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北京市申论-15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97584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北京市申论-15及答案解析.doc

    1、北京市申论-1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4,分数:100.00)1.自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之后,网络问政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广度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各地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关注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网络问政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资料对此进行概括。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 300字。(分数:25.00)_2.资料 5中对网友反映出行难问题的“已阅”回复,宁波交通局的工作人员称“关于转阅的承办件,我们不需要具体办理,看一下就可以了”,“他解释,信件所反映内容已超出鄞州区交通局的职责范围

    2、,所以不能给出具体承办意见。”请就该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述观点,不超过 300字。(分数:25.00)_3.资料 6介绍了广东政府在网络问政中的一些做法,请结合资料对广东做法进行点评。 要求:条理清晰,表达简明,不超过 400字。(分数:25.00)_4.请联系“给定资料”,写一篇关于“网络问政”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视野开阔、见解深刻; 10001200 字。(分数:25.00)_北京市申论-1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4,分数:100.00)1.自

    3、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之后,网络问政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广度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各地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关注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网络问政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资料对此进行概括。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 300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第一,内容的随意性。网络问政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内容,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第二,推行实效欠佳。网络问政从推行的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听而不闻”、“没有下文”、“形式主义回应”等问题仍在一些地方存在。 第三,网络问政制度有待完善,组织水平有待提高。由于缺乏制度和机制的支撑,网络问政难以真正发挥

    4、作用。应将网络问政和现实中行政行为的改革、行政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避免网络参与流于形式。2.资料 5中对网友反映出行难问题的“已阅”回复,宁波交通局的工作人员称“关于转阅的承办件,我们不需要具体办理,看一下就可以了”,“他解释,信件所反映内容已超出鄞州区交通局的职责范围,所以不能给出具体承办意见。”请就该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述观点,不超过 300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该工作人员的回答欠妥。网络问政的初衷就是要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在互动中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即便有困难不能马上解决的,也应尽快解释清楚。“已阅”是批阅文件的常用字眼,在通常

    5、的公文处理中很常见。但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这种既不表明态度又不解决问题的回复方式显然不妥。如此“已阅”,就是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当群众有问题、有疑问时,政府有关方面应尽快地解答。 要把“信箱”办成广开言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还必须有一种严格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否则,再多的信箱也只能成为装点门面的道具。3.资料 6介绍了广东政府在网络问政中的一些做法,请结合资料对广东做法进行点评。 要求:条理清晰,表达简明,不超过 400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做法一:听取网民建议 点评: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论坛、博客表达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为社

    6、会发展献策建言,“网络问政”渐成中国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关注网络,利用网络,重视网络民意,是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做法二:网络问政制度化 点评:网络问政应该常态化、固定化和制度化。网络问政的意义不在于问政本身,而在于对民意结果的运用,要确保民众反映的问题、贡献的智慧能够被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让网络优势切实转化为执政的“生产力”。网络问政如果没有制度化的保证,或许就会成为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 做法三:设立“网络发言人” 点评:广东 15个省直单位全部设立“网络发言人”,并开始履行职责,“网络发言人”联系方式随之公布。这标志着广东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上迈出了实质

    7、性步伐。“网络发言人”的诞生,意味着新闻发言制度的完善,更标志着信息公开、网络问政的深入。4.请联系“给定资料”,写一篇关于“网络问政”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视野开阔、见解深刻; 10001200 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网络问政还需完善2008年 6月 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此举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也是对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网络问政”现象给予的积极回应。网络问政大有裨益,概括起来有“两大亮点”。其一,网络成为参政议政新渠道。网络问政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网络就好比是一个意见的集散地,政府官

    8、员上网浏览民意,也是一种“被动”的信息接受。而“网络问政”则是带有主动性的互动,直接的对话更能体现一种切实的参政议政。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正在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形式。网络问政、议政蔚然成风,彰显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其二,网络发言人的出现。“网络发言人”的出现为疏通民意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体现出政府部门以开放的姿态主动面对网民,比起那些对信息公开躲躲藏藏、害怕群众声音的做法来说,无疑有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存在一些问题。网络问政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内容;从推行的实际效果来看,许多地方的“书记、市长信箱”无多少内容,“建言献策”也只是个摆设,“听

    9、而不闻”、“没有下文”、“形式主义回应”、“已阅”式官腔回复经常出现,暴露出有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态度冷漠、推诿塞责,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问政缺乏与现实的参与制度相衔接,容易流于形式;网络问政的具体方式方法规则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分类。网络问政有待完善,首先需要强化网络问政的法律保障,保障参与者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广开言路,为网络问政行为解除后顾之忧。要制定相关规则、完善机制、提高组织水平。将网络问政和现实中行政行为的改革、行政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和分类具体的方式方法和规则,实行任务归口办理、相关部门协作、上下对口衔接、逐级审核把关的工作机制,并纳入目标考核、奖惩责任挂钩等制度,使网友留言办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良好的网络参政议政环境需要官员与网民双方构建,政府官员要真正树立起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网民也应该以一种积极正面的心态参与网络问政。网络问政是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财富,是各级官员体察民意的重要手段之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有利于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表达诉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注意事项

    本文(【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北京市申论-1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