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河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面试真题2014年05月17日上午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04200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河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面试真题2014年05月17日上午及答案解析.doc

    1、河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面试真题 2014年 05月 17日上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论述题/B(总题数:4,分数:100.00)1.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关于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你怎么看?(分数:25.00)_2.最近党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但却没能有效地落到实处。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分数:25.00)_3.近期单位的同事们经常在私下议论领导,你没有参与。领导得知此事后批评了同事,同事认为是你向领导打了小报告,而领导则认为你也参与了议论。你会如何处理此事?(分数:25.00)_4.漫画题(大意):某人背着两个篓子,一个写着“补习班”,另一个

    2、写着“补课”,胸前挂着个牌子,写着“跨省”。请根据此漫画,发表一段演讲。(分数:25.00)_河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面试真题 2014年 05月 17日上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论述题/B(总题数:4,分数:100.00)1.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关于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你怎么看?(分数:25.00)_正确答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成了人们不可离手的通讯工具,尤其是普遍使用的智能手机,这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也让休闲放松唾手可得。但是过度依赖手机、过度频繁地查看信息,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智能手机的普

    3、遍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从前我们习惯于面对面地与人沟通,但智能手机普及后,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互不说话,取而代之的是拍照片、发微博,然后同桌吃饭的人。这样的交流方式,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人际关系的沟通和培养。第二,智能手机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例如,我们经常在会议上、课堂上看到参会者或学生使用手机。第三,智能手机使用过度或不当,会对人的眼睛产生极大危害。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手机使用者,一是要善用手机,不能沉溺于手机终端给我们提供的游戏,使用手机要适度、适时;二是控制好线上交流的方式,更重视线下的面对面交流;三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会议、课堂等,禁止手机的使用。总

    4、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我们理应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享受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的便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不良影响。)解析:2.最近党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但却没能有效地落到实处。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分数:25.00)_正确答案:(面对这些没能落到实处的政策,我们首先需要找出问题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走进群众生活。 惠民政策之所以得不到落实,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政策的实施会涉及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主体,也可能会影响部分人和部分集体的利益,这就导致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阻力。第二,不同地区在结合当地情况对政策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

    5、出现不同程度的走样。第三,有些党员干部没有认真领会中央精神,导致党员干部对于政策的认同度偏低,对政策落实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政策不到位。 因此,要想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更好地服务于民,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惠民政策的制定要具体、细致、有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广泛征集和听取意见,保证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其次,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结合本地实际,将政策落实到位。最后,在制定落实政策的路线图的同时,还要落实相应的政策推进责任制,将惠民政策的落实纳入干部的考核体系,对于那些渎职的,不尽责的干部进行处罚。相信以上几点措施,能够使惠民政策更好地得到

    6、落实,真正地惠及人民。)解析:3.近期单位的同事们经常在私下议论领导,你没有参与。领导得知此事后批评了同事,同事认为是你向领导打了小报告,而领导则认为你也参与了议论。你会如何处理此事?(分数:25.00)_正确答案:(首先,我觉得在私下议论领导的行为是不对的,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向领导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而不是私下里议论领导。 其次,因为我没有参与议论领导的行为,而领导因为同事私下议论批评了同事,所以同事认为是我向领导打了小报告也是情有可原。因为除了我之外的其他同事都在私下里议论了领导,所以领导认为我也参与了议论也可以理解。对于同事和领导的误解,我不会去刻意大的解释,因为这样可能会

    7、适得其反,同事和领导会认为我是在辩解。我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能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和状态,不要让这件事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同事之间的正常交流。 最后,对于同事我会真诚相待,在工作中精诚合作,充分沟通,让同事了解我相信我,最终消除对我的误解。对于领导,我会做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对于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和领导进行沟通,积极的献言献策,让领导充分地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解析:4.漫画题(大意):某人背着两个篓子,一个写着“补习班”,另一个写着“补课”,胸前挂着个牌子,写着“跨省”。请根据此漫画,发表一段演讲。(分数:25.00)_正确答案:(各位考官: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补课热

    8、,何时休?” 漫画中的这个人,“补习班”“补课”这两个篓子背在肩上非常沉重,令我们对于画中的人物同情万分,更为让我们感叹的是人物的胸前写着“跨省”,我们不禁要问,“补课热,何时休?” 针对“补课热”,长沙、南昌、成都等多个城市相继发布“禁补令”,严禁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集体补课。四川省更是下发最严“暑假禁补令”,指出中小学凡学校集体补课收费,校长先免职、再调查,并实名曝光。 然而,在以升学率为风向标的国内教育行业现状下,重重禁令也难以挡住学生与家长的补课热情,家长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你不补别人补,你就落后了。”于是在这种“不甘落后”的心态下,现在学生们的双休、寒假、暑假全部奉献给了补课时光

    9、。家长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但是,这“大补特补”的效果却需要打个大问号。 诚然,从古至今“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悬梁刺股”等,无不勾勒出一幅幅莘莘学子勤奋苦读的场景。但是,如果学生的自由时间长期被补课充斥,会让学生失去自由、失去个性,失去对学习的真正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欲望,扼杀学生对未来未知的好奇心,扼杀学生创新的原动力。 看到如今甚至出现了跨省补课的现象,这更说明解决补课热现象已经刻不容缓。“补课热”要想真正“降温”,需要政府、社会、家长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教育体制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于违规补课的惩罚力度,严格管理学校及社会的辅导机构;学校应该摒弃传统的唯成绩论。将“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父母也要注意改变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要了解孩子的真正兴趣,因材施教,而不是受唯高分论、唯名校论影响,只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河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面试真题2014年05月17日上午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