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选专业科目(经济类)模拟试卷 7 及答案解析(总分:4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 )。(分数:2.00)A.西部农村地区脱贫B.民族边疆地区脱贫C.农村贫困人口脱贫D.城市失业人员脱贫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演讲时曾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表明( )。(分数:2.00)A.生态环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B.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C.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D.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3.收入分配是直
2、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关于收入分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三个层次B.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C.再分配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D.第三次分配是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济、民间捐赠、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4.( )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第一推动力。(分数:2.00)A.企业B.家庭C.政府D.事业单位5.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来实现。(分数:2.00)A.供应量B.价值量C.
3、供求关系D.买卖关系6.下列政策中,不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是( )。(分数:2.00)A.大幅度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大幅度调降央行再贴现利率C.提高银行贷款利率D.放松信贷条件和规模7.某个时间段内,我国连续四次降低利率,连续 i 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手段属于( )。(分数:2.00)A.紧缩性货币政策B.紧缩性财政政策C.扩张性货币政策D.扩张性财政政策8.(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分数:2.00)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9.公平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 )实现。(分数:2.00)A.政府干预B.市场自动调节C.价格政策D.货币贬值10.
4、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关键问题是( )。(分数:2.00)A.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B.企业要自主经营C.工资总额的确定D.利润分配11.我国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标价方法是( )。(分数:2.00)A.美元标价法B.直接标价法C.间接标价法D.双向标价法12.下列关于财政收支平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财政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保持基本平衡情况下的财政收支状况B.财政收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因此要以动态的观点看待财政平衡C.财政收入与支出在总量上的平衡,只有在编制预算时才能存在D.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时间来看,不论出现过多的财政结余,还是
5、财政赤字,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该在每一时期都应保证财政收入与支出总量上的均衡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13.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 )。(分数:2.00)A.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C.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D.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14.合理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 )。(分数:2.00)A.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B.中等收入者占多数C.“两头小,中间大”橄榄形格局D.金字塔形格局15.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包括( )。(分数:2.00)A.加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B.采用适当
6、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C.为缩小城乡差别提供政策支持D.对区域经济发展给予财政支持16.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其功能主要包括( )。(分数:2.00)A.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B.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C.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D.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17.当地时间 2015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下列对人民币纳入 SDR 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意味着人民币已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B.能够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地位C.能够增加各类国际投资者对于
7、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D.能够促进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做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化程度三、判断题(总题数:2,分数:4.00)18.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作用是弥补市场缺陷和矫正市场失灵。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9.资源配置的方式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0.春节过后,生猪市场价格连续下跌,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不少养殖户亏损严重。根据商务部监测,1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全国部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平均收购价格跌幅达 2287,主要城市鲜猪肉平均批发价格跌幅达 1382。为遏制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保护养殖
8、户利益,维护市场稳定,商务部适时启动了猪肉收储措施,以平衡市场肉价。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冻猪肉收储措施实施以后,生猪市场价格跌幅缩小,并出现小幅回升。 问题: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分数:2.00)填空项 1:_21.从贺江马尾河段河口到广东封开县 110 公里河段,不同断面污染物浓度超标从 1 倍到 56 倍不等,威胁着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龙江镉污染阵痛还没有完全消失,贺江水体污染事件又突如其来。频繁发生的水体污染事件,深深触痛着公众神经。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成广泛共识与发展目标的今天,“污染经济”到底还有多大规模、多大能量?我们还要为“污染经济”付出多少代价?高耗能、高排放
9、、高污染企业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他们无疑曾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诸多水体、空气、土壤污染事件,使这种“顾头不顾尾”的落后发展方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彻底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和方式,坚决向“污染经济”说“不”,如今已刻不容缓。 问题:(1)请你谈谈对“污染经济”的认识。 (2)请你谈谈我国如何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分数:2.00)填空项 1:_公选专业科目(经济类)模拟试卷 7 答案解析(总分:4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 )。(分数:2.00)A.西部农村地区脱贫B.民
10、族边疆地区脱贫C.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D.城市失业人员脱贫解析: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故本题答案选 C。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演讲时曾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表明( )。(分数:2.00)A.生态环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B.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C.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D.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解析:解析:人们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
11、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生存发展的根本。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两座山论”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A、B、C 三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3.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关于收入分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
12、.00)A.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三个层次B.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C.再分配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D.第三次分配是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济、民间捐赠、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解析:解析: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报酬,如工资和薪金是对付出劳动的报酬,提供货币就能得到利息等,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主要不是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再次分配
13、才是政府主导在兼顾公平的原则指导下对生产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故本题答案选 B。4.( )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第一推动力。(分数:2.00)A.企业B.家庭 C.政府D.事业单位解析:解析:家庭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第一推动力。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多数家庭向社会提供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然后以要素收入满足家庭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家庭是市场经济中数量最多的重要主体。5.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来实现。(分数:2.00)A.供应量B.价值量C.供求关系 D.买卖关系解析:解析: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
14、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6.下列政策中,不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是( )。(分数:2.00)A.大幅度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大幅度调降央行再贴现利率C.提高银行贷款利率 D.放松信贷条件和规模解析:解析: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卖出债券、提高利率。经济萧条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入债券,降低利率。故此题答案选 C。7.某个时间段内,我国连续四次降低利率,连续 i 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手段属于( )。(分数:2.00)A.紧缩性货币
15、政策B.紧缩性财政政策C.扩张性货币政策 D.扩张性财政政策解析:解析: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卖出债券、提高利率。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入债券,降低利率。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政府,而此题中的主体是央行,故排除 BD。而 A 项与题干内容恰好相反。故此题答案选 C。8.(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分数:2.00)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解析:解析: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体系的最低层次,这是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低纲领和目标。9.公平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 )实
16、现。(分数:2.00)A.政府干预 B.市场自动调节C.价格政策D.货币贬值解析:10.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关键问题是( )。(分数:2.00)A.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B.企业要自主经营C.工资总额的确定D.利润分配 解析:解析: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给全国人民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宏伟计划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重点经济建设与财力分散、资金不足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问题。故本题答案为 D。11.我国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标价方法是( )。(分数:2.00)A.美元标价法B.直接标价法 C.间接标价法D.双向标价
17、法解析:解析:汇率的标价方法可分为:直接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1 个或 100 个、10000 个单位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即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所以又叫应付标价法。如人民币市场汇价。 间接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入多少外国货币。所以又叫应收标价法。如纽约外汇行市。12.下列关于财政收支平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财政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保持基本平衡情况下的财政收支状况 B.财政收支之
18、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因此要以动态的观点看待财政平衡C.财政收入与支出在总量上的平衡,只有在编制预算时才能存在D.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时间来看,不论出现过多的财政结余,还是财政赤字,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该在每一时期都应保证财政收入与支出总量上的均衡解析:解析: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等量对比关系。A 选项偷换概念。故本题答案选 A。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13.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 )。(分数:2.00)A.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19、 C.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D.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解析:解析: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构成,或者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这四个环节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生产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而其他三者对生产有反作用。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四个环节之间,存在前后的顺序关系。14.合理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 )。(分数:2.00)A.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 B.中等收入者占多数 C.“两头小,中间大”橄榄形格局 D.金字塔形格局解析:解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完善收入分配
20、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这是对我国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的预期的精炼概括。“橄榄型”是“两头小中间大”的通俗比喻,是指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均占少数的形态。故本题答案选 ABC。15.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包括( )。(分数:2.00)A.加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B.采用适当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C.为缩小城乡差别提供政策支持
21、D.对区域经济发展给予财政支持 解析:解析: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优化经济结构。主要包括:(1)采取适当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通过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 (3)对区域经济发展给予协调、指导和财政支持,促使东、中、西部地区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协调发展; (4)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采取鼓励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出口,吸引外资,支持本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16.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
22、少的手段,其功能主要包括( )。(分数:2.00)A.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B.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C.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D.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解析:解析: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外汇储备的功能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第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第三,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第四,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17.当地时间 2015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
23、(SDR)货币篮子。下列对人民币纳入 SDR 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意味着人民币已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B.能够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地位 C.能够增加各类国际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 D.能够促进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做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化程度 解析:解析:当地时间 2015 年 11 月 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正式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 2016 年 10 月 1 日正式生效,SDR 货币篮子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 5 种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时刻,意味着人民币已
24、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人民币纳入 SDR 的益处:(1)短期看,人民币加入 SDR 相当于得到了 IMF 这一国际货币权威机构的资质认证,能够较大程度地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增加各类国际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代表新兴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长远来看,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将逐步扩大,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提出更高要求,能够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做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化程度。三、判断题(总题数:2,分数:4.00)18.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作用是弥补市场缺陷和矫正市场失灵。 ( )
25、(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作用是弥补市场缺陷和矫正市场失灵,以保证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公共目标的实现。故本题说法正确。19.资源配置的方式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资源配置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自然经济是个人占有资源,自给自足不需要资源配置。故本题判断错误。四、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0.春节过后,生猪市场价格连续下跌,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不少养殖户亏损严重。根据商务部监测,1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全国部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平均收购价格跌幅达 2287,主要城市鲜猪肉平均批发价格
26、跌幅达 1382。为遏制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保护养殖户利益,维护市场稳定,商务部适时启动了猪肉收储措施,以平衡市场肉价。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冻猪肉收储措施实施以后,生猪市场价格跌幅缩小,并出现小幅回升。 问题: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商务部适时启动猪肉收储措施这一做法非常正确。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进行适度调节,采取猪肉收储措施,既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也保护了生猪养殖户的利益,同时也稳定了市场物价,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 众所周知,市场猪肉价格是人们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也是市场供需的“晴雨表”,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销售
27、环节,都应当给予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尤其是工商管理部门、商务部门要及时发布信息,调节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差距,避免生产“过剩”或“不足”,避免引起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保护好生猪养殖户和居民消费者双方的利益,维护市场稳定。 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部门除了采用收储措施外,还应当想办法帮助生猪养殖户解决饲料价格偏高、资金不足等问题,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防止猪肉由“过剩”转变为“不足”。)解析:21.从贺江马尾河段河口到广东封开县 110 公里河段,不同断面污染物浓度超标从 1 倍到 56 倍不等,威胁着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龙江镉污染阵痛还没有完全消失,贺江水体污染事件又突如其来。频繁发生的水体污染事件
28、,深深触痛着公众神经。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成广泛共识与发展目标的今天,“污染经济”到底还有多大规模、多大能量?我们还要为“污染经济”付出多少代价?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他们无疑曾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诸多水体、空气、土壤污染事件,使这种“顾头不顾尾”的落后发展方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彻底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和方式,坚决向“污染经济”说“不”,如今已刻不容缓。 问题:(1)请你谈谈对“污染经济”的认识。 (2)请你谈谈我国如何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污染经济包括经济活动
29、中的污染破坏环境问题和污染防治中的经济问题两个方面,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受扰乱,致使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人体健康和国民经济受到损害等所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 破坏环境而发展经济在短期内的确会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将来需要用大量的宝贵资源和资金对现在的污染进行补偿,这是得不偿失的发展模式。 因此,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在生态和经济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2)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 首先,政府应转变职能。一是重新制定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改变 GDP 崇拜的政绩观;二是依法行政,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内部调整;四是加大节约资源和替代资源关键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全民族的节约环保意识。 其次,引导企业向集约化转变。一是不断突破创新,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扩大规模,组建企业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三是采取多样化经营,为企业生存发展拓展空间;四是规范经营意识,强化企业管理,明确权责;五是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留住人才,为经济转型提供人才保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