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 6 月 22日陕西省咸阳市行政系统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总分: 6.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面试问答 (总题数: 3,分数: 6.00) 1.重要决策听证制度不允许公务员作为听证代表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分数: 2.00) _ 2.今天是明天的基础,明天是今天的未来,对此你怎么理解 ?(分数: 2.00) _ 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和“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你支持哪种做法 ?(分数: 2.00) _ 2012 年 6 月 22日陕西省咸阳市行政系统公务员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总分: 6.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面试问答 (总题数: 3,分数:
2、 6.00) 1.重要决策听证制度不允许公务员作为听证代表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分数: 2.00) _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听证会是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对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性事务和各类政策,发表意见、进行交锋和说理的场所。举行听证的目的是保证决策的公平、公正,为政府决策提供 参考和依据。但是作为行政改革的进步之举,听证会制度运行得并不顺利。不少公民认为听证会只是“作秀”“走过场”“形式主义”等。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重要决策听证制度,公务员不能作为听证代表。 表面上看,公务员不能作为听证代表可以有效避免民意被“公意”代表,进而能保证听证会结论的公平性。但是,从法理层面上讲,公务员也是普通
3、公民,自然也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并保护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不能被轻易剥夺。从情理层面来讲,听证会也不应该出现拒绝公务员作为听证代表的这种极端情况。很多决策也关系到公务员的切身利益,比如,水价 、出租车价格上调,多数公务员并不都是受益方。公务员作为听证代表参加听证会,不一定对决策表示赞同意见,不一定不会代表民意。 再者,如果真的有人想操纵听证会,即便不让公务员参加,他们仍然是有办法的。如我们所知道的,少数地方让一些支持者当“托”,让他们来“代表民意”,或者在听证代表的报名上做手脚,把持反对意见者排除在外。由此可见,这一规定某种意义上讲,是“治标不治本”。成熟完善的听证会制度,应秉持公平公开
4、的原则选拔真正的听证会代表,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排斥公务员。 总之,听证会制度被引入我国的时间 还不长,这一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善还需一段时间。除了要保证听证代表选拔的透明性、公平性之外,还应明确听证会所形成意见或所得出结论的法律效力,决策部门假如无视听证会的意见或结论会产生怎样的法律责任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听证会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 解析: 2.今天是明天的基础,明天是今天的未来,对此你怎么理解 ?(分数: 2.00) _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今天是明天的基础,明天是今天的未来”这句话生动地表明了今天和明天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指导
5、作用。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今天和明天的关系延伸到时下与将来的关系上。 首先,“今天是明天的基础”表明的是“时下”对于“将来”的重要性。既然是“基础”,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时下”就没有“将来”。面向将来,我们必须重视时下。为了在将来取得成就、不留遗憾,就应该在时下下足工夫,积极准备、认真积累 ,不断为目标的实现聚集“正能量”。“今天是明天的基础”还表明,面向将来,必须立足时下。无视现实条件而对将来侃侃而谈,无疑是纸上谈兵。 其次,“明天是今天的未来”表明的是“将来”对“时下”的指引作用。如果只停留在时下,踯躅不前,就永远到不了将来。我们应该以将来为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造条件推动时下向将来
6、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社会也才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处理好手头的事情,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另一方面不能亦步亦趋、得过且过,应面向将来制订可行的计划,要不断开 拓工作的新局面,才能避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解析: 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和“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你支持哪种做法 ?(分数: 2.00) _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人才是第一资源,什么样的用人方法决定了人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和“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用人方法和用人原则。在我看来,在现代社 会中“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更为合理。“用人要疑,疑
7、人要用”中的“用”是目的,“疑”是手段。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么用人单位很容易陷入混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用人单位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疑”和“用”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用人要疑”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要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才也一样。在现代社会,人的品性、观念、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在使用人才之前要多打几个问号,多考察,多对比,才能做到量才录用,才有可能把人才安排到能充分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去。在用人之后也要“疑”。现代社会充满诱惑和陷阱,在种种的诱惑面前,人才 是否经得住考验,单靠个人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用人单位也应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如果疏于管理,失于监督,人才玩忽职守,其失职行为不能被
8、及时发现,这样就极有可能把用人单位推向失序的深渊。因此,用人是不能不“疑”的。当然,“用人要疑”并不是说对人才胡乱猜疑,没有半点信任,而是说在用人上,只有采取“疑”的态度,同时对人才给予更多的关注,用人单位才能真正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引导并督促人才恪尽职守,促进人才发奋有为,并进而推动用人单位获得长足的发展。 “疑人要用”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种负责的用人方法。因为“疑”毕竟还只是疑,并非已经是事实,在对人才未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的情况下,就置之不用,那么,人才就极容易被埋没,这对人才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负责的。用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资”。选聘人才,很难做到洞若观火,况且人也在发展变化着,只能说基本符合条件,至于今后是否出色,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这就蕴含着一种风险,有可能事与愿违,即或如此,虽有“他究竟能否干好”的疑虑,但也应看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