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三)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50.00)1.某新建企业排污口位于 C点,干、支流及排放点关系等见下图,该项目的水环境评价调查范围应在_。 ACD 段 BDE 段 CAE 段和 BD段 DAE 段和 ED段 (分数:2.00)A.B.C.D.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硝基苯的标准限值为 0.017mg/L。现有一河段连续 4个功能区(从上游到下游顺序为、类)的实测浓度分别为 0.020mg/L、0.019mg/L、0.018mg/L 和 0.017mg/L。根据标准指数法判断可能
2、有_功能区超标。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分数:2.00)A.B.C.D.3.已知某河流水文站二十年最枯月平均流量见下表。按经验频率估算其最枯月 90%保证率的枯水流量为_。 年份 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流量/(m 3/s)19 17 16 15 17 10 21 10 19 16年份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流量/(m 3/s)12 9 12 15 16 12 20 12 7 8 A.10m3/s B.9m3/s C.8m3/s D.7m3/s(分数:2.00)A
3、.B.C.D.4.某河段 COD水质目标为 20mg/L,实测断面 COD浓度为 10mg/L,该断面的 COD标准指数为_。 A.0.33 B.0.50 C.0.66 D.2.00(分数:2.00)A.B.C.D.5.某平原水库水体面积为 4500hm2,水深 8.0m。在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时,采取的样品数至少应为_。 A.6个 B.10个 C.12个 D.24个(分数:2.00)A.B.C.D.6.某大型水库总库容与年入库径流量之比大于 8,应用类比法预测其水文情势变化,如其他条件相似,可选择的类比水库为_。 A.大型径流式水库 B.大型年调节水库 C.大型多年调节水库 D.大型季调节水库(
4、分数:2.00)A.B.C.D.7.某监测点 COD标准指数为 2.3,表示该点位 COD_。 A.超标 2.3倍 B.超标 1.3倍 C.超标 0.3倍 D.未超标(分数:2.00)A.B.C.D.8.关于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说法正确的是_。 A.每个采样点应采水样 1L B.水样灌满后均应加盖密封 C.水深为 610m 时,应在表层和底层采样 D.水库水面面积为 10005000hm 2时,采样点数量应为 46 个(分数:2.00)A.B.C.D.9.某河流监控断面年内共有 6次监测数据,其 COD标准指数分别为 0.8、0.9、1.2、1.0、1.5、2.1,该河流断面的 COD测次超标率
5、是_。 A.33% B.50% C.67% D.83%(分数:2.00)A.B.C.D.10.已知某弱潮河口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平均长度大致为 50km、20km、10km,则对应的水期排序是_。 A.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 B.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D.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分数:2.00)A.B.C.D.11.河口现状水质调查时,每个水期每个断面至少需采样_。 A.1次 B.2次 C.4次 D.8次(分数:2.00)A.B.C.D.12.某河流入湖断面 COD、氨氮、总氮和 BOD5浓度分别为湖内水质目标的 1倍、1.8 倍、2 倍和 1.5倍。该河流与湖泊的
6、水质目标为类,则该河流入湖断面的超标项目为_。 A.0项 B.1项 C.2项 D.3项(分数:2.00)A.B.C.D.13.海洋环境调查时,下列条件中,符合以水深作为真光层深度的是_。 A.真光层深度/水深=0.5 B.真光层深度/水深=0.7 C.真光层深度/水深=0.9 D.真光层深度/水深=1.1(分数:2.00)A.B.C.D.14.在水库渔业资源调查中,当水库水面面积为 1200hm2时,水样采样点的数量至少应是_。 A.8个 B.7个 C.4个 D.3个(分数:2.00)A.B.C.D.15.潜水与承压水的差别在于潜水_。 A.为重力驱动 B.上有隔水层 C.下有隔水层 D.具有
7、自由水面(分数:2.00)A.B.C.D.16.某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平原地区。为调查厂址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和流向,应至少布设潜水监测井位_。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分数:2.00)A.B.C.D.17.由大气降水过程导致的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渗入含水层的污染类型属于_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含水层间越流型 D.径流型(分数:2.00)A.B.C.D.18.某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平原地区。为调查厂址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和流向,按最经济原则布设的潜水监测井位数为_。 A.2个 B.3个 C.4个 D.5个(分数:2.00)A.B.C.D.19.某石油化工类项目开展地下水环境
8、一级评价,设置监测井井深 19.0m,监测井内地下水水位距井口3.0m,正确的地下水取样点位置是_。 A.井口下 4.0m和 15.0m处 B.井口下 4.0m和 9.5m处 C.井口下 5.0m和 15.0m处 D.井口下 5.0m和 11.0m处(分数:2.00)A.B.C.D.20.承压水含水层一般不易受其顶部的地表污染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 A.承压水含水层水流速度快 B.承压水含水层水量大 C.承压水含水层比其上部岩层的渗透系数大 D.承压含水层与其补给区空间分布不一致(分数:2.00)A.B.C.D.21.野外现场渗水试验的目的是测定_。 A.含水层孔隙度 B.包气带孔隙度 C.含
9、水层垂向渗透系数 D.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分数:2.00)A.B.C.D.22.描述孔隙含水层的基本水文地质参数是_。 A.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系数 B.空隙率、给水度、弹性系数 C.有效孔隙度、渗透系数、实际流速 D.有效孔隙度、弹性系数、水力传导系数(分数:2.00)A.B.C.D.23.影响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 K值的因素是_。 A.地下水水力坡度大小 B.含水层厚度大小 C.介质颗粒粒径大小 D.抽取含水层的水量大小(分数:2.00)A.B.C.D.24.地下水影响半径(R)表示的是以抽水井为中心至_处的距离。 A.地下水位降深等于零 B.地下水位降深大于零 C.地下水位埋深等于零 D
10、.地下水位埋深大于零(分数:2.00)A.B.C.D.25.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的背景值、对照值、监测值分别代表的是_。 A.历史、天然、现状监测值 B.天然、历史、现状监测值 C.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监测值 D.非项目影响区、项目区、项目影响区监测值(分数:2.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19,分数:50.00)26.在水质单项指数评价中,需要考虑上、下限要求的指标有_。 A.氨氮 B.pH C.DO D.COD(分数:2.00)A.B.C.D.27.关于湖库水体垂向分层的正确说法有_。 A.水越深越不易分层 B.径流越大越不易分层 C.面积越大越不易分层 D.温差
11、是分层的主要因素(分数:2.00)A.B.C.D.28.某河流断面 DO和 pH的标准指数均大于 1,可能存在的状态有_。 A.现状 DO浓度低于功能区水质标准 B.现状 DO浓度高于功能区水质标准 C.现状存在碱污染 D.现状存在酸污染(分数:2.00)A.B.C.D.29.收集的某地下水监测井年内丰、枯水期两期地下水质监测资料,水质监测项目共有 18项,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规定的监测项目,可利用该资料进行_。 A.单项组分评价 B.综合评价 C.地下水级别划分 D.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分数:2.00)A.B.C.D.30.一般从水文地质柱状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有_。
12、A.潜水水位 B.含水层厚度 C.包气带岩性 D.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分数:2.00)A.B.C.D.31.经现场踏勘,拟建项目厂址附近分布有 5口地下水井,其中承压水井 3口,潜水井 2口。利用这些井位进行相应的水文、水质监测,可以确定_。 A.地下水质现状 B.潜水水位 C.潜水流向 D.承压含水层与潜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分数:2.00)A.B.C.D.32.区域地下水水量均衡域应考虑的因素有_。 A.地下水类型 B.均衡要素 C.水文地质参数 D.均衡期(分数:2.00)A.B.C.D.33.关于包气带防污性能,说法正确的有_。 A.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渗透系数 K越大,防污染性能越差
13、 B.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粗,渗透系数 K越大,防污染性能越差 C.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粗,渗透系数 K越小,防污染性能越好 D.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渗透系数 K越小,防污染性能越好(分数:3.00)A.B.C.D.34.为了解某石油炼化改扩建项目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区内的调查内容有_。 A.地表水水文状况 B.地下水理化特性 C.植被覆盖率 D.土壤污染状况(分数:3.00)A.B.C.D.35.类新建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中,地下水天然露头监测资料可帮助确定_。 A.该项目污染源的分布位置 B.该项目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范围 C.含水层类型及其富水性强弱 D.断层构造的导水性和地下水主要补给
14、来源(分数:3.00)A.B.C.D.36.地下水评价类新建项目,需要调查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有_。 A.地下水污染 B.天然劣质地下水 C.土壤污染 D.地面沉降(分数:3.00)A.B.C.D.37.地下水评价 I类改扩建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有_。 A.项目总图布置 B.现有污染源分布 C.项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D.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数:3.00)A.B.C.D.38.根据地形图上绘制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可确定_。 A.地下水流向 B.地下水力坡度 C.含水层的厚度 D.潜水的埋藏深度(分数:3.00)A.B.C.D.39.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可用于_。 A.确定地下水径流
15、方向 B.计算地下水水力坡度 C.计算地下水径流强度 D.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变化(分数:3.00)A.B.C.D.40.下列界线(面)中,可作为水文地质单元边界的有_。 A.隔水层界线(面) B.行政边界 C.阻水断层 D.与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大型地表水体边界(分数:3.00)A.B.C.D.41.关于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指数法的说法,正确的有_。 A.标准指数=1 时,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达标 B.标准指数1 时,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 C.标准指数1 时,数值越小,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越严重 D.标准指数1 时,数值越大,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越严重(分数:3.00)A.B.C.D.42.环境噪声
16、现状评价中使用的评价量有_。 A.A声级 B.等效连续 A声级 C.昼夜等效声级 D.环境噪声级(分数:3.00)A.B.C.D.43.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评价时,环境噪声现状测量时段的要求包括_。 A.在声源正常运行工况条件下选择测量时段 B.各测点分别进行昼间和夜间时段测量 C.噪声起伏较大的应增加昼、夜间测量次数 D.布点、采样和读数方式按规范要求进行(分数:3.00)A.B.C.D.4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_。 A.对照相应的标准,评价达标或超标情况 B.分析超标原因 C.分析地形、地貌和建筑物分布情况 D.评价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情况(分数:3.00)A.B.C.D.环
17、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三)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50.00)1.某新建企业排污口位于 C点,干、支流及排放点关系等见下图,该项目的水环境评价调查范围应在_。 ACD 段 BDE 段 CAE 段和 BD段 DAE 段和 ED段 (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环境评价调查范围的确定。其关键是淹没点即为影响范围。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硝基苯的标准限值为 0.017mg/L。现有一河段连续 4个功能区(从上游到下游顺序为、类)的实测浓度分别为 0.020mg/L、0.019
18、mg/L、0.018mg/L 和 0.017mg/L。根据标准指数法判断可能有_功能区超标。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标准指数法的应用理解,实际还考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其关键是硝基苯只适用类、类功能区,类、类功能区不适用。但是,类的实测浓度为0.017mg/L肯定达标;类的实测浓度为 0.018mg/L,由于不知道其相应限值,有可能超标或达标,如参考标准限值 0.017mg/L,则超标。因此,最多可能有 3个功能区超标。3.已知某河流水文站二十年最枯月平均流量见下表。按经验频率估算其最枯月 9
19、0%保证率的枯水流量为_。 年份 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流量/(m 3/s)19 17 16 15 17 10 21 10 19 16年份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流量/(m 3/s)12 9 12 15 16 12 20 12 7 8 A.10m3/s B.9m3/s C.8m3/s D.7m3/s(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河流流量的 90%保证率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需要逆向思维,90%保证率即 10%没保证,即二十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有 1年在其外
20、,只有 7m3/s不满足。设计年最枯时段流量:枯水流量的选择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固定时段选样,二是浮动时段选样。固定时段选样是指每年选样的起止时间是一定的。例如,某河流最枯水月或季主要出现在 2月或 13月,则选取历年 2月或 13月平均流量作为年最枯水月或季径流序列的样本。浮动时段选样是指每年选取样本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推求短时段(例如 30d以下)设计枯水流量时都是按浮动时段选样。例如,要研究某河流断面十年一遇连续 7d枯水流量的变化规律,选样时就在水文年鉴中每年找出一个连续 7d平均流量的最小值组成一个样本。年最枯时段流量的设计频率一般多采用 50%与 75%95%。另外,经验频率估算公式为
21、:*,式中:M 为样本排序数(由大向小排序);N 为样本个数。经验频率估算:P(9m3/s)=*=85.7%,P(8m 3/s)=*=90.5%。故选择 C 8m3/s,其保证率 90.5%90%。4.某河段 COD水质目标为 20mg/L,实测断面 COD浓度为 10mg/L,该断面的 COD标准指数为_。 A.0.33 B.0.50 C.0.66 D.2.00(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 C0D标准指数的计算。该断面的 COD标准指数为 10/20=0.50。5.某平原水库水体面积为 4500hm2,水深 8.0m。在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时,采取的样品数至少应为
22、_。 A.6个 B.10个 C.12个 D.24个(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渔业资源调查采样点的布设。水库水体面积为 4500hm2,采样点为 35 个;水深 8.0m,在表层、中层、底层分别采样,共 12个样品数。水的理化性质调查:水样的采集和保存。a)采样点布设。按环境条件的异同将水库分为若干个区域,然后确定能代表该区域特点的地方作为采样点。一般可在水库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和出水口、入水口区以及库湾中心区等水域布设采样点。样点的控制数量见下表。 采样点的控制数量水面面积/hm 2 500 5001000 10005000 500010000 1000
23、0采样点数量/个 24 35 46 57 6b)采样层次。水深小于 3m时,可只在表层采样;水深为 36m 时,至少应在表层和底层采样;水深为 610m 时,至少应在表层、中层和底层采样;水深大于 10m时,10m 以下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10m 以上至少应在表层、5m 和 10m水深层采样。6.某大型水库总库容与年入库径流量之比大于 8,应用类比法预测其水文情势变化,如其他条件相似,可选择的类比水库为_。 A.大型径流式水库 B.大型年调节水库 C.大型多年调节水库 D.大型季调节水库(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应用类比法预测其水文情势变化的类比水库。由于
24、某大型水库入库年径流量与总库容之比小于 8,故以总库容为主,为大型年调节型水库,水温为稳定分层型。如某大型水库总库容与多年入库径流量之比大于 8,则为大型多年调节水库。7.某监测点 COD标准指数为 2.3,表示该点位 COD_。 A.超标 2.3倍 B.超标 1.3倍 C.超标 0.3倍 D.未超标(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超标倍数计算。超标倍数为(2.3-1.0)/1.0=1.3。8.关于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说法正确的是_。 A.每个采样点应采水样 1L B.水样灌满后均应加盖密封 C.水深为 610m 时,应在表层和底层采样 D.水库水面面积为 10005
25、000hm 2时,采样点数量应为 46 个(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每个采样点应采水样 2L;水样灌满后均应加入固定液,除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外,气体水样不宜灌满;水深为 610m 时,应在表层、中层和底层采样。只有 D项是正确的。9.某河流监控断面年内共有 6次监测数据,其 COD标准指数分别为 0.8、0.9、1.2、1.0、1.5、2.1,该河流断面的 COD测次超标率是_。 A.33% B.50% C.67% D.83%(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质因子超标率的计算。COD 标准指数为 1时,应视为达标。
26、当 COD标准指数为 1.2、1.5、2.1 时,表明水质因子 COD在该处的实测统计代表值大于水质因子 COD的评价标准限值,属于超标。因此,该河流断面的 COD测次超标率=36100%=50%。10.已知某弱潮河口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平均长度大致为 50km、20km、10km,则对应的水期排序是_。 A.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 B.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D.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水入侵的基本机理。海水入侵一般指由于淡水层的过量开采,使淡水与海(成)水之间的水力平衡遭到破坏,海(咸)水从海洋一侧向内陆
27、运移,造成淡水水源地水质恶化的现象。天然条件下淡水与咸水间一般能保持某种程度的动力平衡,人为地破坏这种平衡或使咸淡水发生联系,因而出现海水入侵。河水流量越小越容易受到海水入侵。因此,根据海水入侵的机理可知,海水入侵平均长度50km、20km、10km 分别对应的应为该弱湖河口的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11.河口现状水质调查时,每个水期每个断面至少需采样_。 A.1次 B.2次 C.4次 D.8次(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口现状水质调查断面采样次数。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河口、不同等级的调查对期中,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两天,一次在大潮期,一次在小潮期;每个潮期的
28、调查,均应分别采集同一天的高潮、低潮水样:各监测断面的采样,尽可能同步进行。两天调查中,要对已选定的所有水质参数取样。因此,每个水期每个断面至少需采样 4次。12.某河流入湖断面 COD、氨氮、总氮和 BOD5浓度分别为湖内水质目标的 1倍、1.8 倍、2 倍和 1.5倍。该河流与湖泊的水质目标为类,则该河流入湖断面的超标项目为_。 A.0项 B.1项 C.2项 D.3项(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断面水质参数标准指数的概念。由题中数据可知,氨氮、总氮、BOD 5的浓度均超标。COD 标准指数为 1,达标。13.海洋环境调查时,下列条件中,符合以水深作为真光
29、层深度的是_。 A.真光层深度/水深=0.5 B.真光层深度/水深=0.7 C.真光层深度/水深=0.9 D.真光层深度/水深=1.1(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洋环境调查中真光层深度的概念。真光层判断标准取向下辐照度为表层 1%的深度作为真光层的下界深度;若真光层大于水深,取水深作为真光层的深度。题中只有 D选项符合真光层深度大于水深。14.在水库渔业资源调查中,当水库水面面积为 1200hm2时,水样采样点的数量至少应是_。 A.8个 B.7个 C.4个 D.3个(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库渔业资源调查中水样采样点的数量
30、的有关规定。根据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 16796),当水样面积为 10005000hm 2时,水样采样点的数量为 46 个。则当水库水样面积为 1200hm2时,水样采样点的水量至少为 4个。15.潜水与承压水的差别在于潜水_。 A.为重力驱动 B.上有隔水层 C.下有隔水层 D.具有自由水面(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潜水与承压水的差别。潜水具有自由水面,受大气降水补给;承压水上有隔水层,具有压力。16.某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平原地区。为调查厂址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和流向,应至少布设潜水监测井位_。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分数:2.00)A.B
31、.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潜水监测井位的布设。显然,3 个点成一面,即可判断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和流向。17.由大气降水过程导致的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渗入含水层的污染类型属于_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含水层间越流型 D.径流型(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污染途径的分类。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为四类:间歇入渗型。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周期性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也属此类。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主要也是污染潜水。废水渠、
32、废水池、废水渗井等和受污染的地表水体连续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即属此类。越流型。污染物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己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层)转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淡水层)。污染物或者是通过整个层间,或者是通过地层尖灭的天窗,或者是通过破损的井管,污染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的开采改变了越流方向,使已受污染的潜水进入未受污染的承压水,即属此类。径流型。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潜水或承压水。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即属此类。18.某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平原地区。为调查厂址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和流向,按最经济原则布设的潜水监测井位数为_。 A.2个 B.3个 C.4个 D.5个(分数:2.
33、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潜水监测井位的布设。显然,3 个点成一面,即可判断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和流向。19.某石油化工类项目开展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设置监测井井深 19.0m,监测井内地下水水位距井口3.0m,正确的地下水取样点位置是_。 A.井口下 4.0m和 15.0m处 B.井口下 4.0m和 9.5m处 C.井口下 5.0m和 15.0m处 D.井口下 5.0m和 11.0m处(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点取样深度的确定。水深为 19-3=16m20m,取样点水深 163/4=12m,故正确的地下水取样点位置是井口下
34、 4.0m和 15.0m处。见下说明: 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点取样深度的确定: a)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记深水质取样,具体要求: 1)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小于 20m时,取一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 1.0m之内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 3/4处。 2)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 20m时,取三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 1.0m之内、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 1/2处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 3/4处。 b)评价级别为二、三级类、类建设项目和所有评价级别的类建设项目,只取一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在井水位以下 1.0m之内。20.承压水含
35、水层一般不易受其顶部的地表污染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 A.承压水含水层水流速度快 B.承压水含水层水量大 C.承压水含水层比其上部岩层的渗透系数大 D.承压含水层与其补给区空间分布不一致(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承压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由于承压含水层与其补给区空间分布不一致,一般只通过补给区接受补给,一般不易受其顶部的地表污染源污染。见下说明和图示: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承压水不具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承压水位是虚拟水位,称为水头。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常常是补给区远小于分布区,一般只
36、通过补给区接受补给(见下图)。承压的动态比较稳定,受气候影响较小。水质不易受地面建设项目影响。*基岩自流盆地中的承压水1隔水层;2含水层;3潜水位及承压水测压水位;4地下水流向;5泉;6钻孔,虚线为进水部分;7自喷井;8大气降水补给;H承压高度;M含水层厚度21.野外现场渗水试验的目的是测定_。 A.含水层孔隙度 B.包气带孔隙度 C.含水层垂向渗透系数 D.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野外现场渗水试验的目的。渗水试验是一种在野外现场测定包气带土层垂向渗透系数的简易方法,在研究地面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时,常需进行此种试验。22.描述孔隙含水层的基
37、本水文地质参数是_。 A.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系数 B.空隙率、给水度、弹性系数 C.有效孔隙度、渗透系数、实际流速 D.有效孔隙度、弹性系数、水力传导系数(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描述孔隙含水层的基本水文地质参数。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系数是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也是最基本的,三者是有关联的。水力传导系数即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是一种理论概念。23.影响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 K值的因素是_。 A.地下水水力坡度大小 B.含水层厚度大小 C.介质颗粒粒径大小 D.抽取含水层的水量大小(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
38、 K值的因素。渗透系数 K是综合反应岩石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介质颗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黏滞性。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地区地下水的黏性差别并不大,常常可以忽略地下水的黏性,即认为渗透系数只与含水层介质的性质有关,使得问题简单化。24.地下水影响半径(R)表示的是以抽水井为中心至_处的距离。 A.地下水位降深等于零 B.地下水位降深大于零 C.地下水位埋深等于零 D.地下水位埋深大于零(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影响半径(R)的概念。地下水影响半径表示的是以抽水井为中心至地下水位降深等于零处的距离。25.
39、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的背景值、对照值、监测值分别代表的是_。 A.历史、天然、现状监测值 B.天然、历史、现状监测值 C.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监测值 D.非项目影响区、项目区、项目影响区监测值(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的背景值、对照值、监测值的概念。关键理解背景值主要是天然监测值。背景值又称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19,分数:50.00)26.在水质单项指数
40、评价中,需要考虑上、下限要求的指标有_。 A.氨氮 B.pH C.DO D.COD(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特殊水质单项指数。需要考虑上限、下限要求的指标只有 pH。DO 需要考虑与标准值的比较大小,而不是需要考虑上限、下限要求。特殊水质因子:DO溶解氧。当 DOjDO s,*当 DOjDO s,*式中:S DOjDO的标准指数;DOf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计算公式常采用DOf=468/(31.6+t),t 为水温,;DOj在 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mg/L;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mg/L。pH 值两端有限值,水质影响不同。
41、当 pHj7.0,S pHj=(7.0-pHj)/(7.0-pHsd)当 pHj7.0,S pHj=(pHj-7.0)/(pHsu-7.0)式中:S pHjpH值得标准指数;pHjpH值的实测统计代表值;pHsd评价标准中 pH值的下限值;pHsu评价标准中 pH值的上限值。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1 时,表明该水质因子在评价水体中的浓度符合水域功能及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27.关于湖库水体垂向分层的正确说法有_。 A.水越深越不易分层 B.径流越大越不易分层 C.面积越大越不易分层 D.温差是分层的主要因素(分数:2.00)A.B. 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库水体垂向分层。湖库水体是否
42、垂向分层,一般用水替换次数指标 来判别。20,即为混合型,径流越大越不易分层。水越深越易分层,面积的大小与湖库水体垂向分层无直接相关,一般面积越大水越越深,越易分层。28.某河流断面 DO和 pH的标准指数均大于 1,可能存在的状态有_。 A.现状 DO浓度低于功能区水质标准 B.现状 DO浓度高于功能区水质标准 C.现状存在碱污染 D.现状存在酸污染(分数:2.00)A. B.C. 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断面 DO和 pH的标准指数的含义。根据 DO和 pH的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大于 1说明超标了。DO 浓度越高越好,说明现状 DO浓度低于功能区水质标准。pH 的标准指数大于 1,
43、偏离正常范围,酸、碱污染都可能存在。29.收集的某地下水监测井年内丰、枯水期两期地下水质监测资料,水质监测项目共有 18项,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规定的监测项目,可利用该资料进行_。 A.单项组分评价 B.综合评价 C.地下水级别划分 D.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显然,该资料除了不能进行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它需要污染源、水文地质等资料。利用该资料可进行单项组分评价、综合评价,进而进行地下水级别划分。30.一般从水文地质柱状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有_。 A.潜水水位 B.含水层厚度 C.包气带岩性 D
4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从水文地质柱状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水文地质柱状图即从钻孔岩芯及成孔信息绘制,不可能获得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这要从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地下水平衡分析获取(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另外,潜水水位一般也在水文地质柱状图中可以标示。水文地质柱状图是指将水文钻孔揭示的地层按其时代顺序、接触关系及各层位的厚度大小编制的图件。编制水文地质柱状图所需的资料是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取得的,并附有简要说明。图中标明有钻孔口径、深度、套管位置、地层时代、地层名称、地层代号、厚度、岩性和接触关系等信息,它含有含水层位置、厚度、岩性、渗透性,隔水
45、层的位置、岩性和厚度等水文地质信息。31.经现场踏勘,拟建项目厂址附近分布有 5口地下水井,其中承压水井 3口,潜水井 2口。利用这些井位进行相应的水文、水质监测,可以确定_。 A.地下水质现状 B.潜水水位 C.潜水流向 D.承压含水层与潜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分数:2.00)A. B. C.D.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利用地下水井进行相应的水文、水质监测的分析。由于潜水井只有 2口,无法确定潜水流向。仅有水位也无法确定承压含水层与潜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还必须通过对隔水层岩性的分析,是否是弱透水层。32.区域地下水水量均衡域应考虑的因素有_。 A.地下水类型 B.均衡要素 C.水文地质参数 D.均衡期(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下水水量均衡域应考虑的因素。区域地下水水量均衡域应考虑的因素有:均衡区(包括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参数)、均衡要素、均衡期。33.关于包气带防污性能,说法正确的有_。 A.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渗透系数 K越大,防污染性能越差 B.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粗,渗透系数 K越大,防污染性能越差 C.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粗,渗透系数 K越小,防污染性能越好 D.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