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5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3,分数:100.00)1.本材料由四部分组成,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给每部分加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要求 (1) 符合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实质,醒目,给读者以启示。(2) 不超过 60 字。(分数:20.00)_在材料的第一部分或第四部分中任选一个,完成下列两题。(分数:40.00)(1).就你选择的部分,以给我们的“绿色教益”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评论性短文。要求 观点和结论明确、结构清晰、说理性强。语言简练、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标点正确。字数不
2、超过 400 字。(分数:20.00)_(2).以你选择的部分为内容,提出解决该部分所涉及的问题的对策或建议。要求 所提对策或建议符合实际,有针对性、创意性、可行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语言通畅,简练、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标点正确。字数不超过 350 字。(分数:20.00)_2.在阅读全部材料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 观点明确,论据合理、典型、有针对性。 (2) 论述充分,重点突出,条理性、说理性强。 (3) 文章结构严谨、合理、逻辑性强。 (4) 语言通顺、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5) 字数不超过 1200 字。(分数:40.00)_新疆维吾尔族
3、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5 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3,分数:100.00)1.本材料由四部分组成,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给每部分加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要求 (1) 符合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实质,醒目,给读者以启示。(2) 不超过 6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 “非典”,人祸大于天灾;(2)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的法制化;(3) 建立危机管理体制的重要性;(4) 公民应担当起社会责任在材料的第一部分或第四部分中任选一个,完成下列两题。(分数:40.00)(1).就你选择的部分,以给我们的“绿
4、色教益”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评论性短文。要求 观点和结论明确、结构清晰、说理性强。语言简练、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标点正确。字数不超过 40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非典”,人祸大于天灾 一场“非典”,给人类中心主义敲响了警钟,再次告诫我们: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香港大学发现“非典”病毒很大可能是来自动物,并由动物传给人类。虽然目前科学家尚不清楚病毒是由什么动物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给人类的,但科学界已有这样的认识:“非典”与环境行为密切相关,病毒的变异与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病毒的传播很可能是由于人与动物密切接触造成的。“非典”看似偶然发生的天灾
5、,实际上是有其必然性的人祸。人类不尊重自然和自然规律,就会招致自然的报复。自然遭到破坏出现失衡,就会有病毒肆虐及其他灾害的降临。“非典”疫情警醒我们每个人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方式。而在抗击“非典”中暴露出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和环境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也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以你选择的部分为内容,提出解决该部分所涉及的问题的对策或建议。要求 所提对策或建议符合实际,有针对性、创意性、可行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语言通畅,简练、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标点正确。字数不超过 35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为了抵御将来可能发生的类似
6、“非典”的灾害,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采取对环境友好、健康、科学、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建立起反应迅速、运行良好的危机预警和应急机制; 科学工作者在抓紧研究防治“非典”办法的同时,还应重视并加强有关基础研究,探索环境与疾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高人类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抵御疾病灾害的能力; 新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传播信息、宣传科学、舆论监督的作用,为保护环境作出更多的努力; 每个公民都应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认识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切实提高环境意识、尊重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树立社会公德意识,
7、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生活卫生习惯。2.在阅读全部材料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 观点明确,论据合理、典型、有针对性。 (2) 论述充分,重点突出,条理性、说理性强。 (3) 文章结构严谨、合理、逻辑性强。 (4) 语言通顺、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5) 字数不超过 1200 字。(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涉及到一个“人与自然和
8、谐发展”的哲学命题。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令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人类应如何对待与自然的关系?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演变过程。在原始时期,人类崇拜并依附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控制、支配自然,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尤其是到了近代,人类开始直观地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不是依赖自然的给予,而是依赖自己对自然的改造。为了有效地“改造自然”,人们不惜把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看得轻而易举,并加以夸大和绝对化。“非典”看似偶然发生的天灾,实际上是有其必然性的人祸。科学界已有这样的认识:“非典”与环境行为
9、密切相关,病毒的变异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与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病毒的传播很可能是由于人与动物密切接触造成的。大自然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人类也生存于这张网中,从这张网中吸取营养同时也受制于此。在人类对自然规律掌握仍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慎重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以良知和远见,采取果断行动,来弥补我们前人以及我们自己对自然所犯下的过错,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的调节者,从而与自然达到和谐的关系。“风物长宜放眼量”,保护了整个自然界,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摈弃旧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公正和环境和谐的片面的发展观已经在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显露了种种弊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充分、客观地去认识自然,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