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二)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87069       资源大小:179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二)及答案解析.doc

    1、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二)及答案解析(总分:5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案例题 lilist-style-typ(总题数:19,分数:55.00)某煤电联营坑口火力发电厂,采用交流 500kV 电压等级、二回出线将电厂电力送到受端负荷中心变电所,送电线路长度(1)250km,每公里电容(C)0.0126336F,为限制工频过电压和潜供电流要在每条 500kV 线路受端侧装设150Mvar 高压并联电抗器。请分析和计算以下问题。(分数:4.00)(1).按电网最高工作电压计算,线路每公里充电功率(Qc)是U /U。 A.1.20Mvar; B.1.10Mvar; C.1.00Mvar; D

    2、.0.90Mvar。(分数:1.00)A.B.C.D.(2).电厂二回 500kV 出线线路总充电功率(Q c )是U /U。 A.500Mvar; B.600Mvar; C.700Mvar; D.400Mvar。(分数:1.00)A.B.C.D.(3).一般情况下采用高、低压并联电抗器容量(Q 1 )为U /U来补偿线路充电功率,才能符合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325-1989)要求。 A.420Mvar; B.600Mvar; C.540Mvar; D.480Mvar。(分数:1.00)A.B.C.D.(4).受端 500kV 变电所装设的低压并联电抗器容量(QLE)是U /U

    3、。 A.360Mvar; B.300Mvar; C.180Mvar; D.240Mvar。(分数:1.00)A.B.C.D.电力系统的无功负荷(感性)和无功电源(容性),在电力负荷高峰和低谷运行时都应采用分层(电压)和分区(供电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满足无功负荷的需要,保持系统运行电压水平。(分数:2.00)(1).下列U /U不是电力系统无功负荷。 A.异步电动机及变压器和串、并联电抗器无功损耗; B.高压直流输电换流装置无功消耗; C.输电线路无功损耗; D.电阻性用电设备。(分数:1.00)A.B.C.D.(2).变电所在确定无功容性补偿装置总容量时,原则上不考虑的是U /U。 A

    4、.变压器励磁“固定”空载无功损耗; B.变压器绕组可变有载无功损耗; C.变压器绕组电阻中的无功损耗; D.与变电所连接的电网线路部分的无功损耗。(分数:1.00)A.B.C.D.某大型发电厂采用 500kV 电压等级,并经两回输电线路(线路主要数据:2350km,LGJ-4400mm 2,每公里电抗为 0.28)向较强的受端电力系统送电,为了缩短输电线路的电气距离,以提高线路的输电能力和电力系统稳定性,根据规划论证决定在该输电工程中采用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分数:3.00)(1).对发电厂至受端电力系统之间输电线路的基本要求(或基本原则或基本条件)是U /U。 A.今后要“”进中间变电所;

    5、B.今后要“”进中间开关所; C.今后要“”进换流站; D.今后不再“”进中间变电所。(分数:1.00)A.B.C.D.(2).过多(或过高)的串联电容补偿会引起发电机空载时自励磁现象,在某种运行方式下还将产生次同步谐振。根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般宜选用串联电容器补偿度不宜大于U /U。 A50%; B60%; C90%;D70%。(分数:1.00)A.B.C.D.(3).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当串联电容器补偿度取 50%时,串联电容器装置总容抗(X c)是U /U。 A.98; B.49; C.55; D.65。(分数:1.00)A.B.C.D.已知某电厂发电机经 220kV 输

    6、电线路接于受端无限大系统母线,已归算到基准值的标么值参数如下(见图 16-1):发电机输入系统的功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分数:4.00)(1).静稳定理想功率极限(PM)计算时 取U /U。 A.80; B.90; C.85; D.75。(分数:1.00)A.B.C.D.(2).静稳定理想功率极限(PM)标么值为U /U。 A.1.500; B.1.400; C.1.327; D.1.200。(分数:1.00)A.B.C.D.(3).系统的综合电抗标么值(X)是U /U。 A.0.982; B.1.120; C.1.364; D.1.486。(分数:1.00)A.B.C.D.(4).发电机电动势

    7、(E)是U /U。 A.1.9725; B.1.8000; C.1.7000; D.1-6000。(分数:1.00)A.B.C.D.某 500kV 输变电工程建设主要数据假定如下:工程总投资(Z):30000 万元(其中线路、变电所各 50%)工程经济使用年限(n):25 年检修、维护费率:线路 2.2%、变电所 4.2%电力工业投资回收率(i):10%方案年电能损失费用(u 2):350 万元注:因本工程建设时间短,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不需要折算。(分数:4.00)(1).年检修维护费用(u 1)是U /U。 A.960 万元; B.900 万元; C.850 万元; D.1000 万元。(分数

    8、:1.00)A.B.C.D.(2).年运行费用(u)是U /U。 A.2000 万元; B.2310 万元; C.2500 万元; D.1800 万元。(分数:1.00)A.B.C.D.(3).投资(或资金)回收系数()是U /U。 A.0.13; B.0.10; C.0.11; D.0.12。(分数:1.00)A.B.C.D.(4).方案年费用(F)是U /U。 A.5610 万元; B.5200 万元; C.5000 万元; D.6000 万元。(分数:1.00)A.B.C.D.已知某 500kV 受端地区系统,由于电源不足需要从外区经较长的 500kV 线路输入有功功率约 1000MW,

    9、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分数:3.00)(1).受端系统无功补偿设备配置原则,以下U /U是不对的。 A.应按输入有功功率由 500kV 电网配置无功补偿设备; B.应按输入有功功率在受端系统相应配置无功补偿设备; C.应按输入有功功率的 40%在受端系统相应配置无功补偿设备; D.应按输入有功功率的 50%在受端系统相应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分数:1.00)A.B.C.D.(2).受端系统如果按输入有功功率相应配置的无功补偿设备,其安装地点应选择以下U /U方案。 A.安装在 500kV 变电所高压侧; B.安装在 500kV 变电所 220kV 侧; C.安装在受端系统某个 220kV 变电所

    10、; D.分别安装在由其受端系统供电的 220kV 及以下变电所中。(分数:1.00)A.B.C.D.(3).受端系统应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总容量,下面U /U不符合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325-1989)要求。 A.600Mvar; B.450Mvar; C.400Mvar; D.500Mvar。(分数:1.00)A.B.C.D.为了编制“十一五”期电力发展规划,某电力公司提供的“八五”、“九五”期和“十五”期前三年该省电力系统资料如下,请分析计算有关数据。1990 年全社会用电量(注:以发电量表示,以下同)为 91 亿 kWh,最高发电负荷为 1400MW;1995 年全社会用电量

    11、为 160 亿 kWh,年最高发电负荷利用小时数为 6400h;19952000 年平均增长率电量为 9.5%,电力为 10%;20002003 年平均增长率电量为 11.5%,电力为 12.0%。(分数:4.00)(1).1990 年最高发电负荷利用小时数是U /U。 A.6500h; B.6000h; C.5500h; D.7000h。(分数:1.00)A.B.C.D.(2).1995 年最高发电负荷是U /U。 A.2300MW; B.2400MW; C.2500MW; D.2600MW。(分数:1.00)A.B.C.D.(3).2000 年全社会用电量和最高发电负荷是U /U。 A.2

    12、70 亿 kWh 和 4320MW; B.260 亿 kWh 和 4160MW; C.245 亿 kWh 和 3920MW; D.252 亿 kWh 和 4026MW。(分数:1.00)A.B.C.D.(4).2003 年最高发电负荷利用率 是U /U。 A.0.70; B.0.80; C.0.65; D.0.60。(分数:1.00)A.B.C.D.某省在进行电力发展“十五”规划中,经调查收集到国民经济历史统计资料(国内生产总值 GDP、1990 年价格)如下:1990 年为 260 亿元;19901995 年平均增长率为 8.5%;2000 年为 600 亿元;2001 年比 2000 年增

    13、长 9.0%;20002003 年平均增长率为 9.5%。(分数:4.00)(1).1995 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U /U。 A.391 亿元; B.370 亿元; C.420 亿元; D.450 亿元。(分数:1.00)A.B.C.D.(2).2001 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U /U。 A.674 亿元; B.654 亿元; C.634 亿元; D.614 亿元。(分数:1.00)A.B.C.D.(3).2003 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U /U。 A.828 亿元; B.808 亿元; C.768 亿元; D.788 亿元。(分数:1.00)A.B.C.D.(4).19952000 年国内生产总

    14、值平均增长率是U /U。 A8.9%; B8.5%; C9.5%;D8.0%。(分数:1.00)A.B.C.D.某大区电力系统 2010 年规划有关数据如下:最高供电负荷(PG):55500MW(控制月份 12 月,未计厂用电和线损)各项备用率:取最高发电负荷的(%)值负荷备用 2%事故备用 10%检修备用 8%控制月份:受阻容量(P sh)100MW空闲容量(P k)2000MW厂用电、线损率(%):7.5%经过电力平衡计算,控制月份电力供需正好平衡。(分数:3.00)(1).该电力系统 2010 年最高发电负荷(PF)是U /U。 A.60000MW; B.65000MW; C.55000

    15、MW; D.70000MW。(分数:1.00)A.B.C.D.(2).该电力系统控制月份总备用容量(Pb)是U /U。 A.11000MW; B.14000MW; C.13000MW; D.12000MW。(分数:1.00)A.B.C.D.(3).本电力系统控制月份总装机容量是U /U。 A.74100MW; B.72100MW; C.70000MW; D.75000MW。(分数:1.00)A.B.C.D.已知某统调电力系统 2000 年全社会用电量为 500 亿 kWh,2010 年前电量平均增长率取 7.2%,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取 8%,电力弹性系数取 0.9。(分数:2.00)(1)

    16、.按电量平均增长率预测 2010 年全社会用电量是U /U。 A.1002 亿 kWh; B.1050 亿 kWh; C.1100 亿 kWh; D.952 亿 kWh。(分数:1.00)A.B.C.D.(2).按电力弹性系数法预测 2010 年全社会用电量是U /U。 A.952 亿 kWh; B.1100 亿 kWh; C.1002 亿 kWh; D.1050 亿 kWh。(分数:1.00)A.B.C.D.无功容性补偿容量不足将不能满足无功负荷的需要,使无功电源和无功负荷处于低电压的平衡状态下运行,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电压水平低,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一系列危害。(分数:2.00)(1).无功电源不

    17、足对电力系统的危害不正确的说法是U /U。 A.电力系统频率降低; B.设备功率不足,电力系统损耗增加; C.电气设备损坏; D.电力系统稳定度降低。(分数:1.00)A.B.C.D.(2).无功容性补偿容量不足会使电力系统稳定度降低,主要原因不对的U /U。 A.迫使发电机无功功率加大(一般距负荷中心较远的发电机); B.使送电线路受端系统运行电压被迫降低; C.如送电线路再发生故障时,受端系统因无功电源不足会使运行电压进一步降低,如果电压低到额定电压的 70%以下,就可能引起电压崩溃事故,造成大面积停电; D.并联电抗器因运行电压水平低其消耗的无功功率增加。(分数:1.00)A.B.C.D

    18、.某大区电力系统按发电能源种类分电源有水电(包括抽水蓄能电站)、火电(包括煤电、天然气和油电厂)及核电站,暂无其他新能源发电的电厂(如风力、太阳能等),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分数:2.00)(1).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下面U /U说法是不合理的。 A.担任基本负荷; B.担任调峰负荷; C.吸收低谷电量(也叫填谷); D.担任系统短时备用。(分数:1.00)A.B.C.D.(2).关于各类电厂分工(即在电力系统中的工作位置)原则,不正确的是U /U。 A.峰荷:由具有调节水库的水电站、火电厂中的调峰机组和燃气轮机等电厂承担; B.腰荷:由腰荷火电厂、引水道较长且调节池较小的水电

    19、站、抽汽供热机组的凝汽发电部分等承担; C.基荷:由基荷火电厂、核电站、热电厂(供热强制出力)、径流水电站和水电站(为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放水发出)的强制出力,以及抽水蓄能电站等承担; D.填谷负荷:由抽水蓄能电站承担。(分数:1.00)A.B.C.D.某地区电力系统远景规划预测的最高发电负荷为 15000MW,负荷备用率取 2%、事故备用率取 10%、计划检修按 8%,在扣除 200MW 受阻装机容量后,经电力平衡初步计算为供需平衡,可满足用电要求。(分数:3.00)(1).本系统总备用容量是U /U。 A.1200MW; B.1500MW; C.3000MW; D.300MW。(分数:1.

    20、00)A.B.C.D.(2).该系统需要装机容量是U /U。 A.1620MW; B.16500MW; C.15300MW; D.18000MW。(分数:1.00)A.B.C.D.(3).本系统实际规划总装机容量是U /U。 A.16400MW; B.18200MW; C.16700MW; D.15500MW。(分数:1.00)A.B.C.D.某电力系统为纯燃煤火电运行系统,无水电等其他电源,电源装机总容量(注:无受阻容量)是系统最高发电负荷的 1.3 倍。另外,发电机组最低(最小)技术功率为 50%,电力负荷日最小负荷率全年都不小于 70%。(分数:2.00)(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U /U

    21、。 A.电力电量平衡可得到保证; B.电力平衡可得到保证,电量得不到保证; C.电力平衡得不到保证,电量可得到保证; D.电力电量平衡均得不到保证。(分数:1.00)A.B.C.D.(2).关于调峰问题,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能适应负荷变动的需要和满足调峰要求; B.不能适应负荷变动的需要,也不能满足调峰要求; C.火电调峰幅度大于负荷变动范围,不存在调峰困难问题; D.汽轮发电机组调节性能既可以担任基荷和腰荷,也可以担任峰荷。(分数:1.00)A.B.C.D.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电压质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对保证用户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和寿命有重要的

    22、影响。根据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回答 220kV 及以上电网的电压质量标准有关问题。(分数:2.00)(1).枢纽变电所二次侧母线的运行电压水平不应按U /U要求来控制。 A.变电所的(地理)位置; B.电网额定电压的 1.01.1 倍;在日最大、最小负荷情况下其运行电压控制水平的波动范围(或波动幅度)应不超过 10%: C.事故后不应低于电网额定电压的 0.95 倍; D.电网短路电流水平的大小。(分数:1.00)A.B.C.D.(2).电网任一点的运行电压水平控制不合理的是U /U。 A.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超过电网最高工作电压; B.变电所一次侧(注:一般指高压侧)母线的运行电压正常情况下不

    23、应低于电网额定电压的0.951.00 倍; C.处于电网受电终端的变电所可取“B”项的低值; D.在电力系统特殊运行方式下可超过电网最高工作电压。(分数:1.00)A.B.C.D.某电力系统 2010 年丰水期最高发电负荷 20000MW,届时系统实际装机容量水电15000MW、火电 10000MW、最大单机容量 1000MW,负荷备用率取 3%、事故备用率 10%,经过电力平衡计算其工作容量由水电承担 13000MW、火电承担7000MW。(分数:4.00)(1).你认为负荷备用应该是U /U。 A.600MW; B.450MW; C.750MW; D.300MW。(分数:1.00)A.B.

    24、C.D.(2).事故备用容量U /U是正确的。 A.1500MW; B.2000MW; C.1000MW; D.2500MW。(分数:1.00)A.B.C.D.(3).火电厂所承担的负荷备用容量一般应该选U /U。 A.0MW; B.600MW; C.450MW; D.300MW。(分数:1.00)A.B.C.D.(4).水电站承担的事故备用容量是U /U。 A.1200MW; B.1300MW; C.800MW; D.700MW。(分数:1.00)A.B.C.D.某 500kV 输电线路根据电气计算分析:500kV 断路器变电所侧和线路侧的工频过电压倍数为最高相电压的 1.3 倍和 1.4

    25、倍以下,但潜供电流大于 12A 以上,不能满足快速单相重合闸要求,需要考虑装设 500kV 高压并联电抗器。(分数:2.00)(1).在下列U /U情况时不应该考虑装设高压并联电抗器。 A.线路断路器变电所侧和线路侧的工频过电压分别超过电网最高相电压的 1.3 倍和 1.4 倍时,需要采用快速单相重合闸保持系统稳定时; B.发电厂和电网因无功平衡需要,而又不便装设低压并联电抗器时; C.防止发电机自励磁和系统同期并列操作需要时; D.限制电力系统短路电流需要时。(分数:1.00)A.B.C.D.(2).采用装设高压并联电抗器措施可以降低本 500kV 输电线路的潜供电流水平,以实现快速单相重合

    26、闸保持系统稳定,下面对高压并联电抗器U /U说法是正确的。 A.应装设高压并联电抗器; B.应装设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高压并联电抗器; C.应装设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高压并联电抗器; D.应装设中性点经小电抗器接地并能补偿线路相间分布电容的高压并联电抗器。(分数:1.00)A.B.C.D.已知某发电厂 220kV 母线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压变动范围为(225.5237.6)kV,在事故运行方式下最低运行电压为 214.5kV。(分数:2.00)(1).问该电厂 220kV 母线在正常运行方式到事故运行方式下,如用系统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的允许电压偏移(偏差)范围(或幅度)是U /U。 A0%+10%

    27、; B-5%0%;C-5%+10%; D-5%+15%。(分数:1.00)A.B.C.D.(2).本电厂 220kV 母线在事故运行方式到正常运行方式时实际电压偏差范围是U /U。 A.-2.5%+8.0%; B.+2.5%+8.0%; C.-2.5%+2.5%; D.0%+8.0%。(分数:1.00)A.B.C.D.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水平的根本办法是合理加强电网结构,以及采用合适的提高系统稳定的措施。因此,在系统设计中应根据系统的不同特点,对电网结构建设提出要求,并采用合理的稳定措施以达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2001)、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131-19 84 试行)的要求。

    28、(分数:3.00)(1).合理的电网结构不应满足以下U /U基本要求。 A.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 B.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不致使其他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 C.多重故障下不采用措施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D.满足分层和分区的原则;能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分数:1.00)A.B.C.D.(2).以下控制系统短路电流的措施中,U /U是不对的。 A.将电网解环运行; B.增大系统的零序阻抗;加大变压器的阻抗;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 C.采用直流输电或直流联网; D.装设高压并联电抗器。(分数:1.00)A.B.C.D.(3

    29、).下面不是用来提高静态稳定的措施有U /U。 A.提高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B.采用紧凑型输电线路; C.同步发电机采用强力式自动励磁调节装置,在输电线路受端及中间变电所装设调相机,采用可控电抗器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D.减少电厂发电机开机台数。(分数:1.00)A.B.C.D.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二)答案解析(总分:5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案例题 lilist-style-typ(总题数:19,分数:55.00)某煤电联营坑口火力发电厂,采用交流 500kV 电压等级、二回出线将电厂电力送到受端负荷中心变电所,送电线路长度(1)250km,每公里电

    30、容(C)0.0126336F,为限制工频过电压和潜供电流要在每条 500kV 线路受端侧装设150Mvar 高压并联电抗器。请分析和计算以下问题。(分数:4.00)(1).按电网最高工作电压计算,线路每公里充电功率(Qc)是U /U。 A.1.20Mvar; B.1.10Mvar; C.1.00Mvar; D.0.90Mvar。(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Q C=CU 2=2fCU 2=23.14500.012633610-65502=1.2(Mvar)(2).电厂二回 500kV 出线线路总充电功率(Q c )是U /U。 A.500Mvar; B.600Mvar; C.

    31、700Mvar; D.400Mvar。(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Q C =QCL =21.2250=600(Mvar)(3).一般情况下采用高、低压并联电抗器容量(Q 1 )为U /U来补偿线路充电功率,才能符合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325-1989)要求。 A.420Mvar; B.600Mvar; C.540Mvar; D.480Mvar。(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Q L =Q 90%=60090%=540(Mvar)(4).受端 500kV 变电所装设的低压并联电抗器容量(QLE)是U /U。 A.360Mvar; B.300Mv

    32、ar; C.180Mvar; D.240Mvar。(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电力系统的无功负荷(感性)和无功电源(容性),在电力负荷高峰和低谷运行时都应采用分层(电压)和分区(供电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满足无功负荷的需要,保持系统运行电压水平。(分数:2.00)(1).下列U /U不是电力系统无功负荷。 A.异步电动机及变压器和串、并联电抗器无功损耗; B.高压直流输电换流装置无功消耗; C.输电线路无功损耗; D.电阻性用电设备。(分数:1.00)A.B.C.D. 解析:(2).变电所在确定无功容性补偿装置总容量时,原则上不考虑的是U /U。 A.变压器励磁“固

    33、定”空载无功损耗; B.变压器绕组可变有载无功损耗; C.变压器绕组电阻中的无功损耗; D.与变电所连接的电网线路部分的无功损耗。(分数:1.00)A.B.C. D.解析:根据电力系统设计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相关规定。某大型发电厂采用 500kV 电压等级,并经两回输电线路(线路主要数据:2350km,LGJ-4400mm 2,每公里电抗为 0.28)向较强的受端电力系统送电,为了缩短输电线路的电气距离,以提高线路的输电能力和电力系统稳定性,根据规划论证决定在该输电工程中采用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分数:3.00)(1).对发电厂至受端电力系统之间输电线路的基本要求(或基本原则或基本条件)是U /

    34、U。 A.今后要“”进中间变电所; B.今后要“”进中间开关所; C.今后要“”进换流站; D.今后不再“”进中间变电所。(分数:1.00)A.B.C.D. 解析:(2).过多(或过高)的串联电容补偿会引起发电机空载时自励磁现象,在某种运行方式下还将产生次同步谐振。根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般宜选用串联电容器补偿度不宜大于U /U。 A50%; B60%; C90%;D70%。(分数:1.00)A. B.C.D.解析:(3).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当串联电容器补偿度取 50%时,串联电容器装置总容抗(X c)是U /U。 A.98; B.49; C.55; D.65。(分数:1.00

    35、)A.B. C.D.解析:解析 X L(线路电抗)=0.28350=98()XC(串补容抗)=9850%=49()已知某电厂发电机经 220kV 输电线路接于受端无限大系统母线,已归算到基准值的标么值参数如下(见图 16-1):发电机输入系统的功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分数:4.00)(1).静稳定理想功率极限(PM)计算时 取U /U。 A.80; B.90; C.85; D.75。(分数:1.00)A.B. C.D.解析:(2).静稳定理想功率极限(PM)标么值为U /U。 A.1.500; B.1.400; C.1.327; D.1.200。(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

    36、(3).系统的综合电抗标么值(X)是U /U。 A.0.982; B.1.120; C.1.364; D.1.486。(分数:1.00)A.B.C.D. 解析:(4).发电机电动势(E)是U /U。 A.1.9725; B.1.8000; C.1.7000; D.1-6000。(分数:1.00)A. B.C.D.解析:某 500kV 输变电工程建设主要数据假定如下:工程总投资(Z):30000 万元(其中线路、变电所各 50%)工程经济使用年限(n):25 年检修、维护费率:线路 2.2%、变电所 4.2%电力工业投资回收率(i):10%方案年电能损失费用(u 2):350 万元注:因本工程建

    37、设时间短,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不需要折算。(分数:4.00)(1).年检修维护费用(u 1)是U /U。 A.960 万元; B.900 万元; C.850 万元; D.1000 万元。(分数:1.00)A. B.C.D.解析:(2).年运行费用(u)是U /U。 A.2000 万元; B.2310 万元; C.2500 万元; D.1800 万元。(分数:1.00)A.B. C.D.解析:(3).投资(或资金)回收系数()是U /U。 A.0.13; B.0.10; C.0.11; D.0.12。(分数:1.00)A.B.C. D.解析:(4).方案年费用(F)是U /U。 A.5610 万元;

    38、 B.5200 万元; C.5000 万元; D.6000 万元。(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1)u 1=3000050%2.2%+3000050%4.2%=960(万元)(2)u=u1+u2=960+1350=2310(万元)*已知某 500kV 受端地区系统,由于电源不足需要从外区经较长的 500kV 线路输入有功功率约 1000MW,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分数:3.00)(1).受端系统无功补偿设备配置原则,以下U /U是不对的。 A.应按输入有功功率由 500kV 电网配置无功补偿设备; B.应按输入有功功率在受端系统相应配置无功补偿设备; C.应按输入有功功率的

    39、 40%在受端系统相应配置无功补偿设备; D.应按输入有功功率的 50%在受端系统相应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分数:1.00)A. B.C.D.解析:(2).受端系统如果按输入有功功率相应配置的无功补偿设备,其安装地点应选择以下U /U方案。 A.安装在 500kV 变电所高压侧; B.安装在 500kV 变电所 220kV 侧; C.安装在受端系统某个 220kV 变电所; D.分别安装在由其受端系统供电的 220kV 及以下变电所中。(分数:1.00)A.B.C.D. 解析:(3).受端系统应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总容量,下面U /U不符合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325-1989)要求。

    40、 A.600Mvar; B.450Mvar; C.400Mvar; D.500Mvar。(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 325-1989)5.2 节的相关规定。为了编制“十一五”期电力发展规划,某电力公司提供的“八五”、“九五”期和“十五”期前三年该省电力系统资料如下,请分析计算有关数据。1990 年全社会用电量(注:以发电量表示,以下同)为 91 亿 kWh,最高发电负荷为 1400MW;1995 年全社会用电量为 160 亿 kWh,年最高发电负荷利用小时数为 6400h;19952000 年平均增长率电量为 9.5%,电力为 10

    41、%;20002003 年平均增长率电量为 11.5%,电力为 12.0%。(分数:4.00)(1).1990 年最高发电负荷利用小时数是U /U。 A.6500h; B.6000h; C.5500h; D.7000h。(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1)9110 51400=6500(h)(2).1995 年最高发电负荷是U /U。 A.2300MW; B.2400MW; C.2500MW; D.2600MW。(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16010 56400=2500(MW)(3).2000 年全社会用电量和最高发电负荷是U /U。 A.270 亿 kW

    42、h 和 4320MW; B.260 亿 kWh 和 4160MW; C.245 亿 kWh 和 3920MW; D.252 亿 kWh 和 4026MW。(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160(1+9.5%) 5=252(亿 kWh)2500(1+10%)5=4026(MW)(4).2003 年最高发电负荷利用率 是U /U。 A.0.70; B.0.80; C.0.65; D.0.60。(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252(1+11.5%) 3=349(亿 kWh)4026(1+12%)=5656(MW)3491055656=6170(h)*某省在进行电力发

    43、展“十五”规划中,经调查收集到国民经济历史统计资料(国内生产总值 GDP、1990 年价格)如下:1990 年为 260 亿元;19901995 年平均增长率为 8.5%;2000 年为 600 亿元;2001 年比 2000 年增长 9.0%;20002003 年平均增长率为 9.5%。(分数:4.00)(1).1995 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U /U。 A.391 亿元; B.370 亿元; C.420 亿元; D.450 亿元。(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260(1+8.5%) 5 =391(亿元)(2).2001 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U /U。 A.674 亿元; B

    44、.654 亿元; C.634 亿元; D.614 亿元。(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600(1+9%) 1=654(亿元)(3).2003 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U /U。 A.828 亿元; B.808 亿元; C.768 亿元; D.788 亿元。(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600(1+9.5%) 3=788(亿元)(4).1995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是U /U。 A8.9%; B8.5%; C9.5%;D8.0%。(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某大区电力系统 2010 年规划有关数据如下:最高供电负荷(PG):55500MW(控制月份 12 月,未计厂用电和线损)各项备用率:取最高发电负荷的(%)值负荷备用 2%事故备用 10%检修备用 8%控制月份:受阻容量(P sh)100MW空闲容量(P k)2000MW厂用电、线损率(%):7.5%经过电力平衡计算,控制月份电力供需正好平衡。(分数:3.00)(1).该电力系统 2010 年最高发电负荷(PF)是U /U。 A.60000MW; B.65000MW; C.55000MW; D.70000MW。(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1)P G=PF(1-%)式中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二)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