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786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06725       资源大小:3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786及答案解析.doc

    1、申论-78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0,分数:0.00)二、给定资料(总题数:0,分数:0.00)三、12009 年 3 月 22 日,中国发展高层论(总题数:0,分数:0.00)四、申论要求(总题数:3,分数:100.00)1.用 200 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上述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分数:25.00)_2.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顺利转型,下列哪些不属于正确措施?指出并说明理由,字数在 300 字左右。 A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调节收入分配,千方百计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B发挥传统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支持劳

    2、动密集型产业,限制资源过多地向资本密集型行业转移,努力扩大社会就业。 C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能源综合利用。政府应加大对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要素的使用监管控制力度,节约资源,防止浪费,并禁止本地资源向外转移。 E以投资拉动投资,带动需求,增加资本投入,多上重大、长期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分数:20.00)_3.结合给定资料,用 1200 字左右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55.00)_申论-786 答案解析(总分:

    3、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0,分数:0.00)二、给定资料(总题数:0,分数:0.00)三、12009 年 3 月 22 日,中国发展高层论(总题数:0,分数:0.00)四、申论要求(总题数:3,分数:100.00)1.用 200 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上述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分数:25.00)_正确答案:(我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只强调数量的增加转移到不仅强调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上来。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区域发

    4、展、节能减排、优化生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走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才是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解析:2.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顺利转型,下列哪些不属于正确措施?指出并说明理由,字数在 300 字左右。 A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调节收入分配,千方百计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B发挥传统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限制资源过多地向资本密集型行业转移,努力扩大社会就业。 C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能源综合利用

    5、。政府应加大对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要素的使用监管控制力度,节约资源,防止浪费,并禁止本地资源向外转移。 E以投资拉动投资,带动需求,增加资本投入,多上重大、长期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分数:20.00)_正确答案:(错误选项是 B、D、E。B 项提出的“重点发展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方向。应该重点发展的是有资金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先进制造业等,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更好地规避国际市场风险。D 项中“禁止本地资源向外转移”的措施是错误的。只有形成允许资源自由流动、价格受供求影响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市场机制,才能协调区域真

    6、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防止浪费和滥用,抑制粗放增长。E 项正好说明了经济发展粗放型的一种主要表现,即依靠大量增加资本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倘使政府不加以规划节制,容易出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加剧投资需求膨胀态势,破坏经济平稳运行。)解析:3.结合给定资料,用 1200 字左右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55.00)_正确答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

    7、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多年来,我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要看到,虽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提高经济质量,特别是提高科学技术对增加经济总量的贡献;但是这种转变主要强调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依然是追求数量扩张,并没有必须要求提高质量和效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更没有要求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

    8、式,显然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全面涵盖的,也就是说,单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呢?第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着力构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体制,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第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种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深化区域分工合作,

    9、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形成工业化、城镇化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国土开发格局。第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与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把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结合起来,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第五,加强节能降耗和优化生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缓解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第六,调整内需与外需结构,逐步形成内需与外需互动型增长机制。统筹协调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统筹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统筹协调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参与全球多边、区域合作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实践证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我国国民经济就必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78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