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T 0311.2-1994 进出口棉纤维含糖检验方法 色卡比色法.pdf
-
资源ID:130244
资源大小:224.1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SN T 0311.2-1994 进出口棉纤维含糖检验方法 色卡比色法.pdf
1、进出口棉纤维含糖检验方法色卡比色法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gar in cotton fiber for import and export-Cotorimetry in cotor carbSNT 0311.2 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色卡比色法快速测定进出口棉纤维含糖程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棉纤维含糖程度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WM 3003 进口棉花检验规程 WM 3004 出口棉花检验规程 3抽样及制样 3.1 按照WM 3003、WM 3004中的抽样规定,从批样中抽取实验室样品。 3.2 从实验室每批品级样品中
2、随机地抽取每个不少于10g的试验样品。 3.3 将试验样品去除粗大杂质,充分混合(或用混样器),从中抽取5个试验样品,每个试样1.0 0.1g,余样备用。 4 试验方法 4.1 原理概要 棉纤维的糖分子中所含的醛基( CHO)、酮基( R CO R)具有还原性。当含糖的棉液加入显色试剂加热至沸后,溶液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一价铜离子,生成络合物和氧化亚铜沉淀而呈现出各种颜色。由于棉纤维中糖分含量不同,溶液分别显示出蓝、绿、草绿、土黄、橙红五种颜色。经对照标准色卡目视比色,即可定出含糖分程度。 4.2 试剂 4.2.1 分析纯无水碳酸钠(Na2CO3)。4.2.2 分析纯柠檬酸三钠(Na3C3H5
3、O7 2H2O)。4.2.3分析纯硫酸铜(CuSO4 5H2O)。4.2.4 显色试剂(简称“ 显色剂” )配制 甲液:柠檬酸三钠173g,无水碳酸钠100g,溶于800mL蒸馏水中。 乙液:硫酸铜17.3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将甲、乙两液混合稀释定容至1 000mL,即为显色剂。配制好的试剂应盖好瓶盖,在室温背阴处保存,随用随配,以防失效。使用前先摇匀。 4.3 仪器或设备 4.3.1 1 000mL、250mL烧杯各1个,150mL烧杯20个。 4.3.2 1 000mL、50mL量筒各1个。 4.3.3 1 000mL容量瓶2个。 4.3.4 10mL定量加液管1个。 4.3.5
4、 50mL比色管20支。 4.3.6 比色架2个。 4.3.7 3 000W四联电炉1台。 4.3.8 鸭嘴镊子2把。 4.3.9 药物天平1台(感量0.01g,称量200g)。 4.3.10 标准比色样卡。 4.4 试验步骤 4.4.1 空白试验:在150mL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和10mL显色剂,加热至沸后约30s,倒入比色管中,作为“ 无” 糖标样(此标样须随用随配。) 4.4.2 将3.3所取试样,分别放入150mL烧杯中,加40mL蒸馏水,10mL显色剂,在电炉上加热、搅拌,煮沸后约30s取下,挤出约40mL溶液倒入比色管中。 4.4.3 在比色管架后衬上白纸,利用标准光源或北窗
5、自然光进行比色评定。 4.5结果评定 4.5.1 根据溶液呈现的颜色,对照空白试验与标准比色卡分别评定出每个试样的比色等级。其对应程度如下: 4.5.2 单个试样呈现色在色卡两个颜色之间,定为0.5级(如:某个试样显色在色卡草绿和土黄色之间,则定为3.5级)。 4.6 结果计算 4.6.1 用算术平均法,保留一位小数,算出该批棉纤维的平均含糖等级,对应关系如下: 含糖程度 平均等级 无 1.2级及以下 微 1.32.2 轻 2.33.2 较多 3.34.2 多 4.3级及以上 4.6.2 结果判定 在5个结果中,最大级差小于2时,方可计算平均含糖等级,如果最大级差等于或大于2时,应重新混样,重新测定。 4.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产地、批号、测试结果、测试日期、测试者等。 进出口棉花含糖测试色卡比色法结果单 试验员: 复核: 日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负责起草。 颜色 评定等级 蓝 1绿 2草绿 3土黄 4橙红 5产 地 批 次 次 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评定等级 平均等级 含糖程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朴范、 苏垂龙、叶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