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验检测员考试公路(路面基层与底基层材料)模拟试卷 7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二灰稳定粉土,石灰:粉煤灰宜选用( )。(分数:2.00)A.1:1B.1:2C.1:3D.1:42.当二灰稳定土配合比设计中石灰粉煤灰:土选用 30:70 时,则石灰:粉煤灰宜为( )。(分数:2.00)A.1:21:4B.1:21:3C.1:2D.1:33.当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强度不能够满足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强度要求时,可外加混合料质量( )的水泥。(分数:2.00)A.1B.2C.13D.12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路面底基层的配合比
2、设计,水泥剂量选( )。(分数:2.00)A.5,6,7,8,9五个用量B.3,4,5,6,7五个用量C.1,3,5,7,9X 个用量D.3,4,5,6四个用量5.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采用( )强度指标。(分数:2.00)A.R dB.CBRC.E sD.E C6.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以( )级配作为工程使用的目标级配。(分数:2.00)A.CBR 最低值B.CBR 中间值C.CBR 最高值D.CBR 平均值二、判断题(总题数:12,分数:24.00)7.做击实试验,击实筒可以放在任何地面上。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应反复灼烧试样,直至两次试验称量之差小于 0
3、0001g,即达到恒量。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在高温灼烧去掉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存在易氧化元素氧化。因此硫化物氧化引起的烧失量必须进行校正,其他元素引起的误差一般可忽略不计。(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0.粉煤灰细度与水泥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均采用负压筛析法,要求负压在 40006000Pa,筛析 2min。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1.击实法成型一般分为 5 层击实,而振动压实法应分 2 次装料。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2.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用作基层、底基层时可选用石灰:粉煤灰=1:21:4。 (
4、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3.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应校正由硫化物引起的误差,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的烧失量=测得的烧失量+吸收空气中氧的含量,其中,吸收空气中氧的含量=08(粉煤灰灼烧测得的 SO 3 含量一粉煤灰未经灼烧时的SO 3 含量)=08(由于硫化物的氧化产生的 SO 3 含量)。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4.如选用石灰煤渣土做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时,混合料中石灰应不少于 10,并应通过试验选取强度较高的配合比。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5.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与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中选用材料的比例相同。 ( )(分数:2.00)A.正确B
5、.错误16.水泥稳定土中土的塑性指数大于 17 时,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7.当石灰稳定砂砾土或碎石土时,可适当降低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强度。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8.水泥稳定碎石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级配宜符合 C-A-1-1 和 C-A-3 的要求,当用于底基层时,级配宜符合 C-A-4 的要求。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9.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中,R d = (分数:2.00)A.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保证率 P=95,Z =1645B
6、.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保证率 P=90,Z =1282C.R v R vD.同一组试验数据,样本异常值按 3S 法剔除应不多于 1 个20.现行规范推荐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中二灰:碎石为 20:8015:85,其原因是( )。(分数:2.00)A.混合料更加密实B.混合料形成骨架C.石灰、粉煤灰可起胶结作用D.石灰、粉煤灰可起填充孔隙作用21.水泥稳定类材料有( )级配。(分数:2.00)A.C-A-1,C-A-2,C-A-3,C-A-4B.C-B-1,C-B-2,C-B-3,C-B-4C.C-C-1,C-C-2,C-C-3D.C-D-1,C-D-2,C-D-322.用于高等级公路
7、路面基层的水泥稳定类材料,应符合( )级配要求。(分数:2.00)A.C-A-1,C-A-2,C-B-1,C-B-2,C-B-3B.LF-A-2S,LF-A-2LC.CF-A-2S,CF-A-2LD.G-A-3,G-A-4,G-A-523.水泥稳定材料作路面基层时,配合比设计推荐的水泥剂量为( )。(分数:2.00)A.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卵石,如 R d 50MPa,水泥剂量为 59,间隔 1B.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卵石,如 R d 50MPa,水泥剂量为 37,间隔 1C.对水泥稳定细粒料(土、砂、石屑等),水泥剂量为 513,间隔 2D.对水泥稳定细粒料(塑性指数12),水泥剂量为 81
8、6,间隔 224.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应该在第一阶段生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试验。按不同含:水率试拌混合料,并取样、试验。试验应满足( )规定。(分数:2.00)A.测定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B.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含水率变化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C.通过筛分试验,验证目标级配曲线D.通过 CBR 试验,确定材料的实际强度水平和拌和工艺的变异水平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10.00)某二级公路二灰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强度为 R d =08MPa,请回答以下问题:(分数:10.00)(1).下列原材料( )满足技术要求。(分数:2.00)A.抽样
9、检测当地钙质消石灰的 CaO+MgO 含量为 574,细度:无大于 060mm 颗粒,015mm 筛余为104B.抽样测试粉煤灰,活性氧化物总含量为 758,烧失量为 96C.碎石的压碎值为 142,最大粒径为 315mmD.碎石中应不含有小于 0075mm 粒料(2).关于确定二灰碎石混合料组配设计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二灰碎石混合料设计中碎石用量应控制在 70左右B.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通常在 1:21:4 范围之内C.石灰粉煤灰与级配碎石的比例一般选择 3 个D.进行击实试验确定不同比例二灰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3).采用四种不同比例的二灰碎石进
10、行标准击实试验,击实试验结果列入下表,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用试料与制备试件,方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A.采用 150mm150mm 的圆柱体试件B.每种二灰剂量碎石混合料按 13 个试件配制C.工地压实度要求为 97,制备一个配合比为 6:24:70 的抗压试件需 53125g 混合料D.一般采用风干试样计算所加水量(4).二灰碎石击实试验结果如下表,关于击实试验叙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面基层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标准08MPaB.标准养护 6d、浸水养护 1d 后的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C.若 D.配合比选择 8:22:7
11、0(5).施工配合比及其要求有( )。(分数:2.00)A.施工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碎石=8:22:70B.施工压实质量控制参数:最佳含水率为 100+(0515),最大干密度为 1930gcm 3C.生石灰块应在使用前 710d 充分消解D.二灰碎石混合料应当天碾压完成试验检测员考试公路(路面基层与底基层材料)模拟试卷 7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二灰稳定粉土,石灰:粉煤灰宜选用( )。(分数:2.00)A.1:1B.1:2C.1:3 D.1:4解析:解析:(JTGT F20 一 2015)规定,二灰稳定土用作基层
12、或底基层时,石灰:粉煤灰=1:21:4,对于粉土宜为 1:3。2.当二灰稳定土配合比设计中石灰粉煤灰:土选用 30:70 时,则石灰:粉煤灰宜为( )。(分数:2.00)A.1:21:4B.1:21:3 C.1:2D.1:3解析:解析:(jTGT F202015)推荐,二灰稳定土用作基层或底基层时,二灰:土=30:7010:90,其中石灰:粉煤灰=1:21:4。当二灰土的比例选用 30:70 时,石灰:粉煤灰宜为 1:21:3。3.当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强度不能够满足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强度要求时,可外加混合料质量( )的水泥。(分数:2.00)A.1B.2C.13D.12 解析:解析:依据(JT
13、GT F202015),当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强度不能够满足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强度要求时,可外加混合料质量 12的水泥进行综合稳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路面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水泥剂量选( )。(分数:2.00)A.5,6,7,8,9五个用量B.3,4,5,6,7五个用量 C.1,3,5,7,9X 个用量D.3,4,5,6四个用量解析:解析:依据(JTGT F20201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砂砾作路面底基层时,配合比设计推荐的水泥剂量为 3,4,5,6,7五个;对水泥稳定细粒土,塑性指数12,水泥剂量为 48,间隔 1,塑性指数12,水泥剂量为 614,间隔 2。5.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采用(
14、 )强度指标。(分数:2.00)A.R dB.CBR C.E sD.E C解析:解析:依据(JTGT F202015),用于路面结构层的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采用 CBR 强度标准作为设计强度。6.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以( )级配作为工程使用的目标级配。(分数:2.00)A.CBR 最低值B.CBR 中间值C.CBR 最高值 D.CBR 平均值解析:解析:依据(JTGT F20 一 2015),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应以 CBR 最高值的级配作为工程使用的目标级配,并确定相应的最佳含水率。二、判断题(总题数:12,分数:24.00)7.做击实试验,击实筒可以放在任何地面上。 ( )(分数:2.00)A
15、.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应放到坚实地面上,否则会影响击实效果。8.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应反复灼烧试样,直至两次试验称量之差小于 00001g,即达到恒量。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要求反复灼烧试样,直至两次试验称量之差小于 00005g,即达到恒量。9.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在高温灼烧去掉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存在易氧化元素氧化。因此硫化物氧化引起的烧失量必须进行校正,其他元素引起的误差一般可忽略不计。(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10.粉煤灰细度与水泥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均采用负压筛析法,要求负压在 40006000Pa,筛析 2min。 ( )(
16、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粉煤灰细度与水泥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均采用负压筛析法,要求负压在 40006000Pa,但水泥筛析 2min,粉煤灰要求筛析 3min。11.击实法成型一般分为 5 层击实,而振动压实法应分 2 次装料。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12.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用作基层、底基层时可选用石灰:粉煤灰=1:21:4。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13.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应校正由硫化物引起的误差,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的烧失量=测得的烧失量+吸收空气中氧的含量,其中,吸收空气中氧的含量=08(粉煤灰灼烧测得的 SO 3 含量
17、一粉煤灰未经灼烧时的SO 3 含量)=08(由于硫化物的氧化产生的 SO 3 含量)。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14.如选用石灰煤渣土做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时,混合料中石灰应不少于 10,并应通过试验选取强度较高的配合比。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15.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与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中选用材料的比例相同。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这两种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可选用相同比例的二灰:被稳定材料(二灰:土=30:70。10:90,二灰:碎石=20:8015:85),但二灰之间的比例不同,水泥:粉煤灰=1:31:5
18、,石灰:粉煤灰=1:21:4。16.水泥稳定土中土的塑性指数大于 17 时,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17.当石灰稳定砂砾土或碎石土时,可适当降低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强度。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当石灰稳定砂砾土或碎石土时,不可以降低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强度,且仅对公称最大粒径小于 475mm 的石灰土进行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验证,且 R 应不小于 08MPa。18.水泥稳定碎石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级配宜符合 C-A-1-1 和 C-A-3 的要求,当用于底基层时,级配宜符合 C-A-4 的要求。
19、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9.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中,R d = (分数:2.00)A.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保证率 P=95,Z =1645 B.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保证率 P=90,Z =1282 C.R v R v D.同一组试验数据,样本异常值按 3S 法剔除应不多于 1 个解析:解析:(JTGT F202015)规定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中,应计算一组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 R d 0 = 20.现行规范推荐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中二灰:碎石为 20:8015:85,其原因是( )。(分数
20、:2.00)A.混合料更加密实 B.混合料形成骨架 C.石灰、粉煤灰可起胶结作用 D.石灰、粉煤灰可起填充孔隙作用 解析:解析:(JTGT F20 一 2015)推荐二灰:碎石为 20:8015:85,主要是该比例范围可使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同时石灰、粉煤灰起填充孔隙和胶结作用。21.水泥稳定类材料有( )级配。(分数:2.00)A.C-A-1,C-A-2,C-A-3,C-A-4 B.C-B-1,C-B-2,C-B-3,C-B-4C.C-C-1,C-C-2,C-C-3 D.C-D-1,C-D-2,C-D-3解析:解析:依据(JTGT F202015),水泥稳定材料有 C-A-1,C-A-2
21、,C-A-3,C-A-4 级配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砂砾有 C-B-1,C-B-2,C-B-3 和 C-C-1,C-C-2,C-C-3 的级配要求。22.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的水泥稳定类材料,应符合( )级配要求。(分数:2.00)A.C-A-1,C-A-2,C-B-1,C-B-2,C-B-3B.LF-A-2S,LF-A-2L C.CF-A-2S,CF-A-2L D.G-A-3,G-A-4,G-A-5解析:解析:依据(JTGT F202015),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的水泥稳定类材料级配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砂砾 C-B-1,C-B-2,混合料密实时也可以采用 C-B-3;石灰粉煤灰稳定级
22、配碎石或砂砾 LF-A-2S,LF-A-2L;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砂砾 CF-A-2S,CF-A-2L;级配碎石或砂砾 G-A-4G-A-5。23.水泥稳定材料作路面基层时,配合比设计推荐的水泥剂量为( )。(分数:2.00)A.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卵石,如 R d 50MPa,水泥剂量为 59,间隔 1 B.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卵石,如 R d 50MPa,水泥剂量为 37,间隔 1 C.对水泥稳定细粒料(土、砂、石屑等),水泥剂量为 513,间隔 2D.对水泥稳定细粒料(塑性指数12),水泥剂量为 816,间隔 2 解析:解析:依据(JTGT F202015),水泥稳定材料做路面基层时
23、,配合比设计推荐的水泥剂量为: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卵石,如 R d 50MPa,水泥剂量为 5,6,7,8,9,如 R d 50MPa,水泥剂量为 3,4,5,6,7;对水泥稳定细粒料(土、砂、石屑等),如塑性指数12,水泥剂量为 5,7,9,11,13,如塑性指数12,水泥剂量为8,10,12,14,16。24.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应该在第一阶段生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试验。按不同含:水率试拌混合料,并取样、试验。试验应满足( )规定。(分数:2.00)A.测定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 B.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含水率变化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 C.通过筛分试验,验证目
24、标级配曲线D.通过 CBR 试验,确定材料的实际强度水平和拌和工艺的变异水平 解析:解析:依据(JTGT F20 一 2015),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第二阶段试验应满足:测定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含水率变化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通过 CBR 试验,确定材料的实际强度水平及拌和工艺的变异水平。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10.00)某二级公路二灰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强度为 R d =08MPa,请回答以下问题:(分数:10.00)(1).下列原材料( )满足技术要求。(分数:2.00)A.抽样检测当地钙质消石灰的 CaO+MgO
25、 含量为 574,细度:无大于 060mm 颗粒,015mm 筛余为104 B.抽样测试粉煤灰,活性氧化物总含量为 758,烧失量为 96 C.碎石的压碎值为 142,最大粒径为 315mm D.碎石中应不含有小于 0075mm 粒料解析:(2).关于确定二灰碎石混合料组配设计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二灰碎石混合料设计中碎石用量应控制在 70左右B.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通常在 1:21:4 范围之内 C.石灰粉煤灰与级配碎石的比例一般选择 3 个D.进行击实试验确定不同比例二灰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解析:(3).采用四种不同比例的二灰碎石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26、,击实试验结果列入下表,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用试料与制备试件,方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A.采用 150mm150mm 的圆柱体试件 B.每种二灰剂量碎石混合料按 13 个试件配制 C.工地压实度要求为 97,制备一个配合比为 6:24:70 的抗压试件需 53125g 混合料 D.一般采用风干试样计算所加水量 解析:(4).二灰碎石击实试验结果如下表,关于击实试验叙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面基层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标准08MPaB.标准养护 6d、浸水养护 1d 后的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C.若 D.配合比选择 8:22:7
27、0 解析:(5).施工配合比及其要求有( )。(分数:2.00)A.施工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碎石=8:22:70 B.施工压实质量控制参数:最佳含水率为 100+(0515),最大干密度为 1930gcm 3C.生石灰块应在使用前 710d 充分消解 D.二灰碎石混合料应当天碾压完成解析:解析:(1)依据(JTGT F20 一 201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级技术要求,二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级技术要求。级消石灰的技术要求为:CaO+MgO 的含量55,细度:060mm 筛余1,015mm 筛余不作要求;粉煤灰的活性氧化物(SiO 2 、Al 2 O 3 和 Fe 2 O 3 )
28、总含量70,烧失量20;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15mm,二级公路用碎石压碎值:类35,类3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用粗集料,塑性指数不大于 9。 (2)二灰碎石混合料设计中,一般二灰:碎石为 20:8015:85;石灰:粉煤灰通常在 1:21:4 范围之内;石灰粉煤灰与级配碎石的比例一般选择 35 个进行配合比设计;首先应进行击实试验确定不同比例二灰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然后再制备试件测定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 (3)粗粒土采用150mm150mm 的圆柱体试件,每组配制 13 个试件;一般采用风干试样计算所加水量;制备一个配合比为 6:24:70 试件所需要的混合料数量计算: m=v d k(1+w 0 ) = 151907(1+84)97 =53125g (4)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面基层,7d 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标准:极重、特重交通量09MPa,重交通量08MPa,中、轻交通量07MPa;标准养护 6d、浸水养护 1d 后,对质量损失合格的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