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分类模拟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综合常识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_。(分数:2.50)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认识的作用2.邓小平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事业。”从哲学角度讲,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做事情要_。(分数:2.50
2、)A.善用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用创新的理念对待新事物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判断、敢作敢为C.善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发展的新态势、新思维D.运用两点论和两分法,一分为二看待“闯”与“冒”的精神支撑3.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一刀切”,这是因为_。(分数:2.50)A.事物矛盾之间存在有机联系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C.事物矛盾具有共同点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看,这表明_。(分数:2.50)A.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变化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在
3、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分数:2.50)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6.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_。(分数:2.50)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人口条件C.阶级斗争D.天才人物的出现7.古希腊晚期由于连年战争,人们普遍渴望安宁和谐的生活;罗马和东方人的宗教观念侵入希腊哲学内部,毁坏了希腊人的思辨理性精神,斯多亚派主张要服从命运,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如果你命定康复,不要找医生如果你命定不康复,找医生也不起作用
4、。这种宿命论的观点_。(分数:2.50)A.只承认偶然性,否定了必然性B.只承认必然性,否定了偶然性C.辩证处理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D.顺应自然规律,随遇而安8.A 是 B 省第一家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运转的专业性、职业化社会工作机构,该机构不仅是 B 省,也是全国第一家专业的承接政府有关社会工作的社工机构,它的建立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有着重要作用。该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_。(分数:2.50)A.要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B.要树立创新意识破除陈旧观念C.办事情首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D.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
5、促成质变9.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治病,也能害人。这说明_。(分数:2.50)A.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B.量变引起质变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D.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特性10.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总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_。(分数:2.50)A.社会主义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11.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有一次给州官倪寻
6、和李延看病,两人都是头痛发热,可是华佗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发散药。两人很不理解,华佗解释说,倪寻的病是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的病是外部受冷感冒引起的,病症不同,所用的药当然不同。这个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50)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量变引起质变C.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1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把大批中国人抓去日本北海道一带当劳工,一名中国劳工偶然得以逃脱,躲进北海道一山洞里,靠采野果喝雪水生存,一躲就是三十多年,被人发现时,他已经丧失说话能力,经测试,他的智商只相当于七岁左右的孩子。这说明人类意识是_。(分数:2.50)A.上帝给的,先天就有B.自
7、然界发展的产物C.社会的产物D.人脑发展的产物13.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称为“生命之花”,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热衷于给孩子补锌。殊不知,人体需要的锌并不多,补锌过量会造成严重危害。这说明_。(分数:2.50)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要坚持适度原则C.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D.要重视量的积累14.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这充分说明_。(分数:2.50)A.理性因素在认识中起主导作用B.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不起作用C.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
8、起微小作用D.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起重要作用1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_。(分数:2.50)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受到重视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16.“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表达的哲学思想是_。(分数:2.50)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D.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7.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_的发展水平。(分数:2.50)A.政治B.科学C.文化D.生产力18.“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这一谚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50)A.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合理内核B.意识是物
9、质结构的重新组合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是感性认识的集合19.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加工后再利用的做法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_。(分数:2.50)A.矛盾总是处于对立统一之中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C.矛盾的双方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D.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0.下列词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原理的是_。(分数:2.50)A.居安思危B.未雨绸缪C.厚积薄发D.鹤立鸡群21.下面与“牵牛要牵牛鼻子”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_。 纲举目张 蛇打七寸 集腋成裘 分清主流(分数:2.50)A.B.C.D.22.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多次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希
10、望党的干部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进程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3.“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说明_。(分数:2.50)A.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B.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多样的联系D.要用综合的思维
11、方式来认识“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24.下列关于具体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 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没有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哲学是科学,科学也是哲学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数:2.50)A.B.C.D.25.下面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是_。(分数:2.50)A.形存神存理在事先B.理在气先削足适履C.掩耳盗铃削足适履D.统筹兼顾刻舟求剑2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_。(分数:2.50)A.由意识组成的B.由神创造的C.由具体物质构成的D.由精神性单子构成的27.下列说法与“否极泰来”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_。(分数:2.50)A.庖丁解
12、牛B.集腋成裘C.乐极生悲D.釜底抽薪28.下列与“一曝十寒”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_。(分数:2.50)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B.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C.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D.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29.1994 年 4 月 20 日,我国通过一条 64K 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历经 20 多年,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大国。这主要说明_。(分数:2.50)A.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主观的30.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蔡振华说:“
13、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随着足球环境的不断改善、足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和提高,申办世界杯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蔡振华的说法体现了_。(分数:2.50)A.办事情要掌握系统优化法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绝对的运动必然会带来预期的效果31.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所言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B.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有普遍性C.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D.任何事物都有现象与本质之分32.“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
14、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50)A.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线上的、有条件的C.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D.抓主要矛盾的同时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3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_。(分数:2.50)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34.我国的经济增
15、速 2011 年为 9.3%、2012 年为 7.8%、2013 年为 7.7%、2014 年为 7.4%,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人们对“新常态”内涵的具体理解,目前仍处在不断深化之中,这说明_。(分数:2.50)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认识B.认识是一个循环反复,逐步深化和提高的过程C.由于主体的认识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不同而不同35.“世上本无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只要技术和理念的创新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品就不会日薄西山。”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
16、创新C.创新是促进事物价值转换的根本途径D.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和创造36.“个人税号”能够将每个人的纳税信息归集在一块,使之不再碎片化,这便于综合计算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与税率水平,从而实现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这表明,“个人税号”的设立坚持了_。(分数:2.50)A.系统优化的方法B.实事求是的原则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7.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人在利益驱动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制作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产品,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_。
17、(分数:2.50)A.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D.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38.“微博”具有高速快捷的信息传播能力,它在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微博”的聚焦放大也容易让个人的偏激言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使一些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问题。“微博”带来的社会影响体现了_。(分数:2.50)A.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39.荀子在劝学中提到:“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下列说法与此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_。(分数:
18、2.50)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C.不怕万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D.不畏义死,不荣幸生40.3D 打印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专家认为,3D 打印技术将改写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代表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这表明_。(分数:2.50)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辩证法的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C.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D.创新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分类模拟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
19、90 分钟)一、综合常识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_。(分数:2.50)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认识的作用解析:解析 题干这句话中,“眼睛”所看见的代表感性认识,“理性”指理性认识。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是盲目的,甚至会被假象所迷惑和误导,所以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体现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
20、是感性认识的指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故本题答案为 B。2.邓小平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事业。”从哲学角度讲,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做事情要_。(分数:2.50)A.善用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用创新的理念对待新事物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判断、敢作敢为 C.善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发展的新态势、新思维D.运用两点论和两分法,一分为二看待“闯”与“冒”的精神支撑解析:解析 这句话主要体现的是我们做事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改造世界。故选 B。3.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一刀切”,这是因为_。(分数:2.50)A.事物矛盾之间存在有机联系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C.事物矛盾具
21、有共同点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解析:解析 “一刀切”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没有意识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和不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讲就是没有意识到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故本题选 B。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看,这表明_。(分数:2.50)A.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变化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题干中给出的材料恰恰表明了随着
22、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盲”的界定标准随之变化,也就体现了人类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变化)。故本题选 A。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分数:2.50)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解析:解析 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全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划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认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故本题选 D。6.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_。(分数:2.50)A
2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的人口条件C.阶级斗争D.天才人物的出现解析:解析 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3)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7.古希腊晚期由于连年战争,人们普遍渴望安宁和谐的生活;罗马和东方人的宗教观念侵入希腊哲学内部,毁坏了希腊人的思辨理性精神,斯多亚派主张要服从命运,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如果你命定康复,不要找医生如果你命定不康复,找医生也不起作用。这种宿命论的观点_。(分数:2.50)A.只承认偶然性,否定了必然性
24、B.只承认必然性,否定了偶然性 C.辩证处理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D.顺应自然规律,随遇而安解析:解析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趋势,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到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对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第一,因为偶然性受必然性
25、支配,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被偶然性所迷惑。第二,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其后隐藏的必然性。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中,既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而否认偶然),也要反对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只承认偶然而否认必然)。本题的“宿命论”就是主张服从命运,只强调必然,甚至是坐以待毙的思想。B 项正确。8.A 是 B 省第一家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运转的专业性、职业化社会工作机构,该机构不仅是 B 省,也是全国第一家专业的承接政府有关社会工作的社工机构,它的建立对于加强
26、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有着重要作用。该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_。(分数:2.50)A.要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B.要树立创新意识破除陈旧观念 C.办事情首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D.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促成质变解析:解析 题干中所需把握的关键词有“第一家”和后面提到的 A 的建立的意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一”在强调次数时强调某物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加上后面论述 A 建立的意义的第一条就是创新社会管理,我们可以将这段话的关键词定位为“创新”,那么包含关键词“创新”的 B 选项正确。9.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治病,
27、也能害人。这说明_。(分数:2.50)A.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B.量变引起质变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 D.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特性解析:解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马哲中常用的喻体“双刃剑”是同一个内涵,“双刃剑”是用来说明辩证法中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一种联系和趋势。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对立的倾向和趋势。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
28、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10.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总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_。(分数:2.50)A.社会主义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
29、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解析 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第一,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为两部分: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认识世界具有主体选择性;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题干中“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就是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的另一种说法,所以选 D。A 项表述错误,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C 项表述本身正确,但并非题目中体现的哲理。正确答案为 D 项。11.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有一次给州官倪寻和李延看病,两人都是头痛发热,可是华佗给
30、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发散药。两人很不理解,华佗解释说,倪寻的病是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的病是外部受冷感冒引起的,病症不同,所用的药当然不同。这个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50)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量变引起质变C.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解析:解析 A 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华佗认识到两个人的病虽症状相同但原理不同,因而给他们用不同的药,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原理。 B 项“量变引起质变”说的是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
31、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C、D 项说的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成语“祸福相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都是在讲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 项专指矛盾的同一性。本题应用到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所以 C、D 项错误。正确答案选 A。1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把大批中国人抓去日本北海道一带当劳工,一名中国劳工偶然得以逃脱,躲进北海道一山洞里,靠采野果喝雪水生存,一躲就是三
32、十多年,被人发现时,他已经丧失说话能力,经测试,他的智商只相当于七岁左右的孩子。这说明人类意识是_。(分数:2.50)A.上帝给的,先天就有B.自然界发展的产物C.社会的产物 D.人脑发展的产物解析:解析 案例中的中国劳工原本是智力正常的,但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独自隐居、脱离社会后智力退化为仅相当于 7 岁小孩的水平。脱离社会和智力退化成因果关系,所以人类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项正确。13.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称为“生命之花”,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锌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热衷于给孩子补锌。殊不知,人体需要的锌并不多,补锌过量会造成严重危害。这说明_。(分数:2.50)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
33、备B.要坚持适度原则 C.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D.要重视量的积累解析:解析 A、B、C、D 四个选项都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四个引申意义,题干给出的案例是父母给孩子补锌过度,导致了事情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身体。B 选项符合题意。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14.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
34、,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这充分说明_。(分数:2.50)A.理性因素在认识中起主导作用B.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不起作用C.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起微小作用D.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起重要作用 解析:解析 理性因素指人的理性、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非理性因素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指导、解释、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动力、诱导、激发作用。在认识过程中既要考虑理性因素的指导作用,又要看到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互为前提、互相包含,相互转化。非
35、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应当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题干引用列宁和爱因斯坦的话就是为了说明非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选 D。1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_。(分数:2.50)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受到重视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正确地解决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表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本题选择 D。16.“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表达的哲学思想是_。(分数:
36、2.50)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D.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解析: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苍蝇不叮没缝的蛋”是在说蛋本身有缝才会被苍蝇叮,体现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17.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_的发展水平。(分数:2.50)A.政治B.科学C.文化D.生产力 解析:解析 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政治
37、、科学、文化都是上层建筑,都以生产力为基础。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18.“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这一谚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50)A.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合理内核B.意识是物质结构的重新组合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是感性认识的集合解析:解析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意思是对于树木来说,它的根是最重要的,对于水来说,源头是最重要的。每一样东西,它的存在必有它的根基,没有了根基,便会很快消亡。这句话强调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故选 C。19.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加工后再利用的做法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_。(分数:2.50)A.矛盾总是处于对立统
38、一之中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C.矛盾的双方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D.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 垃圾本身是废物,应该遭到丢弃,但是将它回收加工再利用,变废为宝,则体现出事物的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就是丢弃和利用这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他选项题干均未体现。所以选 D。20.下列词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原理的是_。(分数:2.50)A.居安思危 B.未雨绸缪C.厚积薄发D.鹤立鸡群解析:解析 选项 A“居安思危”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矛盾同一性,选项 B“未雨绸缪”体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选项 C“厚积薄发”体现出量变和质变的
39、原理,在成功之前要做大量的积累,选项 D“鹤立鸡群”体现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21.下面与“牵牛要牵牛鼻子”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_。 纲举目张 蛇打七寸 集腋成裘 分清主流(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题干中“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的是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体现了抓主要矛盾。“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要抓住主要环节,体现了抓主要矛盾。“集腋成裘”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却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原理。“分清主流”是指抓矛盾的主要方
40、面。与题干哲学寓意相符,故选 A。22.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多次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希望党的干部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进程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解析:解析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的是在执政时要以民为本,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选 B。23.“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
41、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说明_。(分数:2.50)A.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B.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多样的联系D.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 解析:解析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A 项表述不全面,排除。B 项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C 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D 项“综合的思维方式”符合题干中的“国内国际”。24.下列关于具体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 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
42、展就没有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哲学是科学,科学也是哲学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没有哲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和世界观。但哲学并不等同于科学,排除。本题选择 B 项。25.下面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是_。(分数:2.50)A.形存神存理在事先 B.理在气先削足适履C.掩耳盗铃削足适履D.统筹兼顾刻舟求剑解析:解析 “形存神存”是指形体存在,那么其灵魂则存在,如果形体不存在,那么其灵魂也就消失
43、了,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理在事先”“理在气先”是指“理”是万物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削足适履”的意思是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凭主观想象用物质适应思想,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掩耳盗铃”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把人的主观意志当做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决定于主观的唯心主义观点。C 项错误。“统筹兼顾”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刻舟求剑”违背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属于辩证法。D 项错误。本题选择 A 项。2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_。(分数:2.50)A.由意识组成的B.由神创造的C.由
44、具体物质构成的 D.由精神性单子构成的解析:解析 选项 A、B、D 均是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27.下列说法与“否极泰来”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_。(分数:2.50)A.庖丁解牛B.集腋成裘C.乐极生悲 D.釜底抽薪解析:解析 题干中的“否极泰来”的意思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所反映出来的哲学原理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选项 A“庖丁解牛”体现的是按客观规律办事;选项B“集腋成裘”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选项 C“乐极生悲”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选项D“釜底抽薪”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故本题选择 C 项。28.下列与“一曝十寒”所
45、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_。(分数:2.50)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C.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D.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解析:解析 题干中“一曝十寒”的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又一时懒散,没有恒心,体现出来的哲学原理是要重视量的积累过程。选项 A和这句话的意思相一致,都是在强调短暂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B 项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项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D 项体现的哲学原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选 A 项。29.1994 年 4 月 20
46、 日,我国通过一条 64K 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历经 20 多年,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大国。这主要说明_。(分数:2.50)A.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 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主观的解析:解析 由题干可知,“我国通过一条 64K 的国际专线”“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体现了事物的联系,“历经 20 多年,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大国”,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本题选择C 项。30.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蔡振华说:“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随着足球环境的不断改善、足球运
47、动的不断普及和提高,申办世界杯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蔡振华的说法体现了_。(分数:2.50)A.办事情要掌握系统优化法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绝对的运动必然会带来预期的效果解析:解析 由题目可知,题中强调中国足球现在的所取得的成就是能够顺理成章中办世界杯的主要方面,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31.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所言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B.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有普遍性C.事物的
48、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D.任何事物都有现象与本质之分解析:解析 由题干可知,少年、中年、老年,读书所得因为阅历的依次加深而加深,体现了“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32.“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50)A.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线上的、有条件的C.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D.抓主要矛盾的同时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解析:解析 “一带一路”建设将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子落而满盘活”,强调了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 选项的“矛盾双方”、C 选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