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维吾尔族申论 2012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0,分数:0.00)二、B给定资料/B(总题数:0,分数:0.00)三、1黑熊被活体取胆汁的现象引起社会极大关(总题数:0,分数:0.00)四、B申论要求/B(总题数:3,分数:100.00)1.根据“给定资料 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说明争议的焦点问题。 要求 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 300字。(分数:20.00)_2.根据“给定资料 4”中的媒体报道,概括 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动的前前后后所暴露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要求
2、1对存在问题的概括要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要具体简明、有针对性; 3不超过 500字。(分数:30.00)_3.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体会与思考。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独立见解; 2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 8001000字。(分数:50.00)_新疆维吾尔族申论 2012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0,分数:0.00)二、B给定资料/B(总题数:0,分数:0.00)三、1黑熊被活体取胆汁的现象引起社会极大关(总题数:0,分数:0.00)四、B申论要求/B(总题数
3、:3,分数:100.00)1.根据“给定资料 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说明争议的焦点问题。 要求 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 300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争议的核心焦点是“活熊取胆汁存废”的问题,具体争议有四点: 一是活熊取胆汁的过程中黑熊是否疼痛,对黑熊是否有影响。一方认为熊在无管引流过程中很舒服;另一方认为熊在被取胆汁的过程中很痛苦,且可能引发疾病和并发症。 二是熊胆是否有替代品。一方认为熊胆没有替代品;另一方认为当前已经研究出了人工熊胆,且质量高于引流出的熊胆汁。 三是活熊取胆是不是保护中医。一方认为活熊取胆是保护中医;另一方认为大部分的熊胆消费都
4、是礼品消费而不是药品消费,不符合“熊胆入药”的根本原则。 四是活熊是否有义务为人服务。一方认为活熊有义务为人类服务;另一方认为人类有义务对自然与生命以爱心、敬畏心对待,不能随意作践自然、作践动物。)解析: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作答任务是归纳“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的“具体争议”的焦点,并需要“作简要说明”;其次,确定作答范围,本题的作答范围是要根据“给定资料 1”;最后,要注意作答要求,本题要求答案“准确、全面、简明”,字数不能超过 300字。阅读材料,提取要点“给定资料 1”一共有 15个自然段。第 13 段讲述了第一个争议,即活熊取胆汁的过程中黑熊是否疼痛。第 1段讲
5、述了网友披露的活熊取胆汁过程中黑熊痛苦的表情;在第 3段中,世界保护动物协会项目协调员指出,从对活熊开始第一次手术准备取胆汁起,对熊的疼痛的虐待就存在了;而第 2段中某医药协会的有关负责人 F认为“熊在无管引流过程中很舒服”。第 410 段讲述的是第二个争议,即熊胆有没有替代品。第 5段中指出,F 认为熊胆没有替代品,亦有专家对此做出过表示。而第 67 段 J教授指出人工熊胆已经研制出来,并且第 810 段系统论证了人工熊胆的胆汁相较活熊取胆汁,质量更好、更有保障。第 1114 段讲述的是第三个争议,即活熊取胆是不是保护中医。第 11段某医药 G公司指出活熊取胆是保护中医的论点。第 1214
6、段论述了当前大部分的熊胆不是用于制药,而是制作保健品,同时很多熊胆产品都是作为礼品销售的,并不符合“熊胆入药”的原则。第 15段讲述的是第四个争议,即人与熊之间义务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活熊有义务为人类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有义务对自然与生命以爱心、敬畏心对待,不能随意作践自然、作践动物。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即可得到答案。考生要注意答案既要有对争议焦点的概括,又要对焦点进行说明,同时注意作答字数。2.根据“给定资料 4”中的媒体报道,概括 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动的前前后后所暴露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要求 1对存在问题的概括要
7、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要具体简明、有针对性; 3不超过 500字。(分数:30.00)_正确答案:(主要问题有:一是政府和民众的认识不足。民众在养犬过程中对犬只的证件办理及免疫意识欠缺,未尽到防疫义务,并随意遗弃造成流浪犬只随意流动,造成狂犬病疫情的产生与蔓延;政府部门在“屠狗”行动中对动物的保护意识远远不足。二是相关部门在对犬类的日常管理上并不完善,未能做好及时对饲主进行免疫和证件办理等监督和管理工作。三是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过于偏激,不够科学合理。四是我国在动物保护立法方面缺失和不够完善,缺乏法律上的保障。 应采取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强化防范意识。通过媒体推广、发放宣传手册等手段和途
8、径,提高民众的日常防范意识以及政府的动物保护意识。二是政府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要有预见性地加强对饲主的监督,按照规定使饲主对犬类进行必要的免疫并办理相关证件。三是合理制定和执行政策。政府的行政行为要把握平衡原则,协调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保证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四是加快出台并完善相关立法事项。设立并完善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各类情况全面、标准细化到位。)解析: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先概括 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动中暴露的问题,之后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作答时首先要明确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写出建
9、议。阅读材料,提取要点题目中明确指定了作答范围“给定资料 4”,因此本题的作答要点集中在此则资料中。“给定资料 4”第三段提到“部分群众认识不足、管理不善”,以及最后一段提到“此外政府和民众的动物保护意识也至关重要”,由此引出在疫情和“屠狗”行动中政府和民众的认识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对策:加强宣传,增强意识。“给定资料 4”第六段提到“以前 H区对犬类实行挂牌管理实施并不完善”,可以得出相关部门在对犬类的日常管理上并不完善,未能及时做好对饲主进行免疫和证件办理等监督和管理工作。由此可以得到对策:政府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工作。“给定资料 4”的第五至十五段具体描述了疫情爆发及“屠狗”行动
10、的一系列演变,从第五、十、十三、十四、十五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过于偏激,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从中我们也可以推出对策:合理制定政策和执行行政措施。“给定资料 4”的最后一段提到,“根源是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缺失和立法的不完善造成的”,这又是问题之一。从中不难得到对策:加快出台并完善相关立法事项。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整理,先详细阐述问题,再根据问题推出对策即可。3.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体会与思考。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独立见解; 2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 8001000字。(分数:5
11、0.00)_正确答案:(尊重动物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写出了物种起源的达尔文曾说:“关心动物,是一个人真正有教养的标志。”可是这句话在中国显然有很多人是不同意的,远有为人不齿的“虐猫屠狗”事件,近有炒得沸沸扬扬的“活熊取胆”,看来尊重动物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这个道理。很多人是不懂的。从活熊取胆这个事件来看,活熊被割上一道永远无法痊愈的伤口,插入一根长长的管子,每次抽取胆汁的时候,黑熊都会发出间歇性的哀嚎。不管网络对黑熊是否痛苦的讨论如何,黑熊身上的创伤是血淋淋存在的。在这里,仁慈与悲悯了无踪迹,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一切,无非出于一个原因:利益的需要。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动物亦有与人性类
12、似的某种本性,我们对动物遵行某种与对人相似的义务,实则是遵行对人的义务,并以此激发对人的义务。”简单地说,就是人类会把对动物所做的一切,完整的转移到人类身上。现如今我们可以因为“利益”二字,让动物忍受这些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那么有一天,就可以因为更大的利益,将这些伤害加之于人类的身上。到那一天,人类社会发展所积攒的那些美德善良、仁慈、怜悯,孟子两千多年前提到的恻隐之心都将统统让位于金闪闪的“利益”二字!所以说,今天我们对动物残忍,就是明天对我们自己残忍;今天我们对动物尊重,就是明天对我们自己尊重。一个人愿意全心全意去爱身边的动物,那这个人必然会是一个善良之人;一个组织能够主动地帮助动物,这个组
13、织必然会是一个富于人文精神的组织;一个政府对动物持有较高的道德关怀,这个政府必然会是一个高度文明的政府。尊重动物,已经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同,并且在各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我国虽然起步较晚,可是 2009年也公布了动物保护法的建议稿,规定如果伤害动物将处以罚款,如果虐待动物致死,将负刑事责任,相信随着群众意识的进步,对动物的尊重终会成为一种风气。给予动物尊重,不仅体现了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体现了我们对待道德的态度,也体现了我们对待人类自己的态度。愿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尊重动物,保护动物福利,一起对那些虐待动物的行为说不!)解析:解析 本题要求围绕“人与动物”的关系写一篇文章,从一般的思路而言,可以围绕“人与动物是何种关系”展开,可以立意为“人与动物应当和谐相处”、“人可以利用动物,但要建立在尊重动物的基础上”、“尊重动物就是尊重人自己的生命”等。从文章内容而言,应当包括“人与动物是何种关系、为什么应当保持这种关系、如何保持这种关系”等。因为本题要求谈“关系”,那么文章的主体应当详细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何应当是这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