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公务员(申论)339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1. 贵州的汞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贵州东部,分 10 个汞矿带 12 个汞矿田,其中以万山、务川、铜仁、丹寨、松桃及兴仁槛木厂等矿田为主。 贵州的汞矿污染主要来自汞矿开采和冶炼、燃煤和化工工业三个方面。典型汞污染区务川汞矿现年产精汞 80120 吨左右。大平矿区自生产以来,累积总排放汞量约为 185 吨(含汞废气、工业废渣和废水)。如果按年生产量 100 吨计算,务川汞矿每年将以渣、水、气的排放形式,向环境排汞共 620.5 公斤
2、。是典型的汞污染区。贵州汞矿是国内最大的汞和汞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在五十至八十年代中期,年产汞量平均为 800 吨/年,冶炼后的废渣排放量达 47.6 万吨/年,还未包括矿石。其冶炼厂的尾气沿直径为 1 米,长为 400 米的爬山烟道,以 4600 立方米/小时的流量向大气进行无序排放。由于工艺需要,机选厂和冶炼厂的两个废水排口,耗水量约为 800 吨/天。两厂排口的下游,一个是龙江水库,一个是下溪河上游,河水直接流人锦江,最后汇入洞庭湖并流人长江。龙江水库是万山特区最大的农用灌溉水源地,灌溉面积约 8000 亩。下溪河两岸周边有约 4000 亩稻田,居住着8000 多人。 随着“西电东送”步
3、伐的加快,贵州火力发电耗煤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19962000 年间,火力发电耗煤量由 636.72 万吨上升到 895.62 万吨。预计 2010 年,贵州火力发电用煤量将达到 3568.30 万吨/年,若按煤的平均含汞量 0.62 毫克/公斤计算,发电厂每年的气汞排放量就达到约 22 吨/年,而国家环保总局的总量控制目标是 800 公斤/年。 清镇电厂年产废渣量为 90 万吨左右,其中粉煤灰产生量为 80 万吨,灰渣场建在红枫湖边上,离积水水面仅 10 米。由于采用水力冲灰排入灰场,灰水排量为 800 万立方米/年左右,电厂烟囱冬季烟尘的扩散方向,主要随主导风刮向湖区。而红枫湖又是贵
4、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 汞的利用给环境也会带来污染。贵州省有机化工总厂在1971 到 1997 年间,在汞法醋酸生产过程中,向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百花湖上游河段东门桥河流域、猫跳河以及周边农田排放的汞多达 100 多吨。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环科院证实清镇地区受汞污染的土壤有 117.4 公顷,土壤中含汞量在 4.71723 毫克/公斤范围,含汞量在 200 毫克/公斤以上的土壤有66 公顷必须紧急处理。厂周边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汞污染,水底含汞量达 76.9%,大米含汞量在0.030.13 毫克/公斤范围,还含一定的甲基汞,均超过国家食品标准。鱼中的汞含量接近或高于我国食品中控制汞含量的
5、标准值。 2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通过大量调研显示,汞矿区和化工厂周边,由于汞的迁移,汞对环境不仅造成污染,并且还会进入食物链,而汞一旦进入食物链,就会造成动物神经系统的损伤,给动物及人类带来极大危害。 环科院通过小白鼠实验,结果表明,用被汞污染的粮食喂养小白鼠,小白鼠的神经递质在脑、肝、肾、血中都有明显损伤和变异。汞对乙酰胆碱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有刺激作用,而长时间的积累,最终结果将是耗尽细胞内的乙酰胆碱积蓄,从而导致胆碱能神经递质功能的全面衰退。乙酰胆碱与机体运动、学习、记忆等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胆碱能神经功能的破坏,可能导致生物体记忆功能衰退,运动协调性降低,这也与甲基汞导致的中毒症状
6、类似。 环科院副院长瞿丽雅介绍说,污染土壤中的汞能在没有水的条件下向大气中散发,在有水的条件下溶出,成为二次污染源。土壤被汞污染,含汞量在 180 毫克/公斤以上,经过了 6 年的自然净化,日晒雨淋、杂草丛生,也未能降低汞对复垦稻田中大米的汞含量,严重损坏了人们赖于生存的环境。大面积土壤中的汞,溶出后将会扩散污染,侵入水体和水生生物。 在调查研究中,环所院所研究的电厂、采冶汞区,在距烟囱1000 米处,均有人群居住。如果 1 人每天呼吸 20 立方米空气,则被动吸人汞 10 微克/天,如果 1 人每天摄入 500 克大米,则被动吃进汞 107.3 微克/天。如果研究均采用极端数据,由于环境中的
7、汞污染造成污染源周边人群暴露,一年至少有 7.18 毫克/克汞进入人体体内(仅呼吸和粮食),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造成人体健康疾病。 贵州有机化 32,总厂排放废水口下游,拥有猫跳河流域中一个面积为 319 平方公里的人工湖百花湖。该湖是集发电、饮用、养殖和灌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库。库中的鱼含汞量在 0.160.96 毫克/公斤,库中的底泥含汞量在 19.762.1 毫克/公斤。这个地区居住着近 50 万人。虽然该厂目前准备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污染源已切断,但已经严重污染的土壤如不及时治理,有可能会成为二次污染,污染其它稻田和地下水。 清镇市受汞污染的地区,大牲畜骨瘦如柴,抽查村民头发,其含
8、汞量均偏高。当地村民也知道土壤受含汞废水的污染,因此当地村民生产的稻米、蔬菜均以低价尽量卖到周边地区,然后,再买回不含汞的大米蔬菜。并且在出售稻米和蔬菜时,还不流露出自己的住址与生产地。由于受含汞废水的影响,当地粮食、蔬菜等作物年平均减产 34 成。到目前为止,汞废水污染面积达 177.4 公顷,需采取紧急对策,即重污染土壤面积为 60 公顷,土层深度达 50 厘米。实验研究证明,作物对汞的富积,人类可通过食物链,将汞输入人体,在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极大危害。 不仅如此,贵州汞矿采冶、汞化工工业都地处在长江流域上游的乌江干流和洞庭湖水系,废渣、废水和被汞污染土壤中汞的不断排人、渗出,进入河水
9、,不断迁移,将会对长江、三峡库区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乌江水质已受到务川汞矿的影响,洪渡河的鱼体汞含量都很高,甲鱼汞含量0.458 毫克/公斤,鲤鱼 0.613 毫克/公斤,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江滨小渡口断面的底泥汞含量高达10 毫克/公斤,将会直接影响三峡库区水质及水环境。 (分数:99.99)(1).请用不超过 15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分数:33.33)_(2).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问题的方法。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分数:33.33)_(3).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200 字左右的篇幅
10、,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33.33)_国家公务员(申论)339 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1. 贵州的汞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贵州东部,分 10 个汞矿带 12 个汞矿田,其中以万山、务川、铜仁、丹寨、松桃及兴仁槛木厂等矿田为主。 贵州的汞矿污染主要来自汞矿开采和冶炼、燃煤和化工工业三个方面。典型汞污染区务川汞矿现年产精汞 80120 吨左右。大平矿区自生产以来,累积总排放汞量约为 185 吨(含汞废气、工业废渣和废水)。如果按年生产量
11、100 吨计算,务川汞矿每年将以渣、水、气的排放形式,向环境排汞共 620.5 公斤。是典型的汞污染区。贵州汞矿是国内最大的汞和汞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在五十至八十年代中期,年产汞量平均为 800 吨/年,冶炼后的废渣排放量达 47.6 万吨/年,还未包括矿石。其冶炼厂的尾气沿直径为 1 米,长为 400 米的爬山烟道,以 4600 立方米/小时的流量向大气进行无序排放。由于工艺需要,机选厂和冶炼厂的两个废水排口,耗水量约为 800 吨/天。两厂排口的下游,一个是龙江水库,一个是下溪河上游,河水直接流人锦江,最后汇入洞庭湖并流人长江。龙江水库是万山特区最大的农用灌溉水源地,灌溉面积约 8000
12、亩。下溪河两岸周边有约 4000 亩稻田,居住着8000 多人。 随着“西电东送”步伐的加快,贵州火力发电耗煤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19962000 年间,火力发电耗煤量由 636.72 万吨上升到 895.62 万吨。预计 2010 年,贵州火力发电用煤量将达到 3568.30 万吨/年,若按煤的平均含汞量 0.62 毫克/公斤计算,发电厂每年的气汞排放量就达到约 22 吨/年,而国家环保总局的总量控制目标是 800 公斤/年。 清镇电厂年产废渣量为 90 万吨左右,其中粉煤灰产生量为 80 万吨,灰渣场建在红枫湖边上,离积水水面仅 10 米。由于采用水力冲灰排入灰场,灰水排量为 800
13、 万立方米/年左右,电厂烟囱冬季烟尘的扩散方向,主要随主导风刮向湖区。而红枫湖又是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 汞的利用给环境也会带来污染。贵州省有机化工总厂在1971 到 1997 年间,在汞法醋酸生产过程中,向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百花湖上游河段东门桥河流域、猫跳河以及周边农田排放的汞多达 100 多吨。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环科院证实清镇地区受汞污染的土壤有 117.4 公顷,土壤中含汞量在 4.71723 毫克/公斤范围,含汞量在 200 毫克/公斤以上的土壤有66 公顷必须紧急处理。厂周边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汞污染,水底含汞量达 76.9%,大米含汞量在0.030.13 毫克/公斤范围
14、,还含一定的甲基汞,均超过国家食品标准。鱼中的汞含量接近或高于我国食品中控制汞含量的标准值。 2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通过大量调研显示,汞矿区和化工厂周边,由于汞的迁移,汞对环境不仅造成污染,并且还会进入食物链,而汞一旦进入食物链,就会造成动物神经系统的损伤,给动物及人类带来极大危害。 环科院通过小白鼠实验,结果表明,用被汞污染的粮食喂养小白鼠,小白鼠的神经递质在脑、肝、肾、血中都有明显损伤和变异。汞对乙酰胆碱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有刺激作用,而长时间的积累,最终结果将是耗尽细胞内的乙酰胆碱积蓄,从而导致胆碱能神经递质功能的全面衰退。乙酰胆碱与机体运动、学习、记忆等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胆碱能神
15、经功能的破坏,可能导致生物体记忆功能衰退,运动协调性降低,这也与甲基汞导致的中毒症状类似。 环科院副院长瞿丽雅介绍说,污染土壤中的汞能在没有水的条件下向大气中散发,在有水的条件下溶出,成为二次污染源。土壤被汞污染,含汞量在 180 毫克/公斤以上,经过了 6 年的自然净化,日晒雨淋、杂草丛生,也未能降低汞对复垦稻田中大米的汞含量,严重损坏了人们赖于生存的环境。大面积土壤中的汞,溶出后将会扩散污染,侵入水体和水生生物。 在调查研究中,环所院所研究的电厂、采冶汞区,在距烟囱1000 米处,均有人群居住。如果 1 人每天呼吸 20 立方米空气,则被动吸人汞 10 微克/天,如果 1 人每天摄入 50
16、0 克大米,则被动吃进汞 107.3 微克/天。如果研究均采用极端数据,由于环境中的汞污染造成污染源周边人群暴露,一年至少有 7.18 毫克/克汞进入人体体内(仅呼吸和粮食),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造成人体健康疾病。 贵州有机化 32,总厂排放废水口下游,拥有猫跳河流域中一个面积为 319 平方公里的人工湖百花湖。该湖是集发电、饮用、养殖和灌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库。库中的鱼含汞量在 0.160.96 毫克/公斤,库中的底泥含汞量在 19.762.1 毫克/公斤。这个地区居住着近 50 万人。虽然该厂目前准备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污染源已切断,但已经严重污染的土壤如不及时治理,有可能会成为二次污
17、染,污染其它稻田和地下水。 清镇市受汞污染的地区,大牲畜骨瘦如柴,抽查村民头发,其含汞量均偏高。当地村民也知道土壤受含汞废水的污染,因此当地村民生产的稻米、蔬菜均以低价尽量卖到周边地区,然后,再买回不含汞的大米蔬菜。并且在出售稻米和蔬菜时,还不流露出自己的住址与生产地。由于受含汞废水的影响,当地粮食、蔬菜等作物年平均减产 34 成。到目前为止,汞废水污染面积达 177.4 公顷,需采取紧急对策,即重污染土壤面积为 60 公顷,土层深度达 50 厘米。实验研究证明,作物对汞的富积,人类可通过食物链,将汞输入人体,在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极大危害。 不仅如此,贵州汞矿采冶、汞化工工业都地处在长江流
18、域上游的乌江干流和洞庭湖水系,废渣、废水和被汞污染土壤中汞的不断排人、渗出,进入河水,不断迁移,将会对长江、三峡库区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乌江水质已受到务川汞矿的影响,洪渡河的鱼体汞含量都很高,甲鱼汞含量0.458 毫克/公斤,鲤鱼 0.613 毫克/公斤,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江滨小渡口断面的底泥汞含量高达10 毫克/公斤,将会直接影响三峡库区水质及水环境。 (分数:99.99)(1).请用不超过 15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分数:33.33)_正确答案:( 汞矿污染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而且可能造成对
19、居民饮水、粮食的污染,严重危害着人民大众和家畜的生命健康。必须采取紧急手段进行整治。)解析:(2).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问题的方法。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分数:33.33)_正确答案:(对策分析: (1)建立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 (2)完善有关法规控制汞排放总量。 (3)加大治理燃煤大气排汞技术力度。 (4)加强对汞行业、汞污染排放源的管理。 (5)对新污染源进行研究并制定标准。 )解析:(3).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200 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33.33)_正确答案:(
20、 尊重自然 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回顾人类走过的历史, 目睹层出不穷的各种环境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在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客观评估在自然万物之链中,人处于什么位置,人与大自然怎样相处,以及发展方式的合理性,因为我们未来的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认识和选择。 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地球生病了,大自然不那么友好了。出现这种结局是人类中心主义膨胀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合理的结果。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科学技术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繁荣和辉煌的成就面前,人的创造精神、开拓欲望空前高涨,一种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自大与傲慢油然而生。我们认为为满足人的需要而进行
21、的各种经济行为是合理的,也是合乎道德的。在与大自然的战争中,人以技术为武器,以征服者自居。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已经渗入现代文明的血脉中,左右了人类的行为,改变了我们对大自然原有的情感和尊重,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等种种危机。 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却被大自然逼入了困境;过分崇尚人的价值,却使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实际上,正如某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所揭示的那样,大自然中的万物构成了地球上互相联系的生命之网。我们人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世间万物生态链条中的一环,是生命之网中的一个节点。一旦生态链条断裂了,生命之网支离破碎了,人类将无法生存。人与自
22、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倡导构建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精神。我们应该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圣性,恢复大自然的尊严,重新确立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从大自然的征服者转变为大自然的朋友,这并不表明人类倒退了,而是人类对大自然原有认识的扬弃,是人的精神在更高起点的回归。 发展是人类历史的主题,也是21 世纪的主题之一。但是,如果认为为了人的需要而采取种种发展手段都是合理的,无所顾忌地开疆拓土,攫取挥霍资源,污染和破坏环境,必将引发发展的危机和社会的不安定。在新的世纪,经济社会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念,维护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充分重视生物、人类和社会系统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因为只有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发展才能够持续下去。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创造未来。人是万物之灵,但不是万物之神。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人与大自然依存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应该相信人类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所面临的难题。目前,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深刻反思与切实行动,在现有的价值体系中,增加环境和资源的价值;在行为道德准则中,增添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内容,以使人类的-思想上升到新的层次,行为更具理性,精神更加完美。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