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分类模拟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综合常识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面能量。这说明_。(分数:2.50)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B.文化决定人民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习近平同志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努
2、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下列说法与“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_。(分数:2.50)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_。(分数:2.50)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4.“没有低便无所谓高,没有落后便无所谓先进,没有错误便无所谓正确。”这句话说明了_。(分数:2.50)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
3、转化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5.“土生土长,仁慈仁爱,育满堂才俊儿孙,倾六十春秋建天下第一村。求真求实,创新创奇,握真理挡风沐雨,代十亿农民书千年功德经。”吴仁宝毕生的追求展示了“一个党员一辈子的为党、为国、为民情怀”。吴仁宝用他的传奇一生告诉我们_。(分数:2.50)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B.只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C.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6.“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_。(分数:2.50)A.主要矛
4、盾是关键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_、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分数:2.50)A.主观和客观B.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C.理论与实践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8.“一个鸡蛋从外被打破是毁灭,从内被打破是生机和生命。”从认识论讲这表明_。(分数:2.50)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B.实践来源于认识的不断发展C.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事物的正确发展D.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9.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5、_。(分数:2.50)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之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10.以下对“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理解正确的是_。(分数:2.50)A.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B.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C.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主要分歧D.唯物论和辩证法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主要分歧11.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_。 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认
6、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的过程(分数:2.50)A.B.C.D.12.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体现了_。(分数:2.50)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B.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3.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_。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山重水复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分数:2.50)A.B.C.D.14.强调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从哲
7、学的角度上看是_。(分数:2.50)A.看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B.承认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C.量变是质变的准备D.肯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5.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_。(分数:2.50)A.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B.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16.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国画的“写意”,能将
8、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_。 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 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分数:2.50)A.B.C.D.17.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的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形式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8.“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句
9、话主要强调_。(分数:2.50)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9.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_。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分数:2.50)A.B.C.D.20.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丈夫、白领等不同角色,这从哲学上说反映了_。(分数:2.50)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普遍性D.联系的主观性21.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
10、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分数:2.50)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22.个人收入所得税是一把双刃剑,个人收入所得税过高会抑制劳动者的积极性,抑制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所得税过低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国家职能的实现。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
11、.50)A.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B.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整体出发2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_。(分数:2.50)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24.1958 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 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_。
12、(分数:2.50)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25.马克思说: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这句话表明_。(分数:2.50)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决定生产C.消费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D.生产反作用于消费26.“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50)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B.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
13、一标准27.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攻坚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之所以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是因为_。(分数:2.50)A.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8.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_。(分数:2.
14、50)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所有人属性的综合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D.社会角色的总和2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语所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30.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下列正确体现这个原则的选项有_。(分数:2.50)A.埋头实践,认为学习理论是不务实B.专心读书,认为实践会干扰对理论的正确理解C.在重视理论学习、书本学习的同时,又积极参加实践,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D.读书是读书,实践
15、是实践,所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脱节31.“机器人有意识”这一说法的错误在于违背了_。(分数:2.50)A.意识是无知的产物这一事实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事实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一事实D.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32.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_。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数:2.50)A.B.C.D.3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事物
16、“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_。(分数:2.50)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事物和运动的关系34.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_。(分数:2.50)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35.请指出下述错误的观点_。(分数:2.50)A.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B.一般说来,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的C.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意义D.在一定历史阶段,实践可以检验现存的一切认识的真理性36.“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
17、点是_。(分数:2.50)A.唯物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论37.正是基于不同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循环链条,大千世界才能维持生态平衡,才得以丰富多彩。可有一些物种,一旦远离“故土”,摆脱了天敌的克制,就会残害其他物种,致使引进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在引进物种时,一定要对其生态安全性做全面的评估,防患于未然。由于不同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循环链条,大千世界才能维持生态平衡,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物种间是相互制约的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38.“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18、,不虞君涉吾地,何故?”这个典故告诉我们_。(分数:2.50)A.不与其他事物联系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虚假联系C.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联系起来3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_。(分数:2.50)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0.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着_。(分数:2.50)A.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B.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
19、、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D.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分类模拟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综合常识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面能量。这说明_。(分数:2.50)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B.文化决定人民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解析:解析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属于优秀文化,“心中
20、就会增加很多正面能量”体现的是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故 C 项是对题干的正确反映。题干说的是文化对人们的精神的影响,而 A 项说的是“促进社会发展”,故错误。B、D 项中的“决定”说法错误,应该是“影响”。2.习近平同志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下列说法与“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_。(分数:2.50)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析:解析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21、”出自商君书修权,意思是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缝隙大了,墙就要倒塌。这句话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体现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选项 A 寓意指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与“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体现的哲学道理相同。故答案为 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_。(分数:2.50)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
22、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实践无止境,哲学发展无止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A、B、C 三项表述错误。故答案为 D。4.“没有低便无所谓高,没有落后便无所谓先进,没有错误便无所谓正确。”这句话说明了_。(分数:2.50)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解析:解析 题干中的“低”与“高”、“落后”与“先进”以及“错误”与“正确”是彼此互相矛盾的,而它们互相离不开彼此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故答案为 D。5.“土生土长,仁慈仁爱,育满堂才俊儿孙,倾六十春秋
23、建天下第一村。求真求实,创新创奇,握真理挡风沐雨,代十亿农民书千年功德经。”吴仁宝毕生的追求展示了“一个党员一辈子的为党、为国、为民情怀”。吴仁宝用他的传奇一生告诉我们_。(分数:2.50)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B.只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C.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析:解析 A 项错误,因为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B 项说法过于绝对,不选。D 项本身正确,但是和题意无关。吴仁宝的“为党、为国、为民情怀
24、”体现了他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故答案为 C。6.“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_。(分数:2.50)A.主要矛盾是关键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矛盾转化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题干是我国古代人讲的包含辩证法思想的一句话,其意思是“往往最善于游泳的人容易溺水,最善于骑马的人容易掉下来,越是最熟悉、最擅长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而出现祸事”。这句话体现的正是辩证法中“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一思想,因此本题选 D。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
25、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_、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分数:2.50)A.主观和客观 B.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C.理论与实践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解析:解析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展开的过程,但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只有通过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才能够具体化,才能够表现出来,才能够真正展开。也就是说,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在实践中产生和解决的。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主观对客观的认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本题选
26、A。8.“一个鸡蛋从外被打破是毁灭,从内被打破是生机和生命。”从认识论讲这表明_。(分数:2.50)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B.实践来源于认识的不断发展C.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事物的正确发展 D.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解析:解析 如果从自身、主动地改变自己,自身就会得到真正的成长,因此在事物的发展中,需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正确发展。故本题选 C。9.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_。(分数:2.50)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之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解析:解析 割下来的手虽然还是逻辑思维
27、上的人手,但是已经脱离“人”本身,就本质上来讲,仅仅只能称为“手”,不能再将其和人联系起来。因此,该观点主要说明的是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的关系。故本题选 D。10.以下对“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理解正确的是_。(分数:2.50)A.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B.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C.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主要分歧D.唯物论和辩证法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主要分歧解析:解析 “时势造英雄”是指社会(即客观存在)造就了英雄及其主观感情,是唯物史观,而“英雄造时势”是指英雄对社会的影响,它是一种意识,体现了唯心史观;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28、谁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认为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过分地夸大了英雄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 A。11.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_。 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的过程(分数:2.50)A.B.C. D.解析:解析 说法错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
29、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题干说法并未提到实践为认识提供工具,而是说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从抗生素的不断升级,到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寻找新疗法,体现了认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说法正确。12.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体现了_。(分数:2.50)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B.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解析:解析 根据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可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项的发展情况都
30、会影响到其他两项的发展,因此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协调”。此外,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前发展。13.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_。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山重水复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决定的:第一,新事物是旧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第二,新事物是促使旧事物灭亡的因素,但又是旧事物不能战胜或克服的因素;第三
31、,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总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最终结果。题中和的说法体现了这一哲学原理,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4.强调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从哲学的角度上看是_。(分数:2.50)A.看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承认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C.量变是质变的准备D.肯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解析:解析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要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方法论来看问题。强调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是看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
32、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本题答案选 A。15.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_。(分数:2.50)A.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B.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 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解析:解析 并非所有网络文化都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其中也有一些腐朽的文化是应当为我们所坚决拒绝的,因此 B 项当选。16.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
33、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_。 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 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体现了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及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故选 A。意识不能直接改造物质世界,故说法错误,应排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之外而存在,故说法错误,应排除。17.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的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_。(分
34、数:2.50)A.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形式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解析:解析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银幕上的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这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选 D。18.“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句话主要强调_。(分数:2.50)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解析:解析 “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35、,故选 B。19.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_。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幸福感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同步,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题目无关,说法错误。所以选择D。20.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丈夫、白领等不同角色,这从哲学上说反映了_。(分数:2.50)A.联系的多样性
36、 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普遍性D.联系的主观性解析:解析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正是反映了联系的多样性。因此,本题答案选 A。21.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分数:2.50)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C.人们
37、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解析:解析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周国平与萧伯纳的观点不同在于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因此,本题选择 D。22.个人收入所得税是一把双刃剑,个人收入所得税过高会抑制劳动者的积极性,抑制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所得税过低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国家职能的实现。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50)A.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B.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
38、整体出发解析:解析 税收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税收政策。2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_。(分数:2.50)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解析:解析 这句话体现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故选项 A、B、D 说法均错误。24.1958 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
39、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 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_。(分数:2.50)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解析:解析 矛盾具有统一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斗争性与统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因此我们看问题要全面,1958 年消灭麻雀就是因为单纯地只看到了麻雀有害的一面,而忽略了其有益的一面,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故本题选 A。25.马克思说: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40、,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这句话表明_。(分数:2.50)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决定生产C.消费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 D.生产反作用于消费解析:解析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巨大的反作用。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消费需求为生产提供动力,提高生产积极性,揭示了消费的反作用。因此,本题选 C。26.“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50)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B.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解析:
41、解析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的意思是说,讲信用的人会路路畅通,缺乏信用的人将会寸步难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体现了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信用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能够使讲信用的人路路畅通。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故本题选 B。27.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攻坚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之所以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是因为_。(分数:2.50)A.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内因是事物变化
42、发展的根据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解析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就是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故本题选 D。28.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马克思
43、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_。(分数:2.50)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所有人属性的综合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D.社会角色的总和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变化的。故本题答案为 A。2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语所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解析:解析
44、鲁迅这句话是说,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人的时候,也有不足之处,以至于想要表现刘备忠厚仁慈却让人感觉虚伪,想要描写诸葛亮足智多谋却让人感觉近似妖怪。过多的笔墨描写产生了反作用,因此就要把握好适当的原则,即要把握度。故本题选 B。30.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下列正确体现这个原则的选项有_。(分数:2.50)A.埋头实践,认为学习理论是不务实B.专心读书,认为实践会干扰对理论的正确理解C.在重视理论学习、书本学习的同时,又积极参加实践,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D.读书是读书,实践是实践,所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脱节解析:解析 C 项“在重视理论学习、书本学习的同时,又积极参加实践,用理论解决
45、实际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31.“机器人有意识”这一说法的错误在于违背了_。(分数:2.50)A.意识是无知的产物这一事实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事实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一事实 D.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解析:解析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除了人,没有生物、机器有意识。因此本题选 C。32.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_。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
46、规律(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王符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不足以适应所承担的重任,导致的祸患必定是严酷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所居的职位,导致的灾殃必定是很大的。这句话意在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故本题选 A。3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
47、错误在于_。(分数:2.50)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事物和运动的关系解析:解析 克拉底鲁的观点是一种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这种观点过分夸大运动,把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的,只承认运动,而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之间的界限和质的差别。故本题选 C。34.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_。(分数:2.50)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解析:解析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地看,即坚持两点论,同时也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坚持重点论,两点论与重点论是有机统一的。因此本题选 C。35.请指出下述错误的观点_。(分数:2.50)A.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B.一般说来,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的C.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意义D.在一定历史阶段,实践可以检验现存的一切认识的真理性 解析:解析 实践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人只能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实践,而认识的真理性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拓展与深化的。因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实践无法检验一切认识的真理性。故本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