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申论-2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3,分数:100.00)1.给定资料 2 中浙江乐清群体性事件的妥善处置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 400 字。(分数:20.00)_2.请根据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简述当前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方法。 要求:概述准确、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字数不超过 400 字。(分数:30.00)_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结构清楚、语言流畅。(分数:50.00)_四川省申论-28 答案解析
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3,分数:100.00)1.给定资料 2 中浙江乐清群体性事件的妥善处置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 40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处置群体性事件,一开始的定性至关重要。最怕的是“捂盖子”“打棍子”,先扣个“不明真相”的帽子,随意动用警力压制,这往往导致小事闹大,甚至无关的人也被裹挟进来。 防止群体性事件升级,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查清真相,及时披露信息。乐清市政府主动与停运司机代表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诉求,“合理诉求下决心解决,不合理诉求不迁就但耐心化解”,这
3、样的区分也非常关键。一般来说,通过停运这样极端的方式表达诉求,多数人的利益是受到侵害的。当然,在这类事件中往往掺杂浑水摸鱼者,甚至有“黑势力”的影子,但只要果断区分善意和恶意,对恶意破坏者坚决打击,就能防止事件升级。 当然,要从根本上减少不稳定因素,必须切实追求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与民争利、防止决策伤民;还需要充分发挥人大、司法、信访等制度的功能,畅通表达通道和救济渠道。2.请根据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简述当前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方法。 要求:概述准确、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字数不超过 400 字。(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首先,要把构建以利益表达与利益满足为核心的利
4、益平衡机制作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核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与利益分配的不均与不公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和改变相关联的。 其次,要把构建以普遍福利化为核心的社会安全机制作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保障。一个社会的成熟度、和谐度与事关普通民众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问题以及切身利益的有效解决密不可分。在当代中国,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方面。再次,要把构建以信息公开为核心的信息沟通机制作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手段。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社会各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力度,增强政府舆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防止群体性事件
5、向恶性方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最后,要把构建以平等协商为核心的社会对话机制作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机栽体。群体性事件因直接关涉民众的切身利益、公共安全、心理预期,需要有制度化的运作平台去切实解决,需要构建各社会主体的平等协商、友好对话的氛围和机制,这也是群体性事件最终得到妥善解决的不二法门。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结构清楚、语言流畅。(分数:50.00)_正确答案:()解析: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进入一个社会结构变动急剧、思想文化冲突增加、社会矛盾相对活跃的时期。群体性事件
6、是社会矛盾的极端表现形式。从近年来的情况看,由社会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涉及面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发生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因为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所引起的。直接原因包括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农村征地等工作中存在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以及司法不公、干部腐败等。此外,政策因素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某些地方和单位的个别政策不稳定、不连续、不合理,导致特定群体利益受损。部分群众为了引起重视、尽快解决问题,以极端方式上访请愿,以过激行为制造影响,以违法形式表达诉求,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7、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合理疏导、科学化解,抓住基本矛盾,达到纲举目张,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注重源头预防。要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注重调解、综合调处,贴近基层、源头化解,要及时化解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根本出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蛋糕”做大,为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把统筹兼顾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力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协调发展,平衡兼顾不同地区
8、、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利益。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发展的着力点,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环境保护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经济领域中各种法律、法规,建立起不同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的法律调节机制,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把各种矛盾和冲突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通过法制、法规形式建立健全社会道德的培养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依法律己,约束不道德行为,尤其要加强对企业家、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的法规约束。化解社会矛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矛盾化解不了,社会就难以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重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