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重点领域发展政策与规划、资源环境政策与规划、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三)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87980       资源大小:221.50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重点领域发展政策与规划、资源环境政策与规划、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三)及答案解析.doc

    1、重点领域发展政策与规划、资源环境政策与规划、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三)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44,分数:100.00)1.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严格控制的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的是_。 A.天然林、天然草场、沼泽 B.天然林、天然草场、湿地 C.沼泽、滩涂、湿地 D.沼泽、滩涂、天然林(分数:2.00)A.B.C.D.2.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有_。 A.行政管理能力 B.资源条件 C.土地利用现状 D.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E.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分数:2.00)A.B.C.D.E.3.我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将西部地区划分为_三个土地利用区。 A.三峡库区、平原区、高原区 B.西北区、西南区、青藏区 C.农区、林区、牧区 D.山地区、沙漠区、河湖区(分数:2.00)A.B.C.D.4.全国土地规划纲要把东部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土地利用区,分别是_。 A.闽粤琼区 B.湘粤皖赣区 C.京津冀鲁区 D.晋冀鲁豫区 E.苏浙沪区(分数:2.00)A.B.C.D.E.5.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其中属于东部地区的是_。 A.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 C.太湖杭州湾地区、苏锡常地区、京津地区 D.海峡西岸经济区

    3、、天津滨海新区、沪宁杭地区(分数:2.00)A.B.C.D.6.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对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区的划分是_。 A.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B.京津塘区、长江三角洲区、珠江三角洲区 C.京津冀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D.京津冀区、苏鲁豫区、闽粤赣区(分数:2.00)A.B.C.D.7.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把全国划分为_个土地利用区。 A.6 B.7 C.8 D.9(分数:2.00)A.B.C.D.8.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将“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基本口粮田”作为土地利用管理重点的区域是_。 A.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中部地区 D.东部地区(分数:

    4、2.00)A.B.C.D.9.根据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纲要,下列土地利用数量中,纳入约束性指标管理的有_。 A.园地面积 B.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C.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D.林地面积 E.耕地保有量(分数:2.00)A.B.C.D.E.10.我国目前正在编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其规划期是到_。 A2010 年 B2015 年 C2020 年D2025 年(分数:2.00)A.B.C.D.1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_规划。 A.战略性、基础性和引导性 B.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 C.长期性、先导性和约束性 D.长期性、基础性和引导性(分数:2.00)A.B.C.D.12.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必须

    5、坚持的开发理念有_。 A.发掘商业价值的理念 B.控制开发强度的理念 C.调整空间结构的理念 D.提供生态产品的理念 E.区分生态功能的理念(分数:2.00)A.B.C.D.E.13.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国国土空间按开发内容分为_。 A.城市化地区 B.工业化地区 C.农产品主产区 D.资源富集地区 E.重点生态功能区(分数:2.00)A.B.C.D.E.14.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特指_。 A.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B.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商业化开发 C.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开发 D.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分数:2.00)A.B.C.D.15.我国主体功能区按

    6、开发内容划分为_。 A.城市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B.城市化地区、资源富集区和生态保护功能区 C.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D.工业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和生态保护区(分数:2.00)A.B.C.D.16.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开发方式划分的主体功能区有_。 A.优化开发区域 B.城市化地区 C.重点生态功能区 D.优先开发区域 E.重点开发区域(分数:2.00)A.B.C.D.E.17.关于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_。 A.二者都属于城市化地区 B.二者开发方式不同 C.二者开发强度不同 D.二者开发内容不同(分数:2.00)A.B.C.D.1

    7、8.推进主体功能区开发,要将国土空间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是遵循_的原则。 A.优化结构 B.集约开发 C.协调开发 D.陆海统筹(分数:2.00)A.B.C.D.19.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构建我国国土空间“三大战略格局”,其中农业战略格局的主体是_。 A.“两横三纵” B.“七区二十三带” C.“两屏三带” D.“五片一带”(分数:2.00)A.B.C.D.20.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其中“三纵”是指以_通道为三条纵轴。 A.沿海、京哈京九、包昆 B.沿海、京哈京广、包昆 C.沿海、京沪京九、包昆 D.沿海、京沪京广

    8、、包昆(分数:2.00)A.B.C.D.21.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的产业带包括_。 A.优质水稻产业带 B.专用玉米产业带 C.优质棉花产业带 D.畜产品产业带 E.专用小麦产业带(分数:2.00)A.B.C.D.E.22.下列地区中,属于国家层面优化开发区域的是_。 A长江中游地区 B环渤海地区 C北部湾地区 D海峡西岸经济区(分数:2.00)A.B.C.D.23.下列地区中,属于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是_。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中原经济区 D.成渝地区 E.兰州西宁地区(分数:2.00)A.B.C.D.E.24.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9、关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定位的说法,错误的是_。 A.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B.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C.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 D.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分数:2.00)A.B.C.D.25.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管理原则中,除必要的科学实验活动外,严禁其他任何生产建设活动是对_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制。 A.核心区 B.管制区 C.缓冲区 D.实验区(分数:2.00)A.B.C.D.26.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属于国家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_。 A.大江大河流域 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D.国家森林公园 E.国家地质公园(分数:2.00)A

    10、.B.C.D.E.27.下列能源基地中,不能保障京津冀、山东半岛等城市化地区能源需求的是_。 A.山西 B.鄂尔多斯盆地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分数:2.00)A.B.C.D.28.用于支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发展的政府预算内投资,是指按_安排的投资。 A.主体功能区 B.领域 C.产业政策 D.各级财政部门(分数:2.00)A.B.C.D.29.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主要针对的是_。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分数:2.00)A.B.C.D.30.下列关于各主体功能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 A.重大制

    11、造业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 B.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要实施积极的人口退出政策,鼓励人口到重点开发和优化开发区域就业并定居 C.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要注重扶持区域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 D.禁止开发区域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应按照强制保护原则设置 E.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不发放排污许可证(分数:2.00)A.B.C.D.E.31.下列各项中,属于西部大开发三个重点发展区域的是_。 A.陕甘宁经济区 B.宁夏沿黄经济区 C.成渝经济区 D.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E.关中天水经济区(分数:2.00)A.B.C.D.E.32.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于成渝经济区战略定位的说法有_。 A.西部地区

    12、重要的经济中心 B.全国金融中心 C.深化内陆开放的实验区 D.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E.长江中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分数:2.00)A.B.C.D.E.33.根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位置的是_。 A.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B.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分数:3.00)A.B.C.D.34.未来十年中,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处于优先位置的是_。 A.城镇化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中部崛起战略 D.东北振兴战略(分数:3.00)A.B.C.D.35.下列各项中,属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原则是

    13、_。 A.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 B.坚持立足当前,筹划长远 C.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 D.坚持机制创新,开放合作 E.坚持发展为本,经济增长(分数:3.00)A.B.C.D.E.36.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到 2015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提高到_。 A.30% B.40% C.48% D.60%(分数:3.00)A.B.C.D.37.根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到 2020年,力争使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_。 A.1/4 B.1/3 C.2/5 D.1/2(分数:3.00)A.B.C.D.38.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中,不属于铁路网建设重点的是_。 A

    14、.加快京沪、京广、徐兰、杭昆、青太等客运专线和沪汉蓉快速通道 B.新开工山西长治至吉县、灵丘至平鲁、龙南里仁至杨村等地区开发性铁路新线 C.强化晋煤东运、南运通道建设,实施大秦铁路 4亿吨集疏运工程 D.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城际客运系统(分数:3.00)A.B.C.D.39.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到_年,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高速公路通道。 A.2013 B.2015 C.2018 D.2020(分数:3.00)A.B.C.D.40.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规划范围是_。 A.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B.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和蒙东地区 C.辽宁省、吉林省

    15、、黑龙江省和冀东地区 D.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其他老工业区(分数:3.00)A.B.C.D.41.根据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振兴目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 A.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B.形成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 C.形成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D.形成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分数:3.00)A.B.C.D.4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重点建设三个外包示范城市,分别是_。 A.大连、哈尔滨、长春 B.大连、哈尔滨、大庆 C.大连、沈阳、吉林 D.大连、沈阳、大庆(分数:3.00)A.B.C.D.43.国务院关

    16、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工建设三条铁路专线,分别是_。 A.京沈、沈大、沈丹 B.京沈、沈大、大丹 C.京沈、沈丹、长吉 D.京沈、沈丹、哈齐(分数:3.00)A.B.C.D.44.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优化东北地区能源结构的措施有_。 A.开工建设东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B.加快红沿河二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建设 C.大力推进既有电网改造 D.加大粮食主产区的电网改造力度 E.完成东北电网智能化改造升级(分数:3.00)A.B.C.D.E.重点领域发展政策与规划、资源环境政策与规划、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三)答案解析(总分:

    17、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44,分数:100.00)1.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严格控制的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的是_。 A.天然林、天然草场、沼泽 B.天然林、天然草场、湿地 C.沼泽、滩涂、湿地 D.沼泽、滩涂、天然林(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定。本部分知识点在前几年的考试中均未出现过,考生应了解相关内容,不能掉以轻心,以防在今年的考题中出现。考生要区分选项中的几种生态用地出现在哪些地方。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所以 B选项正确。 加强

    18、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1)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对沼泽、滩涂等土地的开发,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严格依据规划统筹安排。规划期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部分未利用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比例保持在 75%以上。 (2)构建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因地制宜调整各类用地布局,逐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空间格局。支持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以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草地和基本农田等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在城乡用地布局中,将大面积连片基本农田、优质耕地作为绿心、绿带的

    19、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2.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有_。 A.行政管理能力 B.资源条件 C.土地利用现状 D.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E.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分数:2.00)A.B. C. 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划分九个土地利用区的依据。本题在历年考试中为重要的出题点,可以以多选或者单选的题目形式出现,考生在复习本知识点时要熟记“西部三个,东北一个,东部三个,中部两个”。全国共九个土地利用区,注意区分各个土地利用区的归属,不要混淆。本题中,划分九个土地利用区的依据中没有行政管理能力,所以 A选项不正确,B、C、D、E

    20、 选项正确。3.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将西部地区划分为_三个土地利用区。 A.三峡库区、平原区、高原区 B.西北区、西南区、青藏区 C.农区、林区、牧区 D.山地区、沙漠区、河湖区(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九个土地利用区。考生在复习本知识点时要熟记“西部三个,东北一个,东部三个,中部两个”,并且土地利用区是以我国的地域名称命名的,本题中 A、C、D 选项中部分是地貌特征的区域,所以 B选项正确。4.全国土地规划纲要把东部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土地利用区,分别是_。 A.闽粤琼区 B.湘粤皖赣区 C.京津冀鲁区 D.晋冀鲁豫区 E.苏浙沪区(分数:2.00)A. B

    21、.C. 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九个土地利用区。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分西部、东部、中部三个区域各包含那几个具体区域。本题中 B选项湘粤皖赣区和 D选项晋冀鲁豫区都不是全国土地规划纲要中的分区,所以 A、C、E 选项正确。5.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其中属于东部地区的是_。 A.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 C.太湖杭州湾地区、苏锡常地区、京津地区 D.海峡西岸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沪宁杭地区(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九个土地利用区。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22、,所以 A选项正确。6.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对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区的划分是_。 A.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B.京津塘区、长江三角洲区、珠江三角洲区 C.京津冀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D.京津冀区、苏鲁豫区、闽粤赣区(分数:2.00)A. B.C.D.解析:7.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把全国划分为_个土地利用区。 A.6 B.7 C.8 D.9(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九个土地利用区基本为每年考试的必考知识点。考生需熟记全国共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其中东部西部各三个、中部两个、东北一个。 九个区域土地利用区 上述五道题目都是对我国土地利用区考点的考查。考生在

    23、复习时需熟记“全国九个,东、西各三个,中部两个,东北一个”,并注意以下两个出题点。 (1)全国九个区域土地利用区划分依据: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的差异。 (2)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区的划分。 西部地区:西北区、西南区、青藏区。 中部地区:晋鲁区、湘鄂皖赣区。 东部地区: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东北地区。8.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将“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基本口粮田”作为土地利用管理重点的区域是_。 A.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中部地区 D.东部地区(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为一个细节

    24、考点,从另一种角度进行考查,即说明管理重点,考查考生能否区分出其属于哪个地区。“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基本口粮田”是针对西部地区的,所以本题 A选项正确。 各土地利用区管理重点 (1)西部地区。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基本口粮田。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用地,重点支持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开发,逐步提高集约用地水平。 (2)东北地区。保障先进装备、精品钢材、石化、汽车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能源等产业发展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提高土地资源综合效益。适度增加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快城镇工矿建设

    25、用地整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重点保障东部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建设用地。开展土地利用政策与机制创新,为阜新、大庆、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提供用地保障。加强基本农田整理和建设,强化粮食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天然林、牧草地和湿地的保护,积极支持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东北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大工矿废弃地再利用力度,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改善矿区土地生态环境。 (3)中部地区。加大耕地整理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合理安排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建筑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和大型煤炭能源基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用地,适度增加年均新增建设用地

    26、规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4)东部地区。严格保护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加强水田等优质耕地的保护和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整合建设用地,降低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城镇和工业用地外延扩张,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9.根据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纲要,下列土地利用数量中,纳入约束性指标管理的有_。 A.园地面积 B.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C.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D.林地面积 E.耕地保有量(分数:2.00)A.B. C. 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约束性指标。题目中 A选项和 D选项是预期性指标,B、C、E 选项为约束性指标。考生要注意区分。 土地利用的约束性指标和预防性指标 (1)土

    27、地利用约束性指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等。 (2)预期性指标: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10.我国目前正在编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其规划期是到_。 A2010 年 B2015 年 C2020 年D2025 年(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划期。考生要注意记忆具体的规划时间。规划主要目标时间是 2020年,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所以 C选项正确。1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_规划。 A.战略性、基础性和引导性 B.战略性、基础性和约

    28、束性 C.长期性、先导性和约束性 D.长期性、基础性和引导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性质。考生在复习时要熟记关键性词语。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所以 B选项正确。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标时间、规范范围 (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2)规划主要目标时间:2020 年。 (3)规划范围: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12.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必须坚持的开发理念有_。 A.发掘商业价值的理念 B.控制开发强度的理念

    29、 C.调整空间结构的理念 D.提供生态产品的理念 E.区分生态功能的理念(分数:2.00)A.B. C. 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土空间需坚持的开发理念。题目中 A选项和 E选项为干扰选项,考生应注意区分。本题 B、C、D 选项正确。 国土空间必须坚持的开发理念 国土空间必须坚持的开发理念一共有六点: (1)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 (2)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 (3)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的理念。 (4)控制开发强度的理念。 (5)调整空间结构的理念。 (6)提供生态产品的理念。13.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国国土空间按开发内容分为_。 A.城市化地区 B.工业化地区 C

    30、.农产品主产区 D.资源富集地区 E.重点生态功能区(分数:2.00)A. B.C. 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划分依据。考生应注意区分依据和所划分类型的对应关系。按开发内容分,可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所以 A、C、E 选项正确。14.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特指_。 A.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B.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商业化开发 C.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开发 D.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部分为重要的考点之一,此部分知识点比较密集,考生要重点复习。限制开发,特指限

    31、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此定义中有两个关键性的定语条件“大规模高强度”和“工业化城镇化”,只有符合这两点才称为限制开发。所以本题答案为 A。15.我国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内容划分为_。 A.城市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B.城市化地区、资源富集区和生态保护功能区 C.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D.工业化地区、农产品生产区和生态保护区(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目在 2012年考试中出现过,考生在复习时要对历年的真题进行重点复习,掌握历年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重要知识点。16.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开发方式划分的主

    32、体功能区有_。 A.优化开发区域 B.城市化地区 C.重点生态功能区 D.优先开发区域 E.重点开发区域(分数:2.00)A. B.C.D.E. 解析:解析 本题目与上题考查的是根据不同依据划分的主体功能区,考生要注意区分。按开发方式,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本题目中 B选项和 C选项是按照开发内容划分的,D 选项正确的说法应为优化开发区域,所以本题答案为 AE。 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划分依据 (1)按开发方式划分: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2)按开发内容划分: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3)按层级划

    33、分: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17.关于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_。 A.二者都属于城市化地区 B.二者开发方式不同 C.二者开发强度不同 D.二者开发内容不同(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异同点。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都属于城市化地区,开发内容总体上相同,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不同。所以本题中 D选项说法错误,为正确答案。 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异同 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都属于城市化地区,开发内容总体上相同,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不同。18.推进主体功能区开发,要将国土空间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

    34、主,是遵循_的原则。 A.优化结构 B.集约开发 C.协调开发 D.陆海统筹(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原则,考生要熟悉每个原则所代表的含义。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是指优化结构原则,所以本题 A选项正确。 主体功能区开发的五大原则 (1)优化结构:将国土空间开发从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 (2)保护自然: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进行有度有序开发,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3)集约开发:要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任务,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分布、经济相对集中布

    35、局,走空间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 (4)协调开发:要按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进行开发,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5)陆海统筹:要根据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的统一性,以及海洋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进行开发,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协调开发。19.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构建我国国土空间“三大战略格局”,其中农业战略格局的主体是_。 A.“两横三纵” B.“七区二十三带” C.“两屏三带” D.“五片一带”(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战略格局的主体,考生要熟悉各战略格局的主体,并清晰主体所包含的具体含义。题目中

    36、,A 选项“两横三纵”是城市化战略格局的主体,B 选项“七区二十三带”是农业战略格局的主体;C 选项“两屏三带”是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主体;D 选项“五片一带”是关于能源开发的布局。所以 B选项正确。20.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其中“三纵”是指以_通道为三条纵轴。 A.沿海、京哈京九、包昆 B.沿海、京哈京广、包昆 C.沿海、京沪京九、包昆 D.沿海、京沪京广、包昆(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横三纵”的内容。本题选项基本相近,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分知识点中的“京九”、“京广”、“京哈”、“京沪”等各自在哪里出现,不要混

    37、淆。同时考生要熟记“两横”是指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三纵”是指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所以本题 B选项正确。21.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的产业带包括_。 A.优质水稻产业带 B.专用玉米产业带 C.优质棉花产业带 D.畜产品产业带 E.专用小麦产业带(分数:2.00)A. B. C.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农业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的内容。本部分内容比较多,考生掌握的话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记忆,并能区分。东北平原主产区要建设四大产业带:以优质粳稻为主的水稻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油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奶牛、

    38、生猪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题目中 C选项优质棉花产业带和 E选项专用小麦产业带是黄淮海平原的主要产业带,所以答案为 ABD。三大战略格局及其主体三大战略格局分别为城市化战略格局、农业战略格局和生态安全战略格局。(1)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三纵”为主体,全国主要城市化地区集中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总量。两横: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三纵: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2)农业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农产品供给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七区二十三带东北平原以优质粳稻为主的水稻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油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奶牛、生猪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黄淮海平原以优质强

    39、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和专用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蛋白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长江流域以双季稻为主的优质水稻产业带以优质弱筋和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带以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汾渭平原以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河套灌区以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华南以优质高档籼稻为主的优质水稻产业带甘蔗产业带以对虾、罗非鱼、鳗鲡为主的水产品产业带甘肃新疆以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

    40、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3)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为主体,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两屏: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三带: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22.下列地区中,属于国家层面优化开发区域的是_。 A长江中游地区 B环渤海地区 C北部湾地区 D海峡西岸经济区(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各主体功能区国家层面的具体区域。考生要分清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等几个主体功能区所涉及的具体区域。A 选项“长江中游地区”、C 选项“北部湾地区”和 D选项“海峡西岸经济区”都属于

    41、重点开发区域,B 选项“环渤海地区”属于优化开发区域,所以 B选项正确。23.下列地区中,属于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是_。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中原经济区 D.成渝地区 E.兰州西宁地区(分数:2.00)A.B.C. 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开发区域的具体区域。考生要注意区分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所包含地区。本题中“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属于优化开发区,所以 A选项和 B选项不正确,正确答案为 CDE。24.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定位的说法,错误的是_。 A.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B.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

    42、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C.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 D.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而 C选项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是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所以答案为 C。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含义、定位、开发原则及具体区域本知识点中,各主体功能区所包含的具体区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要注意记忆区分。 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及开发原则国家层面的具体区域国家优化开发提升国家竞争优化空间结环渤海地区、长区域力的重要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构。优化城镇布局。优化人口分布。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重点领域发展政策与规划、资源环境政策与规划、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三)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