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35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06246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354及答案解析.doc

    1、申论-354 及答案解析(总分:20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3,分数:201.00)1.请用不超过 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分数:1.00)_2.以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 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分数:100.00)_3.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 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100.00)_申论-354 答案解析(总分:20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3,分数

    2、:201.00)1.请用不超过 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答案提示一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往往期望过高,孩子们从小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理扭曲;而现在社会上凶杀、暴力、色情等读物,影视作品泛滥,一些青少年经过不良文化的耳濡目染,又在幼稚中平添了几分“早熟”,他们出于好奇,盲从、逆反、攀比虚荣、寻求刺激等等心理,导致花季迷失,酿出了一起起令人震惊的恶性犯罪事件。2.以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 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

    3、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分数:100.00)_正确答案:()解析:答案提示二 (1)社会各界都认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逐渐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预防青少年犯罪。 (2)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3)全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彻底根除滋生青少年犯罪的土壤。3.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 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

    4、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100.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亡羊补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怎样避免青少年犯罪成为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犯罪预防需要一个非常长的过程,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行为规范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从幼儿时期就过多地沾染暴力文化,形成对暴力的麻木,或者家长对其过度地溺爱或打骂,形成骄纵或暴力人格,到青春期时一旦有实施暴力的能力和诱因,就很可能造成犯罪。所以防范青少年犯罪必须从小做起,预防得越早,减少犯罪的成本就越低。 在未成年人的行为选择中,应该重视道德的引导作用。法律和道德都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和要求,其目的

    5、都是为了限制个人的行为不损害他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利益。从区别上看,法律对行为的约束是强制性的,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惩罚。而道德对行为的约束则没有强制性,它依赖的是个人自觉。联系到未成年人的行为选择,之所以说要重视道德的引导作用,是因为在人的整个成长历程中,未成年时期是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一味地强制要求未成年人不能做什么,显然是不利于他们身心的自然发展的。对未成年人来说,法律的保护意义远大于惩罚作用,而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成人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使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善的,是值得去做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恶的,是

    6、不应当做的。如果未成年人能够知道分辨基本的善行与恶行,那么,就可以在未成年人的内心形成基本的行为规范,长此以往,也能够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学校和家庭是两个重要的场所。但是,学校的道德教育存在一个如何进行的问题。如果学校的道德教育只停留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水平上,只是对学生讲空洞的大道理,或者不考虑学生道德养成的发展规律,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道德要求,那么,这样的道德教育是很难获得学生认可的,而缺少学生心灵呼应的道德教育是注定不会有很好效果的。怎样使得学校的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是摆在学校道德教育面前的重

    7、大课题。 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的另一个因素是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在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现象使得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更具有了它的特殊性。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整个家庭围着独生子女这个“小太阳”而运转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自认为对孩子关怀备至,并尽可能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但为什么还有孩子会出现像案件中的犯法行为呢?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一是家庭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道德教育就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但家长们需要考虑的是,即便某个孩子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

    8、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如果在道德上是个“低能儿”,那么这样的孩子对社会、家庭又有怎样的作用呢?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又能获得怎样的发展呢?二是成人的道德示范作用。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其身边成人的行为对他们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善还是恶起着很大的标尺作用。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道德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培养一个道德上合格的孩子,家庭成员首先应该是合格的好公民。遗憾的是,不少成年人的道德水准之低令人堪忧。 社会的道德环境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影响巨大。未成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要接触这个社会,并受到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社会提倡什么,流行什么,未成年人很容易就能够感知到,并且

    9、喜欢学习和模仿。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做有道德的人就意味着“吃亏”,讲道德就是“傻”,成为一种相当有影响力的观念时,未成年人对道德的感情能有多深就可想而知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道德现状在其心理上形成的印象是深刻的和直接的。我们国家树立的道德典范人物很多,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发现一个新推出的道德典范人物。但是,效果怎样呢,经常像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些道德典范人物不能与未成年人的道德,心理发展过程相吻合,离孩子们太远,甚至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一个社会的道德典范人物不在于多少,关键是向道德典范人物学习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学习过程,不能要求其他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很快就能达到典范人物的道德水准。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一方面是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要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彻底根除滋生青少年犯罪的土壤。


    注意事项

    本文(【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35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