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模拟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国家。(分数:2.00)A.法治B.法制C.现代化D.有法可依2.以下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分数:2.00)A.普遍性、确定性B.国家性C.强制性D.非阶级性3.“法律原则直接反映法律的价值倾向”这句话体现了法律原则的( )特点。(分数:2.00)A.概括性B.价值性C.稳定性D.灵活性4.以下属于我国法律对象效力确定原则的是( )。(分数:2.00)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
2、.以属地主义为主,结合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5.以下不属于英美法系的特点的是( )。(分数:2.00)A.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B.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C.法官在法律发展中具有突出作用D.成文法典是主要法律渊源6.我国的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主要有: 法律的公布 法律草案的审议 法律议案的提出 法律议案的表决和通过 上述立法程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分数:2.00)A.B.C.D.7.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制是相对于非法律性质的社会规范而言的,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B.法治往往与民主
3、、人权相关联,而法制既可与民主、人权也可与专制、特权相联系C.法制主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法治则主要解决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D.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条件,法治是法制的实现和保障8.“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这一法律条文表述的是( )。(分数:2.00)A.法律宗旨B.法律规则C.法律概念D.法律原则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守法就是履行法律义务B.守法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基本形式C.与守法相对的就是违法D.公民要守法,政府更要守法10.某人对某办公软件解密,并制成光盘销售。他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分数:2.00)A.民事责
4、任B.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C.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D.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也可能承担刑事责任11.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这里的“规范性”是指( )。(分数:2.00)A.规范的法律思想和观点B.有明确的态度和立场的法律声明C.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模式和框架D.法律制度发展的目标和规划12.下列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法律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B.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C.是否体现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D.人权的法律化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13.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2
5、.00)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14.根据我国的法律效力层次,下列法律中效力最高的是( )。(分数:2.00)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政府规章D.自治条例15.法律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法律可以反复适用而不是仅适用一次,这表明法律具有( )。(分数:2.00)A.规范性B.可诉性C.国家性D.利导性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原则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 )(分数:2.00)A.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B.对法
6、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C.限定自由裁量权的范围D.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17.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分数:2.00)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D.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18.“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这段话的阐述者是( )。(分数:2.00)A.卢梭B.庞德C.亚里士多德D.奥斯丁19.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
7、2.00)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20.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的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聘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处理。这一规定属于( )。(分数:2.00)A.权义复合性规则B.确定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21.我国古代司法中,当法无明文规定时,有“举重以明轻”的做法,这种做法( )。(分数:2.00)A.是类比推理B.是演绎推理C.是归纳推理D.是辩证推理22.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依惯例应是( )。(分数:2.00)
8、A.法律通过之日B.法律公布之日C.法律批准之日D.法律实施之日23.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范?( )(分数:2.00)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24.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25.下列选
9、项中,可以成立的是( )。(分数:2.00)A.法律的构成要素包括规则、概念和解释B.判决书等规范性法律文书可以反复被适用C.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D.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必须从大多数人的最基本利益出发26.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分数:2.00)A.习惯法B.宪法C.法规D.成文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27.下列选项中,有关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依法治国是人类法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式C.依法治国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10、重要保证D.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28.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分数:2.00)A.时间效力B.空间效力C.对人的效力D.对事的效力29.以下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分数:2.00)A.公民(自然人)B.机构C.组织(法人)D.国家30.法律关系主体成立所必需的两项能力是( )。(分数:2.00)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民事能力D.刑事能力三、判断题(总题数:4,分数:8.00)31.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法律事实。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2.成文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主要法律渊源。 ( )(分数:2.00)A.正确
11、B.错误33.当代中国初步形成了一种“一元多级”的法律解释体制。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4.所有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和公民既是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的客体。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模拟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国家。(分数:2.00)A.法治 B.法制C.现代化D.有法可依解析:解析:1999 年,我国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人宪法。2
12、.以下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分数:2.00)A.普遍性、确定性B.国家性C.强制性D.非阶级性 解析:解析: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阶级性,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律原则直接反映法律的价值倾向”这句话体现了法律原则的( )特点。(分数:2.00)A.概括性B.价值性 C.稳定性D.灵活性解析:解析:法的原则有概括性、价值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法的价值性是指法律原则直接反映法律的价值倾向。如:在被证明有罪之前。任何人都是清白的。4.以下属于我国法律对象效力确定原则的是( )。(分数:2.00)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以属地主义为主,结合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解析:解析
13、: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的确定以属地主义为主,结合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原则。5.以下不属于英美法系的特点的是( )。(分数:2.00)A.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B.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C.法官在法律发展中具有突出作用D.成文法典是主要法律渊源 解析:解析:成文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特点。6.我国的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主要有: 法律的公布 法律草案的审议 法律议案的提出 法律议案的表决和通过 上述立法程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我国的立法法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进行了基本的规
14、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议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其他的立法程序一般参照进行。7.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制是相对于非法律性质的社会规范而言的,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B.法治往往与民主、人权相关联,而法制既可与民主、人权也可与专制、特权相联系C.法制主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法治则主要解决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D.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条件,法治是法制的实现和保障 解析:解析: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D 项表述不准确,故本题答案选D
15、。8.“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这一法律条文表述的是( )。(分数:2.00)A.法律宗旨B.法律规则C.法律概念D.法律原则 解析:解析:该条属于行政许可的合法原则,因此本题答案为 D。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守法就是履行法律义务 B.守法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基本形式C.与守法相对的就是违法D.公民要守法,政府更要守法解析:解析:法的遵守,广义上即法的实施,狭义上则专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A 项表述片面,应选。10.某人对某办公软件解密,并制成光盘销售。他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
16、分数:2.00)A.民事责任B.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C.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D.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也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解析:解析: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 24条的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并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的; (二
17、)向公众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的; (三)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的; (四)故意删除或者改变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五)转让或者许可他人行使著作权人的软件著作权的。 因此本题答案为 D。11.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这里的“规范性”是指( )。(分数:2.00)A.规范的法律思想和观点B.有明确的态度和立场的法律声明C.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模式和框架 D.法律制度发展的目标和规划解析:解析: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所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只能由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授权的单位或组织制定和
18、发布,必须含有一定的行为规则或行为模式,并且具有普遍约束力,是国家适用法的机关进行个别性调整的规范性根据。12.下列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法律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B.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C.是否体现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D.人权的法律化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 解析:解析:人权是人依其本性而应当享有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权首先是一种道德权利和应有权利。人权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应有权利; 第二层次,法律权利; 第三层次,实有权利。 人权的内容通过立法转化为法律权利,使人的应有权利有
19、机会转化为法律权利,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但并非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在现代法治社会,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反过来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有了法律并不能当然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也不意味着有了法律人权必然就会得到实现和保障,因为法律实施的效果决定着人权的实现和保障的程度。因此,正确选项为 D。13.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
20、定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解析:解析:“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是正确的,但违法行为也不一定都违反道德,譬如违反程序法的行为,一般不在道德的规范范围内,因此根本算不上违反道德,C 项错误。14.根据我国的法律效力层次,下列法律中效力最高的是( )。(分数:2.00)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C.政府规章D.自治条例解析:解析: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自治条例。15.法律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法律可以反复适用而不是仅适用一次,这表明法律具有( )。(分数:2.00)A.规范性 B.可诉性C.国家性D.利导性解析:解析: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
21、行为模式并以此指引人们行为的性质。从效力上看,具有规范性的法律,不是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制定的,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它不仅仅适用一次,而是在其生效期间反复适用。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原则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 )(分数:2.00)A.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B.对法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C.限定自由裁量权的范围D.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解析:解析:对法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是法律原则对法律创制的作用之一,而不是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故 B项说法错误。17.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分数:2.00)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B.
22、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D.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解析:解析:权利和义务在结构上相关;在数量上等值;在功能上互补;在价值上有主次之分,权利处于主要和主导地位,义务处于次要和非主导地位。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因此,B 项说法错误。18.“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这段话的阐述者是( )。(分数:2.00)A.卢梭B.庞德C.亚里士多德 D.奥斯丁解析:解析: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法治所作的两重含义。他是西方最早使用法治一词并给它以科学定义的学者。
23、19.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 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解析:解析:法学体系是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体系。法系是根据历史渊源和传统而对现存的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法律制度所作的分类,其存在不以法学体系为前提。法学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关系是:法学体系的内容和范围比法律体系的广泛;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形成的基础和动力;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与根据。一个国家中,法律体系一般只有
24、一个,法学体系会有数个。20.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的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聘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处理。这一规定属于( )。(分数:2.00)A.权义复合性规则B.确定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 解析:解析:准用性规则是没有具体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规定可以参照或援引其他法律规则的规定来加以明确的法律规则。21.我国古代司法中,当法无明文规定时,有“举重以明轻”的做法,这种做法( )。(分数:2.00)A.是类比推理B.是演绎推理C.是归纳推理D.是辩证推理 解析:解析:辩证推理,是指当作为推理的前提处于多元化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
25、题。只有在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不确定时,才需要运用辩证推理(实质推理)。法无明文规定属于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之一:法律不确定的情况,因而需要辩证推理,因而以“举重以明轻”的方式进行确定法律适用的推理过程属于辩证推理。22.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依惯例应是( )。(分数:2.00)A.法律通过之日B.法律公布之日 C.法律批准之日D.法律实施之日解析:23.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范?( )(分数:2.00
26、)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解析:解析:根据法的规则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的不同,法的规则可以分为权利规则和义务规则。其中权利规则又叫授权性规则,义务规则又可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本题所引刑法第 20条第 1款从内容上看是授予相关主体以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故为授权性规则。24.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解析:解析: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
27、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可见,A 项和 D项符合权利能力的定义,是正确的。又因为公民的权利能力作为一种资格,只是一种可能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要想实际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必须还得具有行为能力;而行为能力不能与生俱来,其取得需要满足法定条件,所以 C项也是正确的。B 项错误,权利能力虽然与生俱来,但有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之分,前者是所有公民均具有的,而后者是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的法律资格,这种资格并不是所有公民都同等享有的。例如,在婚姻法律关系中,缔结婚姻的权利能力就只有达到法定婚龄的人才享有,且因性别、是否有禁止性疾
28、病而不同。故 B项为应选项。25.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是( )。(分数:2.00)A.法律的构成要素包括规则、概念和解释B.判决书等规范性法律文书可以反复被适用C.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D.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必须从大多数人的最基本利益出发解析:解析:法律要素是指构成法律的基本因素或元素。一般认为,法律由规则、原则和概念三种要素构成,因此 A项错误。判决书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而属于法律文书,因此不具有反复适用性,B 项错误。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指制定法律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因此 D项错误。正确
29、答案为 C。26.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分数:2.00)A.习惯法B.宪法 C.法规D.成文法解析:解析:在当代中国的全部法律中,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其他各种法律、法规都是依据宪法制定出来的,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就是以宪法为核心、各种制定法为主的形式。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27.下列选项中,有关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治国是人类法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式 C.依法治国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 D.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
30、内容 解析:解析: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8.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分数:2.00)A.时间效力 B.空间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对事的效力 解析:解析:法律效力的范围为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29.以下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分数:2.00)A
31、.公民(自然人) B.机构 C.组织(法人) D.国家 解析:解析: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以及国家。30.法律关系主体成立所必需的两项能力是( )。(分数:2.00)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 C.民事能力D.刑事能力解析: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能力或资格。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三、判断题(总题数:4,分数:8.00)31.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法律事实。 ( )(分数:2.00)A
32、.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故本题判断正确。32.成文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主要法律渊源。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大陆法系的特点是: 第一,全面继承罗马法; 第二,成文法典是主要法律渊源; 第三,法学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3.当代中国初步形成了一种“一元多级”的法律解释体制。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一元”体现为“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多级”则表现为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外还存在着其他类型如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等法律解释。34.所有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和公民既是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的客体。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和公民都是法的实施的主体,在法的实施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有效地监督,因此法实施的广泛主体也应该广泛的受到监督。所有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和公民在法律监督过程中的作用是职权明确和相互的,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实现有效而广泛的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