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申论 -14-1 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 B注意事项 /B(总题数: 3,分数: 100.00) 1.给定材料 5 介绍了中国北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根据材料的内容,谈谈该转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要求 :概述准确,条理清晰,字数限制在 350 字以内。(分数: 20.00) _ 2.请用 350 字左右的篇幅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 :对策具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分数: 30.00) _ 3.就给定材料所涉及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 1000 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
2、刻,有说服力。(分数: 50.00) _ 云南省申论 -14-1 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 B注意事项 /B(总题数: 3,分数: 100.00) 1.给定材料 5 介绍了中国北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根据材料的内容,谈谈该转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要求 :概述准确,条理清晰,字数限制在 350 字以内。(分数: 20.00) _ 正确答案: () 解析:启示一 :选准自主创新模式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三个创新的侧重或有不同,但三者不可偏废。 启示二
3、: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自主创新是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来源,要瞄准本领域的前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 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 启示三 :以人为本是企业建立自主创新长效机制的核心要素。企业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依靠人发展,发展为了人。企业发展要依靠供应商和用户,必须建立诚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企业还要满足职工需求,维护好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管理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争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2.请用 350 字左右的篇幅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
4、 :对策具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分数: 30.00) _ 正确答案: () 解析:完善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能力。我们不应当满足于“中国制造”的配角地位,必须加大投入,注重研发,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专利申请和管理制度;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提高企业对专利的保护、运用能力。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广泛开展有关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活动;鼓励社会各界认真履行与保护知识产权相关的社会责任,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公共道德;增强企业的创新观念和专利保护意识。 (3)打击侵权盗版,规范市场秩序。各相关部门 在打击侵权
5、盗版时要通力配合,定期开展市场清查活动,对于侵权盗版行为给以严惩。同时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到打击侵权盗版的行动中来,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就给定材料所涉及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 1000 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 50.00) _ 正确答案: () 解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中国要从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中国很多制造企业只是别
6、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明显的制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一是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还很不完善,重要的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
7、为和创新行为纳入这些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中。 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针对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 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三是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教育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
8、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 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最后,还要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在公共技术研发投入中 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性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建立以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在创新环境上,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创新活动硬件和软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