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 8 及答案解析 (总分: 46.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12,分数: 24.00) 1.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主要违背了 ( )。(分数:2.00)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2.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速滑比赛在直 道上很难甩开对手,赛跑选手的超越,也常在弯道处。经济发展也一样,“弯道”跑不
2、好,就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和落伍者。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分数: 2.00)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B.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D.善于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量变和质变 3.“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句话出自 ( )。(分数: 2.00)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反对本本主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4.一个没有发 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
3、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是 ( )。(分数: 2.00)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分数: 2.00) A.事物是本质 和现象的统一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分数: 2.00) A.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B.在
4、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现实世界发展 C.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 D.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7.人大加强对“一府 (政府 )两院 (法院、检察院 )”的监督,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从 哲学上看,这主要强调的是 ( )。(分数: 2.00)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分数: 2.00)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出现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
5、在于 ( )。(分数: 2.00)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生 C.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分数: 2.00) A.实践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 1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实践 ( )。(分数: 2.00) A.为认识发展提供条件 B.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D.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6、的辩证关系体现在 ( )。(分数: 2.00)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二者相互决定 D.二者相互并存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5,分数: 10.00) 13.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B.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切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1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 )。(分数: 2.00)
7、A.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 )。(分数: 2.00)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16.下列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分数: 2.00)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 一切 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C.人为自然界立法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7.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 ( )。(分数: 2.00) A.客观世
8、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三、判断题 (总题数: 2,分数: 4.00) 18.1945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19.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是积极防御的思想。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四、 1 材料处理题 (总题数: 2,分数: 8.00) 【材料一】实事求是渗透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而
9、实事求是恰如一条金线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本质特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作了准确的表述。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材料二】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独立自主原则的完整表述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求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
10、际主义相统一,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分数: 4.00) (1).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是什么 ?(分数: 2.00) _ (2).独立自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分数: 2.00) _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
11、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1962 年 1 月 30 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分数: 4.00) (1).毛泽东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
12、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数: 2.00) _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分数: 2.00) _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 8 答案解析 (总分: 46.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12,分数: 24.00) 1.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主要违背了 ( )。(分数:2.0
13、0)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解析:解析: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导致植被遭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遇到大风,产生沙尘暴,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故本题答案选 A。 2.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速滑比赛在直道上很难甩开对手,赛跑选手的超越,也常在弯道处。经济发展也一样,“弯道”跑不好,就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和落伍者。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分数: 2.00)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B.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D.善于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量变和质变 解析:解析
14、:弯道是超越的有利时机。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3.“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句话出自 ( )。(分数: 2.00)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反对本本主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解析:解析:“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出自毛泽东同志于 1930 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书。 4.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
15、志是 ( )。(分数: 2.00) A.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 B.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解析:解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5 月 17 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故本题答案选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
16、是 ( )。(分数: 2.00) A.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解析:解析:“沉舟”和“病树”用来代指旧事物,“千帆”和“万木”用来代指新事物,题干所包含的是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故本题答案选 D。 6.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分数: 2.00) A.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 级历史作用 B.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现实世界发展 C.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 D.不仅正确
17、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D 项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 7.人大加强对“一府 (政府 )两院 (法院、检察院 )”的监督,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的 工作。从哲学上看,这主要强调的是 ( )。(分数: 2.00)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解析:解析:对于“一府两院”来说
18、,人大是外因,人大加强对“一府 (政府 )两院 (法院、检察院 )”的监督,体现的是外因的作用,因此 A 项符合题意。而 B 选项在题中没有体现。在本题中并没有提到与量以及实践有关系的东西,所以 C、 D 选项均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分数: 2.00)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出现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分数: 2.00)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19、性 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生 C.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解析:解析: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分数: 2.00) A.实践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 解析:解析: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
20、的和基本的观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 1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实践 ( )。(分数: 2.00) A.为认识发展提供条件 B.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D.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 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
21、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题干中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重点在强调实践的发展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推动认识向前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 1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体现在 ( )。(分数: 2.00)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二者相互决定 D.二者相互并存 解析: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 在。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
22、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也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一个方面。 B、 C、 D 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5,分数: 10.00) 13.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B.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切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解析: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
23、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 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 1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 )。(分数:
24、2.00) A.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解析:解析:这句话反映了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第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它是主观和客观在一定具体范围内的统一,是具体的真理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第二从真理的相对性看,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超出这个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离开具体条件,无法确定认识的真理性。在认识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
25、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故本题答案选 BCD。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 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 )。(分数: 2.00)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解析: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而方法论是指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中包含方法论,方法论中渗透着世界观。所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 16.下列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分数: 2.00)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C.人为自然界立法
26、 D.存在就是被感知 解析: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选项 B 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观点。 17.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 ( )。(分数: 2.00)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
27、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解析:解析:主观世界即人的精神世界,包括入的意识、思想、思想方法、认识能力、科学文化水平等。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通过实践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克服主观和 客观的矛盾实现的,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判断题 (总题数: 2,分数: 4.00) 18.1945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
2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49 年 4 月 23 日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故题干说法正确。 19.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是积极防御的思想。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积极防御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思想, 也是我军长期以来所执行的根本战略方针。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是由敌强我弱的基本事实决定的。 四、 1 材料处理题 (总题数: 2,分数: 8.00) 【材料一】实事求是渗透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而实事求是恰如一条金线贯穿于毛
29、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本质特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作了准确的表述。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材料二】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独立自主原则的完整表述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求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还要发扬艰苦奋
30、斗的革命精神。(分数: 4.00) (1).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是什么 ?(分数: 2.00) _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把人们的思想从长期形成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中解放出来,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所造成的思想僵化的状态下摆脱出来,提倡开拓创新精神,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保持并充分发挥党和国家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解放思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事实为根据。解放思想本身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 精神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达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31、的重要条件,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保证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善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 解析: (2).独立自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分数: 2.00) _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独立自主的基本含义是: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好。 ) 解析: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
32、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 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
33、当长的时间 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1962 年 1 月 30 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分数: 4.00) (1).毛泽东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数: 2.00) _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是指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我们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重要经验。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一切
34、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材料中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说明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 ) 解析: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分数: 2.00) _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5、,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 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这条道路是艰辛的。一方面在探索中形成了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对在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及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都是我党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探索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这些错误的思想由于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6、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因此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成果,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理论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第一,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尤其是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反对本本主义。第二,要注重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三,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深入了解国情,解决新形势下的新矛盾。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不与时俱进,就会延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第四,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就必须勇 于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