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选专业科目(文化类)模拟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1 写作题(总题数:5,分数:10.00)1.【背景材料】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我国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落差较大。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 4,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平均达到 10以上,美国则达到 25。美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当中占 43,欧盟占 34,而整个亚太地区只占 19,我国所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的份额低于 3。我国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以图书出版为例,累计逆差竟达 6 倍之多。 另外,我国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文化发展不平衡
2、、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在文化支出方面,2009 年,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 17336 元,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仅为 378 元。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设施方面,城乡二元机制使我国公共文化投入长期向城市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体育设施集中在城市,广大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严重稀缺,文化、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没有占全国总人口 70的农村人口文化水准的大幅提升,就没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习题】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结合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由充分明确,文
3、字规范简洁,字数在 1000 字左右。(分数:2.00)_2.【背景材料】当下,外出旅游已是人们度假的首选,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经济分析报告显示,201 3 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 1097 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7500 亿元。然而在一些名胜古迹和参观景点乱涂乱画、乱扔垃圾、随意插队、高声喧哗等行为随处可见。这不禁引起我们的反思:文明旅游离物质日渐丰富的国人究竟还有多远? 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以提升公民素质,提倡文明旅游。对此,有旅行社负责人表示,关于文明旅游,国家早在三五年前就强调过也发放过“文明公约”这样的小册子。有的旅行
4、社也曾一度给游客发放过“文明旅游指南”的小册子。对于文明旅游,“公约”和“指南”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至于人们能接受多少,还需要看教育普及的程度,文明旅游不该是一句空谈、一个口号。【习题】根据背景材料,结合实际,以“带着文明去旅行”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 10001200 字。(分数:2.00)_3.【背景材料】为人师表是中华民族师德建设体系的一个优良传统。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教师追求的境界。大学教师的师德不仅包含着道德素养,而且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5、方面的内容。因此,与一般的职业劳动者相比,对教师在道德信念上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他们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因此,他们在道德行为上,需要具有更强的典范与示范性。然而,现在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 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操作中难免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正的现象。在师德考核中缺乏量化指标,在职称评审、优秀教师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中,一般只注重科研、学历等可见因素,而难以在政治素质、师德方面进行比较。这种导向的偏差,进一步助长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习题】阅读背景材料,以“师道尊严”为主题写一篇议论
6、文。要求:1参考背景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 8001000 字。(分数:2.00)_4.【背景材料】 某市文化管理部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与会者交流农村和社区基层文化建设的心得。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几位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大学生村官:要提高乡亲们的文化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我觉得鼓励他们把花在打牌、闲聊上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很重要,也很有效。我到村里以后积极地提议和向上争取,创办了全县第一家“农家书屋”。我帮助购买图书,筹集资金添置设施,动员群众参加读书活动。如今村民们有空就到书屋来看看书、读读报,文化生活丰富多了。 社区
7、工作者:社区街道文化站的建设是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我们那文化站备有不少图书。但没有什么人来读。我就动了脑筋,在小区的路边、健身场地旁边,竖起很多宣传栏。里面内容定期更换,除了宣传国家大事,介绍社区里的好人好事,普及防火防盗、卫生常识,还用来传播一些传统文化,比如弟子规论语二十四孝等,配上漫画和导读文字,人们散步和锻炼的时候顺便就可看到,慢慢引起了他们读书的兴趣,现在到文化站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习题】结合背景材料,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要求: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2主题应与背景材料相关,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
8、忌空谈对策;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字数 8001000 字。(分数:2.00)_5.【背景材料】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制高点,并成为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挑战,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如在专利领域中,美国已对含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载体、基因工程、网络上的经营模式等发明给予了专利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扼制。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专利保护的范围,已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研究课题。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曾在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涉及文化产业的新类型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文化
9、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综合利用各种法律手段,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优势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商业利用,把传统文化优势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优势,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求各级法院加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妥善处理保护著作权与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发展和保障信息传播的关系。【习题】请结合背景材料,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总字数 10001200 字。(分数:2.00)_公选专业科目(文化类)模拟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1 写作题(总题数:5,分数:10
10、.00)1.【背景材料】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我国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落差较大。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 4,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平均达到 10以上,美国则达到 25。美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当中占 43,欧盟占 34,而整个亚太地区只占 19,我国所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的份额低于 3。我国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以图书出版为例,累计逆差竟达 6 倍之多。 另外,我国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在文化支出方面,2009 年,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
11、务支出为 17336 元,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仅为 378 元。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设施方面,城乡二元机制使我国公共文化投入长期向城市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体育设施集中在城市,广大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严重稀缺,文化、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没有占全国总人口 70的农村人口文化水准的大幅提升,就没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习题】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结合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由充分明确,文字规范简洁,字数在 1000 字左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俄罗
12、斯时,赠与普京总统一副“沈绣”肖像,这幅融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赠礼令普京总统赞不绝口。这份小小的礼物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厚重,彰显了我国文化的实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硬实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却稍显滞后。如今,习总书记送出“沈绣”国礼,正是希望我国文化软实力与时俱进,再次创造令世人震惊的奇迹。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有效融合而体现出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
13、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因此,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是时代前进之趋势,国家兴盛之能量。 要树立“软实力不能软”的观念和理念,探索合理化的管理模式。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这个国家与他国之间就会少几分敌意,多几分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统筹规划,采取措施,让软实力“硬”起来。 要探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机制和体制,建立适合我
14、国的“文化发展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文化管理格局由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多部门组成,职能交叉和重叠问题严重。这不仅导致政出多门、重复管理和管理缺位,也使得我们缺乏培育文化产业化的土壤,缺乏可以挖掘祖先灿烂文化的合理机制,成为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因此,我们要在探索建立“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机制和体制上做文章,如制定国家软实力发展纲要,在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等方面逐步建立长效机制等。 要着力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和产业规模,增加_定的资金倾斜和政策扶植。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世界还需要由物质的力量来摧毁。要增强我
15、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唯有在观念、体制和产业三个维度上,不断加大对于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才能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切实地“硬”起来,带动经济的长远发展,增加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解析:2.【背景材料】当下,外出旅游已是人们度假的首选,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经济分析报告显示,201 3 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 1097 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7
16、500 亿元。然而在一些名胜古迹和参观景点乱涂乱画、乱扔垃圾、随意插队、高声喧哗等行为随处可见。这不禁引起我们的反思:文明旅游离物质日渐丰富的国人究竟还有多远? 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以提升公民素质,提倡文明旅游。对此,有旅行社负责人表示,关于文明旅游,国家早在三五年前就强调过也发放过“文明公约”这样的小册子。有的旅行社也曾一度给游客发放过“文明旅游指南”的小册子。对于文明旅游,“公约”和“指南”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至于人们能接受多少,还需要看教育普及的程度,文明旅游不该是一句空谈、一个口号。【习题】根据背景材料,结合实际,以“带着文
17、明去旅行”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 10001200 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文明在心礼仪随行 一辆辆款式各异的旅游车辆川流不息,一队队游客喜滋滋地照相留念每到旅游旺季,每一个旅游景点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时代的发展,经济的提升,使得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开始寻找精神食粮,而旅游正日渐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人们或是在秀美风光里释放疲惫,或是在名胜古迹中缅古怀今。 然而,在一片美好之中总会穿插着不和谐的韵律,有人随处乱丢垃圾、随手攀折花树,有人不守秩序、随意加塞,有人举止粗鲁、唯我独尊,种种情形,不胜枚举,
18、严重影响景区的环境和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创建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是每位游客和旅游相关方的共同责任。有关部门应立即行动起来,倡导文明旅游,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的素质要从娃娃抓起。一个人的文明习惯往往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旅游教育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应该与教育部门进行协调,把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旅游教育列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应该要求老师在组织学生春游、参观等活动的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文明旅游教育,寓教于游。而成年游客也会受到孩子的影响而逐步改善自己的行为。 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质应多做正面宣传。目前涉及公民旅游文明的问题,负面的
19、报道过多,正面报道相对较少。事实上,从心理角度来说,接触的负面报道过多,不仅不利于提升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反而让人们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不以为意,而多进行正面宣传则更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文明旅游观。因而有关部门应对新闻报道进行把关筛选,避免一段时间内类似新闻集中爆发、疲劳轰炸,而应该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引导,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 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质应加强法制监督。现存的法规重在对市场和行业的约束,但对于游客的不文明甚至损坏文物的行为并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史记有言,“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有些陋习单靠教育是不能改变的,必须有罚款和硬性的制裁。旅游行政部门应与执法机
20、构联合行动,加强对拥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管理和指导,其举报中心应增加境外游文明礼仪事件处理功能,凡经查实,对屡屡造成不良影响的领队与组团社要进行批评教育和责令整改;同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多次“犯规”的游客给予处罚,有效制裁游客在景区及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旅游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是不同文化、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旅游者的言谈举止、礼仪风范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每位游客都做到守法知礼、守时守约,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文明出游、文明游览,做到环境美和心灵美的统一,那么,每一位游客也都会成为一道亮丽
21、的风景。)解析:3.【背景材料】为人师表是中华民族师德建设体系的一个优良传统。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教师追求的境界。大学教师的师德不仅包含着道德素养,而且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因此,与一般的职业劳动者相比,对教师在道德信念上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他们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因此,他们在道德行为上,需要具有更强的典范与示范性。然而,现在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 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操作中难免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正的现象。在师德考
22、核中缺乏量化指标,在职称评审、优秀教师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中,一般只注重科研、学历等可见因素,而难以在政治素质、师德方面进行比较。这种导向的偏差,进一步助长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习题】阅读背景材料,以“师道尊严”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参考背景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 8001000 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重塑师道尊严再现教师荣光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教学。”无论是孔子广育贤才,还是杨时立雪程门,无数先贤的事例都为我们验证了师道尊严这一传统的重要性。然而
23、,近年来各种师德败坏的案例频现报端,“幼师虐童”事件此起彼伏,“教师粗口”不绝于耳。本是诗礼之人却做无礼之举,社会大众不禁疑惑,我国教师的培育是否已罔顾师德?为此,我国应立即开展师德建设,重塑师道尊严,让教师这一职业再现往日荣光。 师德建设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石”。“教师之德风,学生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才会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
24、的求知欲望,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师德建设是推进学术发展的“马达”。近年来,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有的缺乏教学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潜心交际,忽视科研学习。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所谓“师严道尊,教乃可施”,只有品行端正、受人尊敬的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才能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北宋苏轼精研诗词,提携后辈,不仅自己名列“唐宋八大家”,更培养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苏门四学士”,有力地助推了北宋文明的发展。为此,我国应以师德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术进步。 师德建设是塑造国家精神的“黏土”。“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
25、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弘扬道德文明的前沿,广大教师的道德风范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更会由此向社会扩散,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明末陈子龙抗清失利,投水殉国,其弟子夏完淳怒斥汉奸,慨然就义,一师一徒谱写出中华民族忠贞为国的精神诗篇,激发着一代代后人为国奉献的满腔热情。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对民族精神的塑造,更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师德评价体系,重视青年教师资格培养,大力扭转当前师德失范带来的恶劣风气,为师道重塑尊严,让教师再现荣光。)解析:4.【背景材料】 某市文化管理部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与会者交流农村
26、和社区基层文化建设的心得。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几位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大学生村官:要提高乡亲们的文化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我觉得鼓励他们把花在打牌、闲聊上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很重要,也很有效。我到村里以后积极地提议和向上争取,创办了全县第一家“农家书屋”。我帮助购买图书,筹集资金添置设施,动员群众参加读书活动。如今村民们有空就到书屋来看看书、读读报,文化生活丰富多了。 社区工作者:社区街道文化站的建设是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我们那文化站备有不少图书。但没有什么人来读。我就动了脑筋,在小区的路边、健身场地旁边,竖起很多宣传栏。里面内容定期更换,除了宣传国家大事,介绍社区里的好人好事,普及
27、防火防盗、卫生常识,还用来传播一些传统文化,比如弟子规论语二十四孝等,配上漫画和导读文字,人们散步和锻炼的时候顺便就可看到,慢慢引起了他们读书的兴趣,现在到文化站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习题】结合背景材料,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要求: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2主题应与背景材料相关,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字数 8001000 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让基层文化大放异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
28、要内容。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党在十八大上的庄重誓言,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仅仅在于物质条件的改善,还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时期,基层文化建设如果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就容易出现“文化逆差”现象。 应该说,文化事业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重视过,一个国家文化事业的兴盛与否,不单单要看代表国家形象的经典文艺作品、支柱文化产业,还要看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态度、选择的生活方式等等。基层文化建设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健康向上的群众生活、培养积
29、极的国民思想情感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让基层文化大放异彩,才能让我国优秀文化不断得以创新和传承,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 基层文化建设要培养正确的发展观念。“仓廪实而知礼节”,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仅要口袋富,还要脑袋丰。今天的文化建设不是经济的“附属品”,也不单是生活的“调味品”,而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将基层文化建设从战略上思考、从全局上谋划,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像精心营造物质家园一样营造精神家园;“融得百家根扎稳,千年始见用功深”,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能动创造精神,将政府主导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各方资源。 基层文化
30、建设要因地制宜。文化因其特殊的地域性的特点,反映着不同地区人们的需求。因此要立足建设实际发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文化。在农村地区,通过兴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为村民们送去科普知识。通过田边地头的秧歌舞,院落瓜架下的棋牌战,过年过节的舞龙、看大戏等方式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城市,通过兴建社区文化站,举办街头巷尾的说书会,鼓励群众走进图书馆等方式传播传统文化,让群众把打麻将、看电视的时间用来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 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文化的魅力在于普及。文化之根扎到基层,才能不断增强基层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基层文化绚丽多彩,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做好文化传播弘扬的后盾。所谓“文以
31、人兴,事在人为”,基层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让更多优秀文化能人在基层生根发芽,基层文化建设才会更加直接有效,群众性文化活动才能持久繁荣。)解析:5.【背景材料】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制高点,并成为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挑战,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如在专利领域中,美国已对含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载体、基因工程、网络上的经营模式等发明给予了专利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扼制。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专利保护的范围,已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研究课题。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曾在全国法院知识产权
32、审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涉及文化产业的新类型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综合利用各种法律手段,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优势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商业利用,把传统文化优势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优势,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求各级法院加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妥善处理保护著作权与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发展和保障信息传播的关系。【习题】请结合背景材料,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总字数 10001200 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
33、化产业发展 文化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还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实力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文化不单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更反映其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若要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保护从业者的劳动成果,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风靡全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市场上拥有图书、文具、衣服等大量衍生品,但是,国内外注册其品牌的公司有一百多家,大部分却并非原创厂家授权,盗版产
34、品、盗用动漫形象情况严重。我国近年来在知识产权方面虽然加大了保护力度,但问题依然很多,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薄弱等方面,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要继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配套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推动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与有效机制,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必然要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谋求国际竞争的更大优势。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当成为知识产权政策和制度
35、的供给者。通过制定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条件。为知识产权各方主体提供合理的可预期的行为规则,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合理政策的基础上。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当尽快做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完善工作。首先,将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款写入宪法,给予知识产权所有者强有力的宪法保护,为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经济奠定良好的宪政基础;其次,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成果保护制度,强化对知识产权主体的激励、约束和保护,修改和完善投融资法律规则,构建多元化的知识创新投融资支持体系;再次,完善我国现有反垄断法,坚决遏
36、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最后,改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戒制度,严惩知识产权领域的违法侵权行为,大幅提高知识产权违法成本。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增强国民的知识产权创造意识和维权观念,营造全民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逐渐在企业和公民中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道德行为准则。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关系到我国的自身发展,事关国家利益。随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必将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