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云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95102       资源大小:566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云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及答案解析.doc

    1、云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资料分析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 B文字资料 /B(总题数: 4,分数: 20.0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 2009 年 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量已达 83.1万辆,比 3 月份增长 7.59%,同比增长 37.37%。 乘用车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 (轿车 )、多功能车 (MPV)、运动型多用途车 (SUV)和交叉型乘用车。其中,轿车销量比 3 月份增长 8.3%,同比增长 33.04%; MPV 销量比 3 月份下降 3.54%,同比下降 4.0

    2、5%; SUV 销量比 3 月份增长 19.27%,同比增长 22.55%;交叉型乘用车销量比 3 月份增长 3.62%,同比增长 70.66%。轿车、MPV、 SUV 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占 4 月份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分别为 71%、 2%、 6%和 21%。 (分数: 5.00) (1).与上年同期相比, 2009 年 4月份乘用车销量约增长了多少万辆 ?( )(分数: 1.00) A.13.2 B.22.6 C.31.1 D.40.4 (2).2009 年 3月份轿车销量约为多少万辆 ?( )(分数: 1.00) A.64 B.59 C.54 D.50 (3).2008 年 4月, SUV

    3、 销量比 MPV销量约 ( )。(分数: 1.00) A.少 2.3 万辆 B.多 2.3 万辆 C.少 3.4 万辆 D.多 3.4 万辆 (4).关于 2009 年 3月份各种车型销量在总销量中所占比重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 )。 (分数: 1.00) A.交叉型乘用车低于 21% B.SUV 超过 6% C.MPV 超过 2% D.轿车超过 71% (5).关于 2009 年 4月乘用车销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轿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20 万辆以上 B.SUV 以外车型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比上月有所下降 C.MPV 车型当时不受市场追捧 D.同比增长

    4、率最高的是交叉型乘用车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 2007 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 1978 年增长2091.4 万人,增加 3.4 倍,年均增长 6%;所占比重达到 43.5%,上升 23.8 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 1978年增加 1020.2万人,增长 40.8%,年均增长 1.2%;所占比重为 56.5%,下降 23.8 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 2007 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 1978 年增加1574 万人。增加 2.9 倍,年均增长 7.1%,所占比重达到了 34%,上升 16.6 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 1978 年相比,第一

    5、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 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 37.0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 1623.3 万人,所占比重上升 20.4 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 1978 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 2353 人。2007 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 397.8 万人,所占比重为 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 522.7万,比重为 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 27.4万人,比重为 0.4%;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 108.3 万人,比重 1.7%。 (分数: 5.00) (1).1978 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数量为 ( )。(分数: 1.00) A.1762.0 万人 B.2

    6、500.5 万人 C.2 967.8 万人 D.3520 万人 (2).1978 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所占比例为城镇就业人员的多少倍 ?( )(分数: 1.00) A.1.3 B.4.1 C.8.7 D.无法计算 (3).如果增长趋势同于年均增长速度,预计 2008 年该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为 ( )。(分数: 1.00) A.403.6 万人 B.542.8 万人 C.2116.8 万人 D.2267.1 万人 (4).1978 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 ( )。( 分数: 1.00) A.16.6% B.17.4% C.34% D.50.6% (5).2007 年全省非公有经济

    7、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比 1978 年增加多少百分点 ?( )(分数: 1.00) A.56.7 B.37.6 C.16.9 D.无法计算 2003 年,某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2223.4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6.7%,增速提高 1.4个百分点,与 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 1.2%。多年来该省原煤产量一直在 2500万吨左右徘徊,且后备资源有限, 2006 年原煤生产量为 2760 万吨,比上年增长168.5 万吨,为 近年产量较高年份。原油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百多万吨的水平,2003 年生产量为 166.4 万吨,增长 9.4 万吨,天然气生产量为 0.3 亿立方米,增长 0.1 亿立方米,一次

    8、能源自给率为 20.1%,已下跌至 10 年来最低点,其中原煤自给率为 25.9%,比上年下降 1.3 个百分点,原油自给率仅为 9.7%,下降1.7 个百分点。 2003 年,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总量为 8642.1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6.7%,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 5359.2 万吨标准煤,增长 17.3%。原煤用于加工转换的总量为 7902.4 万吨,比上年增长 14.5%,占全省原煤消费总量的 74.1%,其投入量的 81.2%是作为电煤用于火力发电,产出电力 1334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4.3%。 2003 年,全省原油加工量为 1677.8 万吨,比上年增长 2

    9、2.2%。其中 :产出汽油255.2 万吨,柴油 434 万吨,燃料油 155.2 万吨,液化石油气 89 万吨和石油制品 571.2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16.2%、 16.6%、 37.2%、 7%和 11.9%。 (分数: 5.00) (1).2001 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 )。(分数: 1.00) A.1927.7 万吨标准煤 B.1953万吨标准煤 C.1978.9 万吨标准煤 D.2083.8 万吨标准煤 (2).与 2002 年相比,该省下列哪种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最大 ( )。(分数: 1.00) A.原煤 B.原油 C.天然气 D.电力 (3).根据材料推测, 100万

    10、吨标准煤用于火力发电,可以产出电力 ( )。 (分数: 1.00) A.15.4 亿千瓦时 B.16.9 亿千瓦时 C.20.8 亿千瓦时 D.大于 20.8 亿千瓦时 (4).由以上材料可知 ( )。(分数: 1.00) A.该省一次能源生产呈高速发展态势 B.该省的能源生产基本上能够满足本省经济发展 C.该省能源消耗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这两类能源主要用于加工转换、生产二次能源 D.该省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 (5).根据材料 ,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该省煤炭消费量比重偏大,故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将不会对该省经济造成明显影响 B.该省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故须大量减少

    11、煤炭消费 C.近期原煤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 D.2003 年该省火力发电幅度增长,电力供应充足 2003 年 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 107.04,比 5 月份上升 0.76 点,比去年同期上升 2.39 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 111.46,与 5 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 7.42点。 1 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 面积 8187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 20 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 108.47,比 5月份上升 2.41 点,比去年同期上升 4.68点。 1 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到

    12、5723 亿元,同比增长 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 13.4 个百分点。 6月份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为 108.91,比 5月份上升 0.17 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44 点。 1 6 月份,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 2.43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31%,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 11.2 个百分点。 6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 97.71,比 5 月份下降 1.23 点,比去年同期上升 3.73 点。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 2424 元 /平方米,同比增长 5.4%,而去年同期是下降 0.1%。 6月份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 96.52,与 5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 0.05 点。上半年,

    13、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 8.4%。 6月份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为 115.97,比 5 月份下降 0.64 点,比去年同期下降 2.60 点。上半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 714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40%,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 12.7 个百分点。 (分数: 5.00) (1).2002 年的 1 6 月份,全国累计完 成房屋竣工面积的增幅是 ( )。(分数: 1.00) A.40.4% B.38.6% C.20.4% D.18.6% (2).与去年 6月份相比,增幅最大的指数是 ( )。(分数: 1.00) A.竣工面积分类指数 B.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 C.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D.土地开发面

    14、积分类指数 (3).与去年 6月份相比,下降的指数是 ( )。(分数: 1.00) A.竣工面积分类指数 B.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C.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 D.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4).与上一个月相比,降幅最大的指数是 ( )。(分数: 1.00) A.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B.空置面积分类指数 C.销售价格分类指数 D.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5).2001 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是 ( )。(分数: 1.00) A.2424 元 B.2299.8 元 C.2302.1 元 D.2403.2 元 二、 B表格资料 /B(总题数: 8,分数: 40.00) 2007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

    15、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 :亿美元 ) 国家和地区 货物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进口额 比上年增长 % 欧盟 2452 29.2 1110 22.4 美国 2327 14.4 694 17.2 中国香港 1844 18.8 128 18.9 日本 1021 11.4 1340 15.8 东盟 942 32.1 1084 21.0 韩国 561 26.1 1038 15.6 俄罗斯 285 79.9 197 12.1 印度 240 64.7 146 42.4 中国台湾 235 13.1 1010 16.2 (分数: 5.00) (1).2007 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 贸易逆差

    16、额 (进口额 -出口额 )最大的国家 (地区 )是 ( )。(分数: 1.00) A.欧盟 B.美国 C.韩国 D.中国台湾 (2).2007 年我国对韩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约比上年增长 ( )。(分数: 1.00) A.15.6% B.19.1% C.26.1% D.44.2% (3).与上年相比, 2007 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超过 20%的国家 (地区 )有 ( )。(分数: 1.00)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 (4).与上年相比, 2007 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地区 )的进口额为 ( )。(分数: 1.00)

    17、 A.146 亿美元 B.197 亿美元 C.240 亿美元 D.285 亿美元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2007 年,我国对欧盟的货物出口额最大 B.与上年相比, 2007 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 率都超过 10% C.2007 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口额总共约为 9907 亿美元 D.2006 年,我国对日本的货物进口额最大 表 1 2001 2005 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 (%) 国家和地区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1 2005 年平均 世界总计 2.4

    18、 3.0 4.1 5.3 4.9 4.0 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 欧盟 日本 1.2 0.8 2.0 0.2 1.5 1.6 1.3 -0.3 1.9 2.5 1.4 1.8 3.2 3.9 2.4 2.3 2.6 3.2 1.8 2.6 2.1 2.4 1.8 1.4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4.1 7.5 3.9 5.1 4.8 8.3 4.7 4.7 6.7 10.0 7.2 7.3 7.7 10.1 8.0 7.2 7.4 10.2 8.5 6.4 6.3 9.5 6.4 6.1 巴西 马来西亚 1.3 0.3 1.9 4.4 0.5 5.5 4.9 7.2 2.3 5.2

    19、 2.2 4.5 亚洲四小龙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韩国 新加坡 0.5 -2.2 3.8 -1.9 1.9 4.2 7.0 3.2 3.2 3.4 3.1 2.9 8.6 6.1 4.7 8.7 7.3 4.1 4.0 6.4 4.3 3.1 4.5 3.9 表 2 2001 年与 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 :亿美元 ) 2001 年 2005 年 位次 国家和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 占世界的比重(%) 国家和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 占世界的比重 (%) 世界总计 315750 100 世界总计 443849 100 1 美国 100759 31.9 美国 124551 2

    20、8.1 2 日本 41624 13.2 日本 45059 10.2 3 德国 18913 6.0 德国 27819 6.3 4 英国 14313 4.5 中国 22289 5.0 5 法国 13398 4.2 英国 21926 4.9 6 中国 13248 4.2 法国 21102 4.8 7 意大利 10904 3.5 意大利 17230 3.9 8 加拿大 7051 2.2 西班牙 11237 2.5 9 墨西哥 6221 2.0 加拿大 11152 2.5 10 西班牙 6084 1.9 巴西 7941 1.8 (分数: 5.00) (1).2005 年和 2001 年相比较,国内生产总

    21、值占世界比重变化幅度最大的国家是 ( )。(分数: 1.00)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法国 (2).2001 2005 年,完全符合下列曲线所显示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有 ( )。 (分数: 1.00)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3).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从 2001 年开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上升 B.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速在 2001 2004 年不断加快, 2005 年有所减缓 C.从 2001 年开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低于主 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2001 2005 年,香港经历了

    22、比台湾、新加坡更加剧烈的经济波动和发展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001 2005 年,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相对放慢 2001 2005 年,日本经济开始摆脱“停滞”状态,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2001 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的变化趋势和其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分数: 1.00) A. B. C.和 D.和 (5).能从表 1、表 2 获得支持的说法是 ( )。 整个世界的财富越来 越集中到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中 传统的世界经济强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排名和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分数: 1.00)

    23、 A. B. C. D.和 2005 年某县产业活动情况表 增加值 产业活动单位点数 从业人数 实收资本 比重 (%) 绝对数 比重(%) 绝对数(人 ) 比重 (%) 绝对数(千元 ) 比重(%) 绝对数 (千元 ) 总计 2949 100 70702 100 1297539 100 337043 100 第一产业 147 4.98 1236 1.75 1570 0.12 97788 29.01 第二产业 478 16.21 45199 63.93 983893 75.83 122397 36.32 工业 444 15.06 32172 45.50 731726 56.39 89970 26

    24、.70 建筑业 34 1.15 13027 18.43 252167 19.43 32427 9.62 第三产业 2324 78.81 24267 34.32 312076 24.05 116858 34.67 交通运输业 50 1.70 2729 3.86 89726 6.92 18788 5.57 批零餐饮业 232 7.87 2075 2.93 82543 6.36 38201 11.33 社会服务业 61 2.07 391 0.55 22096 1.70 11035 3.27 (分数: 5.00) (1).从从业人数上看,工业企业在该县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为 ( )。(分数: 1.00)

    25、A.15.06% B.45.50% C.71.18% D.92.89% (2).2004 年该县的第三产业的实收资本是 ( )。(分数: 1.00) A.96049.6 万元 B.19521.8 万元 C.86149.6 万元 D.96.05 亿元 (3).该县 2005 年第三产业实收资本增长率约为 ( )。(分数: 1.00) A.21% B.37% C.46% D.60% (4).从实收资本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 1.00) A.2005 年,交通运输业是该县第三产业中的优势产业 B.2005 年,交通运输业在该县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比 2004 年有所上

    26、升 C.2005 年,批零餐饮业在该县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比 2004 年有所上升 D.2005 年,社会服务业在该县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比 2004 年有所下降 (5).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分数: 1.00) A.2005 年,该县三产业中人均实收资本最多的是第二产业 B.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两个行业相比,交通运输业的人均实收资本最多 C.交通运输业单位的平均规模大于社会服务业 D.社会服务业人均资本增长额最大 表 1 某省职工平均工资及差异状况 (单位 :元 )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全省平均 8250 9

    27、127 9698 10233 11309 12799 14620 16769 18979 最高工资行业 11422 12854 13779 15447 17659 20113 24397 29601 42077 最低工资行业 4956 5424 5615 5441 5561 6019 6674 7151 8340 高低极差 6466 7430 8164 10006 12098 14094 17723 22450 33737 表 2“九五”时期以来某省各行 各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 行业 1995年 (元 ) 2003 年(元 ) 差额 (元 ) 增幅 (%) 年均递增(%) (一 )农、林、牧

    28、、渔业 4.956 8340 3384 68.28 6.7 (二 )采掘业 6502 11530 5028 77.33 7.4 (三 )制造业 7913 15096 7183 90.77 8.4 (四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905 27558 16653 152.71 12.3 (五 )建筑业 8110 13961 5851 72.15 7.0 (六 )地质勘查业、水利 管理业 7700 10907 3207 41.65 4.4 (七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10755 27665 16910 157.23 12.5 (八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6815 11800 4

    29、985 73.15 7.1 (九 )金融、保险业 10941 32396 21455 196.10 14.5 (十 )房地产业 11422 20897 9475 82.95 7.8 (十一 )社会服务业 9942 18124 8182 92.30 7.8 (十二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8864 24869 16005 180.56 13.8 (十三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8510 20766 12256 144.02 11.8 (十四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0385 35232 24847 239.26 16.5 (十五 )国家机关、政党机 8586 25307 167

    30、21 194.75 14.5 关和社会团体 (分数: 5.00) (1).根据表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最低工资行业之间职工工资的差额曲线,与最高工资行业的曲线几乎同步上升 B.1995 1997 年,由于社会平均工资相对较低,差额曲线上升速度相对较慢 C.1998 年开始,高工资行业平均工资大幅上升 D.低工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逐年上升,但上升缓慢 (2).根据表 2, 1995 2003 年间,工资增幅最大的行业是 ( )(分数: 1.00) A.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B.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C.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

    31、产和供应业 (3).根据表 2,下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增长速度最高的行业是 ( )。(分数: 1.00) A.农、林、牧、渔业 B.采掘业 C.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D.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4).根据表 1、 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行业之间工资差距逐年扩大 B.全省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差异总体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缩小 C.各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呈现高者更高的趋势 D.较高、较低工资行业的分布变化不大,前者基本集中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行业或垄断行业,后者则一直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5).2003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最快的行业与 1995 年相比,平

    32、均工资增长了多少倍 ?( )(分数: 1.00) A.1.32 倍 B.2.07 倍 C.2.40 倍 D.3.42 倍 2009 年 5 月全国邮电业务基本情况 单位 5 月 比上年同期增长 (%) 累计 (1 5) 当月 累计 当月 邮电业务总量 亿元 10722.8 4274.2 11.4 11.6 邮政业务总量 亿元 630.1 133.0 12.7 16.4 电信业务总量 亿元 10092.7 2141.2 11.3 11.4 函件 万件 311389.3 62864.3 1.7 2.8 包裹 万件 2912.7 625.0 -15.8 -5.3 快递 万件 67468.0 1482

    33、9.1 18.1 21.9 汇票 万笔 10825.3 2487.6 3.4 3.0 汀销报纸累计数 万份 668388.1 137278.6 -0.1 -1.5 订销杂志累计数 万份 42900.2 8916.3 -0.5 -4.3 邮政储蓄期末余额 亿元 22788.8 20.5 固定传统长途电话通话时长 亿分钟 352.1 72.4 -4.6 -0.8 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合计 (含本地 ) 亿分钟 13770.2 2961.3 17.6 16.4 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 亿分钟 895.2 200.6 28.4 24.0 IP 电话通话时长 亿分钟 500.0 103.9 -16.8 -20

    34、.3 移动短信业务量 亿条 3195.4 643.2 11.2 10.4 (分数: 5.00) (1).2009 年 1 5月,邮电系统平均每月订销报纸、杂志约多少亿份 ?( ) (分数: 1.00) A.13.7 B.14.2 C.14.6 D.17.8 (2).按 2009 年 5月业务同比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以下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函件包裹快递 B.汇票包裹快递 C.快递汇票函件 D.函件汇票包裹 (3).2008 年 1 5月,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约是固定传统长途 电话通话时长的多少倍 ?( ) (分数:1.00) A.3.4 B.2.5 C.1.9 D.0.5

    35、 (4).假如平均每条移动短信的业务费用为 0.1 元,则 2009 年 5月移动短信业务总量占当月电信业务总量的比重约为 ( )。 (分数: 1.00) A.2.8% B.3.0% C.3.2% D.6.4% (5).能够从 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 (分数: 1.00) A.2009 年 5月,各项电信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长 B.2009 年 5月,各项邮政业务营业状况均好于 1 4月平均水平 C.2009 年 5月,移动电话长途通话占移动电话通话总时长的 10%以上 D.2009 年 1 5月,电信业务同比增长率高于邮政业务 十国进出口贸易额 (单位 :亿美元 ) 国家和地区

    36、2003 年 2004 年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中国 4128 4382 5612 5933 日本 3829 4718 4545 5655 美国 13031 7248 15264 8190 巴西 507 731 659 965 法国 3988 3920 4641 4510 德国 6046 7516 7175 9148 意大利 2975 2993 3490 3461 荷兰 2647 2960 3199 3588 俄罗斯 742 1359 948 1832 英国 3920 3056 4620 3456 (分数: 5.00) (1).上表 10 个国家中, 2004 年进出口为逆差的国家有几个

    37、?( )(分数: 1.00)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2).2004 年的出口额比 2003 年增加最多的国家是 ( )。(分数: 1.00)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3).2004 年巴西的进出口总额比 2003 年增长了 ( )。(分数: 1.00) A.22.6% B.25.9% C.31.2% D.36.5% (4).设 2003 年进出口总额最大的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 A, 2003 年进出口总额最小的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 B,则 A约为 B 的 ( )。(分数: 1.00) A.16.4 倍 B.12.3 倍 C.9.7 倍 D.6.7 倍

    38、(5).下列阴影部分最能体现 2003 年俄罗斯出口额占中国出口额的比重的是 ( )。(分数: 1.00) A. B. C. D. 某省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收入状况 2002 年 2003 年 增长率 在岗职工人数 315.32 万人 327.66 万 人 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4040 元 工资总额 468.89 亿元 14.6% 国有单位工资总额 242.64 亿元 8.0% 集体单位工资总额 25.9 亿元 -2.0% 其他单位工资总额 158.15 亿元 200.38 亿元 国有单位职工年平均 15026 元 16460 元 工资 集体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 10119 元 11386 元

    39、其他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 12719 元 6.1% (分数: 5.00) (1).2002 年该省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约为 ( )。(分数: 1.00) A.100 万 B.150 万 C.170 万 D.180 万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该省 2002 年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平均工资 B.该省 2003 年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 C.由于在岗职工人数增加,该省 2003 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 2002 年有所下降 D.该省 2003 年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率高于 14.6% (3).对于该省工资现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40、分数: 1.00) A.2003 年该省国有单位工资总额增长率居全省之首 B.2003年该省国有单位年人均工资增长率居全省之首 C.2002 年该省国有单位工资总额占全省工资总额的 1/2 以上 D.2003 年该省国有单位年人均工资不及其他单位 (4).对于该省在岗职工人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 1.00) A.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占在岗职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B.集体单位在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但增幅较小 C.其他单位在岗职工人数急剧增长 D.随着在岗职工人数的增加,该省的就业率进一步提高 (5).2002 年该省集体单位工资总额为 ( )。(分数: 1.00) A.23.4 亿元

    41、 B.24.4 亿元 C.25.4 亿元 D.26.4 亿元 1993 2003 年某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年份 国民生产 总 值 国内生产 总 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993 108.7 108.7 102.0 115.8 104.9 106.8 1994 98.4 98.4 98.2 97.5 100.4 96.9 1995 107.6 107.6 97.8 113.3 109.5 106.2 1996 111.7 111.7 104.1 115.0 113.7 110.2 1997 107.6 107.6 106.1 108.2 107.8 106.1 199

    42、8 107.8 107.8 98.5 113.6 105.9 106.5 1999 105.2 105.2 107.0 101.9 110.4 103.9 2000 109.3 109.1 111.5 105.6 113.0 107.5 2001 111.1 110.9 108.3 110.4 115.2 109.3 2002 115.3 115.2 112.9 114.5 119.4 113.7 2003 113.2 113.5 101.8 118.6 118.3 111.9 说明 :本题中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当年的数值与上一年数值的比乘以 100。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年的数值为,第二年的数值

    43、为 n则第二年的指数为 100 (n/m)。 (分数: 5.00) (1).假设 1995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200 亿,那么 1996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 )。(分数: 1.00) A.179.1 亿 B.207.6 亿 C.215.2 亿 D.223.4 亿 (2).与上一年相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 )。(分数: 1.00) A.1994 年 B.1996 年 C.2002 年 D.2003 年 (3).第三产业的指数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份有 ( )。(分数: 1.00) A.5 个 B.7 个 C.9 个 D.11 个 (4).2003 年与 2001 年相比

    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 )。(分数: 1.00) A.25.6% B.27.2% C.6.5% D.24.3% (5).下面不正确的叙述是 ( )。(分数: 1.00) A.1995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 1993 年高 B.1995 年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 1994 年高 C.1994 年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 1993 年高 D.1996 年的农 (林 、牧、剐、渔 )业生产总值比 1993 年高 三、 B综合资料 /B(总题数: 8,分数: 40.00) 2007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 132129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81 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140 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

    45、比上年实际增长 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86 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 12.2%。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 785 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 1479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66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 786 1067 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 2841 万人,比上年未减 少 709 万人。 图 1 2003 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分数: 5.00) (1).2007 年末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所占比例约比 2006 年末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 ?( )(分数: 1.00) A.0.6 B.10.6 C.31.1 D.40.6 (2).20

    46、06 年末,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与贫困人口所占 比例约为 ( )。 (分数: 1.00) A.4.3% B.2.2% C.1.1% D.不好估算 (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分数: 1.00) A.2003 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差距呈增大趋势 B.2005 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的走势大致相同 C.2005 2007 年,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11.3% D.2004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间的差距最大 (4).2007 年农村

    47、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差距和 2006 年相比 ( )。(分数: 1.00) A.约增加了 11% B.约减少 了 11% C.约增加了 18% D.约减少了 18% (5).如果不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增长速度同于上年,预计 2008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约为 ( )。 (分数: 1.00) A.4533 元 B.4778 元 C.15468 元 D.16162 元 图 1 1994 2006 年全国报纸印刷量增长曲线 (分数: 5.00) (1).2004 年印刷量增长率在 5%以上的企业有多少家 ?( )(分数: 1.00) A.19 B.49 C.55 D.无法判断 (

    48、2).2005年,年印刷量在 5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增长率为负的企业所占的比例是 ( )。(分数:1.00) A.16.6% B.32.3% C.35.0% D.38.3% (3).2006 年,年印刷量在 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增长 5%以上且低于 10%的企业有多少家 ?( )(分数: 1.00) A.3 B.4 C.5 D.8 (4).以下关于 1994 2006 年年印刷量、年增长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 1.00) A.年平均增长率在 10%以上 B.年增长量最多的是 2001 年 C.年增长率大于 10%的有 8个年份 D.1998 年的年增长量不到

    49、 2002 年的一半 (5).2005 年与 2006 年相比,年印刷量在 5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中,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 2005 2006(分数: 1.00) A.年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数 11 11 B.年增长率低于 5%的企业数 33 31 C.年增长率在两位数的企业数 13 10 D.年印刷量 10 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百分比 49% 50% 2008 年,某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7.1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5.2%。其中,出口额为 5.02 亿美元,增长 22.1%;进口额为 2.13 亿美元,增长 33.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 4.5%。出口额居前 5 位的产品为蔬菜、畜产品、水果、粮食和茶叶,而绿茶出口额占茶叶出口额的四分之三。全省农产品对东欧、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进一步开拓,出口额比上一年进一步增长。其中,对美国的出口额增长 16.0%;对日本的出口额增长 7.3%;对韩国的出口额增长 59.8%;对东盟的出口额增长 58.6%。 (分数: 5.00) (1).2008 年,该省的对外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亿美元 ?( )(


    注意事项

    本文(【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云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