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模拟试卷 49 及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3,分数: 46.00) 1.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这是由于 ( )。(分数: 2.00) A.生产资料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 B.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C.按劳分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标准 D.按劳分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 ( )。(分数: 2.00) A.自由经济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 C.法治经济 D.商品经济 3.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 (
2、 )。(分数: 2.00) A.实行股份制 B.实行股份合作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使 ( )。(分数: 2.00) A.国家成为市场的主体 B.地方成为市场的主体 C.部门成为市场的主体 D.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之处在于 ( )。(分数: 2.00) A.竞争方法不同 B.政府控制手段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 同 D.政治体制不同 6.根据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下列产品价格中,政府不应该直接控制的是 ( )。(分数: 2.00) A.居民用电价格 B.民营加油站的汽油价格 C.基础
3、药物价格 D.公交车票价 7.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称为 ( )。(分数: 2.00) A.看得见的手 B.政府失灵 C.企业行为 D.看不见的手 8.下列属于市场机制构成要素的是 ( )。(分数: 2.00) A.竞争 B.技术 C.资本 D.企业 9.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 )来实现。(分数: 2.00) A.供应量 B.价值量 C.供求关系 D.买卖关系 10.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分数: 2.00) A.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技术和信
4、息市场 11.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在市场主体中最基本的主体是 ( )。(分数: 2.00) A.个人 B.家庭 C.企业 D.政府 12.“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 则国贫。”这说明 ( )。(分数: 2.00) A.粮食价格上涨 B.粮食的需求弹性小 C.粮食供给不足 D.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价格不稳定 13.根据“逆经济风向调节”的特征,当一国经济过热时,应当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是 ( )。(分数: 2.00) A.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B.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 C.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利率 D.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14.在预算的实
5、际执行过程及年终的决算中,人们把 ( )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的标志。(分数: 2.00) A.结余 B.略有赤字 C.略有结 余 D.财政收支平衡 15.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 )。(分数: 2.00)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16.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红心鸭蛋”“多宝鱼”“福寿螺”等黑心食品,我国政府采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严加监管,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对此,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分数: 2.00) A.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 B.政府在履行经济监管职能 C
6、.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 益的捍卫者 D.市场调节的缺陷是不可克服的 17.按产生的原因,金融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 )。(分数: 2.00) A.社会风险 B.银行风险 C.国家风险 D.股市风险 18.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 ( )。(分数: 2.00) A.1 月 1 日至同年的 12 月 31 日 B.4 月 1 日至次年的 3 月 31 日 C.7 月 1 日至次年的 6 月 30 日 D.10 月 1 日至次年的 9 月 30 日 19.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包括 ( )。(分数: 2.00)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产品生产过剩 D.结构因
7、素变动 20.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是由于 ( )。(分数: 2.00) A.汇率下降 B.最终产品与劳务增加 C.失业率下降 D.存在通货膨胀 21.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 )。(分数: 2.00) A.金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银本位制 D.纸币本位制 2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因素中不会导致货币升值的是 ( )。(分数: 2.00) A.紧缩银根 B.国际收支顺差 C.降低利率 D.通货膨胀率下降 23.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使 ( )。(分数: 2.00) A.外国对该国货 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B.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C.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
8、货币汇率下跌 D.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5,分数: 10.00) 24.在下列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属于公有制经济范围的有 ( )。(分数: 2.00) A.某商业银行股份公司中的国有成分 B.跨所有制组建的企业中的私营经济 C.跨所有制组建的企业中的集体成分 D.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资经济 25.要培育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努力促进市场主 体的多元化,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市场交易的规范化,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下列关于市场培育的说法,正确的有 ( )。(分数: 2.00) A.促进各类市场平衡发展 B.打破地
9、区部门分割封锁 C.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D.不断完善市场交易法规 26.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均衡意味着资源的最佳配置,而打破市场均衡的可能原因有 ( )。(分数:2.00) A.需求的变化 B.供给的变化 C.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化 D.理念的变化 27.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方面做了几 件大事:全面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机制,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称之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这些事实,体现了 ( )。(分数: 2.00) A.财政在资源合理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B.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
10、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C.党和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D.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28.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其种类包括( )。(分数: 2.00) A.交易风险 B.利率风险 C.折算风险 D.经济风险 三、判断题 (总题数: 2,分数: 4.00)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大力发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中介机构,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公益性中介服务。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30.为了减少经济中存在的失业,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支出。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事业单位招
11、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模拟试卷 49 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3,分数: 46.00) 1.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这是由于 ( )。(分数: 2.00) A.生产资料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 B.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C.按劳分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标准 D.按劳分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解析: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故本题答案选 A。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 ( )。(分数: 2.00) A.自由经济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 C.法治经济 D.商品经济 解析:解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故本题答案选 C。 3.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 ( )。(分数: 2.00) A.实行股份制 B.实行股份合作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 解析:解析: 1999 年 9 月 22 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
13、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故本题答案选 C。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使 ( )。(分数: 2.00) A.国家成为市场的主体 B.地方成为市场的主体 C.部门成为市场的主体 D.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解析:解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之处在于 ( )。(分数: 2.00) A.竞争方法不同 B.政府控制手段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政治体制不同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的。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
14、,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处。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之处在于所有制基础的不同。故本题答案选 C。 6.根据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下列产品价格中,政府不应该直接控制的是 ( )。(分数: 2.00) A.居民用电价格 B.民营加油站的汽油价格 C.基础药物价格 D.公交车票价 解析:解析:政府直接控制的应该是与人民生 活息息相关的产品的价格。 A、 C、 D 项都是关乎民生的产品,不能交由市场,应由政府直接控制。民营加油站的汽油价格应在政府指导下,由市场进行调节。而不应由政府直接控制。故本题答案选 B。 7.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称为 ( )。(分数: 2.00)
15、A.看得见的手 B.政府失灵 C.企业行为 D.看不见的手 解析:解析:市场调节被经济学家喻为“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的宏观调控。故本题答案选 D。 8.下列属于市场机制构成要素的是 ( )。(分数: 2.00) A.竞争 B.技术 C.资本 D.企业 解析:解析: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9.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 )来实现。(分数: 2.00) A.供应量 B.价值量 C.供求关系 D.买卖关系 解析:解析: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
16、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10.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分数: 2.00) A.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解析:解析: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11.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在市场主体中最基本的主体是 ( )。(分数: 2.00) A.个人 B.家庭 C.企业 D.政府 解析:解析:市场主体是指
17、在市场上从事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它包括家庭、 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在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中。企业是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主体。故本题答案选C。 12.“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这说明 ( )。(分数: 2.00) A.粮食价格上涨 B.粮食的需求弹性小 C.粮食供给不足 D.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价格不稳定 解析:解析:“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是汉书食货志上中的名言,意思是市场上的米卖的价格高,普通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当市场上的米价过低时,种米的农民又受到了损害。这句话主要说 明粮食的需求弹性小,供给量过多会造成粮食大量囤
18、积,价格下跌。这是著名的“谷贱伤农,米贵伤民”问题。故本题答案选 B。 13.根据“逆经济风向调节”的特征,当一国经济过热时,应当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是 ( )。(分数: 2.00) A.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B.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 C.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利率 D.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解析:解析:“逆经济风向调节”又称“逆周期调节”,是指当经济萎缩时要:果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当经济过热时要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当一国经济过热时,应当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即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 C 项中,提高利率是紧缩性货币政策。故本题答案选 D。 14.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及年终的决算中,人们把 (
19、)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的标志。(分数: 2.00) A.结余 B.略有赤字 C.略有结余 D.财政收支平衡 解析: 15.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 )。(分数: 2.00)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解析:解析: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而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16.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红心鸭蛋”“多宝鱼”“福寿螺”等黑心食品,我国政府采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严加监管,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安
20、全的食品。对此,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分数: 2.00) A.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 B.政府在履行经济监管职能 C.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D.市场调节的缺陷是不可克服的 解析:解析:市场调节的缺陷可以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弥补。 17.按产生的原 因,金融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 )。(分数: 2.00) A.社会风险 B.银行风险 C.国家风险 D.股市风险 解析:解析:金融风险是人们在从事金融活动中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性大。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就会危及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稳定。按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
21、险、国家风险。 18.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 ( )。(分数: 2.00) A.1 月 1 日至同年的 12 月 31 日 B.4 月 1 日至次年的 3 月 31 日 C.7 月 1 日至次年的 6 月 30 日 D.10 月 1 日至次年的 9 月 30 日 解析:解析:我国预算法第 18 条规定,预算年度自公历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止。 19.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包括 ( )。(分数: 2.00)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产品生产过剩 D.结构因素变动 解析:解析: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
22、,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它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需求拉动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2)成 本推动型:没有超额的需求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所引起。 (3)结构型: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所引起的。 (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通货膨胀惯性是指除非受到其他冲击,其倾向于持续保持相同的水平,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做出的一种估计。故本题答案选 C。 20.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是由于 ( )。(分数: 2.00) A.汇率下降 B.最终产品与劳务增加 C.失业率下降 D.存在通货膨胀 解析: 21.我国的人民
23、币制度属于 ( )。(分数: 2.00) A.金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银本位制 D.纸币本位制 解析:解析:纸币本位制度,即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正是纸币本位制。 2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因素中不会导致货币升值的是 ( )。(分数: 2.00) A.紧缩银根 B.国际收支顺差 C.降低利率 D.通货膨胀率下降 解析:解析:一国银根紧缩会使该国货币供给减少,在外币供给不变时,本币升值;国际收支顺差会使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增加,在本币供给不变时,会使本币升值;降低利率有利于进口, 抑制出口,从而使本币贬值;总需求相对总供给
24、快速增长时,会使本国货币呈贬值趋势:一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其他下降时,本国货币购买力高于他国,因而本国货币升值。 23.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使 ( )。(分数: 2.00) A.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B.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C.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D.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解析:解析:由于任何一国的货币管制当局都不会允许大量外汇在本国流动,因此流人的外币需在外汇市场兑换成本币,同 样流出的本币也需要在外汇市场兑换成外币。一国国际收支顺差,说明该国有外汇的净流入,这就使得外汇市场上需要额外的本币来兑换外币,从而造成外
25、汇市场本币需求量增加。外汇市场同样遵循供求关系原理,当本币需求量上升时,本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自然随之上升。故本题答案选 A。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5,分数: 10.00) 24.在下列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属于公有制经济范围的有 ( )。(分数: 2.00) A.某商业银行股份公司中的国有成分 B.跨所有制组建的企业中的私营经济 C.跨所有制组建的企业中的集体成分 D.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资经济 解析:解析:所谓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故本题选 AC。 25.要培育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努力促进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体系的开
26、放性,市场交易的规范化,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下列关于市场培育的说法,正确的有 ( )。(分数: 2.00) A.促进各类市场平衡发展 B.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封锁 C.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D.不断完善市场交易法规 解析:解析:四个选项均符 合促进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市场交易的规范化,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的市场培育要求。 26.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均衡意味着资源的最佳配置,而打破市场均衡的可能原因有 ( )。(分数:2.00) A.需求的变化 B.供给的变化 C.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化 D.理念的变化 解析:解析:市场均衡是指在市场上,供求达到平衡时的
27、状态。因此,无论是需求的变化、供给的变化,还是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市场的均衡。故本题答案选 ABC。 27.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方面做 了几件大事:全面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机制,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称之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这些事实,体现了 ( )。(分数: 2.00) A.财政在资源合理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B.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C.党和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D.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解析:解析: A、 C 两项错误, A 项在
28、资源合理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 C 项中党并不是依法行政,说法错误。故本题答 案选 BD。 28.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其种类包括( )。(分数: 2.00) A.交易风险 B.利率风险 C.折算风险 D.经济风险 解析:解析: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汇率风险的种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故本题选 ACD。 三、判断题 (总题数: 2,分数: 4.00)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大力发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中介机构,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公益 性中介服务。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因此,市场经济体制并不要求发展不以盈利为目的市场中介,而是要求发展独立、公正、规范的中介机构。故本题说法错误。 30.为了减少经济中存在的失业,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支出。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为了减少失业,应该 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之一。故本题判断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