观点的市场并不大,更理性的认识已逐渐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不可否认,事故本身已说明出事的单位和地方秩序混乱。但就此断定整个社会秩序混乱,却是十分偏颇的。事情恰好相反,距出事地点千里之外的人们能感知到这个事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一种让媒体公正介入的秩序,一种让公众了解社会真相的秩序。这个秩序让社会具有更完善的自我修复机制,表明公民的知情权已受到重视,这无疑意味着社会进步。 如今,我们为今天中国的新闻媒体能直面事故感到欣慰。因为,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面对灾难和事故,党和政府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利益,想到的是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当然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权利将事故的真相及时告诉人民群众,使人们从不愿看到的事故中引出正面的积极的结果。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