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9 年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150 分钟 ) 一、注意事项 (总题数: 4,分数: 100.00)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给定资料的内容,对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不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于你认为不符合的选项,分别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 200 字。 (分数: 15.00) (1).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国家已经确立了“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子女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而是选择到打工子弟学 校就读,这主要是我国教育制度造成的。(分数: 3.00) A.正确 B
2、.错误 A.正确 B.错误 (3).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分数: 3.00) A.正确 B.错误 (4).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教育政策美国宪法也没有把受教育权利作为基本的人权,相关法律和政策主要留给州政府来制定,即通过州政府制定流动人口教育法 律和政策保护流动人口受教育权。(分数: 3.00) A.正确 B.错误 (5).教育平等权利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内存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
3、不平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平等权是种种平等权的一种,它的价值根基是教育领域的正义和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分数: 3.00) A.正确 B.错误 (二 )请仔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进行概括: (分数: 35.00) (1).请你结合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受 教育权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概括成汇报提纲,供领导参考。 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 150 字。 (分数: 17.50) _ (2).、请针对材料 3、 4、 5、 6 中有关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阐述,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分析城市流
4、动人口子女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分析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要求:分析条理清 楚,对策合理,表述清楚字数不超过 300 字。 (分数: 17.50) _ 1.为改善流动儿童少年受教育环境, B 市政府办公厅拟专门发文加强未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的安全工作,下面是某秘书草拟的公文初稿,文中有若干处不符合公文行文规范要求,请找出错误,并按行文规范改正。 (10 分 ) B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B 政办发 06第 44 号 B 市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没有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安全工作的通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各市属机构:随着本市城市现代
5、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来该市接受义务教育流动儿童少年呈逐年增多趋势。为改善流动儿童少年受教育环境,确保师生安全,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未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安全工作通知 如下: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以下略 ) 2、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以下略 ) 3、明确职责,建立机制 (以下略 ) 特此通知 B 市人民政府 2006 年 7 月 12 日 (分数: 10.00) _ 2.请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40 分 )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字数 1000 1200
6、字。 (分数: 40.00) _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9 年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150 分钟 ) 一、注意事项 (总题数: 4,分数: 100.00)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给定资料的内容,对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不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于你认为不符合的选项,分别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 200 字。 (分数: 15.00) (1).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国家已经确立了“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目前仍然有 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子女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而是选择到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这主要是我国教育制度造成的。(
7、分数: 3.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主要原因在于户籍制度,户籍与教育权利相联,导致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受到限制。 A.正确 B.错误 解析:我国的户籍制度联系着一定的社会福利与权益,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城市居民享有较多的就业、福利等社会资源,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庞大的农民却成为社会资源分配较少的阶层。这种“数量悖论”,即是指人的数量与获得资源分配份额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 在某些方面极有可能存在反向关系,即数量众多的人,被分配到的资源却少之又少在现阶段的我国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3).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两个基
8、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分数: 3.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关于受教育权的两个基本要素表述不正确,应为公民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即教育机会均等,国家必须为公民平等接受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4).美国 联邦政府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教育政策美国宪法也没有把受教育权利作为基本的人权,相关法律和政策主要留给州政府来制定,即通过州政府制定流动人口教育法律和政策保护流动人口受教育权。(分数: 3.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对美国政府的做法概括不正确州政府也不制定专门的流动人口教育政策而是通过落实
9、联邦宪法中对公民迁徙权的保护来保护流动人口受教育权。 (5).教育平等权利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内存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不平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平 等权是种种平等权的一种,它的价值根基是教育领域的正义和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分数: 3.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 教育平等权的价值根基是人格尊严而不是教育领域的正义和公正。 (二 )请仔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进行概括: (分数: 35.00) (1).请你结合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受教育权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概括成汇报提
10、纲,供领导参考。 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 150 字。 (分数: 17.50) _ 正确答案: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儿童相比受教育权利不平等,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公民教育权与户籍制度相联系,流动人口子女没有流入地户籍,就难以同等享受当地的教育资源,这是导致受教育权利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国家有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没有充分落实。地方政府优先保障本地居民的教育权利,对流动人口子女未能做到同等保障。 ) 解析: (2).、请针对材料 3、 4、 5、 6 中有关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阐述,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1、分析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对策合理,表述清楚字数不超过 300 字。 (分数: 17.50) _ 正确答案: ( (1)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存在 的主要问题。 答案 主要问题是:在师资和硬件设施两个方面条件较差,有些学校不具备办学资质,教师文化程度低,有的无教师资格证书:教室面积、课桌椅等不合要求,厕所、饮用水、饮食卫生存在隐患,缺乏操场、体育设施:管理不规范,教材不统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分析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答案 问题成因在于:学校为民办,收费低廉经费短缺,导致办学者尽力压低成本支出各方面建设
12、因陋就简。师资来源为流出地教师任务重、待遇低,队伍稳定性差,导致所提供的教育水平不高。 对此 政府要本着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加强指导、监督和扶助,引导此类学校规范发展,统一教材和考核标准。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使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 解析: 1.为改善流动儿童少年受教育环境, B 市政府办公厅拟专门发文加强未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的安全工作,下面是某秘书草拟的公文初稿,文中有若干处不符合公文行文规范要求,请找出错误,并按行文规范改正。 (10 分 ) B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B 政办发 06第 44 号 B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没有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
13、学校安全工作的通报 各 区、县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各市属机构:随着本市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来该市接受义务教育流动儿童少年呈逐年增多趋势。为改善流动儿童少年受教育环境,确保师生安全,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未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安全工作通知 如下: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以下略 ) 2、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以下略 ) 3、明确职责,建立机制 (以下略 ) 特此通知 B 市人民政府 2006 年 7 月 12 日 (分数: 10.00) _ 正确答案: (文稿存在以下错误: 第一,标题错误。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回行把“没”和“有”作了拆分,写在两行内,没有保
14、持词意完整,“没有”两字应写在同一行内;二是用词不规范,“没有”一词不符合公文的严谨书面语体;三是表示的公文种类不正确,按内容应为通知,而不应是通报。应把标题改为 B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未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第二,行文关系不正确,超越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主送机关中 的“市委”各部门,不属于政府系统,政府办公厅单独行文的文件不应也无权发给党委部门,只有政府部门与党委部门联合行文的文件才可以发给党委部门。应把主送机关中的“市委”字样删去。 第三,主送机关没有顶格书写。不应空 2 格而应靠左侧顸格书写。 第四,正文首段没有另起一段。应在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左空 2 格书
15、写。 第五,“通知如下”中的“如下”不应另行书写。“通知如下”作为一个完整的短语,应写在同一自然段内。 第六,结束语格式不正确。缺少对贯彻执行本通知的要求,应加上“请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的语句;“特此通知 ”一句之后未加句号,应加句号表示结束。 第七,发文机关不正确。应为政府办公厅,而不是政府。发文机关应改为:B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解析: 2.请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40 分 )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字数 1000 1200 字。 (分数: 40.00)
16、 _ 正确答案: ( 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 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其中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不平等问题尤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各级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提供教育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党和国家“努力实现教育平等,维护社会公平”的有关方针政策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 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我国社 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膨胀,并呈现出“家庭化”的趋势。有了家、有了孩子就有教育需求。而
17、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却遭遇种种障碍:首先是户籍制度的壁垒。由于我国居民的户籍与教育等社会福利相联系,流动人口子女没有户籍就难以在当地入学,这成为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最大障碍。其次是教育资源的“瓶颈”。城市人口密集,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承受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压力。最后是地方利益的门槛。出于地方利益考虑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往往优先保证本地居民子女的教育需求,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 义务教育设置门槛,将无力负担高昂学费的农民工子弟拒之门外,使国家的有关政策很难得到真正落实。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教育平等。进而
18、推动社会在和谐氛围中持续进步。就必须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 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当前我国的现实选择。在社会管理制度难以突破的条件下,各地方政府立足当地实际。采取稳妥的方式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最现实的选择。这不外两条路:一是依托公办学校,二是扶持民办学校。义 务教育法和有关文件规定,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武汉市的经验表明。只要政府有足够的决心、采取得力的措施,就一定能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落实到位。具备条件的城市政府应借鉴武汉市做法,保证足够的财政补贴。对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一视同仁纳入公办学校就读。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引导、支持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发展,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保证校舍、体育和卫生等基础设施达标的需要并对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给予资助。同时,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引导其使用统 一教材和考核标准,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走规范化发展道路,更好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需要。 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是社会平等的一员但要实现这一群体真正与社会其他成员平等还“任重而道远”。实现社会平等必须从实现教育平等做起。各级政府要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此为突破口,促进流动人口群体平等融入社会进而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