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重庆市江北区公选副处级领导干部笔试 (市政警理类 )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15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总题数: 10,分数: 20.00) 1.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口城市化始于 ( )。(分数: 2.00) A.原始城市阶段 B.中古城市阶段 C.近代城市阶段 D.现代城市阶段 2.市政学最早产生于 ( )。(分数: 2.00) A.欧美 B.中国 C.亚洲 D.前苏联 3.我国当前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管理本区域事务的 ( )。(分数: 2.00)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D.地方性法规 4.将市政职能
2、划分为防御职能和建设职能的标准是 ( )(分数: 2.00) A.城市事务的主要内容、特点 B.市政职能的性质和实现方式 C.市政职能的发展和消长趋势 D.各种职能产生的先后顺序 5.市长在其领导活动中,善于成功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网络的技巧和能力,称为市长 ( )。(分数: 2.00) A.应变能力 B.协调能力 C.人际关系能力 D.判断能力 6.我国设区市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是 ( )。(分数: 2.00)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市委任命 D.人大任命 7.我国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由 ( )。(分数: 2.00) A.市政府审批 B.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C.国务院审批 D.全国人大
3、常委会审批 8.城市政府追求行政效能而遵循的原则是 ( )。(分数: 2.00) A.政治原则 B.管理原则 C.科学原则 D.特殊原财 9.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是 ( )。(分数: 2.00) A.竞争型 B.营利型 C.企业型 D.事业型 10.决定人们消费总量的是 ( )。(分数: 2.00) A.生产构成 B.消费构成 C.生产总量 D.经营方式 二、案例分析题 (20 分 )(总题数: 1,分数: 20.00) 某县农业局通过公开选拔了局长,有四位副局长,该局长上任后曾多次表示要带领全体职工于好本局工作,上任 3 个月后,通过听取部分职工及对上任领导有意见的职工的
4、意见,对单位的制度、体制及职责分工等重新创新制定。有人说:该局长有魄力,敢于创新;有人说:这个制度下去要出问题。新的制度执行不久,单位的职工意见很大。局长说:“这几个副局长偷懒,各有各的小算盘,不想好好干事,我还不如直接安排相关人员算了。”副 局长说:“局长安排工作我们又不知道,我们也省省心。”相关人员说:“领导安排的事,我们也不好做啊。”这样整个团队凝聚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 问题:(分数: 20.00) (1). 1单位职工意见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分数: 10.00) _ (2). 2如果你是该单位的局长,应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分数: 10.00) _ 三、材料题 (20 分 )
5、(总题数: 1,分数: 20.00) 材料 1:有人到政府行政中心去办理审批事项,将相关的资料交至某部门,该部门受理后对其承诺三个月内审批完毕,但发现不是自己审批的权限,就按规定的时间将其转交另一审批部门,该部门接收到审批事项后,迟迟未予办理,问其原因,工作人员回答是本单位管理制度规定的,导致三个月仍末将进行审批,半年后才进行审 批,群众意见大。 材料 2:有单位到行政中心办理审批事项,将相关资料交至受理部门,按规定应在一个月内进行审批,一个月后,该单位到行政中心询问审批情况,工作人员随口答道,未审批出来,三个月后,该单位再次询问审批情况,工作人员仍回答未审批出来,后来才发现其实在一个月内早就
6、审批了。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让群众意见很大。 问题:(分数: 20.00) (1). 1请你就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分数: 10.00) _ (2). 2应如何进行改进 ?(分数: 10.00) _ 四、申论题 (40 分 )(总题数: 1,分数: 40.00) 11. 材料 1:某县副县长准备提拔某部门负责人,但在考察中发现其负责的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缓慢,组织部门结论说:限期将该工程进行完结,否则该职务将另行安排人 选。 材料 2:某领导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被责任追究。 材料 3:关于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些数据和事实。 问题: 自选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 1Q0旧字左右的议论文。(分数: 40.00)
7、 _ 2010 年重庆市江北区公选副处级领导干部笔试 (市政警理类 )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15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 答案中 (总题数: 10,分数: 20.00) 1.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口城市化始于 ( )。(分数: 2.00) A.原始城市阶段 B.中古城市阶段 C.近代城市阶段 D.现代城市阶段 解析: 2.市政学最早产生于 ( )。(分数: 2.00) A.欧美 B.中国 C.亚洲 D.前苏联 解析: 3.我国当前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管理本区域事务的 ( )。(分数: 2.00)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D.地方
8、性法规 解析: 立法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故选择 C 项。 4.将市政职能划分为防御职能和建设职能的标准是 ( )(分数: 2.00) A.城市事务的主要内容、特点 B.市政职能的性质和实现方式 C.市政职能的发展和消长趋势 D.各种职能产生的先后顺序 解析: 根据市政职能的性质和实现方式,可以把市政职能划分为防御职能和建设职能。 5.市长在其领导活动中,善于成功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网络的技巧和能力,称为市长 ( )。(分数: 2.00) A.应变能力 B.协调能力 C.人际关系能力 D.判断能力 解
9、析: 6.我国设区市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是 ( )。(分数: 2.00)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市委任命 D.人大任命 解析: 选举法第 2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故选 B 项。 7.我国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由 ( )。(分数: 2.00) A.市政府审批 B.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C.国务院审批 D.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 解析: 8.城市政府追求行政效能而遵循的原则是 ( )。(分数: 2.00) A.政治原则
10、B.管理原则 C.科学原则 D.特殊原财 解析: 9.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是 ( )。(分数: 2.00) A.竞争型 B.营利型 C.企业型 D.事业型 解析: 10.决定人们消费总量的是 ( )。(分数: 2.00) A.生产构成 B.消费构成 C.生产总量 D.经营方式 解析: 马克思认为,生产决定消费,所以生产总量决定人 们的消费总量。 二、案例分析题 (20 分 )(总题数: 1,分数: 20.00) 某县农业局通过公开选拔了局长,有四位副局长,该局长上任后曾多次表示要带领全体职工于好本局工作,上任 3 个月后,通过听取部分职工及对上任领导有意见的职工的意见,对单
11、位的制度、体制及职责分工等重新创新制定。有人说:该局长有魄力,敢于创新;有人说:这个制度下去要出问题。新的制度执行不久,单位 的职工意见很大。局长说:“这几个副局长偷懒,各有各的小算盘,不想好好干事,我还不如直接安排相关人员算了。”副局长说:“局长安排工作我们又不知道,我们也省省心。”相关人员说:“领导安排的事,我们也不好做啊。”这样整个团队凝聚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 问题:(分数: 20.00) (1). 1单位职工意见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分数: 10.00) _ 正确答案: ( 单位职工意见大产生的根源是,领导班子不团结。正职与副职之间的不团结直接导致了政令的不畅,甚至于出现跨级领
12、导,副职不作为,职工无所适从的问题。 ) 解析: (2). 2如果你是该单位的局长,应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分数: 10.00) _ 正确答案: ( 我认为,作为一名正职,我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单位工作的大局, 保证完成单位各项任务,并且让全体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其中,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是领导班子团结的关键。作为正职,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应当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我认为不论什么情况下,处理正职和副职关系的前提是把很好地完成工作放在第一位。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必须要以做好工作为大前提,绝不能因为领导班子内部的一些摩擦而影响了工作大局。 其次,作为正职,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领导工作水平、
13、民主作风,主动抓好部门的思想、作风建设,统一大家的思想,绝不搞独权。这样,才能在副职中间树立自己的威信。 最后,我一定会 努力挖掘发挥副职的潜力,决不把自己一个人的意见强加给整个领导班子。我会帮助、支持副职工作,大胆放手让副职承担重要工作,鼓励副职多出思路,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对于副职的过失,我会真诚地指出来,使副职不要带着情绪工作。工作中有不同意见,原则性要坚持,同时我也会大度地容忍一些非原则性问题。我认为这样,才有利于搞好正职和副职的关系。 总之,作为单位一名正职,我一定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处理好自己和副职之间的关系,在单位职工面前展现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风貌,带动全体职工做好每项工作。 )
14、 解析: 三、材料题 (20 分 )(总题 数: 1,分数: 20.00) 材料 1:有人到政府行政中心去办理审批事项,将相关的资料交至某部门,该部门受理后对其承诺三个月内审批完毕,但发现不是自己审批的权限,就按规定的时间将其转交另一审批部门,该部门接收到审批事项后,迟迟未予办理,问其原因,工作人员回答是本单位管理制度规定的,导致三个月仍末将进行审批,半年后才进行审批,群众意见大。 材料 2:有单位到行政中心办理审批事项,将相关资料交至受理部门,按规定应在一个月内进行审批,一个月后,该单位到行政中心询问审批情况,工作人员随口答道,未审批出来,三个月后,该单位 再次询问审批情况,工作人员仍回答未
15、审批出来,后来才发现其实在一个月内早就审批了。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让群众意见很大。 问题:(分数: 20.00) (1). 1请你就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分数: 10.00) _ 正确答案: ( 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公务人员,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以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 ) 解析: (2). 2应如何进行改进 ?(分数: 10.00) _ 正确答案: ( 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应当熟知各项行政许可的要求,对前来咨询、办理事项的群众和企业负首问责任。对属于中心办理的事项,应当准确、清楚地告知
16、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申报材料齐全的,要按 规定及时予以受理或办理;可以当场更正的申报材料,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书面告知需要补报的所有材料;不属于中心办理的事项,要指引群众和企业到有关部门办理。在接待来人、来电的咨询、查询、投诉、业务办理过程中,如发生拒绝、推诱或态度粗暴、蛮横等现象,一经查实,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调离并依法处理。 ) 解析: 四、申论题 (40 分 )(总题数: 1,分数: 40.00) 11. 材料 1:某县副县长准备提拔某部门负责人,但在考察中发现其负责的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缓慢,组织部门结论 说:限期将该工程进行完结
17、,否则该职务将另行安排人选。 材料 2:某领导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被责任追究。 材料 3:关于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些数据和事实。 问题: 自选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 1Q0旧字左右的议论文。(分数: 40.00) _ 正确答案: ( 环保问责 难在何处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自 2005 年底以来,中国共发生 140 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 23 天发生一起。目前,环境保护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民生议题。尽管国家已经将环境保护定为国策,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环境保护成效并不理想
18、,个别地区环境恶化趋势仍十分突出。 环境污染频发,环境问责势在必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别旧 6 年 2月,国家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 (现国家环保部 )联合发布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环境问责进行规范。但综观我国环境保护问责的现实,形势并 不乐观,甚至可以用一个“难”字来概括。环境保护问责究竟难在哪里呢 ? 一、环境问题责任界限难以划清 对于简单的环境污染事故,界限比较清楚,责任相对容易认定,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环境事件,认定起来特别国难。一些环境事故的发生有一个积累过程,如太湖蓝藻的爆发,是长期以来污水排放积累的结果,很难将责任划归到哪一任的领导身上。另一方面,环境污柒效应的发生有一
19、定的滞后性,如环境污染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从环境污染到疾病发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在此期间领导都可能更换了几任。环境污染的空间变化也今环境污染的责任界限模糊,如上游逐步污 染,在下游引发大的污染事故,污染的空气经过漂移导致其他地区发生环境污染等。由于责任界限难以有效地认定,环境保护问责就难以落实。 二、有些地方政府成为被问责者的“保护伞” 地方政府需对地方环境负责,造成环境污染者应该被问责理所当然,但在有些地区,地方政府维护环境污染者的权益,成了环境污染者的代言人、被问责者的“保护伞”,让环境问责成为空话,一旦出现环境问题,地方政府千方百计为其开脱,环境问责当然落实不下去了。 三、环保问责标准缺乏
20、可操作性 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但其适用对象局 限于国家工作人员或机关,一些非国家工作人员不受此规定的约束。即便如此,环境问责规定也缺乏比较细化的可操作性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困难。如该规定有一条“在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或者对未依法编写环境影响篇章、说明或者未依法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草案子以批准的”规定,“弄虚作假”怎么来衡量 ?确切的指标怎么制定 ?由于缺乏细化的可操作性标准,环保问责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对于非政府官员的问责,由于缺乏相应的问责标准,难度则更大。 四、缺乏有效的环保问责监督机制 环保问 责监督机制,是保证环保问责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建立长效的环保问责机制,并义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是环保问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长效的环保问责机制尚不健全。环保有责不问,大责小问现象十分普遍,让人感觉环保问责流于形式,使环保问责失去权威性和震慑性,从另一个角度助长了环保违法的泛滥。因而,必须建立环保问责监督机制,对于该问责没问责,大责小问甚至不问的问题进行监督,对问责人进行问责,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实处。 环保问责是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国家有关部门,应针对环保问责落实难的现实,开展专题研究 和实践,建立环保问责保障体系,发挥环保问责激励作用,促进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