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0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资料分析(总题数:0,分数:0.00)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面问题(总题数:10,分数:100.00)在 2008年 8月 8日至 24日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不仅天天达标,而且有 10天达到一级,全面兑现了对奥运会空气质量的承诺。下图是 2008年 1-8月北京市大气质量检测情况,图中一、二、三、四级是空气质量等级,一级空气质量最好,一级和二级都是质量达标天气。2008 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控制目标是全年达标天数累计达 256天。 (分数:10.00)(1).18 月空气合格天数超过 20天的月份
2、有多少个?(分数:2.00)A.4B.5C.6D.7(2).18 月间,月平均空气质量合格天数约为多少天?(分数:2.00)A.22B.24C.26D.28(3).若将空气质量达标任务平均分配到各月,截至 8月末,全年 256天空气质量达标的计划完成情况是_。(分数:2.00)A.完成进度较慢B.完成进度正常C.完成进度提前D.无法判断(4).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空气达标天数的比重_。(分数:2.00)A.上升了 3.3%B.下降了 3.3%C.上升了 12%D.下降了 12%(5).下列关于 2008年 18 月间北京空气质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35 月的空气质量
3、较差B.各月份空气质量相差不大C.8月是空气质量最好的一个月D.有一个月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少于 15天(分数:10.00)(1).小麦的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百分之多少 7(分数:2.00)A.41.5B.43.4C.45.1D.46.3(2).豆类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比夏粮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少多少个百分点?(分数:2.00)A.21B.20C.19D.18(3).秋粮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产量最小的几倍?(分数:2.00)A.45B.35C.20D.18(4).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占非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百分比是多少?(分数:2.00)A.19.82%B.28.35
4、%C.32.76%D.46.14%(5).粮食作物中的高秆作物产量占秋粮作物产量的百分之多少?(分数:2.00)A.8.5B.5.3C.6.4D.10.8下图显示的是内蒙古、重庆、江西、陕西、吉林五个省(市)2003 年与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请根据图形回答以下的问题。 (分数:10.00)(1).以上列举的五个省(市)中,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最大的是_。(分数:2.00)A.内蒙古B.重庆C.江西D.吉林(2).以上列举的五个省(市)中,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最小的是_。(分数:2.00)A.江西B.吉林C.陕西D.重庆(3).与 2003年相比,陕西省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
5、化为_。(分数:2.00)A.增加 2778亿元B.增加 2777亿元C.增加 2877亿元D.增加 2878亿元(4).与 2003年相比,陕西省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为_。(分数:2.00)A.增长 111.2%B.增长 111.8%C.增长 211.2%D.增长 211.8%(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与 2003年相比,江西省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最大B.与 2003年相比,重庆市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 1850亿元C.与 2003年相比,重庆市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最小D.与 2003年相比,内蒙古 2007年国内生产总
6、值增加了 3603亿元(分数:10.00)(1).2008年,该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为_。(分数:2.00)A.387万B.412万C.454万D.502万(2).20012008年,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增加最多的年份增加了_。(分数:2.00)A.62.15万B.53.74万C.36.28万D.19.19万(3).20022008年,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增长最慢的年份是_。(分数:2.00)A.2002年B.2003年C.2006年D.2007年(4).20012008年,该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最少的年份是_。(分数:2.00)A.2002年B.2004年C.2006年D.2008年(5).以下
7、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20012008年,该省其他单位从业人员逐年递增,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也逐年递增B.20012008年,该省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增长率均高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C.按 2008年的增长率估计,2010 年该省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将超过 200万D.2005年该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多于 2003年(分数:10.00)(1).在江苏省 13个省辖市中,2009 年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量最多的是_。(分数:2.00)A.泰州市B.扬州市C.苏州市D.无锡市(2).在江苏省 13个省辖市中,2009 年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最快的是_。(分数:2.00
8、)A.泰州市B.南京市C.苏州市D.宿迁市(3).2009年 12月,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工业增加值之和占江苏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_。(分数:2.00)A.58.67%B.62.87%C.40.55%D.49.91%(4).按 2009年 12月平均增长速度估算,2010 年 12月南京市可望实现工业增加值_。(分数:2.00)A.157.7亿元B.159.4亿元C.168.9亿元D.178.6亿元(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有_。 (1)2009年 12月扬州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 32.77% (2)按 2009年月平均增量估算,2010 年 4月南通市工业增加值可望达到 158.7亿元 (
9、3)2009年 12月江苏省各省辖市工业增加值均比 2008年 12月至少增加 8亿元(分数:2.00)A.0个B.3个C.2个D.1个(分数:10.00)(1).以下年份中,SCI 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与上年相比增长量最少的是_。(分数:2.00)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2).20032007年,SCI 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分数:2.00)A.5.9万B.6.3万C.6.7万D.7.1万(3).图中 SCI收录论文总数最少的年份是_。(分数:2.00)A.2003年B.2004年C.2005年D.2006年(4).20032007年间,SCI
10、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_。(分数:2.00)A.6%B.10%C.16%D.25%(5).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_。(分数:2.00)A.2004年 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同比增长率是 20042007这四年中最高的B.2005年 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比重的增量是 20042007这四年中最大的C.20032007年间,SCI 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D.若保持 2007年的增长速度,2008 年 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将超过 10万篇(分数:10.00)(1).2002年江苏省用于城市维护的财政支出金额比 1995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11、?(分数:2.00)A.2.20B.448.77C.2.60D.432.16(2).与 1995年相比,在 2002年江苏省财政支出构成中,农业、城市维护费、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所占的比重之和_。(分数:2.00)A.略有上升B.上升了 4个百分点C.略有下降D.下降了 4个百分点(3).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最小的是哪一年?(分数:2.00)A.1980年B.1985年C.1999年D.2002年(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最小的时期是_。(分数:2.00)A.19801985年B.19851990年C.19951999年D.2001年(5).2002年江苏省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占当年财政收入的百
12、分比是多少?(分数:2.00)A.6.90%B.6.11%C.5.52%D.4.88%下图是有关网民性别结构的数据资料。 (分数:10.00)(1).男性网民占比比女性网民多_。(分数:2.00)A.12.8个百分点B.14.4个百分点C.15.6个百分点D.16.2个百分点(2).农村男性网民占农村网民的比例比城镇男性网民占城镇网民的比例高_。(分数:2.00)A.5.6个百分点B.6.4个百分点C.6.8个百分点D.7.2个百分点(3).在 6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中男女网民占比差距最大的是_。(分数:2.00)A.2530 岁B.3135 岁C.3640 岁D.5160 岁(4).城镇网民人
13、数占网民总数的比重为_。(分数:2.00)A.78.6%B.80.9%C.21.4%D.19.1%(5).以下结论中从材料中无法推出的一项是_。(分数:2.00)A.与网民性别比最接近的年龄组是 1824 岁B.男性网民人数最少的年龄段是 18岁以下年龄组C.城镇女性网民人数多于农村男性网民人数的二倍D.与城镇网民性别比最接近的年龄组是 3640 岁(分数:10.00)(1).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十五”期间粮食产量逐年上升B.“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增长率逐年提高C.“十五”期间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 2004年D.“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2004年(2
14、).2004年粮食产量比 2003年增长了_。(分数:2.00)A.9%B.3.1%C.1%D.-2.1%(3).“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分数:2.00)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4).2005年粮食产量比 2001年增加_。(分数:2.00)A.3137吨B.3137万吨C.4427万吨D.5331万吨(5).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有所波动B.2005年粮食产量增长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C.2003年粮食产量比 2002年增加 2636万吨D.总体来讲,“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分数:10
15、.00)(1).图中 a-b=_。(分数:2.00)A.5.0B.5.3C.5.7D.5.9(2).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_元。(分数:2.00)A.3978.07B.4034.56C.4257.54D.4356.21(3).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_元。(分数:2.00)A.7781.8B.7874.2C.7845.7D.7901.9(4).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少_。(分数:2.00)A.11.45%B.12.32%C.13.23%D.15.24%(5).20052007年年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期年
16、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_元。(分数:2.00)A.6922.93B.6891.58C.6789.21D.6699.97四川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0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资料分析(总题数:0,分数:0.00)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面问题(总题数:10,分数:100.00)在 2008年 8月 8日至 24日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不仅天天达标,而且有 10天达到一级,全面兑现了对奥运会空气质量的承诺。下图是 2008年 1-8月北京市大气质量检测情况,图中一、二、三、四级是空气质量等级,一级空气质量最好,一级和二级都是质量达标天气。2008 年北京市的
17、空气质量控制目标是全年达标天数累计达 256天。 (分数:10.00)(1).18 月空气合格天数超过 20天的月份有多少个?(分数:2.00)A.4B.5 C.6D.7解析:解析 空气合格天数即空气质量为一级和二级的天数和,18 月空气合格天数超过 20天的月份有 1、2、6、7、8 月,共 5个月。(2).18 月间,月平均空气质量合格天数约为多少天?(分数:2.00)A.22 B.24C.26D.28解析:解析 1-8 月空气合格天数共有(15+7)+(23+3)+(17+2)+(16+3)+13+24+(23+3)+(16+14)=179 天,月平均 179822 天。(3).若将空气
18、质量达标任务平均分配到各月,截至 8月末,全年 256天空气质量达标的计划完成情况是_。(分数:2.00)A.完成进度较慢B.完成进度正常C.完成进度提前 D.无法判断解析:解析 由第 2题计算知,18 月空气合格天数共有 179天,按全年达标计划 1-8月应该有256128171 天达标,则计划完成进度提前。(4).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空气达标天数的比重_。(分数:2.00)A.上升了 3.3%B.下降了 3.3%C.上升了 12%D.下降了 12% 解析:解析 第一季度空气达标天数为(15+7)+(23+3)+(17+2)=67 天,第二季度空气达标天数为(16+3)+13+24=56
19、天,两个季度都有 91天,则第二季度的空气达标天数的比重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了(5).下列关于 2008年 18 月间北京空气质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35 月的空气质量较差B.各月份空气质量相差不大 C.8月是空气质量最好的一个月D.有一个月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少于 15天解析:解析 A 项,35 月空气达标天数均不到 20天,A 正确; B项,3 月份只有 19天达标,而 8月份有 30天达标,相差较大,B 错误; C项,8 月份只有一天不达标,C 正确; D项,只有 5月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是 13天,小于 15天,D 正确。 综上,应选择 B。(分数:10.00)(1)
20、.小麦的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百分之多少 7(分数:2.00)A.41.5B.43.4 C.45.1D.46.3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小麦的产量为 1200.35万斤;粮食作物的总产量为1200.35+548.109+230.131+82.519+360.203+179.54+83.023+54.234+26.891=2765万斤。所以小麦的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百分比为 1200.35276512002760=1023=43.5%,最接近的就是 B项。(2).豆类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比夏粮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少多少个百分点?(分数:2.00)A.21B.20C.19D.18
21、 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豆类作物(包括黑豆、绿豆、黄豆、红豆和花豆)的产量为360.203+179.54+83.023+54.234+26.891=703.891万斤,夏粮(即小麦)的产量为 1200.35万斤,两者相差(1200.35-703.891)27655002750=211=18.2%,因此选择 D。(3).秋粮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产量最小的几倍?(分数:2.00)A.45B.35C.20 D.18解析:解析 除了小麦,图中其他作物均属于秋粮。由图观察可知,其中产量最大的是水稻为 548.109万斤:产量最小的是花豆为 26.891万斤,则所求为 548.10926.89154027=2
22、0 倍,因此选择 C。(4).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占非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百分比是多少?(分数:2.00)A.19.82%B.28.35%C.32.76% D.46.14%解析:解析 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是绿豆的 179.54万斤,非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是水稻的548.109万斤,所以 179.54548.109180540=33.33%,故选 C。(5).粮食作物中的高秆作物产量占秋粮作物产量的百分之多少?(分数:2.00)A.8.5B.5.3 C.6.4D.10.8解析:解析 高秆作物就是高粱,所求为 820519(2765-1200.35)82.51500=(82.52)(
23、15002)=1653000=5.5%,最接近的就是 B项。下图显示的是内蒙古、重庆、江西、陕西、吉林五个省(市)2003 年与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请根据图形回答以下的问题。 (分数:10.00)(1).以上列举的五个省(市)中,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最大的是_。(分数:2.00)A.内蒙古B.重庆C.江西D.吉林 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最大的是吉林省,为 2662亿元。(2).以上列举的五个省(市)中,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最小的是_。(分数:2.00)A.江西B.吉林C.陕西D.重庆 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最小的是重庆,为 4123
24、亿元。(3).与 2003年相比,陕西省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为_。(分数:2.00)A.增加 2778亿元B.增加 2777亿元C.增加 2877亿元D.增加 2878亿元 解析:解析 2003 年陕西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2588亿元,2007 年为 5466亿元,增加了 5466-2588=2878亿元。(4).与 2003年相比,陕西省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为_。(分数:2.00)A.增长 111.2% B.增长 111.8%C.增长 211.2%D.增长 211.8%解析:解析 由上一题的计算,可以得出增长了 28782588100%=111.2%。(5).下列叙述不正
25、确的是_。(分数:2.00)A.与 2003年相比,江西省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最大B.与 2003年相比,重庆市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 1850亿元C.与 2003年相比,重庆市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最小D.与 2003年相比,内蒙古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 3603亿元 解析:解析 A、C 项,比较 2003年与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内蒙古增长了 重庆增长了 江西增长了 陕西增长了 111.2%,吉林增长了 (分数:10.00)(1).2008年,该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为_。(分数:2.00)A.387万B.412万C.454万 D.50
26、2万解析:解析 2008 年该省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为 157.12万,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为 34.6%,则该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为(2).20012008年,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增加最多的年份增加了_。(分数:2.00)A.62.15万B.53.74万 C.36.28万D.19.19万解析:解析 由复合图直接可以看出,与 2004年相比,2005 年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突增,增加量明显大于其他年份,2005 年比 2004年增加了 116.05-62.31=53.74万,应选择 B。(3).20022008年,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增长最慢的年份是_。(分数:2.00)A.2002年B.2003
27、年C.2006年 D.2007年解析:解析 由复合图可得: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万)45.02 50.07 54.07 62.31 116.05 122.96 142.15 157.12 增量(万) 5.05 4.00 8.24 53.74 6.91 19.19 14.97 则 2002、2004、2005、2007、2008 年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增长均大于 10%,只有 2003、2006 年的增长率小于 10%。2003 年增长率为 2006年增长率为 (4).20012008年,该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最
28、少的年份是_。(分数:2.00)A.2002年B.2004年 C.2006年D.2008年解析:解析 2002 年该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为 50.0712.2%5012.5%400 万,2004 年为62.3115.8%63.215.8%=400 万,2006 年为 122.9629.6%12030%=400 万,2008 为157.1234.6%14035%=400 万,比较可知,该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最少的年份是 2004年,应选择B。(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2.00)A.20012008年,该省其他单位从业人员逐年递增,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也逐年递增B.200120
29、08年,该省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增长率均高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C.按 2008年的增长率估计,2010 年该省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数将超过 200万 D.2005年该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多于 2003年解析:解析 A 项,由复合图中数据可知,A 正确。 B项,20012008 年,该省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逐年递增,说明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增长率每年都高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B 正确。 C项,2008 年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增长率为 则 157.12(1+11%)160 (分数:10.00)(1).在江苏省 13个省辖市中,2009 年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量最多的是_。(分数:2.00
30、)A.泰州市B.扬州市C.苏州市 D.无锡市解析:解析 同比增长量=2009 年 12月工业增加值-2008 年 12月工业增加值。观察图中折线图的竖直距离差,明显苏州市的增长量最大。(2).在江苏省 13个省辖市中,2009 年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最快的是_。(分数:2.00)A.泰州市 B.南京市C.苏州市D.宿迁市解析:解析 则: 州市同比增速= 南京市同比增速= 苏州市同比增速= 宿迁市同比增速= (3).2009年 12月,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工业增加值之和占江苏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_。(分数:2.00)A.58.67%B.62.87%C.40.55%D.49.91% 解析:
31、解析 2009 年 12月,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工业增加值之和为 424.3+223.8+139.2=787.3亿元;2009 年 12月江苏省工业增加值为787.3+137.0+84.2+149.2+35.9+40.8+59.0+94.8+70.6+98.8+19.8=1577.4亿元;则所求比重为787.31577.47871574=50%,且略小于 50%,所以正确答案为 D。(4).按 2009年 12月平均增长速度估算,2010 年 12月南京市可望实现工业增加值_。(分数:2.00)A.157.7亿元B.159.4亿元C.168.9亿元D.178.6亿元 解析:解析 南京市 20
32、09年 12月的同比增长率为 则南京市 2010年 12月的工业增加值为(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有_。 (1)2009年 12月扬州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 32.77% (2)按 2009年月平均增量估算,2010 年 4月南通市工业增加值可望达到 158.7亿元 (3)2009年 12月江苏省各省辖市工业增加值均比 2008年 12月至少增加 8亿元(分数:2.00)A.0个B.3个C.2个D.1个 解析:解析 (1),2009 年 12月扬州市工业增加值同比率为 (1)正确; (2),由题意可知,2010 年 4月南通市工业增加值为 (分数:10.00)(1).以下年份中,SCI 收录中国
33、科技论文数与上年相比增长量最少的是_。(分数:2.00)A.2004年B.2005年C.2006年 D.2007年解析:解析 由图形可知,2004 年 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增长量是 57377-497888000 篇;2005 年是68226-5737711000 篇;2006 年是 71184-682263000 篇;2007 年是 89147-7118418000 篇。通过简单的估算可知,增长量最少的是 2006年,正确选项为 C。(2).20032007年,SCI 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分数:2.00)A.5.9万B.6.3万C.6.7万 D.7.1万解析:解析 200
34、3-2007 年,SCI 平均每年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为(49788+57377+68226+71184+89147)5(50000+60000+70000+70000+90000)5=68000 篇,最接近的是 C项。(3).图中 SCI收录论文总数最少的年份是_。(分数:2.00)A.2003年B.2004年 C.2005年D.2006年解析:解析 根据图形,2003 年 SCI收录论文的总数为 篇,2004 年为 篇,2005 年为篇,2006 年为 篇。2004 年和 2005年相比,2004 年的分母大于 2005年的分母,且分子小于2005年的,所以 2004年 SCI收录论文总数小
35、于 2005年,排除 C选项;在选项 A,B、D 中,(4).20032007年间,SCI 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_。(分数:2.00)A.6%B.10%C.16% D.25%解析:解析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032007 年,SCI 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增长率为(5).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_。(分数:2.00)A.2004年 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同比增长率是 20042007这四年中最高的B.2005年 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比重的增量是 20042007这四年中最大的C.20032007年间,SCI 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D.
36、若保持 2007年的增长速度,2008 年 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将超过 10万篇 解析:解析 A 项,2004 年的同比增长率为 2005年的同比增长率为 (分数:10.00)(1).2002年江苏省用于城市维护的财政支出金额比 1995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分数:2.00)A.2.20B.448.77 C.2.60D.432.16解析:解析 2002 年江苏省财政支出为 1049亿元,城市维护费占了 9%;1995 年江苏省财政支出为 253亿元,城市维护费占了 6.8%。则 2002年江苏省用于城市维护的财政支出金额比 1995年增加了(10499%-2536.8%)(2536.8%)4
37、48.77%。(2).与 1995年相比,在 2002年江苏省财政支出构成中,农业、城市维护费、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所占的比重之和_。(分数:2.00)A.略有上升 B.上升了 4个百分点C.略有下降D.下降了 4个百分点解析:解析 1995 年江苏省财政支出构成中,农业、城市维护费、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所占的比重之和为 7.4%+6.8%+8.4%+10.6%=33.2%;2002 年的财政支出构成中,农业、城市维护费、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所占的比重之和为 6.9%+9.0%+7.4%+10.3%=33.6%。比较可知,2002 年的比重之和比 1995年上升了 33.6-33.2=0.4个百分点
38、,略有上升。(3).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最小的是哪一年?(分数:2.00)A.1980年B.1985年C.1999年 D.2002年解析:解析 1980 年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为 29:63:0.46:1,1985 年为 51:89=0.57:1,1999 年为259:680=0.38:1,2002 年为 1049:1484=0.71:1,比较可知,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最小的是 1999年。(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最小的时期是_。(分数:2.00)A.19801985年 B.19851990年C.19951999年D.2001年解析:解析 1980-1985 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98
39、5-1990年年均增长 1995-1999年年均增长(5).2002年江苏省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占当年财政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分数:2.00)A.6.90%B.6.11%C.5.52%D.4.88% 解析:解析 2002 年江苏省财政支出 1049亿元,其中农业方面占了 6.9%:财政收入为 1484亿元,则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百分比为下图是有关网民性别结构的数据资料。 (分数:10.00)(1).男性网民占比比女性网民多_。(分数:2.00)A.12.8个百分点B.14.4个百分点 C.15.6个百分点D.16.2个百分点解析:解析 由第一个图可知,男性网民占比为 57.2%,女性
40、网民占比为 42.8%,则男性网民比女性网民多 57.2-42.8=14.4个百分点,选择 B。(2).农村男性网民占农村网民的比例比城镇男性网民占城镇网民的比例高_。(分数:2.00)A.5.6个百分点B.6.4个百分点C.6.8个百分点 D.7.2个百分点解析:解析 由第三个图可知,农村男性网民占比为 62.7%,城镇男性网民占比为 55.9%,则农村男性网民比城镇男性网民高 62.7-55.9=6.8个百分点,选择 C。(3).在 6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中男女网民占比差距最大的是_。(分数:2.00)A.2530 岁B.3135 岁C.3640 岁D.5160 岁 解析:解析 题干要求 6
41、0岁以下男女网民占此差距最大的年龄组,差距最大即是指两条折线之间距离最大的年龄段,观察第二个图形,差距最大的年龄段是 5160 岁。(4).城镇网民人数占网民总数的比重为_。(分数:2.00)A.78.6%B.80.9% C.21.4%D.19.1%解析:解析 由男性网民占比 57.2%、城镇男性网民占比 55.9%、农村男性网民占比 62.7%,利用十字交叉法: 城镇网民人数与农村网民人数之比为(62.7%-57.2%):(57.2%-55.9%)=5.5%:1.3%=55:13,则城镇网民人数占网民总数的比重为 (5).以下结论中从材料中无法推出的一项是_。(分数:2.00)A.与网民性别
42、比最接近的年龄组是 1824 岁B.男性网民人数最少的年龄段是 18岁以下年龄组 C.城镇女性网民人数多于农村男性网民人数的二倍D.与城镇网民性别比最接近的年龄组是 3640 岁解析:解析 A 项,只看男性网民占比或女性网民占比,可以发现,1824 岁年龄组中男性网民占比为57.6%,与整体网民中男性网民占比 57.2%最为接近,A 正确; B项,18 岁以下年龄组是男性网民占比最少的年龄段,但由于各年龄组的网民人数未知,无法判断 18岁以下年龄组是否是男性网民人数最少的年龄段,B 无法推出; C项,由上一题可知,令城镇网民人数为 55,则农村网民人数为 13,那么城镇女性网民人数与农村男性网
43、民人数之比为 (分数:10.00)(1).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十五”期间粮食产量逐年上升B.“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增长率逐年提高C.“十五”期间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 2004年D.“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2004年 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2003 年粮食产量小于 2002年,增长率也小于 2002年,所以 A、B 错误;2005年的粮食产量最高,C 错误;2004 年的粮食增长率最高,D 正确。(2).2004年粮食产量比 2003年增长了_。(分数:2.00)A.9% B.3.1%C.1%D.-2.1%解析:解析 由折线可知,2004 年粮食产量比
44、 2003年大约增长了 10%,与 A项最接近。验证:2004 年粮食产量为 46947万吨,2003 年为 43070万吨,则增长了(46947-43070)43070=9%。(3).“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分数:2.00)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 解析:解析 由条形可知,2005 年的粮食产量 48401万吨,为最高。(4).2005年粮食产量比 2001年增加_。(分数:2.00)A.3137吨B.3137万吨 C.4427万吨D.5331万吨解析:解析 2001 年粮食产量为 45264万吨,2005 年粮食产量为 48401万吨,则
45、2005年比 2001年增加了 48401-45264=3137万吨。注意 A和 B的单位不同。(5).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有所波动B.2005年粮食产量增长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C.2003年粮食产量比 2002年增加 2636万吨 D.总体来讲,“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解析:解析 2003 年粮食产量比 2002年少,A 正确、C 错误;从折线可知,2005 年粮食产量增长率小于2004年,B 正确;2005 年粮食产量比 2001年多 3137万吨,很明显,“十五”期间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D正确。(分数:10.00)(1).图中 a
46、-b=_。(分数:2.00)A.5.0B.5.3 C.5.7D.5.9解析: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a=(11565.0-10027.7)10027.7100=15.3,b=(3180.9-2890.7)2890.7100=10.0,所以 a-b=15.3-10.0=5.3。(2).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_元。(分数:2.00)A.3978.07 B.4034.56C.4257.54D.4356.21解析:解析 由图 1和图 2可知,200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005.2(1+12.4%)=6232.38元,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2299
47、.4(1+2.0%)=2254.31元。故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 6232.38-2254.31=3978.07元。(3).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_元。(分数:2.00)A.7781.8B.7874.2C.7845.7D.7901.9 解析:解析 由图 1计算可得,200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005.2(1+12.8%)=7901.9元。(4).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少_。(分数:2.00)A.11.45%B.12.32%C.13.23% D.15.24%解析:解析 由图 2直接计算可得,2006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少(3665.7-3180.9)3665.7=13.23%。(5).20052007年年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期年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_元。(分数:2.00)A.6922.93 B.6891.58C.6789.21D.6699.97解析:解析 20052007 年年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13.4+10027.7+11565.0)3=10168.7 元,20052007年年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8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