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 7 月 7 日陕西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省直系统)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面试题 (总题数: 3,分数: 100.00) 1.群众赵某的车被限速指示牌砸了,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要求赵某提供指示牌产权单位开出的证明,赵某向相关政府部门打了 50 多个电话都没有问到该指示牌“归谁管”。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分数: 35.00) _ 2.“风俗可以造就法律,风俗也可以废除法律。”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数: 35.00) _ 3.目前,部分高校开始设立电子竞技专业,受到学生热捧,但部分家长表示质疑。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与家长之间的座谈
2、会,你作为一名青少年管教所的执法人员,在会上你会怎么说?请现场模拟。(分数: 30.00) _ 2018 年 7 月 7 日陕西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省直系统)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面试题 (总题数: 3,分数: 100.00) 1.群众赵某的车被限速指示牌砸了,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要求赵某提供指示牌产权单位开出的证明,赵某向相关政府部门打了 50 多个电话都没有问到该指示牌“归谁管”。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分 数: 35.00) _ 正确答案: ( 群众赵某的车被限速指示牌砸坏,打了 50 多个电话寻找指示牌产权单位无果,相关政府部门在此事件中表现
3、出的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赵某的切身利益,违背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对此事件相关部门必须严肃对待。 交通指示牌设立的初衷,本是规范道路车辆行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可像这样说倒就倒,反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次砸到了车可以赔,下次砸到了人怎么办?小小一块交通指示牌出了问题,却谁都不管,表面上看是多方管理造成的效率低下,本质上是对指示牌管理的权责认定不明确。此外,本就是政府设置的限速指示牌出了问题,相关人员不仅没有主动承担责任,想办法予以帮助和解决,反而推来推去,暴露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同时,也反映出交通指示牌的日常维护不到位。 为进一步规范交通指示牌的管理工作
4、,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首先,要理清权责。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乡间小道,每一块由政府依法依规 设置的交通指示牌,都要有明确的单位、人员负责管理并进行备案,出现问题严肃问责,从根本上杜绝各部门推诿扯皮。其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要加强日常管理。责任部门尽可能在指示牌附近设置视频监控,如有损坏立即检修。对于没有条件设置的,要定期进行交通指示牌情况排查,特别是在台风等极端天气来临之前更要进行重点检查维护。还应当在各路段公布道路设施报修电话,鼓励群众在出行过程中发现交通指示牌及其他道路设施出现损毁时及时拨打电话报修。最后,要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着力提升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
5、人民 服务的承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尴尬局面。 ) 解析: 关键点 1 “车被限速指示牌砸了” 群众的车被指示牌砸了,这一现象说明相关部门对于指示牌的管理不善,日常维护不到位,这就需要引起极大重视,避免再次出现砸到车甚至砸到人的情况。 关键点 2“ 50 多个电话” 群众打了 50 多个电话都没有问到该指示牌归哪个部门管,次数之多暴露了政府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考生在回答时,需要意识到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作答。 关键点 3 “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让考生谈看法,考生除了要揭示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说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措施避免再次出现这种现象
6、,从而打造服务型政府。 2.“风俗可以造就法律,风俗也可以废除法律。”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数: 35.00) _ 正确答案: ( 风俗习惯是我国民事法制的重要渊源。很多风俗符合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内容就是国家法律的直接来源。而不太适合的民族风俗习惯的往往也会在被国家适当修正后而成为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我们的风俗即是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良好的风俗也可以有效地促进法律的发展。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产生新的关系、新的问题,法律制定存在滞后性,无法调整日益出现的新问题。依据民事习惯做出的司法裁判具有适应性和亲和力。在引用国家制定的法律时
7、,适当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能够增加民众对法律的认同,可以增加法律适用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相关人员合理运用风俗习惯解决民事纠纷,弥补立法的不足,为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途径。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礼俗社会,法律不可能成为解决所有纠纷的灵丹妙药,在不与现行法律冲突的前提下,运用良好的风俗 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将风俗习惯合理地运用作为对法律裁决的一种补充。然而有的地方存在一些不好的风俗,因为对法律的不知、不畏,致使当地形成了抵触法律的风俗。有的地方风俗形成习惯,漠视了法律,致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而对于某一具体案件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官为了网满解决纠纷就不得不援引风俗习惯对案件做出判
8、决。这种裁判方法实际上是对习惯及法律的生搬硬套,裁判文书可能会出现相互矛盾的说理和判决依据及裁判结果,反而不利于纠纷的解决。 我们要合理运用风俗与法律。一是要确立民事习惯的法律地位。法律应该扩大承认科 学合理的风俗习惯的法律地位,并纳入法律规则中。二是要建立风俗习惯的司法适用规则,明确适用风俗习惯的基本条件。只有当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存在空白,或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时才可以考虑风俗习惯的运用,从而使那些不明确的内容得到合理的确定,不完整的内容得以有效补充。三是明确风俗习惯作为裁判依据的要求。风俗习惯能否被采纳为司法裁判的依据,法官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提出适用的风俗习惯应是具有确定内容的;第
9、二,人们对该习惯有着必须遵守的内心认同;第三,该习惯被人们持续地遵守和实行。 在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以及 强调司法为民的时代背景下,认识和探讨民俗习惯与法制建设之间所存在的相互联系与问题,尊重各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并合理、有效地将其运用到司法审判中,既可以提高审判效率,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 ) 解析: 关键点 1 “造就”“废除” 本题探讨的是风俗和法律的关系,“造就”和“废除”二词是两个关键的辩论点,考生在作答时,需要围绕这两个关键点分别充分地论述解释“风俗会造就法律”和“风俗也可以废除法律”两个分论点。考生可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进行作答。 关键点 2“结合实际谈看法” 结合实际
10、谈看法的要求,需要考生在作答时要紧密围绕现实生活,考生在说完看法之外,还可以联系实际谈谈具体要如何做才能把风俗和法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目前,部分高校开始设立电子竞技专业,受到学生热捧,但部分家长表示质疑。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与家长之间的座谈会,你作为一名青少年管教所的执法人员,在会上你会怎么说?请现场模拟。(分数: 30.00) _ 正确答案: ( 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陕西省青少年管教所的一名民警,今天来这里,是配合教育部和学校,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将我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总结的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大家说明,以便大家更好
11、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一说到电子竞技,大家可能就会联想到网吧里打游戏的小混混,认为他们不务正业。其实被人们误解和歪曲也实属正常,毕竟一直以来,未成年网瘾、因为游戏盗刷家长银行卡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负面影响让家长们下意识地将其与 电竞产业相联系。 但是任何专业的设定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早在 2003 年,电子竞技就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 99 个体育项目,并在 2008 年被重新定义为第 78 号体育运动项目,国家正在有意识地去培植和规范这个日益火爆的行业。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变化与需求。就目前中国电子竞技大发展来看,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市场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的,从职业选手、解说、裁判
12、、主播,到赛事策划等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所以通过专业的培训或者在学校学习获得职业技能,那么就业就不是问题,而且很有前景。 前不久西安的某所 学校组织学生来我们少管所学习,在我们做总结交流的时候,有的学生找我说,映人眼帘的是那冰冷且高高耸立的铁门。门口站着的是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武警,看着里面关押着统一灰色冈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犯,同学们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这些年,我遇到很多孩子,他们本性都不坏,只是一时的冲动,或者长久被忽略,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让他们做错了事。家长们在外忙碌,挣钱养家没有错,但教育孩子也是你们的责任,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养孩子,不只是物质养,更要精神养。平时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和
13、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你的关心与爱意。在 爱意里长大的孩子,很少有犯大错的。希望各位家长回去之后能认真思考下我今天说的内容,怎么样才是对孩子更好的,对家庭更好的做法。 谢谢大家。 ) 解析: 关键点 1 “质疑” 题目中,部分家长对于题中的现象存在质疑,这是本题的矛盾点所在,考生在回答时,需要围绕这一关键点思考应如何做才能够消除家长的质疑。 关键点 2“座谈会” 开展座谈会的目的是要解释说明,消除家长的质疑。考生在回答时,注意要了解清楚情况,并表明自己的身份,进行充分的论述。 关键点 3“青少年管教所的执 法人员” 本题为考生设置的身份是“青少年管教所的执法人员”,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身份和工作职责,注意说话的尺度,人情人境地进行说明。 关键点 4“现场模拟” 考生在看到现场模拟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转变人称,要将自己和家长转变为相应的主体,用“我”“你们”等人称进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