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申论-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4,分数:100.00)1.认真阅渎“给定资料 13”,请概括出我国网民眼中的“幸福”主要包括哪些。 要求: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 400字。(分数:25.00)_2.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应该如何协调 GDP发展和人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要求:准确、深刻、有针对性。字数不超过 300字。(分数:25.00)_3.请结合给定资料,请就如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要求:全面、有针对性、有条理。字数不超过 400字。(分数:25.00)_4.请结合给定资料,围绕“GDP 与幸福感”,写一
2、篇文章。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见解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 8001000 字。(分数:25.00)_河北省申论-1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4,分数:100.00)1.认真阅渎“给定资料 13”,请概括出我国网民眼中的“幸福”主要包括哪些。 要求: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 400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当前,我国网民眼中的“幸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的 19个因素之中,前五名依次为家庭和谐、健康、子女教育、生活安全和医疗服务。在影响个人幸福的最
3、重要变量中,就业、婚姻和教育问题位列前三项。 二是公民权利的行使及民主诉求表达和利益的协调渠道的顺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牵涉到现有利益格局如政企关系、劳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动和调整,这些社会工程需要通过顺畅的公众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渠道来为社会减压和“摆平”各种矛盾冲突。幸福感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安宁的治安、优美的环境、富足的生活,还包括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的行使。只有切实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满足他们的诉求,人们才会有充分的生活幸福感。 三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幸福并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得让公众感受到社会的公平。2.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应该如何协调 GDP发展和人民幸福
4、感之间的关系。 要求:准确、深刻、有针对性。字数不超过 300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民生与 GDP并非截然对立,重视民生不是要抛弃 GDP。反对唯 GDP绝不是片面强调“去 GDP”化,而是需要我们更加关注 GDP的质量和价值。当前,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但发展不是简单的“增长”、“速度”,而是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如何提高市民幸福感,发展的视角应从单纯追求 GDP发展转向同时注重城市的生活功能。城市具备一定的经济功能,人们才有幸福可言,但丧失了经济功能的城市,幸福只能是空穴来风。 其次,各级政府应改变执政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次,政府要真
5、正付诸行动,将民生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以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实现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3.请结合给定资料,请就如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要求:全面、有针对性、有条理。字数不超过 400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幸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目前的房价、物价之涨节节攀升;工资收入越来越不能应对飞速上涨的物价;败坏社会风气的事件层出不穷;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各种问题仍然存在,严重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只有重民生、去腐败、讲公平,才能真正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第一,要改善民生,加快推
6、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 第二,注重人们的精神消费。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 第三,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态环境需求。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同时,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能真正感到幸福。4.请结合给定资料,围绕“GDP 与幸福感”,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见解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7、,语言流畅。 3字数 8001000 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例文让幸福感追上 GDP的“脚步”所谓的“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幸福感与经济发达与否或人均生产总值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唯 GDP论和对 GDP的盲目崇拜严重影响百姓幸福感的提升。之所以会出现“GDP”和“幸福感”之间的博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些地方为追求单纯的增长,为了增长而增长所导致的。这样的增长可能会表现为光鲜、直观的政绩,但却不一
8、定能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让广大百姓感觉到幸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百姓的福利为代价的。虽然当前很多政府将居民幸福指数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但还是有不少的地方仍然一味追求 GDP,缺乏对百姓幸福感的关注和了解,把公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同经济发展直接等同起来。从表面上看,GDP 增速是一个考核指标,是一种考核办法的反映,可在实质操作的过程中却成为部分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工具。当前,如何让职权真正为百姓谋幸福而不只是追求表面政绩,才是彻底解决“幸福感”和“GDP”发展不同步这一矛盾的关键和根本所在。让人民的幸福感追上 GDP的“脚步”,要求各级政府要从根本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变单纯对追求经济发展
9、速度的“GDP 崇拜”,要把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投向民生,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体面、尊严和有保障的生活。让人民的幸福感追上 GDP的“脚步”,要求各级政府重视和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态环境需求。居住环境也是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保护生态环境,目标是为了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与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互补、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幸福感的增加,与生态环境维护不可分离。让人民的幸福感追上 GDP的“脚步”,还应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政治经济事务,实现自己的价值。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贯彻,人民群众的幸福更加有保证。GDP的高速发展为百姓“幸福感”提供了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经济发展与幸福感增强的协调同步也将为期不远。但如果官员仍然致力于 GDP增速,幸福感与 GDP之间的博弈终将无法解决,也就不能实现幸福感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