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2013年 07月 17日上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00.00)1.城市建设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对此你怎么看?(分数:50.00)_2.有些时候我们在司法执法过程中违背了道德,而有些时候在道德约束下却违背了法律,对此你怎么看?(分数:50.00)_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2013年 07月 17日上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00.00)1.城市建设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对此你怎么看?(分数:50.00)_正确答案:(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千篇一律
2、”问题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把所有的城市都建成大同小异的模样,不仅抹杀了城市的个性,而且不利于地方文化的保留和建设,也使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大打折扣。这种现象的不断加剧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盲目攀比和面子工程。各地城市建设一律向北上广看齐,例如西北某贫困县模仿天安门建设政府办公楼,还有些城市盲目建设摩天大楼和差别甚微的住宅小区,移种名贵花木,与正常的城市发展轨迹背道而驰。 第二,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不完善。缺乏对城市历史和建筑文化保护与处罚的强制性措施,缺少建立城市景观和城市风格专门机构和管理等强制性内容,也没有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的制度安排
3、。 第三,城市规划部门的管理存在漏洞。特别是在城建审批环节,城市规划部门没有站在历史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化建设,为求速度,盲目审批,没有遵守“各城市应该彼此不同”的城市化发展原则。 第四,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意识薄弱。在城市建设中,没有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去进行整体规划,也没有很好地保护一些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化建筑和个性景观,没有做到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总之,面对“千城一面”问题,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城市规划。一方面,加快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的修订与制度的完善。用法律手段保护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古代建筑和景观,保证城市建设当中,能够突显出个性和各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同时,加
4、强制度建设,严格城市建设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为城市规划、住房建设、环境设计等提供有益的保障。另一方面,提高全社会对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城市规划部门和普通大众都要继承和弘扬中国建筑文化宝贵的思想精髓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使城市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城市的现代化不能以牺牲城市个性和城市历史为代价,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该理性衡量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着尊重城市历史,弘扬优秀文化的原则,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现代建筑文化之中。)解析:2.有些时候我们在司法执法过程中违背了道德,而有些时候在道德约束下却违背了法律,对此你怎么看?(分数:50.00)_正确答案:(在现实
5、生活中,确实存在符合法律不符合道德和符合道德却不符合法律的情况。二者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它们都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相互补充,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法律手段的补充。有些行为是不能用法律来规范的,需要道德去调节,例如同事之间的友爱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爱关系、孝敬父母的伦理要求以及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扶危济困等道德追求,这些都很难用法律来规范。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道德是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往往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都成为法律制定的依据,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一些合法不合情的现象,如父母向儿女借钱却不还,儿女将
6、其告上法庭。这显然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但却是合法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考虑到道德的要求,合情合理地做出裁决。 其次,社会需要法律的约束来维持秩序。仅靠道德观念并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社会也需要法律来加以规范,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规定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及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法律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了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和文明程度。法律的实施也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然而,当前确实有一些合情不合法的现象,例如民间收养孤儿的现象,从道德的层面来看是合乎情理的,但却是违法的。这就需要我们完善法律机制来规范收养问题。 最后,将法律和道德结合起来,共同规范社会行为。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既需要法律的约束,也需要道德的调节,所以,我们在建立法治社会的同时,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立法者在立法时要注意法律与道德的统一,让法律符合人伦常理,从程序上体现普通人的良心,实现真正的公平;另一方面,执法者把依法办案与道德要求相统一,在执法时尽量注意法律的普遍性与个案的差异性,从实体上保证公平公正,最终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完美结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