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申论申论真题 2013 年(副省级以上)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0,分数:0.00)二、B给定资料/B(总题数:0,分数:0.00)三、1“良辰吉时已到,婚礼开始!一拜天地,(总题数:0,分数:0.00)四、B作答要求/B(总题数:5,分数:100.00)1.“给定资料 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 要求 全面、简明。不超过 250 字。(分数:20.00)_2.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2、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要求 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 150 字。(分数:20.00)_3.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 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 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 (4)总字数 400500 字。(分数:20.00)_4.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 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
3、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 (3)不超过400 字。(分数:20.00)_5.“给定资料 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 8001000 字。(分数:20.00)_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申论申论真题 2013 年(副省级以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0,分数:0.00)
4、二、B给定资料/B(总题数:0,分数:0.00)三、1“良辰吉时已到,婚礼开始!一拜天地,(总题数:0,分数:0.00)四、B作答要求/B(总题数:5,分数:100.00)1.“给定资料 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 要求 全面、简明。不超过 25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这是因为:一是长城、故宫已失去实用性,而戏曲、秧歌、剪纸、刺绣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文化,它集中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
5、与神秘,传承着独有的民族精神,可以让人获得精神归属感。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毁灭便无法再生,导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但目前,很多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不够;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因此,必须推行全民保护与科学保护,全面系统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析:解析 审阅作答要求。本题要求谈谈对一种说法的见解,换言之,就是评论该说法。题干明确说明结合“给定资料”,要求全面、简明,所以不要单纯着眼于从“给定资料 2”中提炼要点,以免遗漏。 选择作答要点。这一说法涉及两个主体:一为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为长城、故宫。可知长城、故宫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两
6、个主体有关的要点。给定资料 1 围绕传统结婚仪式展开,主要说明传统婚庆仪式沿袭了乡村习俗,传承着某种精神。 题目中说法的出处在给定资料 2,那么重点阅读给定资料 2。给定资料 2 讲到文物即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流失、盗墓猖獗,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毁灭更加触目惊心。资料中一系列问句均在说明一个问题,即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认识的模糊不清,所以导致其面临危机。资料 2 紧接着阐述作者之所以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原因,即长城、故宫已失去其实用性,而戏曲、剪纸等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表明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此处同资料 1 都在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资料
7、 2 紧接着讲到民间文化消失后无法再生,这是在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资料 2 最后一段讲到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不仅没有增加文化内涵,反而伤害了文化。这也是在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此问题同之前的问题可以进行合并。 资料 3 主要讲述不同地区在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资料 4主要讲述妈祖文化;资料 5 主要讲述平阳鹤溪缸窑曾经的辉煌,而今亟须保护促进发展。由这三则资料可知,特色文化只有保护到位才能不断发展、创新。资料 6 讲述作家 F 对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看法,他提出全民保护与科学保护,这两点即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可用对策。资料 6 最后再次阐述文化遗产的重
8、要性,而此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工作答要点。对以上信息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既然是谈对一种说法的见解,那么就要先表明态度,然后分析持此观点的理由,最后联系实际,对观点进行总结,在总结时应结合给定资料简单谈谈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要求 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 15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要重视对地方特色文化建筑的保护。 一是有机更新传统建筑。自觉顺应城市传统肌理,将“艺文
9、”融入人居环境。 二是塑造文化综合体。建成本土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旅游风景区,推出节日概念,将历史和民族、文化和经济联系起来。 三是原样原修、整体保留。对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古镇,要整体保留其原真性,凸显古镇魅力。)解析:解析 审阅作答要求。此题要求依据“给定资料 3”的内容,概括对于如何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问题,从资料所提地区的成功经验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选择作答要点。“给定资料 3”分别阐述了北京“菊儿胡同”、上海豫园、枫泾古镇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 材料第二段介绍了“菊儿胡同”是吴良镛在北京四合院基础上设计的现代民居,它自觉地顺应了城市的传统肌理,并在第三段中
10、强调了如何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的报告,这也是对此种传统建筑改造路径的总结,由此可以得到第一条启示:有机更新传统建筑。 材料第四段到第六段介绍的是上海豫园的特色经验。第五段主要说明其将传统本土文化及民间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第六段介绍的是其推出了“豫园中国节”的概念,将民俗文化与节日概念相结合。由此可以得到第二条启示:塑造文化综合体。 材料第七段到第九段介绍了枫泾古镇的魅力文化,其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关键在于保留历史的原貌,还原其原真性,并将特色文化整体保留。由此可以得到第三条对策:原样原修、整体保留。 对这三则事例进行总结,可以看到其在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共同启示:要重视对地方特色文化建筑的保护。
11、 加工作答要点。经过提炼,将各个要点进行分析加工,并整合出答案。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严格按照要求作答。3.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 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 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 (4)总字数 40050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滨海城市天津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 矗立在大家面前的是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于 2012 年 9 月 28 日。在
12、中国文化中,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的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下面我为大家详细讲解下妈祖文化。 妈祖本是福建莆田一名普通女子,名林默,生于公元 960 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早期因知识广博、助人为乐为乡人所信赖,继而被附近渔民神化,在她过世后为其修建祠庙,为最早的妈祖庙。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为了祈求平安,航海者在起航前要先祭妈祖。妈祖逐渐成为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妈祖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佛教和儒家均将妈祖塑造为精神典范,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进行加封行赏:元朝时妈祖成为国家级的航海保护神;清代时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目前全世
13、界约有 3 千多座妈祖庙及 2 亿多崇信者,妈祖的影响力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 20 多个国家地区。 作为集众多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妈祖护佑着每一位华夏儿女。让我们借妈祖之名,以亲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 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祝你们玩得开心!)解析:解析 审阅作答要求。本题设定的背景是“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作答任务是为志愿者写一份向游客介绍妈祖文化的示范性讲解稿,讲解对象是游客。本题限定的给定资料范围是“给定资料 4”。作答要求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逻辑清楚”、“表述生动”、“对象明确”。虽然相关要点在给定资料中都有提示,但
14、是比较散,需要考生用清晰的逻辑进行加工,把要点清楚地表述出来。既然是讲解稿,要符合“表述生动,对象明确”的要求。 选择作答要点。“给定资料 4”前三个自然段是对妈祖的介绍以及妈祖成为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的渊源,这是妈祖文化的起源。 第四段叙述的是佛教和儒家都对妈祖文化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演绎和改造。第五段叙述历代统治者不断对妈祖进行加封行赏,介绍妈祖文化在元明清时代的发展历程。第二段中提到的“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有 3 千多座妈祖庙以及 2 亿多崇信者。她的影响力从南方沿海辐射开去,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 20 多个国家地区”,是妈祖文化发展至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力。从这几段中可以
15、总结出妈祖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七至九自然段讲述澳门、台湾等地对妈祖的信仰也十分普遍,妈祖是人们困难时期的精神寄托,她是集各种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这是妈祖文化对于海外游子以及所有华夏儿女的重要意义。 最后,作为针对游客的讲解稿,要用简短的结束语来结束此次讲解。 加工作答要点。将上述要点按照“妈祖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意义”的框架加工整理,写出答案,注意按照题目要求控制字数。4.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 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 (3)不超过400 字
16、。(分数:20.00)_正确答案:(振兴鹤溪缸窑 传承百年文化鹤溪镇被评为平阳县第一批县级历史文化村镇。鹤溪文化因鹤溪缸窑而闻名。鹤溪镇拥有生产缸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窑土资源丰富、烧窑条件一应俱全、窑缸整体布局十分合理。平阳鹤溪缸窑拥有百年厚重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浙南先民就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平阳则以鹤溪缸窑创建时间最早;到明万历年间,鹤溪缸窑得到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制陶业迅猛发展,这一时期缸窑生产完成了援外任务、解决了上海无缸砖的后顾之忧,使缸窑烧制进入全盛时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缸窑在浙南达到空前繁荣。随后由于缸窑恢复私人作坊方式,导致设备简陋、缺乏更新,缸窑的数量和继承人不断
17、减少,缸窑的传承和发展危在旦夕。鹤溪缸窑是浙南民间手工艺的缩影,制造缸窑所使用的都是传统工具,每道工序力求尽善尽美,是现代技术无法比拟的,缸窑本身更是研究陶瓷发展的鲜活史料。因此,社会各界有责任投入到缸窑的保护和发展中来!振兴鹤溪缸窑,传承百年文化!)解析:解析 由题干可知,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 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这就提醒我们: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 5”,因此,需要对“给定资料 5”重点研读,并从中提取要点。题干中还要求“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这句话主要是提示考生短文的作答内容是介绍鹤溪缸窑,介绍的目的是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所以,考生在作答过程中,
18、不能忽略三方面内容:一是鹤溪缸窑的历史;二是鹤溪在发展缸窑方面的优势;三是呼吁社会来鹤溪发展缸窑产业。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行文体现大学生村官身份(公务员身份);二是短文需要标题:三是“三点要求”。 作答这道题目,我们首先要把握“给定资料 5”中每一段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第一段,介绍鹤溪缸窑的辉煌历史功绩。第二段,介绍商周时期缸窑的早期发展。第三段,介绍明万历年间缸窑的初期发展历程和民国时期的发展状况。第四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缸窑发展的全盛阶段。第五段,介绍八十年代后,缸窑发展由空前繁荣转为衰落。第六段,介绍鹤溪镇发展缸窑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同时也表达出对鹤溪缸窑发展的忧虑。第七段,点
19、明鹤溪缸窑的历史及现实价值。 由于题干要求写一篇短文,因此,考生的答案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考生可以按照“先介绍平阳鹤溪发展缸窑的优势,继而介绍鹤溪缸窑发展的历史,转而提出溪缸窑当前发展困境,最后呼吁社会参与到缸窑的恢复及发展中”的逻辑思路作答。5.“给定资料 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 800100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 保护承续中华民族文化被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的作家 F 在看到雄浑壮阔、原始古朴的贺兰山岩画后,感慨良多,并留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题词警醒后人。当千古岁月逝去,伟大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能言”的各种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包括“有形之宝”,更有“无形之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真正的艺术在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来源。但纵观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无论是传统婚礼习俗,还是地方戏曲、皮影戏、剪纸、刺绣等各种乡土艺
21、术,都已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外来文化。在各地泛滥的“仿古潮”中,犬肆夷平历史故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斥巨资生造形象工程,生搬硬套虚假民俗和人物,这些对原有城市乡镇的破坏和重建,是对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造成毫无生气的千城一面。拯救民俗文化,应重其内涵发扬,在融入生活、融入城市中焕发生机,在群众的记忆里得以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官员为了政绩指标,不遗余力“申遗”成功,之后却浮于表面,忽略“申遗”后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有完善细致、科学合理的保护体制和建设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要只做“面子”工程,还要做好“
22、里子”建设:要完善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遵循;加强对违规拆建、盗窃文物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大力号召全民保护,做到人人爱文化、人人传精神。同时,还要学会去粗存精,撇弃陋习,留其精华。只有练好厚实的“内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温家宝同志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2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积聚了一个民族优秀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应“前世之宝,后世宝之”。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只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承续中华民族文明,建设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国。)解析:解析 该题属于命题作文,但“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颇为含蓄,我们可以加副标题来点明题意;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可以自选角度,确立其观点和立意。 通过分析给定资料,我们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因此文章立意就应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展开。资料 1 说的是传统婚礼习俗对凝聚乡村生活文化的影响,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和形式。资料 2 则从倒卖文物、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民间文化的没落等入手分析了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尤其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指出了某些官员在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误区。资料 3 指出在文化工程保护建设中要重视保留原真性和生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4 通过妈祖文化的追溯和探讨,突出其精神信仰的传承。资料 5 描述了民间手工艺鹤溪缸窑的发展历程和意义以及其面临没落的现状。资料 6 通过作家 F 对贺兰山岩画、皮影戏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感悟来引出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所思所想,以及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