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申论-5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3,分数:100.00)1.请用 15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分数:20.00)_2.请用不超过 350字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数:30.00)_3.请用 1500字左右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50.00)_浙江申论-5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3,分数:100.00)1.请用 15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
2、反映的问题。(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B答案提示/B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但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的观念,并对有限的水资源污染严重、浪费惊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国内浙江义乌、广东深圳及国外德国、以色列等利用经济杠杆、节水技术等措施,规范节水行为,则为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2.请用不超过 350字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B答案提示/B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短缺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
3、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愈加明显。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首先,必须加强舆论宣传,进一步转变用水观念,坚持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其二,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经济社会自律式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其三,必须科学配置水资源,通过创新水利发展模式,利用经济杠杆、节水技术,规范节水行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最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运用多种手段,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水资源保护工作,做好水资源污染治理工作和生态保护工作,严惩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
4、行为。3.请用 1500字左右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50.00)_正确答案:()解析:B参考例文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节水型社会/B 自 20世纪初开始,以工业化带动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但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的家园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如果人类无视于水,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人类的发展面临着抉择。由此,人类提出了可持续
5、发展的新观念,在水资源问题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建设节水型社会。 要建设节水型社会,首要的是从战略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应对干旱缺水要有多种措施。按照常规做法,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靠修水库多蓄水;解决空间不均,主要靠调水。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水资源总量短缺,靠修水库、建调水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行政和法制手段去节水,其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
6、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制度建设,需要明晰初始水权,建立和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需要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需要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 其次,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自然生态是自我平衡的,面对大自然,人为的过多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破坏。如果人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大自然,给自然生态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大自然的生态能力就会自我修复。目前生态治理中所采取的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就是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的自我修复
7、。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上,必须把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作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即使搞人工治理,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所做的淤地坝建设、发展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的,取得了较好效果。 再次,要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从提高水质上做文章。绿色经济就是在整个经济结构的布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间,要求国家在宏观管理上要充分考虑绿色问题。只有发展绿色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与此同时,解决水污染问题,还要严格排污权的管理。水环境承载能力集中体现在排污权的管理上。正如节水型社会是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社会制度,排污权的管理也应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建立起宏观控制、微观定额两套指标,按照排污权的上市交易规则,采取一系列市场经济的做法,以此来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另外,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为此,必须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号召民众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节水设施及方法,使节水成为人人主动参与的自觉行动。 总之,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建设好节水型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