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60 及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1,分数:15.00)1.国家规划某矿区拟建原煤生产能力 240万 t/a的煤矿。井田面积 55km2,煤层埋深 100300m,储量丰,煤质优,平均含硫量 1.6%。拟同步建一矸石电厂与矿井工业场地相距 1km,公路可达,电厂用水拟采用地表水。煤矿位于风蚀为主的黄土高原,井田内耕地约占 15%,其中基本农田约占耕地的 1/3,井田内植被主要为灌丛和天然牧草,植被覆盖率约 38%,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 460mm,降水集中在 68 月,年蒸发量 2880mm。井田内有 7个村庄(360
2、 户 1500人),西北部有明长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由西北向东的一级公路通过;一小河 A(属类水体)从井田中部流过;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公路南侧,拟占用一部分耕地(已取得征地手续),煤矿原煤经筛分破碎分级出售;矿井水拟经一级沉淀处理后 60%回用于井下,其余达标排入小河 A;年产煤矸石(类固体废物,热值 7.0MJ/kg)60万 t。经可行性研究预测,矿井运行后地表沉陷深度约 45m。问题1根据国家煤炭开采政策,本工程应配套建设的工程是什么?说明理由。2列出地面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3针对明长城遗址,提出煤矿开采的保护措施。4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给出矿井水的回用途径。5给出本工程矸石场选
3、址的环境保护要求。(分数:15.00)_二、B/B(总题数:1,分数:15.00)2.某部门的乙烯炼化一体化原油储运配套工程,原油管线全长 230km,设计输油量 2000万 t/a,储油罐140万 m3。工程分 4个站场工程和 6条线路工程,在首站建 6座 10万 m3外浮顶油罐,在一个分输站建 8座 10万 m3外浮顶油罐,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是原油储罐呼吸排放的含烃气体,每个原油储罐大呼吸挥发的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 140t/a。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油罐定期清洗过程中产生的罐底污泥,油罐平均 6年清洗一次,每个原油储罐检修清洗产生的污泥为 12t。总投资 21.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 1.7亿元
4、。该项目沿线穿跨大、中型河流 12次,小型河流、沟渠共 45次,穿跨河流总长 12.34km,其中定向穿越河流长度 10.30km。沿线穿经铁路 10次,总长 1.34km,穿经一般公路 73次,总长 3.20km。沿线有 3处自然保护区。问题1该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2根据输油管线项目建设的特点,应采取哪些方面的生态保护措施?3该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根据素材提供的数据,计算首站和分输站油罐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的量。5计算清洗首站和分输站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以 t/a为单位。并判断这些工业固体废物属于哪一类?应如何处置?6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对该项
5、目进行定性的经济损益分析。(分数:15.00)_三、B/B(总题数:1,分数:15.00)3.某酒店工程建设,占地面积为 1000m2,建筑面积为 4000m2。地上 1、2 层为餐厅,预计最高就餐人数为500人;地下 1层为厨房及洗浴。地下 2层为供 100人住宿的员工宿舍。项目总投资为 4000万元。本工程以改造、装修楼房内部为主,该用地东、北邻居民住宅楼,南临某大厦,南街对面为高层居民住宅楼,北距火车站 200m,周边有居民区、学校、文教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项目包括地下燃气锅炉为冬季供暖的主要设备,各污水经化粪池截留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问题1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什么?敏感点是
6、什么?2大气污染源主要是什么?3运营期污水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主要包含哪些污染物?4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可以采取哪些环保措施?(分数:15.00)_四、B/B(总题数:1,分数:15.00)4.某地拟在一滨海风景名胜区附近建一国际一流的国际会议中心、滨海旅游度假中心。项目规划总面积1293.13hm2,建设用地 558.28hm2,总建筑面积约 36.48万 m2(含保留需改造的住宅 4.98万 m2),总投资13.6亿元。本项目以建设高档次的国际会议中心、度假酒店、商业娱乐、体育休闲运动、高级会员公寓等设施为主,同时进行沙滩区、生态防护绿地、潟湖水域及旧村等区域进行适度改造及完善,沿潟湖岸边设置
7、山湖步行景观道路,适当布置一些建筑小品,改造片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及新建片区内部道路交通网络,并沿路同期配置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以及园林绿化、广场及停车场、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项目选址区现状用地主要有菜地、村庄、鱼塘,沿海滨分布着 3km长的海滩及沙滩防护林,选址区西南面和南面各有一片漏湖,中部存在一片珍贵的香蒲桃林,海滩东头有鲍鱼厂,选址区内还散布着果园及沙石场,西南侧有一处滑坡高危区,另外选址区内存在大量未开发区及空地。问题1分析本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2分析项目的规划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4本项目的建设存在哪些潜在的环境风险问题?(分数:15.00)
8、_五、B/B(总题数:1,分数:15.00)5.某天然气管道工程包括 1条干线、1 条支干线和 3条支线,全长 2000km,设计输送压力 10MPa,管径采用 864mm。该项目主要内容及规模:新建气体快速截断、在线分析、分离、计量、增压、越站旁通系统,清管器发送、自动控制、压缩空气系统,紧急截断和放空系统及站场辅助配套系统。设计天然气处理能力为 120108m3。管道沿线设立 27座工艺站场。全线共设截断阀室 130座,其中于线设阀室 50座,支干线设阀室 30座,支线设阀室 30座。管道外防腐层全线采用环氧粉末聚乙烯复合结构(三层 PE);阴极保护采用以强制电流阴极保护为主,以牺牲阳极保
9、护为辅的阴极保护方法。附属工程包括通信和自控系统、供水、供热、供电等。站场建设包括新建生活污水化粪池、沉淀池、生产污水收集系统、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问题1本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何?2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3该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分数:15.00)_六、B/B(总题数:1,分数:15.00)6.某地拟建一垃圾焚烧发电厂及炉渣填埋场,首期建设规模为 600t/d,建设工期为两年,日耗水量约为2000t/d(主要是循环冷却水)。该项目总投资在 2亿3 亿元,职工总人数约为 50人,年发电量在 6000万8000 万 kWh。厂区占地 8.
10、5hm2,已预留日后发展用地。按照规划,该厂最终垃圾日处理量为1200t/d。残渣填埋区一期征地面积约为 43hm2(含水库面积 9.2hm2)。残渣填埋区规划控制用地(二期征地)35.63hm2,填埋容量约为 190万 m3。项目选址区位于山谷台地上,东面 3km处有一水库,水库主要用于养殖鱼、鸭,东面 2.5km处是林场,西北 1.5km处有一村庄,南面 8km处为一城镇。选址区周围为丘陵,地表坡度一般在 1225之间,坑谷最低标高 17m,山脊标高 70125m。选址区雨水汇入水库下游的小河,小河水环境功能为景观用水。附近地区自然植被多为人工马尾松中幼林及杉木林和矮灌丛林,代表植物群落为
11、马尾松-桃金娘、岗松-鹧鸪草群落。近年来,自然植被被大量砍伐,经济作物成为主导植被类型,主要有荔枝、柑橘等。选址区下游谷地主要为果园和苗圃。选址区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暖湿,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 21.422.3,一月份月均温 12.9,七月份月均温 28.7。年降雨量 1519.22206.5mm,多为台风降雨,集中在 58 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9%。受南亚热带季风影响,常年主导风以偏东风为主。问题1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2运营期大气的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何种预测模式,主要预测内容包括什么?3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4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12、如何布点?5在确定该选址区为可选场址之前还需做哪些工作?(分数:15.00)_七、B/B(总题数:1,分数:15.00)7.某油田拟新开发一个 35km2区块,年产原油 60104t,采用注水开采,管道输送。该区块新建油井 800口,大多数采用丛式井;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在井场泥浆池中自然干化,就地处理;集输管线长约 110km,均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开发区块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区内有小水塘分布,小河甲流经区内,并在区块外 9km处汇入中型河乙,在交汇口处下游 8km处进入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区块内有一省级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面积约 600hm2,在自然保护区内
13、不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井场和管线与自然保护区边缘的最近距高为 500m。集输管线穿越河流甲一次。开发区块内的主要土地类型和工程永久占地类型如表所示。 B开发区块主要土地类型和工程永久占地/B(单位:hm 2)类型 基本农田 草地 林地 河流水塘 合计区块现状 1210 900 1300 90 3500工程占用 7.9 11.9 0.8 0.4 21.0问题1确定本项目的生态评价范围。2指出本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3识别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的源项,判断事故的主要环境影响。4从环境保护角度判断完井后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简述理由。5简述输油管道施工对生态的影响。(分数:15.00)_八、B/B
14、(总题数:1,分数:15.00)8.某冶金企业拟为炼铁工程配套建设一个焦化厂,年产冶金干全焦(折合为不含水分的合格冶金焦)150 万t。项目总投资 20亿元,主体工程为 2座 50孔炭化室(高 5.5m)捣固焦炉,筛焦、煤气净化及化产回收工程等。辅助工程有循环供水系统、输配煤系统、供电系统。配套工程包括:190t/h 干熄焦,装煤出焦除尘、备用湿熄焦、酚氰废水站等。项目主要的废水为酚氰废水,产生量为 60t/h,混配 60t新水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外排,主要污染物是 CODCr、挥发酚、氰化物、氨氮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O 2 0.08t/h,烟尘 0.10t/h,NO 2 0.05t
15、/h,氨 0.004t/h,H 2S 0.0012t/h。项目所在地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降水量充沛;冬季干燥,夏季多雨,春秋干旱,全年主导风向为ENE。项目选址区位于山区丘陵地带的矿区,距市区 45km,区内工业以煤炭、水泥为主,资源丰富。选址区南 0.35km处有一村庄,东北 8km处有一镇,西偏北约 16km处为市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南偏西 18km处为区政府,东南约 2.0km处有一条河流,主要为农业灌溉。问题1该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2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污染情况进行预测?3根据城乡规划,该项目选址地区属于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废气、废水、噪声排放分别执行什
16、么排放标准?4根据上述题干,该项目有哪些方面符合、哪些方面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分数:15.00)_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60 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1,分数:15.00)1.国家规划某矿区拟建原煤生产能力 240万 t/a的煤矿。井田面积 55km2,煤层埋深 100300m,储量丰,煤质优,平均含硫量 1.6%。拟同步建一矸石电厂与矿井工业场地相距 1km,公路可达,电厂用水拟采用地表水。煤矿位于风蚀为主的黄土高原,井田内耕地约占 15%,其中基本农田约占耕地的 1/3,井田内植被主要为灌丛和天然牧草,植被覆盖率约 38%,属大陆性季风
17、气候,年均降水量 460mm,降水集中在 68 月,年蒸发量 2880mm。井田内有 7个村庄(360 户 1500人),西北部有明长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由西北向东的一级公路通过;一小河 A(属类水体)从井田中部流过;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公路南侧,拟占用一部分耕地(已取得征地手续),煤矿原煤经筛分破碎分级出售;矿井水拟经一级沉淀处理后 60%回用于井下,其余达标排入小河 A;年产煤矸石(类固体废物,热值 7.0MJ/kg)60万 t。经可行性研究预测,矿井运行后地表沉陷深度约 45m。问题1根据国家煤炭开采政策,本工程应配套建设的工程是什么?说明理由。2列出地面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3针
18、对明长城遗址,提出煤矿开采的保护措施。4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给出矿井水的回用途径。5给出本工程矸石场选址的环境保护要求。(分数:15.00)_正确答案:(1(1)应配套建设瓦斯抽放站,用作发电、燃料或用于生产化工产品。 (2)理由:根据“煤炭产业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和减少排放,鼓励煤层气(瓦斯)民用、发电、生产化工产品。 2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灌丛及天然牧草植被,特别是黄土高原植被;7 个村庄;明长城;小河 A。 3地上做到不在遗址保护范围内打井及建设其他设施;井下留设保护煤
19、柱。 4回用于电厂、洗煤厂等矿区用水单位、矿区绿化、井下洒水抑尘、黄泥灌浆等。 5矸石堆场 500m范围内不应有居民区;矸石堆场宣布置在远离居民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应布置在居民区等敏感区的下风向、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取水口的下游地区。)解析:二、B/B(总题数:1,分数:15.00)2.某部门的乙烯炼化一体化原油储运配套工程,原油管线全长 230km,设计输油量 2000万 t/a,储油罐140万 m3。工程分 4个站场工程和 6条线路工程,在首站建 6座 10万 m3外浮顶油罐,在一个分输站建 8座 10万 m3外浮顶油罐,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是原油储罐呼吸排放的含烃气体,每个原油储罐大呼吸
20、挥发的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 140t/a。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油罐定期清洗过程中产生的罐底污泥,油罐平均 6年清洗一次,每个原油储罐检修清洗产生的污泥为 12t。总投资 21.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 1.7亿元。该项目沿线穿跨大、中型河流 12次,小型河流、沟渠共 45次,穿跨河流总长 12.34km,其中定向穿越河流长度 10.30km。沿线穿经铁路 10次,总长 1.34km,穿经一般公路 73次,总长 3.20km。沿线有 3处自然保护区。问题1该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2根据输油管线项目建设的特点,应采取哪些方面的生态保护措施?3该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根据
21、素材提供的数据,计算首站和分输站油罐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的量。5计算清洗首站和分输站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以 t/a为单位。并判断这些工业固体废物属于哪一类?应如何处置?6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定性的经济损益分析。(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内容有:工程占地情况、土地利用影响分析、农业生态影响分析、林业、水产养殖影响分析、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景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沿线动植物影响分析、对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土地利用现有格局的保护和恢复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农业生态的保护措施、水土保
22、持措施、生态景观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道路交通影响防治措施。3该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原油管道泄漏事故和储罐区的风险。4(1)首站 6座 10万 m3外浮顶油罐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 6140=840(t/a)。(2)一个分输站 8座 10万 m3外浮顶油罐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 8140=1120(t/a)。5(1)首站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为 612/6=12(t/a)。(2)一个分输站油罐产生污泥的量的平均值为 812/6=16(t/a)。(3)总体油罐清洗产生的污泥量为 28t/a,这些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并应附有双方签订的处理协议。6(1)正面影响:
23、减少油品装卸过程中的损耗和烃类气体的挥发量,减少大气环境影响;节省因交通运输的污染及风险带来的投资;事故风险较低;降低因环境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减少人员及群众治疗疾病的费用。(2)负面影响:施工期对陆地生态的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农业生态一次性损失和依复性损失、林业损失、种植业损失、养殖业损失);运营期陆地生态资源损失;加热炉和锅炉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溢油对生态资源的影响。)解析:三、B/B(总题数:1,分数:15.00)3.某酒店工程建设,占地面积为 1000m2,建筑面积为 4000m2。地上 1、2 层为餐厅,预计最高就餐人数为500人;地下 1层为厨房及洗浴。地下 2层为供 100
24、人住宿的员工宿舍。项目总投资为 4000万元。本工程以改造、装修楼房内部为主,该用地东、北邻居民住宅楼,南临某大厦,南街对面为高层居民住宅楼,北距火车站 200m,周边有居民区、学校、文教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项目包括地下燃气锅炉为冬季供暖的主要设备,各污水经化粪池截留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问题1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什么?敏感点是什么?2大气污染源主要是什么?3运营期污水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主要包含哪些污染物?4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可以采取哪些环保措施?(分数:15.00)_正确答案:(1(1)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周边居民区、学校、文教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2)敏感点应该是东、北方
25、向的居民住宅楼。 2酒店厨房油烟;锅炉排放的废气。 3冲厕排水:酒店运营期间冲厕污水排放量较大,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悬浮物;洗浴排水:地下一层为洗浴场所,主要污染物包括悬浮物、有机物、洗涤剂等,但浓度不是很高,属于较清洁的杂排水;餐饮污水:厨房餐饮污水含有油脂和食物残渣等,其有机物、油脂、悬浮物浓度都比较高,是污染较重的污水。 4(1)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来自于固体废物和噪声,因此可以将施工废渣统一收集清理,对于施工产生的噪声采取避免夜间作业,使用减振施工设备等方式。 (2)运营期的主要污染有污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水在油污通过隔栅、筛网等分离处理后排放到市政管网;对油烟,应安装
26、净化装置,通过高于屋顶的烟囱排放;对于噪声,主要是使用低噪音排风扇,或者在冲着居民区的方向设置隔音屏蔽等;对于固体废物,包括泔水等,应当及时清理运送到市政垃圾处理站。)解析:四、B/B(总题数:1,分数:15.00)4.某地拟在一滨海风景名胜区附近建一国际一流的国际会议中心、滨海旅游度假中心。项目规划总面积1293.13hm2,建设用地 558.28hm2,总建筑面积约 36.48万 m2(含保留需改造的住宅 4.98万 m2),总投资13.6亿元。本项目以建设高档次的国际会议中心、度假酒店、商业娱乐、体育休闲运动、高级会员公寓等设施为主,同时进行沙滩区、生态防护绿地、潟湖水域及旧村等区域进行
27、适度改造及完善,沿潟湖岸边设置山湖步行景观道路,适当布置一些建筑小品,改造片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及新建片区内部道路交通网络,并沿路同期配置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以及园林绿化、广场及停车场、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项目选址区现状用地主要有菜地、村庄、鱼塘,沿海滨分布着 3km长的海滩及沙滩防护林,选址区西南面和南面各有一片漏湖,中部存在一片珍贵的香蒲桃林,海滩东头有鲍鱼厂,选址区内还散布着果园及沙石场,西南侧有一处滑坡高危区,另外选址区内存在大量未开发区及空地。问题1分析本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2分析项目的规划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4本项目的建设存在哪些潜在的环境
28、风险问题?(分数:15.00)_正确答案:(1(1)水环境影响:项目建设期施工废水、运行期生活污水(包括餐饮废水和环卫设施排水)、面源污染等。 (2)大气环境:施工期扬尘、运行期进出本区域的汽车车流量的增加引起的汽车尾气的影响以及餐饮油烟。 (3)噪声:主要是施工期噪声,运营期无大的声污染源,主要是进出本区域的汽车车流量的增加引起的交通噪声的影响及游客在区内活动产生的商业噪声。 (4)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植被破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5)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旧村改造中的旧建筑拆除等,运行期生活、办公垃圾以及餐饮垃圾等。 (6)生态环境影响:施工期植被破坏,施工活动改变现
29、有地貌会对选址区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行期废水及海滩人类活动、废水排放等会对鲍鱼厂和海域水生生态(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其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本项目的建设开发会改变选址区原有的景观,对选址区景观产生一定影响。 2(1)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分析: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站等容易对环境及游客产生影响的部分,在收集方便的基础上应安排在不影响景区景观及不会对游客产生影响的地方。 (2)各功能区的相容性分析:本项目在考虑开展国际会议的同时安排了体育活动、田园风光、临海观景等休闲活动,并配有商业服务。使得前来开会或者度假的人员能够尽情感受其中的美景及当地的田园特色。 (3)建设项目的
30、景观应当与附近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协调。 (4)规划与当地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建设内容的总体部署,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应与选址区所在地的总体规划一致。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陆上和近海,陆上范围主要是项目选址区外延 300500m,近海评价范围为项目选址区海湖岸带外延 35km。 4污水事故排放;滑坡、泥石流灾害事故;海啸风暴潮灾害风险。)解析:五、B/B(总题数:1,分数:15.00)5.某天然气管道工程包括 1条干线、1 条支干线和 3条支线,全长 2000km,设计输送压力 10MPa,管径采用 864mm。该项目主要内容及规模:新建气
31、体快速截断、在线分析、分离、计量、增压、越站旁通系统,清管器发送、自动控制、压缩空气系统,紧急截断和放空系统及站场辅助配套系统。设计天然气处理能力为 120108m3。管道沿线设立 27座工艺站场。全线共设截断阀室 130座,其中于线设阀室 50座,支干线设阀室 30座,支线设阀室 30座。管道外防腐层全线采用环氧粉末聚乙烯复合结构(三层 PE);阴极保护采用以强制电流阴极保护为主,以牺牲阳极保护为辅的阴极保护方法。附属工程包括通信和自控系统、供水、供热、供电等。站场建设包括新建生活污水化粪池、沉淀池、生产污水收集系统、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问题1本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何?
32、2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3该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分数:15.00)_正确答案:(1(1)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根据项目特点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施工时挖沟、堆放材料等,临时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和庄稼,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能恢复耕种,但管线位置禁止种植深根性植物(如树木、果树等);沿线站场用地永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施工产生施工噪声、扬尘等污染;破坏农业灌溉系统,影响农业生产;可能因管道泄漏,污染环境,引发燃烧甚至爆炸。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各工艺站场排放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和地表水环境;清管作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等污染;管道运行超压放
33、空气产生噪声污染;管道运输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等潜在事故隐患。 (2)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产废水、施工噪声,以及物料运送产生扬尘;运营期产生的废物,如工艺站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系统超压检修时排放的固体废物,空气压缩系统更换的废油,以及工艺站场产生的机械噪声和偶发噪声。 2(1)施工期:施工期毁坏庄稼、破坏植被和树木等生态环境,按照一次性损失、恢复期损失和永久性损失情况,分别补偿和保护。 (2)运营期:废气防治措施。沿途站场使用天然气做生活燃料,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于清管作业及站场异常排放的天然气,通过 15m高的放空管排放,天然气超压大量排放,经火炬燃烧后
34、排放。废水防治措施。天然气净化厂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各工艺站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产废水一起,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作为站场绿化用水,不外排。管道公司及各输气管理处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清管作业产生的少量固体废物,选择合适的地方定期填埋,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噪声防治措施。站场选址远离居民区;设备选型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放空口安装消声器;在压缩机的进气口、排气口设置消声装置,机组设置机罩;对站场周围及厂区内工艺装置周围,道路两旁,通过栽种树木等方式绿化。 3(1)对景观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管道在地下密闭输送,运营后原
35、有人工及自然植被逐渐恢复,故影响较小。 (2)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输气管线在运行期为全密闭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对河流水体造成影响,要预防和及时处理泄漏时对地表水的影响。沿线各中间站场废水主要是站内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作为站场绿化用水,不外排。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期各工艺站场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燃气轮机产生的燃烧废气,以及清管作业和分离器检修时排放的少量天然气,对环境影响较小。 (4)对声环境的影响。噪声源主要为压缩机组、空冷器、天然气放空系统、汇气管、截流阀等,如果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对固体废物的影响。固体废物包括站
36、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清管作业以及分离器检修产生的少量固体粉末,在妥善堆存及处置情况下,对沿线环境影响较小。 (6)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输气管道采用密闭输送工艺,正常工况下输运无泄漏污染,故对地下水环境不产生影响。运营期沿线各中间站场废水排放量较少,站内固体废物外运处置,因此正常工况下站内废水排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7)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各工艺站场在正常工况下站内生产废水、生活废水,经站内管网收集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绿化,对周围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站内固体废物的暂存地在采取防渗、防水、防雨等措施后,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解析:六、B/B(总题数:1,分数:15.00)6.某地拟建一垃
37、圾焚烧发电厂及炉渣填埋场,首期建设规模为 600t/d,建设工期为两年,日耗水量约为2000t/d(主要是循环冷却水)。该项目总投资在 2亿3 亿元,职工总人数约为 50人,年发电量在 6000万8000 万 kWh。厂区占地 8.5hm2,已预留日后发展用地。按照规划,该厂最终垃圾日处理量为1200t/d。残渣填埋区一期征地面积约为 43hm2(含水库面积 9.2hm2)。残渣填埋区规划控制用地(二期征地)35.63hm2,填埋容量约为 190万 m3。项目选址区位于山谷台地上,东面 3km处有一水库,水库主要用于养殖鱼、鸭,东面 2.5km处是林场,西北 1.5km处有一村庄,南面 8km
38、处为一城镇。选址区周围为丘陵,地表坡度一般在 1225之间,坑谷最低标高 17m,山脊标高 70125m。选址区雨水汇入水库下游的小河,小河水环境功能为景观用水。附近地区自然植被多为人工马尾松中幼林及杉木林和矮灌丛林,代表植物群落为马尾松-桃金娘、岗松-鹧鸪草群落。近年来,自然植被被大量砍伐,经济作物成为主导植被类型,主要有荔枝、柑橘等。选址区下游谷地主要为果园和苗圃。选址区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暖湿,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 21.422.3,一月份月均温 12.9,七月份月均温 28.7。年降雨量 1519.22206.5mm,多为台风降雨,集中在 58 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39、为 79%。受南亚热带季风影响,常年主导风以偏东风为主。问题1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2运营期大气的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何种预测模式,主要预测内容包括什么?3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4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5在确定该选址区为可选场址之前还需做哪些工作?(分数:15.00)_正确答案:(1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建设期、运营期和封场后三个阶段,各自的影响如下:建设期主要的环境影响包括:土石方开挖对植被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运营期:垃圾焚烧产生废气、填埋场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新鲜垃圾暂存池的渗滤液及炉渣填埋场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封场后:炉渣填埋场
40、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2(1)大气的环境影响预测模式:正常情况下:对于气态污染物比如 SO2、NO x、HCl 等采用点源高斯模式,对于颗粒物(TSP)采用倾斜烟羽模式;非正常情况下:采用非正常排放模式。(2)大气预测内容: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不利气候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出现的频率;评价区域季(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相应于各项的浓度分布图。3建设期:施工活动产生的 TSP;运营期:垃圾燃烧产生的 SO2、NO x、HCl、HF、烟尘、二*英;炉渣填埋产生的 TSP;垃圾堆放和炉渣填埋产生的恶臭气体:氨、H 2S等。4焚烧炉废气:监测
41、断面布设于废气处理没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填埋场废气:监控点在单位周界外 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 250m 范围内,监控点最多可设 4个,参照点只设 1个。5确定其选址是否符合当地的建设总体规划;调查该区的地质条件,确定是否位于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外、活动的塌陷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解析:七、B/B(总题数:1,分数:15.00)7.某油田拟新开发一个 35km2区块,年产原油 60104t,采用注水开采,管道输送。该区块新建油井 800口,大多数采用丛式井;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在井
42、场泥浆池中自然干化,就地处理;集输管线长约 110km,均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开发区块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区内有小水塘分布,小河甲流经区内,并在区块外 9km处汇入中型河乙,在交汇口处下游 8km处进入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区块内有一省级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面积约 600hm2,在自然保护区内不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井场和管线与自然保护区边缘的最近距高为 500m。集输管线穿越河流甲一次。开发区块内的主要土地类型和工程永久占地类型如表所示。 B开发区块主要土地类型和工程永久占地/B(单位:hm2)类型基本农田草地林地河流水塘合计区块现状12109001300903500工程占7.
43、911.0.80.421.用 9 0问题1确定本项目的生态评价范围。2指出本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3识别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的源项,判断事故的主要环境影响。4从环境保护角度判断完井后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简述理由。5简述输油管道施工对生态的影响。(分数:15.00)_正确答案:(1(1)本项目涉及敏感保护目标如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 (2)理由:本项目有非局部、潜在的、长期的、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影响,要从维护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和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来确定评价范围。因此,本项目的生态评价范围应以重要评价因子(地表水、生物量等)受影响的
44、方向为扩展距离不小于 830km,至少应将区块外 17km的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包括在内。 2省级天然林自然保护区、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农田、草地、林地、河流水塘。 3(1)主要是钻井作业井喷事故、集输管线破裂、站场等储油设施破损油类外泄或遇火引发的环境风险事故。 (2)石油烃外泄造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植被的污染:污染空气对人群及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落地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使土壤透气性下降,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长与繁殖,影响地表水功能;石油烃类着火发生爆炸易酿成安全事故,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危害;在灭火过程中大量的人员、机械活动对生态的破坏,还存在灭火剂对环境的污染。 4(1)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钻井废水采取在井场泥浆池中自然干化,就地处理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2)这三类物质虽然均产生于井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