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政治)模拟试卷 7 及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要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协调是 ( )。(分数: 2.00) A.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B.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C.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他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2、( )。(分数: 2.00) A.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分数: 2.00)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众多的党派中取得革命的领导权,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是因为中国
3、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众不同。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和其他团体的根本区别是 ( )。(分数: 2.00) A.具有先进的指导理论 B.能够坚持“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 ( )。(分数: 2.00) A.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 C.分地区、分步骤、分层次 D.分阶段、分重点、分领域 6.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 ( )。(分数: 2.00)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共产主义统一战线 D.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7.建设创新型国家,
4、要把 ( )作为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分数: 2.00) 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优先发展教育 C.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D.改革创新 8.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 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分数: 2.00)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9.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分数: 2.00)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分数: 2.00)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生产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11.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分数: 2.00)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之间的矛盾 C.如何摆脱城乡之间过度差距 D.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 12.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求公民应当具有的法治理念不包括 ( )。(分数: 2.00) A.民主法治 B.自由平等 C.和谐统
6、一 D.公平正义 13.我国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 ( )。(分数: 2.00) A.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 B.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 14.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南北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今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其根本原因是 ( )。(分数: 2.00) A.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 B.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但南南合作太少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D.发达国家对 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 15.胡锦涛同志
7、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是 ( )。(分数: 2.00)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以德执政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分数: 2.00) 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走共同富裕道路 C.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D.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 17.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 ( )。(分数: 2.00) A.变革生产关系,加快向共产主义过渡 B.回头走资本主义道路,补生产力发展不足的课 C.以阶级斗争为纲,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D.抓住
8、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分数: 2.00)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D.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以 ( )为取向。(分数: 2.00) A.计划 B.市场 C.生产 D.消费 20.( )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分数: 2.00)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9、D.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 ( )。(分数: 2.00)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民主 C.文化的繁荣 D.党的领导 22.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 ( ),是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立足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特征作出 的重大战略部署。(分数: 2.00) A.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B.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C.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D.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23.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他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 )。(分数: 2.00) A.
10、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4.邓小平同志提出现 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有三点,放在第一位的是 ( )。(分数: 2.00) A.农业 B.工业 C.教育和科学 D.能源和交通 25.邓小平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是 ( )。(分数: 2.00) A.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6.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
11、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 )。( 分数: 2.00)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27.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 )。(分数: 2.00) 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 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
12、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28.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分数: 2.00)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29.( )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分数: 2.00)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30.1988 年 9 月 5 日,邓小平在会晤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提出了“ ( )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分数:2.00) A.科学技术 B.生产技术 C.教育文化 D.军事技术 党政
13、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政治)模拟试卷 7 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要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协调是 ( )。(分数: 2.00) A.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B.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C.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D.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 解析:解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4、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故本题答案选 C。 2.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他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 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 )。(分数: 2.00) A.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解析: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故本题答案选 A。 3
15、.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分数: 2.00)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 生活水平和质量 解析:解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手段,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故本题答案选 D。 4.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众多的党派中取得革命的领导权,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众不同。我
16、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和其他团体的根本区别是 ( )。(分数: 2.00) A.具有先进的指导理论 B.能够坚持“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解析:解析:一切政党都是为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阶层的利益而奋斗。大部分党团在创立之初,都有先进的指导理论, A 选项不对。将马克思主要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在实践中创立的群众路线。 BD也不准确。共产党创立的宗旨,就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而奋斗,毫无个人私利可言。
17、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 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5.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 ( )。(分数: 2.00)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 C.分地区、分步骤、分层次 D.分阶段、分重点、分领域 解析:解析:改革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 ( )。(分数: 2.00)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共产主义统一战线 D.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解析:解析: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8、 7.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 ( )作为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分数: 2.00) 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优先发展教育 C.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D.改革创新 解析:解析: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8.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分数: 2.00)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解析:解析: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从引起社
19、会变化的广度和深度,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促进社会进步来说的,意思是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但改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从改革的对象、目的、功能、主体和领导力量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9.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 分数: 2.00)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解析:解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手段,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0、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分数: 2.00)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生产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11.我国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分数: 2.00)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之间的矛盾 C.如何摆脱城乡之间过度差距 D.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 解析:解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1、要求公民应当具有的法治理念不包括 ( )。(分数: 2.00) A.民主法治 B.自由平等 C.和谐统一 D.公平正义 解析:解析: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要求公民应当具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本题答案为 C。 13.我国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 ( )。(分数: 2.00) A.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 B.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 解析:解析: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培养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22、,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的关键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4.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南北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今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其根本原因是 ( )。(分数: 2.00) A.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 B.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但南南合作太少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 解析:解析: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南南合作太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世界发展问题更严重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长期建立的政治、经济优势, 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15.
23、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是 ( )。(分数: 2.00)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以德执政 解析:解析:这是胡锦涛在 2006 年 7 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胡锦涛强调,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分数: 2.00) 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走共
24、同富裕道路 C.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D.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 解析:解析: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17.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 ( )。(分数: 2.00) A.变革生产关系,加快向共产主义过渡 B.回头走资本主义道路,补生产力发展不足的课 C.以阶级斗争为纲,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D.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解析: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
25、产力始终是根本任务,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动力,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又为进一步巩固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8.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分数: 2.00)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D.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解析: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2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应以 ( )为取向。(分数: 2.00) A.计划 B.市场 C.生产 D.消费 解析: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以市场为取向。 20.( )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分数: 2.00)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D.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并为社会主义
27、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 键在 ( )。(分数: 2.00)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民主 C.文化的繁荣 D.党的领导 解析:解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22.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 ( ),是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立足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分数: 2.00) A.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B.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C.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D.文艺大 发展大繁荣 解析:解析
28、: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立足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3.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他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 )。(分数: 2.00) A.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 解析:解析:可持续发展是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具有创造性的提法。邓小平同志对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
29、利用、环境的可持续保护作了深刻阐释,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观点。 24.邓小平同志提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有三点,放在第一位的是 ( )。(分数: 2.00) A.农业 B.工业 C.教育和科学 D.能源和交通 解析:解析: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三个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25.邓小平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是 ( )。(分数: 2.00) A.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解析:解析:邓小平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30、法必严、违法必究。 26.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 )。(分数: 2.00)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们的 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已经结束。我国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生产力不发达。但现阶段绝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邓小平指出:“解
31、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 )。(分数: 2.00) 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 衡性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解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
32、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 28.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分数: 2.00)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解析: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共同富裕是改革的根本目标。 29.( )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分数: 2.00)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解析:解析: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 30.1988 年 9 月 5 日,邓小平在会晤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提出了“ ( )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分数:2.00) A.科学技术 B.生产技术 C.教育文化 D.军事技术 解析:解析: 1988 年 9 月 5 日,邓小平在会晤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