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 3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 )。(分数:2.00)A.必要劳动B.社会劳动C.剩余劳动D.复杂劳动2.保证工作日的长度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是( )。(分数:2.00)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要进行资本积累,最主要是进行( )。(分数:2.00)A.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B.物质资料再生产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D.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4.资本有
2、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中( )。(分数:2.00)A.不变资本增大B.可变资本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增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减小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分数:2.00)A.生产相对短缺B.生产绝对短缺C.生产相对过剩D.生产绝对过剩7.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分数:2.00)A.市场购买
3、力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C.商品价格总额D.商品的供求状况8.网上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网上团购的盛行( )。(分数:2.00)A.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B.使商品交换的本质发生了改变C.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D.表明纸币已经由电子货币取代9.超市柜台内货物的价格标签反映的是货币职能中的( )。(分数:2.00)A.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10.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 )。(分数:2.00)A.经济体制B.经济制度C.正式的制度安排D.非正式的制度安排11.资本的本质指的是( )。(分数:2.
4、00)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C.购买商品的货币D.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分数:2.00)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资本额逐渐增大C.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再去剥削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D.扩大再生产1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分数:2.00)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价值如何增值14.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包括( )。(分数:2.00)A.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B.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C.不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D.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15.“
5、越是有用的东西越值钱”的说法违背了商品价格是由( )。(分数:2.00)A.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B.商品使用价值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6.商品由两个因素构成,它们是( )。(分数:2.00)A.使用价值B.有用性C.价值D.劳动17.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C.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D.使用价值体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18.下列关于价值
6、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价值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C.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19.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B.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同时兼得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20.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 )。(分数:2.00)A.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B.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D.生产资料的规
7、模及自然条件2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 )。(分数:2.00)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22.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职能的有( )。(分数:2.00)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23.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B.刺激生产者之间激烈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C.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各部门的分配D.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24.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有( )。(分数:2.00)A.导致垄断的发生B.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C.自发
8、调节资源配置,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D.刺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三、判断题(总题数:3,分数:6.00)2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或平均利润的形成,是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竞争结果。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6.借贷资本跟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在特征上是相同的。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7.国民收入的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 3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剩余价值产生的唯
9、一源泉是( )。(分数:2.00)A.必要劳动B.社会劳动C.剩余劳动 D.复杂劳动解析:解析: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2.保证工作日的长度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是( )。(分数:2.00)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解析:解析: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
10、产率实现的。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3.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要进行资本积累,最主要是进行( )。(分数:2.00)A.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B.物质资料再生产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D.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解析:解析: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全部用于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它不仅生产商品,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因此,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将获得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
11、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在这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故正确答案为 D。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中( )。(分数:2.00)A.不变资本增大 B.可变资本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增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减小解析:解析: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住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v 来表示,即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增大或减小,则
12、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变,故正确答案为 A。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解析:解析: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中 C、D项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具体表现,不选。正确答案为 B。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分数:2.00)A.生产相对短缺B.生产绝对短缺C.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绝对过剩解析:解析: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
13、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故正确答案选 C。7.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分数:2.00)A.市场购买力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D.商品的供求状况解析:解析:纸币是按照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基础,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为限。8.网上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网上团购的盛行( )。(分数:2.00)A.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B.使商品交换的本质发生了改变C.使商
14、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D.表明纸币已经由电子货币取代解析:解析:货币是交换商品的媒介,网络团购仍然需要货币的参与,所以 A 项错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交换的本质是所属权和使用权的移交,所以 B 项错误。网络购物只是购物的一种特殊方式,在现实生活的商品交换中,纸币仍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媒介,所以 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9.超市柜台内货物的价格标签反映的是货币职能中的( )。(分数:2.00)A.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 解析:解析:货币的职能分为: (1)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不用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支付手段:延期
15、支付和钱货分离。 (4)贮藏手段。 (5)世界货币。 超市柜台内货物的价格标签反映的是货币职能中的价值尺度。故本题答案选 D。10.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 )。(分数:2.00)A.经济体制B.经济制度 C.正式的制度安排D.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11.资本的本质指的是( )。(分数:2.00)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
16、.购买劳动力的货币C.购买商品的货币D.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解析:解析: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就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1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分数:2.00)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资本额逐渐增大C.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再去剥削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解析:解析: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
1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分数:2.00)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价值如何增值解析:解析: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和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相比,它不仅包含预付资本运动,而且包含剩余价值运动;不仅包含生产消费,而且包含生活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一般商品流通。因而,在单个资本再生产运动中,作为外部条件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即狭义的流通过程中的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可以假定它们顺利而正常地实现。但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中,这些条件,却
18、由外部条件转化为内部因素,成为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必须解决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如何和从哪里取得消费资料,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14.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包括( )。(分数:2.00)A.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 B.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C.不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D.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解析:解析: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不变资本价值 c、可变资本价值 v、剩余价值 m。15.“越是有用的东西越值钱”的说法违背了商品价格是由( )。(分数:2.00)A.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19、B.商品使用价值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解析:解析:商品包含两个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故本题答案选 C。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6.商品由两个因素构成,它们是( )。(分数:2.00)A.使用价值 B.有用性C.价值 D.劳动解析: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7.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
20、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 D.使用价值体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解析:解析: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故正确答案为 BC。18.下列关于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价值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C.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解析:解析: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
21、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 表述有误,体现商品自然属性的是使用价值而非价值,故正确答案选 ABD。19.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B.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同时兼得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
22、定没有价值 解析:解析: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C 表述错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该产品不用来交换,不能在交换中获得产品的价值,那么它也没有价值,故正确答案为 ABD。20.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 )。(分数:2.00)A.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B.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D
23、.生产资料的规模及自然条件 解析:解析: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2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 )。(分数:2.00)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解析:解析: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22
24、.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职能的有( )。(分数:2.00)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解析:解析: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23.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B.刺激生产者之间激烈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C.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各部门的分配 D.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解析: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
25、正确,都应选。24.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有( )。(分数:2.00)A.导致垄断的发生 B.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C.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D.刺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解析:解析: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D 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不符合题意,不选。三、判断
26、题(总题数:3,分数:6.00)2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或平均利润的形成,是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竞争结果。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也就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部门之间自由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为了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获取较高的利润率而进行的竞争。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会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进而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6.借贷资本跟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在特征上是相同的。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的特征: 第一,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 第二,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所有权的资本; 第三,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27.国民收入的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国民收入的分配可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的各阶级、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