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57 及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1,分数:15.00)1.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 116.8km,项目沿线经过 5 个镇、10 个村、2 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现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 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 8 座(2 座全互通、3 座半互通、2 座跨线、1 座环形回头匝道)、跨河桥梁 1 座、隧道 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 4 座,保留立交、跨线 2 座。项目沿线最近的
2、村庄距拟建公路 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m2,临时建筑 19344m2,征地面积 13 万亩。全程弃土点 10 个,取土点 11 个,有高填方段 3000m。项目总投资 45 亿元。项目选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 78 月份。问题1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及内容?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分数:15.00)_二、B/B(总题数:1,分数:15.00)2.某地一国家规划矿区内拟“上大压小”
3、,关闭周边 6 个小煤矿整合新建一个大型煤矿,产煤涉及规模为400 万 t/a。根据项目设计文件,矿区地面有设计主井和副井各一处,通风井两处,洗煤厂一处。洗煤厂设尾矿库一座,洗煤废水能够重复利用。工程设矿井水地面处理站一个,拟配套建设一个瓦斯抽放站用于发电,并建设矸石场储存矸石作建筑材料。矸石场选在开采境界边缘地带的一处山凹内,预计可堆放矸石30 年。 该矿区雨量充沛,植被丰富,易发生泥石流,区内农作物种类繁多。井区范围内有泉点 15 个,其中 5 个为村民饮用水源。开采境界内有中型河流一条,为下游某城市的饮用水源。工程预测最大沉陷区内有村庄 2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其他均为农田和林
4、地。 问题 1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2简述该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3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沉陷区的现场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从目前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来看,本矿建成投产前必须落实哪些措施? 5该项目中,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物控制因子是什么? 6该项目的丰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分数:15.00)_三、B/B(总题数:1,分数:15.00)3.某制糖企业位于规划的工业区(周围为农田),拟通过技改项目使现有日榨甘蔗 6000t 规模扩建到10000t 规模。利用企业现有厂址进行技改、扩建。技改后增加 1 台 75t/h 锅炉,废气及烟尘、二氧化硫将有所增加;结合“以
5、新带老”措施,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用无滤布真空吸滤机消除洗滤布水的产生,废水及水污染物将减少,技改后的全厂水平衡图如图所示。废水污染物主要是 COD、BOD 5、NH 3-N、SS。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现状空气质量达标;A 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 25m3/s。水环境功能执行类水质标准。现状河流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类水质标准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 DO、BOD 5、COD。企业废水排放口下游10km 有一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由取水口至上游 5km 河段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上边界距取水口 550m)。(分数:15.00)_四、B/B(总题数:1,分数:15.0
6、0)4.某糖厂建造工程占地总面积 2km2,总投资为 2 亿元,环保投资 2000 万元,工程设计生产能力为日榨10000t 甘蔗,主要工程有压榨车间(甘蔗堆场、原料预处理)、制炼车间(蒸发、澄清、过滤、成糖)、石灰乳化间、机修间、皮渣除髓打包间,辅助工程有锅炉房及电力间、变电站及车间动力配电、照明通信系统、成品库、五金库、循环喷水冷却池、办公楼等配套设施。本工程排污口下游 20m 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评价区内还有少量其他国家级、自治区级濒危动、植物及特殊栖息地保护区、文物古迹等。工程废水就近排入水体,但水体的容量小而排污大,产生一定的矛盾。工程附近有小学和居民区,居民区最近离本工程地址只有
7、200m。工程污染物排放以有机废水为主,其次为噪声污染和废气污染。废水主要是冷凝水,包括含高浓度 SS 的锅炉除尘冲灰水、含高浓度有机物的废糖蜜(橘水)、洗滤布水及少量洗罐水。锅炉燃料以蔗渣为主,废气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噪声包括生产车间的设备噪声和运输噪声。问题1本项目进行评价所需的污染物因子和指标有哪些?2本项目评价的敏感点是什么?3对于运营期产生的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案?4对于各类废渣如何处理比较环保?5对于噪声污染有哪些控制措施?(分数:15.00)_五、B/B(总题数:1,分数:15.00)5.西南某山区 A 河流长约 420km,流域面积 5 万 km2,河床坡降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
8、十分丰富。某省政府拟对区内 A 河流进行水电梯级开发,并制订了水电开发专项规划。根据资料查阅和初步现场踏勘,已知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交通不发达。A 河流中经济鱼类较多,流域内山丘植被丰富,均为人工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流域内有 1 处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文本设计了 2 个开发建设方案,并从工程经济技术角度推荐了自上而下建设“一库六级”水电站方案,开发方式有引水式、堤坝式 2 种。规划方案实施后需迁移人口 4 万人,涉及 2 个县的 8 个乡镇 15 个村。规划文本认为,水库淹没对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影响不大。问题1简述本水电
9、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2该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与不确定性主要有哪些?3本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根据本水电规划内容,阐述水电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主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分数:15.00)_六、B/B(总题数:1,分数:15.00)6.某地拟对一山区河流进行水电梯级开发,河流长度约 380km,河床坡降较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流域面积 4 万 km2,农田相对较少,且分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交通不发达。河流中经济鱼类较多,山丘植被均为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流域内有自然保护区 3 处(其中,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10、1 处),风景名胜区 5 处,但均为山丘区,从规划报告来看,水库淹没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影响不突出。规划报告提供了 3 个开发建设方案。规划创造从工程经济技术角度推荐了自上而下建设“一库七级”水电站方案,开发方式既有引水式也有堤坝式,还有混合式。规划方案实施后需迁移人口 5 万人,涉及 2 个县的 9 个乡镇 21 个村。问题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内容。2给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3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4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体上需充分考虑哪些因素?5规划实施后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分数:15.00)_七、B/B(总题数:1,分数:15.00)7.某山脉河流流域总面积 259
11、00km2,干流长度 383km,天然落差 2493m,水量丰沛,干流河床比降大,年平均径流量 158m3/s,水能资源丰富,在该河流上游距离河口 146km 处已经有一蓄水 5.4 亿 m3的水库。河段所在地区经济不发达,流域总人口 5.1 万人,涉及两个县的 14 个乡,国内总产值 1.7 亿元。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发水电资源成为该流域的一个必然的选择。根据该河流的形态、资源分布特点和龙头水库的蓄水位变化情况,水电部门做出了该流域梯级水电开发规划,该规划提出 5 个拟议方案,分别在河流的不同段开发 4 组可能的梯级开发方案,其中一个作为规划的推荐方案,规划中主要对不同梯级组的地质条件、水文泥
12、沙情况、交通条件、动能经济指标、水库淹没、工程枢纽布置、工程量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最后推荐的开发方案是“一库五级”方案。问题1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2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3规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该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体系。5开展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涉及哪些机构或者部门?其作用是什么?(分数:15.00)_八、B/B(总题数:1,分数:15.00)8.某地新建饮用水工程项目,预建造水库集水面积 4km2,总库容量 50 万 m3,正常库容 43 万 m3。该项目建成后日供水 0.7 万 t,能够确保附近村庄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需求。该地地理坐标为东经
13、120121、北纬 2728;地处城市西北部,距县城 35km,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当地用水主要是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本建设项目的主要废水是生活污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它们是影响该项目饮用水水质主要污染源。问题1本项目环境保护的目标主要是什么?2本项目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3简述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4试分析运营期的环境影响。5简述可以采取哪些环境保护措施。(分数:15.00)_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57 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1,分数:15.00)1.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 116.8km,项目沿线经
14、过 5 个镇、10 个村、2 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现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 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 8 座(2 座全互通、3 座半互通、2 座跨线、1 座环形回头匝道)、跨河桥梁 1 座、隧道 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 4 座,保留立交、跨线 2 座。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 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m2,临时建筑 19344m2,征地面积 13 万亩。全程弃土点 10 个,取土点 11 个,有高填方段 3000m。项
15、目总投资 45 亿元。项目选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 78 月份。问题1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及内容?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分数:15.00)_正确答案:(1(1)本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 500m。 (2)理由: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心线两侧 500m 范围内。 2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
16、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途经风景旅游区段);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经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声环境影响:建筑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1)主要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文献调研、现场考察、遥感解译、专家访谈等。 (2)调查内容: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
17、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4(1)工程概况:介绍项目名称、工程项目设计等。 (2)施工规划: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 (3)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从生态完整性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强进行分析,尽可能给出定量数据,如占地、植被破坏量、水土流失量等;注意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时要考虑
18、区分临时影响和永久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而且要同替代方案或推荐方案对比分析,工程选线、选址方案不同,施工方案不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析: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噪声源强,以及其他风险问题。建设期工程分析: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根据施工人数和施工人员每天的用水定额来计算;施工扬尘与施工噪声可采用类比法来计算。运行期工程分析:公路噪声和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同时考虑公路车辆泄漏和事故风险影响源强。 5本项目竣工后需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调查的重点为水土流失危害、景
19、观影响、水源区水环境影响、土地资源占用量、生物多样性损失、声环境影响。调查施工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的效果。)解析:二、B/B(总题数:1,分数:15.00)2.某地一国家规划矿区内拟“上大压小”,关闭周边 6 个小煤矿整合新建一个大型煤矿,产煤涉及规模为400 万 t/a。根据项目设计文件,矿区地面有设计主井和副井各一处,通风井两处,洗煤厂一处。洗煤厂设尾矿库一座,洗煤废水能够重复利用。工程设矿井水地面处理站一个,拟配套建设一个瓦斯抽放站用于发电,并建设矸石场储存矸石作建筑材料。矸石场选在开采境界边缘地带的一处山凹内,预计可堆放矸石30 年。 该矿区雨量充沛,植被
20、丰富,易发生泥石流,区内农作物种类繁多。井区范围内有泉点 15 个,其中 5 个为村民饮用水源。开采境界内有中型河流一条,为下游某城市的饮用水源。工程预测最大沉陷区内有村庄 2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其他均为农田和林地。 问题 1该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2简述该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3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沉陷区的现场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从目前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来看,本矿建成投产前必须落实哪些措施? 5该项目中,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物控制因子是什么? 6该项目的丰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分数:15.00)_正确答案:(1该项目地表沉陷区范围和沉降深度预
21、测,采煤沉陷对井区范围内泉点等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及对选址区附近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该项目采煤沉陷以及沉陷引发的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表最大沉陷区引发的对区内文物、村庄建筑物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居民搬迁等社会影响;地表沉陷造成对沉陷区农田和林地的影响,导致占用或是农田使用功能丧失。 2(1)从饮用水角度评价本项目采煤对开采境界内的中型河流水量的影响,分析此中型河流作为下游城市的饮用水源的可行性,论证防水煤柱留设的合理性;水污染源主要调查:经尾矿库区域处理后是否被重复利用并做到了不外排;行政办公区及生活区污水是否得到有效处理或循环利用。 (2)从水质角度分析矿
22、井水和洗煤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后被重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这些废水外排对开采境内河流水质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下游城市取水水质的影响。 (3)从矿井水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利用率方面分析该项目的水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途径等指标与国家相应环保政策的符合性,并提出矿井水综合利用方案。 3(1)重点调查所预测的沉陷区居民户数、人口、拟搬迁时间、搬迁补偿方案和搬迁计划等。 (2)调查沉陷区内文物名称、数量、保护级别,文物保护范围,并与相关文物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以取得合法手续,对于包括在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工程建设内容,分析地下开采计划中是否留设保护煤柱。 (3)调查沉陷区及其附近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特征、水文地质条
23、件、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分布情况;尤其是已知开采境界内有中型河流为下游某城市的饮用水源,故需要重点调查该河流水质、水量、水文等相关内容。同时应调查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是否对该河流进行了饮用水保护区的划分、取水口位置与供水人口等情况;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本项目是否有工程建设设施,是否在河流段设置了排污口。 (4)调查沉陷区的农田是否属于基本农田,调查农田种类、面积、庄稼品种、产量等,同时应取得沉陷区内基本农田的相关法律手续和初步补偿计划。 4当地政府协调沟通,贯彻落实“上大压小”政策,关闭周边 6 个小煤矿,取得相关“上大压小”新建大型煤矿的法律手续;落实煤矸石综合利用,按照环评及设计文件煤矸石
24、用做建筑材料,建成投产前应与相关企业签订供应煤矸石的协议;落实瓦斯抽采利用的环保措施,建设瓦斯发电站用于满足本矿生产、生活、周边居民用电需求;落实矿井水经地面处理站处理后重复利用的措施,根据水质情况矿井水可用于矿区生产、露天堆场抑尘、选煤、井下抑尘、黄泥灌浆、地面绿化等。 5该项目中煤矸石堆场大气污染物控制因子是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6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井田范围内的村庄、农田、泉点和饮用水源地、井区中型河流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析:三、B/B(总题数:1,分数:15.00)3.某制糖企业位于规划的工业区(周围为农田),拟通过技改项目使现有日榨甘蔗 6000t 规模扩建到10000t
25、 规模。利用企业现有厂址进行技改、扩建。技改后增加 1 台 75t/h 锅炉,废气及烟尘、二氧化硫将有所增加;结合“以新带老”措施,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用无滤布真空吸滤机消除洗滤布水的产生,废水及水污染物将减少,技改后的全厂水平衡图如图所示。废水污染物主要是 COD、BOD 5、NH 3-N、SS。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现状空气质量达标;A 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 25m3/s。水环境功能执行类水质标准。现状河流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类水质标准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 DO、BOD 5、COD。企业废水排放口下游10km 有一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由取水口至上游 5km 河段划定为饮用水水源
26、一、二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上边界距取水口 550m)。(分数:15.00)_正确答案:(1(1)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10374+10)/(10374+10+691)100%=93.76%。(2)全厂水的循环利用率为:10374/(10374+691)100%=93.75%。(3)全厂污水回用率为:10/(10+522+100)100%=1.58%。2COD 排放总量为:(100100+52250)800010 -6=288.8(t/a)。3应分析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4清净下水(循环排污水)经适当处理后回用于设备冲洗
27、和现有装置,或回用于卫生间冲洗、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污水处理厂排水再进一步深度处理后用于工业循环冷却补充水,或用于农田灌溉;污水处理厂排水应考虑送园区污水处理厂。)解析:四、B/B(总题数:1,分数:15.00)4.某糖厂建造工程占地总面积 2km2,总投资为 2 亿元,环保投资 2000 万元,工程设计生产能力为日榨10000t 甘蔗,主要工程有压榨车间(甘蔗堆场、原料预处理)、制炼车间(蒸发、澄清、过滤、成糖)、石灰乳化间、机修间、皮渣除髓打包间,辅助工程有锅炉房及电力间、变电站及车间动力配电、照明通信系统、成品库、五金库、循环喷水冷却池、办公楼等配套设施。本工程排污口下游 20m 处有国
28、家级森林公园,评价区内还有少量其他国家级、自治区级濒危动、植物及特殊栖息地保护区、文物古迹等。工程废水就近排入水体,但水体的容量小而排污大,产生一定的矛盾。工程附近有小学和居民区,居民区最近离本工程地址只有 200m。工程污染物排放以有机废水为主,其次为噪声污染和废气污染。废水主要是冷凝水,包括含高浓度 SS 的锅炉除尘冲灰水、含高浓度有机物的废糖蜜(橘水)、洗滤布水及少量洗罐水。锅炉燃料以蔗渣为主,废气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噪声包括生产车间的设备噪声和运输噪声。问题1本项目进行评价所需的污染物因子和指标有哪些?2本项目评价的敏感点是什么?3对于运营期产生的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案?4对于各类废渣如何
29、处理比较环保?5对于噪声污染有哪些控制措施?(分数:15.00)_正确答案:(1(1)地表水:水温、pH 值、SS、DO、COD、BOD、NH 3-N、石油类等;环境空气:SO2、NO 2、TSP;声环境:等效声级(L)。(2)地表水水质指标:水温、pH 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氨氮(NH 3-N)、总磷、总氮。还有石油类、动物油等特征参数。空气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铅、苯并a芘、氟化物。2本项目评价的敏感点为位于排污口下游 20m 处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工程附近的小学和居民区,尤其是居民区
30、,因为居民区最近离本工程地址只有 200m。另外评价区内还有少量其他国家级、自治区级濒危动、植物及特殊栖息地保护区、文物古迹等,这些也都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3工程废水,应当在工程建造的时候建设废水处理设施,保证废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可以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市政污水管网;其他废水,可以利用的尽可能利用,比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橘水含有机物浓度较高,可以送往酒精厂用以生产酒精。4甘蔗渣可以用来作为工程生产的动力燃料;滤泥可以作为肥料进行施肥;灰渣用于铺路、制砖等。5各种大型除尘系统应设置专用风机房,风机设减振垫;对于各类电机等,可采用隔声罩,强噪声车间应设置隔声操作室;对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
31、采取个人防护措施。)解析:五、B/B(总题数:1,分数:15.00)5.西南某山区 A 河流长约 420km,流域面积 5 万 km2,河床坡降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某省政府拟对区内 A 河流进行水电梯级开发,并制订了水电开发专项规划。根据资料查阅和初步现场踏勘,已知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交通不发达。A 河流中经济鱼类较多,流域内山丘植被丰富,均为人工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流域内有 1 处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文本设计了 2 个开发建设方案,并从工程经济技术角度推荐了自上而下建设“一库六级”水电站方案,开发方式有引水式、堤坝式 2
32、种。规划方案实施后需迁移人口 4 万人,涉及 2 个县的 8 个乡镇 15 个村。规划文本认为,水库淹没对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影响不大。问题1简述本水电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2该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与不确定性主要有哪些?3本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根据本水电规划内容,阐述水电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主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分数:15.00)_正确答案:(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及拟开发河流水文特征调查;陆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现状问题及原因演替趋势调查分
33、析;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重要经济鱼类的“三场”(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调查,重要饵料生物的调查,洄游性鱼类特性调查;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的等级、功能区划、保护对象及其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的生态现状调查。 2(1)流域整体规划的不确定性。规划环评是早期介入,流域的整体规划除开发建设梯级电站外,还有其他相关规划,各规划实施均存在不确定性,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也存在不确定问题。 (2)工程建设内容的不确定性。由于该水电开发规划规模庞大,涉及的建设地点和工期较长,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所以规划工程建设的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变数。 (3)减水河段与下泄流量问题。减水河段的生态需水量具有不确定性
34、,下泄生态流量的联合调度可能存在分歧。 (4)环评的时效性和技术问题。如环评批复后 5 年未实施,则需要重新报批环评报告。 3(1)陆生生态。主要从 A 河流域的生态完整性,流域生物多样性,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环境敏感对象和局地气候的影响方式、程度与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对规划方案可能影响的珍稀、保护陆生动植物进行评价。 (2)水生生态。分析评价区域内水域生态条件、水生生物组成特点、种群数量,以及下游河段中水生生物及鱼类的影响,重点是对重要经济鱼类“三场”及珍稀、洄游性鱼类的调查及影响评价。 (3)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各建设项目
35、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水库建成导致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施工区特别是渣场布置的环境可行性。 4与 A 河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鱼类资源、旅游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的保护规划的协调性;与当地省、市及该水电开发规划涉及的地区政府能源发展规划和水电开发规划的协调性;与国家水电及能源开发规划的协调性;与该省、市等地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规划的协调性;与流域内存在的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发展和保护规划的协调性。)解析:六、B/B(总题数:1,分数:15.00)6.某地拟对一山区河流进行水电梯级开发,河流长度约 380km,河床坡降较陡,天然落差大,
36、水能资源丰富,流域面积 4 万 km2,农田相对较少,且分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交通不发达。河流中经济鱼类较多,山丘植被均为次生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流域内有自然保护区 3 处(其中,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1 处),风景名胜区 5 处,但均为山丘区,从规划报告来看,水库淹没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影响不突出。规划报告提供了 3 个开发建设方案。规划创造从工程经济技术角度推荐了自上而下建设“一库七级”水电站方案,开发方式既有引水式也有堤坝式,还有混合式。规划方案实施后需迁移人口 5 万人,涉及 2 个县的 9 个乡镇 21 个村。问题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内容。2给出生态环
37、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3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4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体上需充分考虑哪些因素?5规划实施后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分数:15.00)_正确答案:(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及拟开发河流水文特征调查;陆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现状问题及原因演替趋势调查分析;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重要经济鱼类的“三场”调查,重要饵料生物的调查,洄游性鱼类特性调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之等级、功能区划、保护对象及其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是本规划生态现状调查的重点对象。 2(1)主要生态保护目标有:保护流域的生物
38、多样性,保护区域陆生、水生生态环境及重要物种的栖息地,重点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种群密度,维护区域生产力,尽可能保持流域景观生态体系。 (2)评价指标以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可选取重要野生动植物物种是否消失,规划建设项目与重要生境的区位关系及可能受到的影响,规划工程对珍稀保护物种的影响,分析、评价是否会因本规划实施而发生陆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分析与流域内生态保护规划的协调程度,工程建设土石方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陆生生态:主要从流域生态完整性、流域生物多样性、对局地气候、对环境敏感对象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方式、程度与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对规划
39、方案可能影响的珍稀、保护陆生动植物进行评价;水生生态:分析评价区域内水域生态条件、水生生物组成特点、种群数量以及下游河段中水生生物及鱼类的影响,重点是重要经济鱼类“三场”及珍稀、洄游性鱼类的调查及影响评价;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各建设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水库建成导致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施工区,特别是渣场布置的环境可行性。 4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性影响;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累积性或叠加影响;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 5水资源影响:有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主要是水资源的重
40、新分配及其影响,水质污染影响;生态影响:陆生生态与水生生态影响,特别是对陆生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水文情势变化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重要经济鱼类的影响;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规划实施后由于淹没及冲蚀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移民安置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区域能源结构、交通、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人群健康、宗教信仰、后备土地资源等的影响。)解析:七、B/B(总题数:1,分数:15.00)7.某山脉河流流域总面积 25900km2,干流长度 383km,天然落差 2493m,水量丰沛,干流河床比降大,年平均径流量 158m3/s,水能资源丰富,在该河流上游距
41、离河口 146km 处已经有一蓄水 5.4 亿 m3的水库。河段所在地区经济不发达,流域总人口 5.1 万人,涉及两个县的 14 个乡,国内总产值 1.7 亿元。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发水电资源成为该流域的一个必然的选择。根据该河流的形态、资源分布特点和龙头水库的蓄水位变化情况,水电部门做出了该流域梯级水电开发规划,该规划提出 5 个拟议方案,分别在河流的不同段开发 4 组可能的梯级开发方案,其中一个作为规划的推荐方案,规划中主要对不同梯级组的地质条件、水文泥沙情况、交通条件、动能经济指标、水库淹没、工程枢纽布置、工程量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最后推荐的开发方案是“一库五级”方案
42、。问题1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2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3规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该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体系。5开展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涉及哪些机构或者部门?其作用是什么?(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本项目属于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性质和所在地区的环境概况看,项目的主要影响是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系统及水库淹没区的土地利用和社会影响。在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重点是规划分析、生态影响评价和替代方案。规划分析中的本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是重点内容;生态影响评价重点是规划对流域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替代方案分析比较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规划方案以及规划取消情况下的零
43、方案,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的对比分析。2(1)对陆生植物的影响。直接影响:各规划方案的水库淹没情况;各规划方案的植被损失情况;影响区内有无珍稀(列入国家或地方保护名录的)动植物。对流域内陆地生态系统中动物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间接影响:人为活动增加,水电开发造成的交通,电力输送等活动对植物的破坏。施工期的临时影响。施工活动造成的植物破坏。(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工程实施后的影响:水库的蓄水和发电将造成水库周边频繁交替的水陆变换,可能会影响到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生态环境条件。河道在丰水期水量会减少,对动物的影响。施工过程对动物的影响:对鸟类、兽类、昆虫和其他动物的影响。(3)对流域内陆地生态系
44、统稳定性及完整性的影响。(4)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对藻类、底栖动物、鱼类的影响;运行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库区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使得生物量增加,种类增加,河道减水对河流中鱼类、底栖生物和藻类等的影响。(5)对干流河段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3规划描述:规划的背景及意义、规划方案简介、规划推荐方案和规划的近期工程及开发顺序等;规划目标协调性分析:水电开发规划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协调,与整个流域开发目标的协调,与本地区其他相关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利规划、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的协调性分析;规划的环境限制性因素分析。4该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B项目规划评价指标体系/B主题环境目标评价指标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不加剧是否导致物种消失珍稀物种的数量和分布、陆生生物的数量水土流失和多样性、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水土流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