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 -试卷 4 及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辩证法原理是 ( )。(分数: 2.00)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2.下列上古神话中没有反映出人类主观能动性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分数: 2.00) A.大禹治水 B.后羿射日 C.精卫填海 D.刑天舞干戚 3.“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 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分数:2.00) A.矛盾双方
2、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分数: 2.00)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C.运动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5.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 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分数: 2.00)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3、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6.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分数: 2.00) A.圣西门 B.大卫 .李嘉图 C.欧文 D.傅立叶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 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D.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原则 8.下列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
4、间都具有客观性 C.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D.三维性是时间和空间的重要特点之一 9.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 ,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 )。(分数: 2.00)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10.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
5、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 ( )。(分数: 2.00) A.人的意识是能动的,动 物则是出于本能 B.人的意识水平比动物的意识水平高得多 C.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 D.蜜蜂的智慧在某些方面比人类高得多 11.下列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分数: 2.00)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D.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12.下列古谚、古训中,没有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的一项是 ( )。(分数: 2.00)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人山问樵,入水 问渔 13.下列学者观点与其代表的哲学派别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 2.00) A.泰利斯:万物产生于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 C.老子:道生万物,道就是无 主观唯心主义 D.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 ( )。(分数: 2.00) A.必然联系 B.内部联系 C.直接联系 D.间接联系 15.古语有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列与该古语蕴 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分数: 2.00) A
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牵一发而动全身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16.下列关于客体与物质形态关系的观念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所有客体都是物质形态,所有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B.所有客体都是物质形态,部分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C.部分客体都是物质形态,所有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D.部分客体都是物质形态,部分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17.下列俗语与其所包含的哲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眼开则花明, 眼闭则花寂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体与精神相统一 D.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8、自然界是客观存在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 ( )。(分数: 2.00) A.意识是第一性的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 C.物质是第一性的 D.物质和意识都是决定性的 19.恩格斯曾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 正确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是说 ( )。(分数: 2.00) A.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B.意识 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分数: 2.00)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21.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 )。(分数: 2.00) A.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 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2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老子的世界观,即事物的存在是对立统一的,这就是矛盾。下面俗语体现了矛盾的哲学思想的是 ( )。(分数: 2.00)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
1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3.“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 )。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分数: 2.00) A. B. C. D. 24.“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
11、国。”这首西方流传的民谣说明的哲学原理是 ( )。(分数: 2.00) 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B.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C.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25.马克思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这一论断被邓小平概括为 ( )。(分数: 2.00)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26.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 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
12、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 1+1 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 )。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分数: 2.00) A. B. C. D. 27.2011 年幸福公式是什么 ?见仁见智,大学生说:“幸福理想实现 +父母健康”,某省委书记说:“幸福经济快速 稳定增长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大学生顺利就业。”以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分数: 2.00)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量变引起质变 C.
13、量的积累可以促成质的飞跃 D.意识对实践有指导和控制作用 28.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以上材料表明 ( )。(分数: 2.00)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英雄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这说明 (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
14、行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分数: 2.00) A. B. C. D. 30.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分数: 2.00) A.南希 B.但丁 C.康德 D.南丁格尔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 -试卷 4 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辩证法原理是 ( )。(分数: 2.00)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解析:解析:矛盾特殊性是唯物
15、辩证法原理的内容之一,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故本题选 C。 2.下列 上古神话中没有反映出人类主观能动性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分数: 2.00) A.大禹治水 B.后羿射日 C.精卫填海 D.刑天舞干戚 解析:解析:人类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A、 B、 C 三项均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D 项,刑天舞干戚象征的是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并未涉及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 3.“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16、”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分数:2.00) A.矛盾双方 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由恩格斯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灾难与历史进步互为矛盾的对立面,由历史灾难到历史进步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所以正确答案为 D。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分数: 2.00)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C.运动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解析:解析: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 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
17、方面的反映。所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哲学观和唯心主义哲学观的根本区别。运动与静止是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故本题应选 A。 5.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分数: 2.00) A.追求真
18、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解析:解析: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周国平与萧伯纳的观点不同在于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所以选择 D 选项。 6.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分数: 2.00) A.圣西门 B.大卫 .李嘉图 C.欧文 D.傅立叶 解析:解析:大卫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故本题应选 B。
19、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D.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原则 解析: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矛盾的基本表现 。推动人类社会性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故本题选 B。 8.下列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都具有客观性 C.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D.三维性是时间和空间的重要特点之一 解析:解析:三维性是空间
20、的特点之一,但不属于时间的特点。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9.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 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 )。(分数: 2.00)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解析:解析:“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这一句子中的“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预测,科
21、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性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因此本题应选 C。 A、 D 两个选项实际上是错误观点,尚未探测到的事物,有可能客观存在着,有可能是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无论存在与否都将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理性推测是否可靠最终要接受实践检验,而不是仅看这一推测是否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 B 观点正确,但未准确反映题意。故本题选 C。 10.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 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 ( )。(分数: 2.00) A.人的意识是能
22、动的,动物则是出于本能 B.人的意识水平比动物的意识水平高得多 C.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 D.蜜蜂的智慧在某些方面比人类高得多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动物的区别上明确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强调:“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 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而动物是出于本能。故本题选 A。 11.下列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分数: 2.00) A.城门失火,殃及池
23、鱼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D.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解析:解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或比喻眼光短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 B 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指一片树叶挡住了 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与题干表述的哲理相同。 A 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排除。 C 项,“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的是人的本性难以改变,体现的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排除。 D 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指平时积蓄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表示要
24、重视量变的积累,排除。故本题选 B。 12.下列古谚、古训中,没有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的一项是 ( )。(分数: 2.00)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人山问樵,入水问渔 解析:解析:“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表达的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其他三项均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本题选 D。 13.下列学者观点与其代表的哲学派别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 2.00) A.泰利斯:万物产生于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 C.老子:道生万物,道就是无 主观唯心主义 D.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
25、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解析:解析: A 项认为水是世 界的本原,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A 项正确;B 项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C 项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并不是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 A。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 ( )。(分数: 2.00) A.必然联系 B.内部联系 C.直接联系 D.间接联系 解析:解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用来比喻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之间,也可能存在着某种间接的联系,如果
26、 桌一方出现了问题,另一方也可能会遭受祸害。故答案为 D。 15.古语有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列与该古语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分数: 2.00)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牵一发而动全身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解析:解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 B 项“牵一发而动全身”蕴含的哲学道理与之相同。 A 项体现了物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是第二性的。 C 项体现的是人们对客观因素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 项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 为 B。 16.下列关于客体与物质形态关系的观念正确的是 ( )。(分数:
27、 2.00) A.所有客体都是物质形态,所有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B.所有客体都是物质形态,部分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C.部分客体都是物质形态,所有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D.部分客体都是物质形态,部分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解析:解析: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范畴,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客体不都是物质形态的,比如说人的思想、心理活动等,他们都是主体研究的对象,属于客体的范畴,但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存在。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事物,都是主体实践的对象。所以正 确答案为 C 项。 17.下列俗语与其所包含的哲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日有所思,夜有
28、所梦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体与精神相统一 D.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 解析:解析:“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说物质存在于人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即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属于唯物主义。因此,本题选 A。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 ( )。(分数: 2.00) A.意识是第一性的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 C.物质是第一性的 D.物质和意识都是决定性的 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
29、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故正确答案为 C。 19.恩格斯曾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 正确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是说 ( )。(分数: 2.00) A.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B.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解析:解析: A、 B 两项本身说法错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 项说法属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 项说法符合题意,本题选 C。 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
30、点是 ( )。(分数: 2.00)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解析:解析: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 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1.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 )。(分数: 2.00) A.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解析:解析:优秀的文化来源于时代的实践,而不是时代的智慧,故 A 项错误;优秀的
31、文化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但并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或者创造时代的未 来,故 C 项正确, B、 D 项错误。 2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老子的世界观,即事物的存在是对立统一的,这就是矛盾。下面俗语体现了矛盾的哲学思想的是 ( )。(分数: 2.00)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解析:解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的特点;“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体现的哲理是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体现的哲理是联系的观点;“操千曲而后晓 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32、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本题选 A。 23.“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 )。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解析: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正是反映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又为
33、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本题选 C。 24.“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首西方流传的民谣说明的哲学原理是 ( )。(分数: 2.00) 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B.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C.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D.量变和质 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解析:解析: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钉子与蹄铁、蹄铁与战马等这些对应的事物之间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4、“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反映了部分的变化对整体功能的影响。而丢失了一个钉子引发了一连串的变化,最后导致“亡了一个帝国”则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比较四个选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25.马克思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 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这一论断被邓小平概括为 ( )。(分数: 2.00)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解析:解析: 1988 年 9 月 5 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邓小平说:“马克思说过
35、,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2 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 26.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 1+1 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 )。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
36、罐的属性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解析:哲学中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实质上是用来表达人的需要和事物属性二者之间特定关系的。这种特定关系就是指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因此,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故项正确。人的需要会因时而变,人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事物的价值会随着二者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故项正确。 27.2011 年幸福公式是什么 ?见仁见智,大学生说:“幸福理想实现 +父母健康”,某省
37、委 书记说:“幸福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 +大学生顺利就业。”以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分数: 2.00)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量变引起质变 C.量的积累可以促成质的飞跃 D.意识对实践有指导和控制作用 解析:解析:对于“幸福公式”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是人的一种精神感受,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省委书记,都要受精神感受的指引,这反映了意识对实践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28.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 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
38、诚意当人民公仆。以上材料表明 ( )。(分数: 2.00)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英雄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D.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解析: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要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于是深受群众爱戴,表明了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 A、 D 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B 项表述错误,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故本题选 C。 2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39、 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这说明 (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解析:真理的条件性是真理具体性 的内容之一。真理的条件性是指真理的界限。界限是真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由于真理只是反映事物的本质方面,不能包括对象的一切,因此即使在它适用的界限内,也必须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相结合。不同条件下的三角形内角之和不同说明了真理是有条件的。故本题选 D。 30.德
40、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分数: 2.00) A.南希 B.但丁 C.康德 D.南丁格尔 解析:解析: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建立了实质上 是先验唯心主义的调和矛盾的哲学体系和不可知论。费希特从唯心主义立场上继承和批判了康德,建立了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谢林改造了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继承前辈哲学家的基础上,创建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建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故本题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