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申论 -4-2 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 B注意事项 /B(总题数: 3,分数: 100.00)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大学生村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分数: 20.00) _ 2.根据材料 6-9,谈谈当前大学生“村官”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分数: 30.00) _ 3.根据给定材料,围绕国家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话题,就某一角度,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分数: 50.00) _ 云南省申论 -4-2 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 B注意事项 /B(总题数: 3,分
2、数: 100.00)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大学生村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分数: 20.00) _ 正确答案: () 解析: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 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 (3)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大学生“村官”
3、依靠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4)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 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 2.根据材料 6-9,谈谈当前大学生“村官”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分数: 30.00) _ 正确答案: () 解析: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 ,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受到了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 (1
4、)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为数不多。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快脱离农村基层。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 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 (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的问题,如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
5、、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村官”经历简单,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 (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3.根据给定材料,围绕国家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话题,就某
6、一角度,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分数: 50.00) _ 正确答案: () 解析: 多措并举让“村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更安心地服务于我国农村建设。 一是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 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
7、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为之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 根建设新农村。 二是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
8、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 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 ,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 最 后,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弥补自身 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