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务员面试-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0)背景材料材料一:2012 年 12 月 30 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在京揭晓。获评“2012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十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是杭州、成都、宁波、南京、天津、长春、无锡、长沙、西安、南通,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无一上榜。其中长春市获得中国城市公共服务市民满意大奖。材料二:“幸福”正成为很多地方的施政目标。全国至少 18 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100 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江苏省江阴市通过公众投票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制定了“幸福江阴综
2、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每个指标按时序进度分解,明确责任部门,每年进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把“幸福指数”纳入到对当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材料三:2012 年 9 月 5 日,中国城市幸福感评价体系在北京发布,该体系涉及人情味、交通、医疗、教育、社保、治安、收入、环境、房价等 22 个指标。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在充分考虑本地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评级标准:北京市平谷区提出“幸福蓝图”,含 12 年免费义务教育在内的 18 个“免费”、“三公经费”公开等 18 个“百分之百”,另有 18 个“全覆盖”;湖北省在编制幸福指数统计指标体系时,则把影响幸福指数的要素归并为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职业
3、状况、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条件等 7 个方面。(分数:100.00)(1).结合材料,谈谈你心目中的城市幸福指数。每人 2 分钟。(分数:50.00)_(2).结合材料以及吉林省本省的实际情况,编制吉林省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时间 50 分钟。(分数:50.00)_公务员面试-2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0)背景材料材料一:2012 年 12 月 30 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在京揭晓。获评“2012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十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是杭州、成都、宁波、南京、天津、长春、无锡、长沙、西安、南通,北京、上海
4、、广州等一线城市无一上榜。其中长春市获得中国城市公共服务市民满意大奖。材料二:“幸福”正成为很多地方的施政目标。全国至少 18 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100 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江苏省江阴市通过公众投票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每个指标按时序进度分解,明确责任部门,每年进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把“幸福指数”纳入到对当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材料三:2012 年 9 月 5 日,中国城市幸福感评价体系在北京发布,该体系涉及人情味、交通、医疗、教育、社保、治安、收入、环境、房价等 22 个指标。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在充分考虑本地实际的基础上,提
5、出了自己的评级标准:北京市平谷区提出“幸福蓝图”,含 12 年免费义务教育在内的 18 个“免费”、“三公经费”公开等 18 个“百分之百”,另有 18 个“全覆盖”;湖北省在编制幸福指数统计指标体系时,则把影响幸福指数的要素归并为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职业状况、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条件等 7 个方面。(分数:100.00)(1).结合材料,谈谈你心目中的城市幸福指数。每人 2 分钟。(分数:50.00)_正确答案:(此题开放性较强,既考查考生对热点的分析能力,也从一个侧面考查了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来谈对城市幸福指数的认识,但由于我们是公务员的选拔考试
6、,考生应当以一个准公务员的身份、站在政府的角度去看问题,同时还要能够换位思考,以假想市民的身份来感受它。考生要认识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城市幸福感实则就是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所以,回答此题要避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和“唯我至上”的个人主义,更多要从广大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多考虑社会民生。按照这个核心,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城市的幸福指数,一方面要反映政府保障群众基本生存需求的能力,这是基础。另一方面要反映满足群众心态“幸福”的能力,也就是通过各种民生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的能力。)解析:(2).结合
7、材料以及吉林省本省的实际情况,编制吉林省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时间 50 分钟。(分数:50.00)_正确答案:(制订评价体系,要坚持两个标准:一要全面,能够充分反映关乎居民幸福的各个方面:二要具有可操作性,各评价项目的数据获取、比重分配要合理。为使评价的内容能够充分反映关乎居民幸福的各个方面,考生可以结合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五位一体”的论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来进行归纳。也可以根据马斯诺原理的五个需求层次来分析。1生理需要,主要指的是吃、喝、住、行方面的需要。2安全需要,如不受盗窃的威胁、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3社交需要,主要指人际交往中的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需
8、要主要指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5自我实现需要指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另外,考生应注意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找到吉林省民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关注吉林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保障可操作性,考生可以设置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前者包括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后者包括个人发展、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社会公平等。各项的比重分配,考生要充分考虑目前居民生活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哪里,和群众利益最密切相关且最难解决的问题在比重分配上要优先考虑,如城市环境、硬件设施、经济因素要重点考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