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法干警考试申论 2015 年真题(本硕类)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0,分数:0.00)二、给定资料(总题数:0,分数:0.00)三、1A 县这座曾经一顿饭工夫就可以横穿的小(总题数:0,分数:0.00)四、作答要求(总题数:4,分数:100.00)1.请你结合“给定资料 12”,指出“人的城镇化”与“物的城镇化”的区别。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 200 字。 (分数:15.00)_2.根据“给定资料 6”,请你总结巴黎城市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要求:归纳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 350 字。 (分数:20.00)_3.根据“
2、给定资料 3”,假设你是一名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合作之初,请以市政府的名义写一份工作计划。 要求:内容具体,体例规范,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不超过 450 字。 (分数:25.00)_4.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城镇化与文化的传承”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2)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在 8001000 字。 (分数:40.00)_政法干警考试申论 2015 年真题(本硕类)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0,分数:
3、0.00)二、给定资料(总题数:0,分数:0.00)三、1A 县这座曾经一顿饭工夫就可以横穿的小(总题数:0,分数:0.00)四、作答要求(总题数:4,分数:100.00)1.请你结合“给定资料 12”,指出“人的城镇化”与“物的城镇化”的区别。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 200 字。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人的城镇化”与“物的城镇化”的区别为:一是工作导向不同。“人的城镇化”注重质量,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城里人”和“乡下人”互化,而“物的城镇化”则注重建设速度,采用铺摊子、摊大饼的建设方法,易产生“城市病”,挤压人的发展空间,使群众利益悬空。二是工作侧重点
4、不同。“人的城镇化”侧重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策略,实现社会融合,打造城市生活共同体;“物的城镇化”则侧重硬件设施和外观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舒适度。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 1”和“给定资料 2”,作答对象为“人的城镇化”与“物的城镇化”的区别,作答要求包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 200 字。因此,作答时要全面准确地搜集要点,答案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字数控制在 200 字以内。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给定资料 1”有四段,第一段介绍了 A 县的变化。第二段介绍了城市病的蔓延。第三段重点介绍了城市发展的问题及误区。第四段中专家指出,城市化要从“物的城镇化”
5、转向“人的城镇化”。从“给定资料1”中可以提炼出相关要点。“物的城镇化”:速度型,多采取铺摊子、摊大饼等做法,群众利益出现悬空,产生城市病;“人的城镇化”:质量型,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是实现人的城镇化中最艰巨最关键的任务。 “给定资料 2”重点介绍福山镇的人的城镇化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样本,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把握“面子”和“里子”的关系,不仅加强硬件设施和外观建设,更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全方位达到惠农目标。从“给定资料 2”中可以提炼出相关要点。“物的城镇化”:侧重硬件设施和外观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舒适度;“人的城镇化”: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策略,实现社会融合,打造城市
6、生活共同体。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以上提取出来的要点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依据两者区别一一陈述,注意作答逻辑,控制作答字数。2.根据“给定资料 6”,请你总结巴黎城市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要求:归纳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 350 字。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巴黎城市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于采用轴向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城市规划调整。 第一,保留历史文化传承。在城市规划中,明确拒绝在市中心建高楼大厦,保证千百年古都的文化传承,巧妙规划、设计,通过城市中轴线将古城与新兴卫星城连接起来,保证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为经济发展提供组织有序的增长空间。 第二,在近郊区建设城市副中心。
7、在紧邻巴黎城的近郊区建设以商业办公为主,兼有政府办公和生活服务功能的大型办公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副中心。 第三,建设新城,疏解人口。对自发形成的郊区进行重整,建设新城,疏散中心区过于集中的人口。 第四,合理规划新城,形成新的增长中心。打造新城综合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公共服务以及商业、娱乐设施,就近满足郊区居民工作和生活需求,在规划中注重与自然环境协调。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题干要求根据“给定资料 6”总结巴黎城市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明确指出了作答需要参考的给定资料范围即“给定资料 6”,考生的作答任务是总结巴黎城市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有条理”的作答条件要求考生写答案时要
8、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另外,作答字数要控制在 350 字以内。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给定资料 6”通篇都在介绍巴黎进行城市规划的一些措施。 第 1 段提到“城市发展规划调整成为保持巴黎国际城市地位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对成功经验的概括性表述。同时还提到:巴黎拒绝在市中心建高楼大厦,“顽固”地保留着千百年来古都的文化传承,并巧妙规划、设计通过城市中轴线连接古城与新兴城市。由此可以总结出第一条经验:保留历史文化传承。 第 2 段具体介绍副中心拉德方斯:在紧邻巴黎城的近郊区开发建设以商业办公为主,兼有会展、政府办公、商业、娱乐、民主功能的大型办公区。在紧邻巴黎城外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副中心,使巴黎的
9、历史特色得到延续和升华。“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副中心”可以作为巴黎城市化建设的第二条经验。 第 3 段介绍巴黎新城的建设,前半部分主要讲述通过建设郊区新城的方式,向外围地区疏解中心区过于集中的人口,可以作为巴黎城市化建设的第三条经验。后半部分具体介绍新城的合理规划,有众多产业活动,成为新的增长中心。新城功能综合,为周边居住区提供便捷的交通、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商业娱乐设施,就近满足郊区居民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这是巴黎城市化建设的第四条经验。第 3 段最后提到“巴黎的轴向空间发展战略既保持了中心区的繁荣增长空间”可以作为概括性的语句与第一段的概括性语句合并作为答案的总领句。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将以上要
10、点进行整理加工,层次分明地写出答案即可。3.根据“给定资料 3”,假设你是一名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合作之初,请以市政府的名义写一份工作计划。 要求:内容具体,体例规范,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不超过 450 字。 (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关于开展“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的工作计划一、工作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通过改善农村设施,使得农村与城市经济得到平衡发展,将农民成功留在土地上。为吸取德国经验,实现城乡共同进步,我市政府决定开展“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减轻城市人口压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工
11、作重点 第一步,科学规划村功能区。将村庄划分为生活区、工厂区、大田区和文化教育区等功能区,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 第二步,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搭建民营经济园,引导外来企业入驻,集资兴建村办企业,以此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同时,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学校、医疗、养老、供暖、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带领农民修建中国特色房屋,保持青砖小瓦原貌。 第四步,“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在建设初期,适当选取重点村落,取得成功后,以发展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 三、工作要求 管理部门在建设工作中,要注重保持乡村特色,编制前瞻规划,未雨绸缪,避免留下遗憾。 市政府年月日解析
12、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通过阅读题目可知,本题要求考生以市政府名义写一份工作计划,属于应用文写作题,题目限定了作答身份,这就要求考生熟悉工作计划的写作思路和框架,同时,要注意从政府角度进行作答。另外,考生要注意作答要求中的关键词“条理清晰”,要求答案要有条理性,不能杂乱无章。最后,注意字数不超过 45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通过阅读“给定资料 3”可以发现,“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实施后,南张楼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将成功做法提炼出来作为工作计划,同时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作答的重点所在。 下面,按照材料顺序将材料要点提炼出来
13、。 第 12 段主要讲述了南张楼村实施“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的背景,这部分可以作为工作计划的背景,点明德国丰富的经验,分析得出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减轻城市人口压力等“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开展的重要意义。 第 38 段阐述了南张楼村现在的村貌,主要体现了该村村子划分出功能区,如生活区、工厂区、大田区和文化教育区等,同时,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划合理,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这可以作为工作计划的一点提炼出来。另外,根据第 6 段可以看出该村引进了不少企业,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发展。这一点也是重点,要提炼出来。 第 9 段指出了该村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德国村
14、”这一特色旅游品牌,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发展。这也可以作为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提炼出来。 第 10 段指出当前该村“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取得成就,消化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压力。 第 11 段阐述了当前该村启动了社区化建设,通过投资帮助周边村发展,并且投资筹建老年人公寓。由这一点可以提炼出“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可以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作为工作要点。 第 1214 段,主要讲述了该村在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即没有实现集中供暖、没有建设停车场、没有建造传统的青砖小瓦四合院房舍结构。这些问题说明在“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规划之时就需要目光
15、长远,考虑到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几点无疑是重点。这里可以提炼出:规划设计集中供暖模式,建造传统的房舍和根据需要修建停车场,等等。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整合加工,按照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表述出来即可。4.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城镇化与文化的传承”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2)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在 8001000 字。 (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例文】 城镇化与文化的传承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达梅说:“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永远不会忘记,这就是母亲的脸庞和城市的面貌。”
16、一座城市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仅在于她有宏伟建筑,更在于她拥有源远流长、耐人寻味的文化底蕴。透过一栋建筑,可以感知城市的历史,欣赏民俗风貌,了解地域风情。城市因文化而独具魅力,城镇化需要文化的支持。 文化的缺失,使城镇化变了味儿。在当下的城镇化进程中,生活方式城市化了,原汁原味、富有个性的传统文化变淡了;生产方式城市化了,与土地、天气等大自然有关的文化因素消失了;社交方式城市化了,与熟人社会有关的交往模式和价值取向变味了。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追求,它虽然让人们收获了经济发展的成就感,却也因文化缺失让人们多了些失落感。 当你为熟悉的地标和承载着乡愁的记忆场所消失
17、在推土机下而惋惜时,当你走在粗制滥造的仿古一条街为那些假古董的故作深沉而哭笑不得时,当你身处集装箱一样高密度住宅区而倍感压抑时,你可能会深深地感受到:欧陆洋房再新再靓,不可能彰显东方气质和华夏风范;高楼大厦再高再大,表达不了传统文化所孕育的精气神;广场马路再大再宽,难以承载胡同、曲径所留下的乡愁。因此,传承传统文化是城镇化进程中应分外注重的问题。 保护传统建筑,才能留住城市的独特“滋味”。北京建筑大气磅礴,上海建筑精雕细琢,不同的城市因其独有的建筑风格而与众不同。这些独具魅力的传统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不仅记载着城市的别样历史,更孕育着城市的独特精神。在北京,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往往住着几户人家,逢喜
18、事,大家相互庆祝,共享欢乐;逢悲伤,大家互相劝慰,共渡难关。这种守望相助的情形,是上个世纪北京人生活的常态。在这小小的民居里,北京人养成了热心助人的良好品德,可以说,北京精神中的“厚德”正是来源于此。这种情况也并非北京独有,各地精神文化的养成无不与其民居紧密联系。当前城镇化注重拆旧改新,诸多地区“千城一面”,如此一来,不仅城市中的特色建筑会慢慢消失,就连代表城市特色的精神文化也会一扫而空。 城镇化建设不是把文化“化”掉,而是要实现城乡差异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既要留住“老根”,保留乡愁记忆,也要培育“新根”,让文化活态传承。如此,才能使得城镇化建设后,文化浸润的环境不变,传统与现代结合诞
19、生出真正的精神文明,保证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保证城市发展“别有滋味”。 解析 本题为一道命题作文,考生在写作时需以“城镇化与文化的传承”为题,不可另拟标题。写作时,还需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文章论述充分、血肉饱满。 题目中包含两个关键词:城镇化、文化的传承。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二者本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普遍重视不足,导致在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城市原汁原味、富有个性的传统文化变淡了,与土地、天气等大自然有关的文化因素消失了,与熟人社会有关的交往模式和价值取向变味了。为何要保留传统建筑,给定资料 4、5 给出了答案,老张的事例为我们讲述了传统建筑可以保持人的凝聚力与和谐氛围,而资料 5 更是点明了传统建筑对文化的记忆作用。可以说,传统建筑是当地精神文化的载体。我们写作文章时,要重点论证文化传承对于城镇化的重要性,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观点赢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