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政治)模拟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95445       资源大小:5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政治)模拟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

    1、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政治)模拟试卷 8 及答案解析 (总分: 62.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1,分数: 62.00) 1.(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分数: 2.00)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 )提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分数: 2.00)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党的 ( )上提出的。(分数: 2.00)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4.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

    2、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 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表明农业 ( )。(分数: 2.00)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 B.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C.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D.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创造性地发展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设想,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其核心目的是 ( )。(

    3、分数: 2.00) A.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制度 B.维护港、澳、台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始终不变 C.实现祖国统一 D.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现有的优越性,为我所用 6.“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先发展起来,进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一思想出自邓小平的 ( )。(分数: 2.00) A.地区经济平衡式发展战略 B.地区经济梯次推进发展战略 C.“台阶式”发展战略 D.“三步走”战略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 ( )。(分数: 2.00) 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4、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 理论视野 8.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 ( )。(分数: 2.00) A.保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执政为民 D.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 )。(分数: 2.00) A.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 B.对马克

    5、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C.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 阐发 D.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分数: 2.00)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 C.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D.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11.“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中,都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绝不能一手硬一手软,也不能一段时间硬,一段时间软。”在这里

    6、,两手抓是指 ( )。(分数: 2.00) A. 手抓经济建设 ,一手抓思想建设 B. 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C. 手抓生产,一手抓消费 D. 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惩治腐败 12.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将“建设社会主义 ( )”的思想写入党章。(分数: 2.00)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13.近几年,我国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节能省地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下列不属于绿色生活方式的是 ( )。(分数: 2.00) A.使用商场提供的购物袋或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B.倡导绿色、环保、 简约、实用的装修理念,抵制奢华、

    7、过度装修住宅 C.杜绝随意丢弃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D.鼓励网上购物、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珍爱野生动植物 1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分数: 2.00)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分数: 2.00) A.科学发展 B.全面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1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分数: 2.00) A.改革开放 B.统筹规划 C.总揽全局 D.统筹兼顾 1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分数: 2.00) A.以人为本 B.发展 C.改革 D.稳定 18.( )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

    8、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分数: 2.00) A.农业问题 B.农村问题 C.农民问题 D.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19.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我国 ( )有力措施。(分数: 2.00)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 D.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20.( )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分数: 2.00)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1.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文献中将“反腐倡廉工作

    9、”提升为“ ( )”,并从作风建设中单列出来。(分数:2.00) A.反腐倡廉机制 B.反腐倡廉制度 C.反腐倡廉建设 D.反腐倡廉体制 22.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 ( )。(分数: 2.00) A.指导思想 B.根本宗旨 C.执政理念 D.执政目标 23.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分数: 2.00)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全面的可

    10、持续发展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24.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在三大方面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这三大方面的认识不包括 ( )。(分数: 2.00) A.社 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B.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C.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D.人类阶级斗争的规律 2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 )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分数: 2.00) A.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D.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26.在军队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

    11、 ( )建设。(分数: 2.00) A.科学化 B.纪律化 C.正规化 D.制度化 27.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 ( )。(分数: 2.00) A.城市 B.农村 C.工业 D.农业 28.“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 )。(分数: 2.00) A.养老保险 B.社会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29.下列不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是 ( )。(分数: 2.00)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目标管理 30.我国在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对

    12、外经济关系、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发展对外技术交流时,必须坚持的一个共同原则是 ( )。(分数: 2.00) A.四项基本原则 B.平等互利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对霸权主义原则 31.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救助范畴的是 ( )。(分数: 2.00) A.自然灾害救助 B.司法救助 C.失业救助 D.孤寡病残救助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政治)模拟试卷 8 答案解析 (总分: 62.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1,分数: 62.00) 1.(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分数: 2.00) A.毛泽东 B.周恩来

    13、 C.邓小平 D.江泽民 解析:解析:“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2.( )提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分数: 2.00)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解析:解析: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是在党的 ( )上提出的。(分数: 2.00)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解析:解析: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搞不好,工

    14、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 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表明农业 ( )。(分数: 2.00)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 B.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 作用 C.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D.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解析:解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家经济起着主导作用。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邓小平强调的就是农

    15、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创造性地发展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设想 ,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其核心目的是 ( )。(分数: 2.00) A.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制度 B.维护港、澳、台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始终不变 C.实现祖国统一 D.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现有的优越性,为我所用 解析:解析:“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解决国家统一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从构想到成熟,目的始终是希望实现祖国统一。 6.“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先发展起来

    16、,进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一思想出自邓小平的 ( )。(分数: 2.00) A.地区经济平衡式发展战略 B.地区经济梯次推进发展战略 C.“台阶式”发展战略 D.“三步走”战略 解析:解析:这一思想出自邓小平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发展战略。先利用沿海的发展优势发展沿海地区,再利用沿海帮助内地逐步发展起来。故本题答案为 B。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 ( )。(分数: 2.00) 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

    17、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解析: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目标指引下,制定合理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8.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 ( )。(分数: 2.00) A.保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执政为民 D.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 解析:解析:与时俱进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贯

    18、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 )。(分数: 2.00) A.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 B.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C.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 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D.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解析:解析:“三个代表”中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哲学依据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人。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 )。

    19、(分数: 2.00)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 C.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D.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解析: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 上提出来的。 11.“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中,都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绝不能一手硬一手软,也不能一段时间硬,一段时间软。”在这里,两手抓是指 ( )。(分数: 2.00) A. 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建设 B. 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C. 手抓生产,一手抓消费 D. 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惩治腐败

    20、解析:解析: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也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一个根本方针。 12.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将“建设社会主义 ( )”的思想写入党章。(分数: 2.00)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解析:解析: 2001 年 1 月 10 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了“政治文明”的重要概念。 2002 年 11 月 6 日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把这“三个文明”建设的思想

    21、写入党章。 13.近几年,我国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 品、节能省地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下列不属于绿色生活方式的是 ( )。(分数: 2.00) A.使用商场提供的购物袋或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B.倡导绿色、环保、简约、实用的装修理念,抵制奢华、过度装修住宅 C.杜绝随意丢弃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D.鼓励网上购物、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珍爱野生动植物 解析:解析: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指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主要是鼓励自备购物袋,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选项 A 不属于绿色生活方式。故本题答案选 A。 1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分 数:

    22、2.00)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解析: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分数: 2.00) A.科学发展 B.全面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解析: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D 选项正确。 16.科学发 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分数: 2.00) A.改革开放 B.统筹规划 C.总揽全局 D.统筹兼顾 解

    23、析: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D 选项正确。 1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分数: 2.00) A.以人为本 B.发展 C.改革 D.稳定 解析: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把握这一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8.( )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分数: 2.00) A.农业问题 B.农村问题 C.农民问题 D.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解析:解析: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19.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

    24、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我国 ( )有力措施。(分数: 2.00)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 D.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解析:解析: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就是要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相互促进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内容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20.( )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分数: 2.00)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B.社会主义核

    25、心价值体系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解析:解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1.党 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文献中将“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 ( )”,并从作风建设中单列出来。(分数:2.00) A.反腐倡廉机制 B.反腐倡廉制度 C.反腐倡廉建设 D.反腐倡廉体制 解析:解析: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文献中将“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反腐倡廉建设”,并从作风建设中单列出来,明确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22.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 ( )。

    26、(分数: 2.00) A.指导思想 B.根本宗旨 C.执政理念 D.执政目标 解析:解析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分数: 2.00)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

    27、好地发展 解析:解析:“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所以 A 项与题干无关。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因此 BC 项也被排除。 24.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在三大方面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这三大方面的认识不包括 ( )。(分数: 2.00) A.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B.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C.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D.人类 阶级斗争的规律 解析:解析: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

    28、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水平: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水平。故本题答案选 D。 2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 )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分数: 2.00) A.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D.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解析:解析: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更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26.在军队建设

    29、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 ( )建设。(分数: 2.00) A.科学化 B.纪律化 C.正规化 D.制度化 解析:解析: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这是在军队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7.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 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 ( )。(分数: 2.00) A.城市 B.农村 C.工业 D.农业 解析: 28.“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 )。(分数: 2.00) A

    30、.养老保险 B.社会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解析:解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29.下 列不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是 ( )。(分数: 2.00)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目标管理 解析:解析: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D 选项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 30.我国在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发展对外技术交流时,必须坚持的一个共同原则是 ( )。(分数: 2.00)

    31、 A.四项基本原则 B.平等互利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对霸权主义原则 解析:解析: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31.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救助范畴的是 ( )。(分数: 2.00) A.自然灾害救助 B.司法救助 C.失业救助 D.孤寡病残救助 解析:解析: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通常来说,救济是一种消极的救贫济穷措施,基于一种同情和慈善的心理,对贫困者行善施舍,多表现为暂时性的救济措施;而救助则更多反映了一种积极的救困助贫措施,作为政府的责任而采取的长期性的救助,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民给予特质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项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标是扶危济贫,救助社会脆弱群体,对象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司法救助不属于社会救助。


    注意事项

    本文(【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政治)模拟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