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公共基础知识-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_。(分数:2.00)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所有人属性的综合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D.社会角色的总和2.“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种观点属于_。(分数:2.00)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社会学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3.宋代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句话体现了_观点。(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4.“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_。(分数:2.00)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蕴含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00)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C.物
3、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00)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B.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安全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惠及别国,反之,则会殃及他国,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与上述特点无关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00)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
4、根据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8.苟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_。(分数:2.00)A.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B.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C.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D.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00)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0.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的
5、哲学含义是_。(分数:2.00)A.哲学对经济、政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哲学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D.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1.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年轻时,曾愤懑地说,如果有一天能离开老家,“绝不再回来”。可 50 岁后,莫言每年秋天,他都要回家乡高密生活两个月,接地气,寻找灵感。作家创作之所以要接地气,是因为_。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没有接地气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只要接地气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分数:2.00)A.B.C.D.12.我国古诗、成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下列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蕴涵相同哲理的诗句是_。(分数:2
6、.00)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3.“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_。(分数:2.00)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14.“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_。(分数:2.00)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1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分数:2.00)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
7、价格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劳动的报酬16.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_。(分数:2.00)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循环再生产D.一般生产17.各个企业都各自独立进行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这种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是_。(分数:2.00)A.单个资本B.社会总资本C.社会资本D.独立资本18.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_。(分数:2.00)A.商品贱买贵卖的差额B.从事商品销售的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品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D.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9.关于商品的价值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8、B.劳动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D.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20.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_。(分数:2.00)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21.“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_。(分数:2.00)A.“有心栽花
9、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B.“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C.“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D.“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22.“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是因为货币_。(分数:2.00)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23.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引入绿色 GDP 的理念,改变一味追求GDP 数量的做法,在追求 GDP 数量的同时提升 GDP 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对 GDP
10、的认识转变体现了_。(分数:2.00)A.矛盾的对立统一B.辩证的否定观C.量变导致质变D.矛盾的普遍性24.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攻坚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之所以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是因为_。(分数:2.00)A.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5.我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30 年来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有计
11、划的商品经济”阶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这一认识过程表明_。 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 正确的认识中包含有错误,错误的认识里也有正确的成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地深化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获得真正正确的认识(分数:2.00)A.B.C.D.26.温家宝同志曾多次引用一句话:“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这充分说明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下列关于人民群众的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
12、定力量D.人民群众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内容都是一样的27.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 6 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_的职能。(分数:2.00)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28.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从根本上说是因为_。(分数:2.00)A.货币是商品具有交换职能B.货币是金银贵金属C.货币本身有使用价值D.货币本身有价值29.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增进学业所应达到的境界。下列名言中与此所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_。(分数:2.00)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学无止
13、境30.“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治堵”国人无奈自嘲也好,刻意调侃也罢,越来越多的国人群体性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中国式”标签的流行体现了_。(分数:2.00)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3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_。(分数:2.00)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32.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
14、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_。(分数:2.00)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3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_。(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34.宋玉在形容他的邻人东家之子时说,这个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貌
15、反映了_的辩证关系。(分数:2.00)A.质量与数量B.运动与静止C.时间与空间D.肯定与否定35.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_。(分数:2.00)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江山易改,秉性难移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6.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告诉我们_。(分数:2.00)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运动的B.时间与空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C.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37.“性善”、“性恶”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对立的概念,讨论的是人的本性天生是善良的还
16、是恶的。下列话语属于性恶论的是_。(分数:2.00)A.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仁义忠信,乐此不倦,此天爵也38.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理论上说明_。(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9.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
17、粹必然的。这是一种_。(分数:2.00)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2.00)40.江苏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科技优先”的方针,其哲学依据是_。(分数:4.00)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D.科学技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41.现代西方哲学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们的态度是_。(分数:2.00)A.反对科学主义,赞同人本主义B.注意批判吸取它们中某些合理、有启发性的东西C.反
18、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D.反对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42.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_。(分数:2.00)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具有形而上学性C.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D.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3.商品经济的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分数:2.00)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或经济主体C.生产力低下D.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或经济主体4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分数:2.00)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45.马克思说:“权力永远也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看
19、出_。(分数:2.00)A.我国的民主建设应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民主权利越真实、越广泛C.社会文化条件制约着民主的发展D.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4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包括_。(分数:2.00)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B.对该问题的解答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D.对该问题的解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阵营的唯一标准47.每一个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 DNA 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
20、传信息。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有_。(分数:2.00)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B.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整体等于部分之和D.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4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表现在_。(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B.现代西方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立场上是对立的C.不能无视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参考价值49.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原因是_。(分数:2.00)A.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总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B.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机器排斥工人C.妇女儿
21、童要求工作以及小生产者、中小资本家破产D.劳动力的供应增加江苏省公共基础知识-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_。(分数:2.00)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所有人属性的综合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D.社会角色的总和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
22、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种观点属于_。(分数:2.00)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社会学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解析: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社会生产劳动对意识的产生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社会性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语言的产生使人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这就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直接产物。所以马克思认为,“意识
23、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离开社会,离开实践(劳动),就不可能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作出科学解释。3.宋代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句话体现了_观点。(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解析:解析 主观唯心主义把产生于人自身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世界的本原,整个物质世界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陆象山认为“吾心”是整个宇宙的本原,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
24、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_。(分数:2.00)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解析:解析 本题中的观点坚持用物质世界本身具有的某种特性来解释自然界,但是它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察客观事物,看不到自然界的一切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所以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蕴含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00)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5、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与静止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本题题干中的诗句即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00)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B.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解析: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题干中的“信”可理解为诚信。诚信作为
26、一种意识,做人诚信,就会赢得尊严、朋友,就会路路畅通。诚信缺失,就会丢掉为人之道,立身之本,就会寸步难行。是否诚信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体现出意识的反作用。7.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安全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惠及别国,反之,则会殃及他国,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与上述特点无关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00)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解析:解析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说明每个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7、的。每个事物的发展都会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8.苟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_。(分数:2.00)A.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C.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D.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解析:解析 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并非所有的量变都能达到质变,必须要注重量的积累。题
28、中积跬步、积小流就是量的积累,至千里、成江海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变。B 项说法错误,C 项与题目无关,D 项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 A。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00)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 恩格斯这句话表明的是历史灾难和历史的进步作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题答案为 D。10.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的哲学含义是_。(分数:2.00)A.哲学对经济、政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B.哲学是社会
29、变革的先导 C.哲学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D.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解析:解析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弃旧创新,生机勃勃。11.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年轻时,曾愤懑地说,如果有一天能离开老家,“绝不再回来”。可 50 岁后,莫言每年秋天,他都要回家乡高密生活两个月,接地气,寻找灵感。作家创作之所以要接地气,是因为_。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没有接地气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只要接地气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实践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符合要求,具有片面性,应舍去,故选A 项。12.
30、我国古诗、成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下列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蕴涵相同哲理的诗句是_。(分数:2.00)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解析 本题题目体现了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C 项符合要求。A 项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 项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D 项体现了要高瞻远瞩,要有预见性。13.“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_。(分数:2.00)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解析:
31、解析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即必然性的认识愈深刻、精确,他的改造世界的实践就愈自觉、主动,因而也就愈自由。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越大。而“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与这句话是同样的意思。14.“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_。(分数:2.00)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 解析: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区别的,不能把二者混同。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
32、可以相互转化。“守株待兔”中农夫没有正确地掌握必然性,而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性当作了必然联系,因此是错误的。1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分数:2.00)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劳动的报酬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在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6.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_。(分数:2.00)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循环再生产D.一般生产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而是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的生产过
33、程,即扩大再生产。17.各个企业都各自独立进行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这种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是_。(分数:2.00)A.单个资本 B.社会总资本C.社会资本D.独立资本解析:解析 单个资本又称个别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即每个企业的资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都能够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并实现价值增殖。同时,单个资本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这种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又独立发挥作用的单个资本的有机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18.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_。(分数:2.00)A.商品贱买贵卖的差额B.从事商品销售的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品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34、D.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解析:解析 商业利润的源泉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品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9.关于商品的价值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B.劳动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D.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 解析:解析 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
35、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_。(分数:2.00)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解析:解析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够使其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
36、本的前提。21.“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_。(分数:2.00)A.“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B.“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C.“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D.“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解析:解析 “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是我国春秋时期越国一位叫计然的经营专家提出的脍炙人口的经营名言。其意思是说,在天气大旱时,虽然江河断流了,但不要一哄而上,争着去做车子的生意,相反,应投资于舟船的收购、营造,因为“久旱必有久雨”,那时舟船自然是抢手货。同样的道理,闹水灾的时候,也不必都抢着去做
37、船运的生意,而应投资于车子的经营。这句话就体现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与题干中的“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道理相同。故本题答案为 C。22.“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是因为货币_。(分数:2.00)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解析:解析 货币是在商品产生之后产生的,A 项错误;土地资源等也可以是财富的象征,B 项错误;金银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8、也就是说,用金银可以换取众多人们想要的东西,更何况是上文中的“食”“衣”,C 项正确;金银作为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国际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职能。D 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C。23.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引入绿色 GDP 的理念,改变一味追求GDP 数量的做法,在追求 GDP 数量的同时提升 GDP 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对 GDP 的认识转变体现了_。(分数:2.00)A.矛盾的对立统一B.辩证的否定观 C.量变导致质变D.矛盾的普遍性解析:解析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
39、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来。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再现原事物,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对 GDP 发展的认识即经历了这样一个曲折和前进的过程,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
40、。24.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攻坚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之所以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是因为_。(分数:2.00)A.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解析 在事物的矛盾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的地位,起次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学会区分主次矛盾,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打好改革攻坚战,在重
41、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是这一观点的体现。25.我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30 年来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这一认识过程表明_。 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 正确的认识中包含有错误,错误的认识里也有正确的成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地深化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获得真正正确的认识(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选项中表述属于不可知论。26.温家宝同志曾多次引用一句话:“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这充分说明最能
42、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下列关于人民群众的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内容都是一样的 解析:解析 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规定是不同的,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27.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 6 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_的职能。(分数:2.00)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解析:解析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它的表
43、现形式为价格标签。28.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从根本上说是因为_。(分数:2.00)A.货币是商品具有交换职能B.货币是金银贵金属C.货币本身有使用价值D.货币本身有价值 解析:解析 货币之所以能够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所以才能用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29.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增进学业所应达到的境界。下列名言中与此所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_。(分数:2.00)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学无止境解析:解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
44、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其中,“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与此名言包含相同哲理的只有 A 项,都是强调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故本题答案选 A。30.“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治堵”国人无奈自嘲也好,刻意调侃也罢,越来越多的国人群体性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中国式”标签的流行体现了_。(分数:2.00)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解析:解析 “中国式”作为网络名词,是对现实日常生活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故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5、,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超前与滞后,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人类认识的发展,排除 B 项。材料只是强调了“中国式”这一网络名词,没有涉及不同时代人们价值判断的不同,排除 D 项。3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_。(分数:2.00)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解析: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
46、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题干引用的材料在中国佛学里是人们熟知的掌故。这一掌故生动地说明了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本质特点。“仁者心动”中的“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心即精神,这里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32.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_。(分数:2.00)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
47、会存在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解析:解析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有些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有可能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3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_。(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解析: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考生要注意的是: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4.宋玉在形容他的邻人东家之子时说,这个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貌反映了_的辩证关系。(分数:2.00)A.质量与数量 B.运动与静止C.时间与空间D.肯定与否定解析:35.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_。(分数:2.00)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