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85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86429       资源大小:103.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85及答案解析.doc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8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100.00)1.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 S-P 模式如下: c=c 0 exp(-k 1 x/86 400u) D=k 1 c 0 /(k 2 -k 1 )exp(-k 1 x/86 400u)-exp(-k 2 /86 400u)+D 0 exp(-k 2 /86 400u) 该模式适合于河流_。(分数:2.00)A.COD、BOD 水质预测B.BOD-DO 水质预测C.流动为恒定流D.流动为非恒定流2.通过实测水文水质资料建立河流稳态水质数学模型后,预测排污对河流水质影响时

    2、还需要确定_。(分数:2.00)A.拟预测的排污状况B.设计水文条件C.水质数学模型参数D.边界条件3.建设项目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在导则中要求“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的各阶段均应_”。(分数:2.00)A.选择相同的预测水质参数B.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C.考虑拟采用的预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D.考虑拟采用的预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尽量相同4.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按其输移、衰减特点以及预测模式,划分为持久性污染物、_、热。(分数:2.00)A.重金属B.非持久性污染物C.有害有毒污染物

    3、D.酸和碱5.利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方程进行河流水质预测时,对于有支流汇入情形的一般可以_。(分数:2.00)A.在汇入处分段进行预测B.忽略支流的影响C.将支流作为点源处理D.单独预测支流的水质6.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 S-P 模式如下: (分数:2.00)A.BOD-DOB.COD 连续稳定点源C.BOD 连续稳定点源D.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7.在应用潮汐河口一维潮(周)平均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模型中的纵向离散系数取值_。(分数:2.00)A.与潮汐河口一维动态水质模型中的纵向离散系数相同B.应采用潮平均的纵向离散系数C.与高潮平均、低潮平均预测时采用的纵向离散系数相同D.是单向河流中的纵向

    4、离散系数两倍8.利用以多组实测水文水质数据建立的低流量河流 BOD-DO 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确定_。(分数:2.00)A.废水排放量B.废水中的 BOD5 浓度C.废水中的 DO 浓度D.BOD5 耗氧系数 K1E.上游来水流量和 BOD5、DO 浓度9.建立一个能预测逐月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型,至少需要收集_。(分数:2.00)A.受纳水体逐日的水文水质数据B.受纳水体逐月的水文水质数据C.污染源年平均统计数据D.污染源月平均统计数据10.某拟建项目废水排放量 2.210 4 t/d,COD 浓度 120mg/L。已知河流上游枯水期平均流量 11m 3 /s,河流断面 COD 平均浓度

    5、 27.5mg/L。在拟建项目排污口下游 6km 有一支流汇入,其枯水期平均流量 1.0m 3 /s,COD 平均浓度 39.5mg/L。从排污口上游 8km 至下游 5km 河段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区(COD30mg/L),排污口下游 5km 河段功能为农业用水区(COD40mg/L)。按一维稳态河流计算,忽略 COD 综合衰减,评价河段 COD 浓度_。(分数:2.00)A.达标B.未达标C.在一般工业用水区达标,农业用水区未达标D.在一般工业用水区未达标,农业用水区达标11.河流水质基本方程 (分数:2.00)A.溶解态污染物B.恒定均匀流C.混合过程段D.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的污染物E

    6、.吸附态污染物12.湖泊、水库中水的混合方式可分为紊动混合和对流混合。其中,紊动混合主要是由_产生的。(分数:2.00)A.风力作用B.水力坡度作用C.湖、库水密度差异D.气温变化13.某地的 A、B 两家企业,A 厂的废水排放量为 2.010 4 t/d,COD 浓度为 220mg/L。B 厂的废水排放量为 1.010 4 t/d,COD 浓度为 150mg/L。两厂排污口隔河相对。已知受纳河流设计枯水流量为 9m 3 /s,上游来水 COD 为 25.0mg/L,下游无支流和其他污染源汇入。排放口至下游 5km 为一般工业用水区(COD30mg/L),排放口下游 5km 至 15km 为农

    7、业用水区(COD40mg/L)。两厂适用的 COD 排放标准均为150mg/L。在现有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下,按一维稳态河流计算,忽略 COD 综合衰减,排放口下游 5km 处河流 COD 浓度为_。(分数:2.00)A.28.2mg/LB.29.6mg/LC.31.5mg/LD.32.0mg/L14.根据上题题意和结果,排放口下游 15km 长河段还可利用的 COD 水环境容量为_。(分数:2.00)A.5.9t/dB.11.4t/dC.15.9t/dD.21.2t/d15.用于河流水预测的 S-P 模式如下: (分数:2.00)A.BOD-DOB.BOD 连续稳定点源C.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D

    8、.光合作用可以忽略的河流16.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耗氧系数 K 1 估值时,需要_等数据。(分数:2.00)A.河段流量B.河段断面平均面积C.两点间距离D.两点的实测浓度17.某北方河流,冬季及夏季模拟时段流量相同,己知氨氮冬季耗氧速率 K 1W ,确定夏季模拟氨氮耗氧速率 K 1S 时,可_。(分数:2.00)A.近似采用 K1SK1WB.根据温度修正式,使 K1SK1WC.重新测定 K1SD.取 K1SK1W18.出现热内边界层时,需要有_等条件。(分数:2.00)A.向岸流B.水、陆温度差异较大C.陆地与大面积水域交界D.离岸流19.进行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确定_等。(分数:2.0

    9、0)A.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B.拟建项目的排污状况C.设计水文条件D.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20.某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 250m 3 /s,在流经城区河段拟建一集装箱货运码头,在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中需关注的内容应包括_。(分数:2.00)A.集中供水水源地B.洄游性鱼类C.浮游生物D.局地气候21.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可以用来预测_条件下的河流水质状况。(分数:2.00)A.稳定点源排放B.暴雨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排放C.非正常工况排放D.设计水文22.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 K 1 估值时,需要监测 A、B 两点的_等参数。(分数:2.00)A.BOD 浓度B.氨氮浓度C.流速D.水温23.均匀河段

    10、事故排放水质评价时,可利用的流速(u)关系式有_。(分数:2.00)A.u=u(x)B.u=u(x,t)C.u=u(t)D.u=常数24.进行河流稳态水质模拟预测必须确定_。(分数:2.00)A.污染物排放位置、排放强度B.水文条件C.受纳水体背景浓度D.水质模型参数值E.初始条件25.预测可降解污染物浓度分布时,河口一维水质稳态模型与河流一维水质稳态模型相比,其主要差别有_。(分数:2.00)A.河口模型的自净能力可忽略B.河口模型的纵向离散作用不可忽略C.河口模型采用河段潮平均流量D.河口模型的稀释能力可忽略26.水力滞留时间是_水文调查应获取的重要参数。(分数:2.00)A.河流B.水库

    11、C.海湾D.湖泊27.在己知河流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确定断面平均流速的可选方法有_。(分数:2.00)A.水位与流量、断面面积关系曲线法B.水力学公式法C.浮标测流法D.实测河宽、水深计算法28.排入河流水体的废水和河水的混合程度,与_有关。(分数:2.00)A.排放口的特性B.河流流动状况C.废水的色度D.河水与废水的温差29.一维潮平均水质方程 (分数:2.00)A.光合B.离散C.推移D.降解30.利用一维水质模型预测非持久性污染物事故排放对下游河段的影响,需确定的基本参数有_。(分数:2.00)A.降解系数B.纵向离散系数C.横向混合系数D.垂向扩散系数31.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 K

    12、 1 估值时,需要监测上、下游两点的_。(分数:2.00)A.BOD 浓度B.COD 浓度C.流速D.水温32.在流动缓慢的地表水体中,影响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直接因素有_。(分数:2.00)A.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B.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水体的紊动扩散能力D.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33.某河流控制断面的上游河段有甲、乙两个污染源,设计流量下控制断面的增量浓度可由甲、乙两个源的排放负荷与断面浓度线性响应关系简单线性叠加得到,其前提条件有_。(分数:2.00)A.排污水量与河流设计流量相比可忽略B.污染物符合一级降解规律C.污染物符合二级降解规律D.污染物为难降解化学物质34.利用一维

    13、水质模型预测持久性污染物事故排放对下游河段的影响,需确定的基本参数有_。(分数:2.00)A.降解系数B.纵向离散系数C.河流流速D.垂向扩散系数35.利用河流 BOD-DO 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确定上游来水流量、废水排放量和 BOD 5 浓度,以及_。(分数:2.00)A.上游来水 BOD5 浓度B.上游来水 DO 浓度C.BOD5 耗氧系数D.大气复氧系数36.项目河流水环境风险评价采用一维瞬时源动态模型,预测瞬时排放的保守污染物形成的浓度变化过程需要选用的参数有_。(分数:2.00)A.污染物降解系数B.河流径流量C.污染物排放量D.纵向离散系数37.河口一维潮平均水质模型不能忽略纵

    14、向离散项的原因,可解释为_。 A海水参与了混合稀释 B涨落潮导致混合作用增强 C0“Connor 数 (分数:2.00)A.B.C.D.38.排污口形成的混合区出现在排污口的两侧(或上、下游),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水体包括_。(分数:2.00)A.山区河流B.湖泊C.感潮河段D.海湾39.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河流中氨氮浓度分布,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_。(分数:2.00)A.河流过水断面面积B.污水排放量、氨氮排放浓度C.氨氮一阶动力学反应速率D.河流流量、河流氨氮背景浓度40.关于纵向离散系数 D L 与横向混合系数 M y 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断面完全混合均匀长度主要取决于

    15、MyB.同一河段同一流态下,DL 与 My 成反比C.DL 反映由于断面内流速不均导致的分散混合能力D.My 反映由于紊动扩散及垂向流速不均导致的分散混合能力41.关于河流复氧系数 K 2 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复氧系数 K2 与温度相关B.复氧系数 K2 与平均水深正相关C.复氧系数 K2 与平均流速正相关D.复氧系数 K2 与水面分子扩散系数相关42.应用一维潮平均水质解析模式预测非持久性污染物河口浓度分布,所需的数据及参数有_。(分数:2.00)A.潮平均流量或流速B.潮平均纵向离散系数C.一阶衰减系数D.横向混合系数43.某河段控制断面上游拟新增两个稳定排放源 W

    16、1 、W 2 。规划允许两个新增源在该断面 COD 浓度增量限值为 0.5mg/L。若设计水文条件下,W 1 、W 2 在该断面的单位负荷响应系数分别为 a 1 =0.02 和 (分数:4.00)A.方案 1 W1:12.5kg/d,W2:25.0kg/dB.方案 2 W1:20.0kg/d,W2:10.0kg/dC.方案 3 W1:25.0kg/d,W2:1.0kg/dD.方案 4 W1:4.0kg/d,W2:40.0kg/d44.地表水质模拟影响预测中,需确定的参数和条件有_。(分数:4.00)A.受纳水体背景浓度B.设计水文条件C.水质模型参数D.污染源的排放方式45.为解决某河流溶解氧

    17、超标严重的问题,可削减的污染物有_。(分数:4.00)A.总砷B.氨氮C.BOD5D.氰化物46.用两点法估算河流的一阶降解系数,需要测定的基本数据有_。(分数:4.00)A.两断面的浓度B.两断面的间距C.两断面之间的平均流速D.两断面间的平均河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8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100.00)1.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 S-P 模式如下: c=c 0 exp(-k 1 x/86 400u) D=k 1 c 0 /(k 2 -k 1 )exp(-k 1 x/86 400u)-exp(-k 2 /86 400u)+

    18、D 0 exp(-k 2 /86 400u) 该模式适合于河流_。(分数:2.00)A.COD、BOD 水质预测B.BOD-DO 水质预测 C.流动为恒定流 D.流动为非恒定流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S-P 模式的适用条件。关键是要预测 DO。该模式适合于河流 BOD-DO 水质预测、流动为恒定流。2.通过实测水文水质资料建立河流稳态水质数学模型后,预测排污对河流水质影响时还需要确定_。(分数:2.00)A.拟预测的排污状况 B.设计水文条件 C.水质数学模型参数 D.边界条件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质预测条件的确定。关键要抓住内部与外部条件,考生务必理解记忆,案例分析考试经常涉及。预测

    19、条件的确定: (1)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按照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和建设项目外排污水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特性,确定相应水期及环境水文条件下的水质状况及水质预测因子的背景浓度,一般采用环评实测水质成果数据或者利用收集到的现有水质监测资料数据。 (2)拟预测的排污状况。一般分废水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和不正常排放(或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两种排放情况均需确定污染物排放源强以及排放位置和排放方式。 (3)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多个阶段。对于内陆水体,自净能力最小的时段一般为枯水期,个别水域由于面源污染严重也可能在丰水期;对于北方河流,冰封期的自净

    20、能力很小,情况特殊。在进行预测时需要确定拟预测时段的设计水文条件,如河流十年一遇连续 7 天枯水流量,河流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等。 (4)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在利用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根据建模、验模的工作程序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数值。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方法有实验测定法、经验公式估算法、模型实测法、现场实测法等。对于稳态模型,需要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对于动态模型或模拟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等,还需要确定初始条件。3.建设项目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在导则中要求“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的各阶段均应_”。(分数:2.00)A.选择相同的预测水质参数B.

    21、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 C.考虑拟采用的预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 D.考虑拟采用的预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尽量相同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设项目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关键要理解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的各阶段的污染因子不同。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考虑拟采用的预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决定其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4.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按其输移、衰减特点以及预测模式,划分为持久性污染物、_、热。(分数:2.00)A.重金属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有害

    22、有毒污染物D.酸和碱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污染物的分类。污染物分为四类。重金属属于持久性污染物,有害有毒污染物一般属于非持久性污染物和持久性污染物,要视其是否可降解。5.利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方程进行河流水质预测时,对于有支流汇入情形的一般可以_。(分数:2.00)A.在汇入处分段进行预测 B.忽略支流的影响C.将支流作为点源处理 D.单独预测支流的水质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质预测条件的概化。关键要抓住支流的影响。由于可以将支流作为点源处理,在汇入处分段进行预测,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不能忽略支流的影响,也无必要单独预测支流的水质。考生务必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6.用于河流水质预测的 S

    23、-P 模式如下: (分数:2.00)A.BOD-DO B.COD 连续稳定点源C.BOD 连续稳定点源 D.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S-P 模式的适用条件。关键是预测 BOD-DO,由于光合作用对水体中水生植物至关重要,其对污染水体有降解作用,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才有 K 1 。7.在应用潮汐河口一维潮(周)平均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模型中的纵向离散系数取值_。(分数:2.00)A.与潮汐河口一维动态水质模型中的纵向离散系数相同B.应采用潮平均的纵向离散系数 C.与高潮平均、低潮平均预测时采用的纵向离散系数相同D.是单向河流中的纵向离散系数两倍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潮汐

    24、河口一维潮(周)平均水质模型的纵向离散系数取值。关键是应采用潮周平均的等效纵向离散系数,包括了高潮与低潮;高潮平均、低潮平均为潮平均值。8.利用以多组实测水文水质数据建立的低流量河流 BOD-DO 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确定_。(分数:2.00)A.废水排放量 B.废水中的 BOD5 浓度 C.废水中的 DO 浓度 D.BOD5 耗氧系数 K1 E.上游来水流量和 BOD5、DO 浓度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S-P 模式水质预测条件的确定。关键要抓住内部与外部条件,另外废水中 DO浓度主要计算溶解氧亏值。考生务必理解,见下说明。 9.建立一个能预测逐月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型,至少需要收集

    25、_。(分数:2.00)A.受纳水体逐日的水文水质数据B.受纳水体逐月的水文水质数据 C.污染源年平均统计数据D.污染源月平均统计数据 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水质数学模型预测条件的确定。关键是预测时段的源强和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需要相对应。建立一个能预测逐月水质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型,至少需要收集受纳水体逐月的水文水质数据和污染源月平均统计数据。10.某拟建项目废水排放量 2.210 4 t/d,COD 浓度 120mg/L。已知河流上游枯水期平均流量 11m 3 /s,河流断面 COD 平均浓度 27.5mg/L。在拟建项目排污口下游 6km 有一支流汇入,其枯水期平均流量 1.0m 3 /s,

    26、COD 平均浓度 39.5mg/L。从排污口上游 8km 至下游 5km 河段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区(COD30mg/L),排污口下游 5km 河段功能为农业用水区(COD40mg/L)。按一维稳态河流计算,忽略 COD 综合衰减,评价河段 COD 浓度_。(分数:2.00)A.达标 B.未达标C.在一般工业用水区达标,农业用水区未达标D.在一般工业用水区未达标,农业用水区达标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水质零维模式计算及达标评价。忽略 COD 综合衰减即为零维模式,拟建项目排污口处河流初始 COD 浓度为:(2.210 4 120+1124606027.5)/(2.210 4 +11246060)

    27、=29.6(mg/L);拟建项目排污口下游 6km 支流汇入处河流初始 COD 浓度为(97.2410 4 29.6+124606039.5)/(97.2410 4 +1246060)=30.4(mg/L)。其实只要计算第一步,第二步可直接判断,因为支流 COD 平均浓度 39.5mg/L40mg/L。11.河流水质基本方程 (分数:2.00)A.溶解态污染物 B.恒定均匀流 C.混合过程段D.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的污染物 E.吸附态污染物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维河流水质基本方程的适用条件。河流水质基本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恒定均匀流、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的污染物、吸附态污染物。混合过

    28、程段适用于二维河流水质基本方程。方程关键要抓住流速“恒定和污染物浓度只在纵向上分布,k 可以是 k 1 、k 3 或 k 1 +k 3 。12.湖泊、水库中水的混合方式可分为紊动混合和对流混合。其中,紊动混合主要是由_产生的。(分数:2.00)A.风力作用 B.水力坡度作用 C.湖、库水密度差异D.气温变化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水库的环境水文特征。关键是要理解紊动混合的概念,由水流的脉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称紊动扩散。对流混合是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的迁移随水流输移,故湖泊、水库的对流混合是由于湖、库水密度差异造成水流流动所致。13.某地的 A、B 两家企业,A 厂的废水排放量为 2.010

    29、 4 t/d,COD 浓度为 220mg/L。B 厂的废水排放量为 1.010 4 t/d,COD 浓度为 150mg/L。两厂排污口隔河相对。已知受纳河流设计枯水流量为 9m 3 /s,上游来水 COD 为 25.0mg/L,下游无支流和其他污染源汇入。排放口至下游 5km 为一般工业用水区(COD30mg/L),排放口下游 5km 至 15km 为农业用水区(COD40mg/L)。两厂适用的 COD 排放标准均为150mg/L。在现有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下,按一维稳态河流计算,忽略 COD 综合衰减,排放口下游 5km 处河流 COD 浓度为_。(分数:2.00)A.28.2mg/LB.29

    30、.6mg/L C.31.5mg/LD.32.0mg/L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水质零维模式计算。忽略 COD 综合衰减即为零维模式,排放口处河流初始COD 浓度为:(3.010 4 150+924606025)/(3.010 4 +9246060)=29.6(mg/L)。14.根据上题题意和结果,排放口下游 15km 长河段还可利用的 COD 水环境容量为_。(分数:2.00)A.5.9t/d B.11.4t/dC.15.9t/dD.21.2t/d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 COD 水环境容量的简单计算。排放口下游 15km 长河段还可利用的 COD 水环境容量为: (3.010 4 +9246

    31、060)4010 -6 -(2.010 4 220+1.010 4 150+924606025)10 -6 =5.9(t/d)。15.用于河流水预测的 S-P 模式如下: (分数:2.00)A.BOD-DO B.BOD 连续稳定点源 C.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 D.光合作用可以忽略的河流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S-P 模式的适用条件。显而易见,关键是预测 BOD-DO,光合作用显著的河流才有 K 1 。16.采用两点法对河流进行耗氧系数 K 1 估值时,需要_等数据。(分数:2.00)A.河段流量 B.河段断面平均面积 C.两点间距离 D.两点的实测浓度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采用两点法对河流

    32、进行耗氧系数 K 1 估值的方法。其关键是要得出河流流速u,可从河段流量除以河段断面平均面积得到。另外,从其公式 17.某北方河流,冬季及夏季模拟时段流量相同,己知氨氮冬季耗氧速率 K 1W ,确定夏季模拟氨氮耗氧速率 K 1S 时,可_。(分数:2.00)A.近似采用 K1SK1WB.根据温度修正式,使 K1SK1W C.重新测定 K1S D.取 K1SK1W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耗氧系数 K 1 估值的方法。由于夏季温度高,应见下修正,K 1S K 1W 。其受水温影响,温度越高耗氧系数越大,其按温度修正式见 K 1 、K 2 的温度校正。 K 1 或 2(t) =K 1 或 2(20)

    33、 (t-20) 温度常数 的取值范围:对 K 1 ,=1.021.06,一般取 1.047;对 K 2 ,=1.0151.047,一般取1.024。18.出现热内边界层时,需要有_等条件。(分数:2.00)A.向岸流 B.水、陆温度差异较大 C.陆地与大面积水域交界 D.离岸流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出现热内边界层时的条件。离岸流正相反。出现热内边界层时,需要有水陆温度差异较大、陆地与大面积水域交界、向岸流,如海边、湖边在夜晚时会出现。19.进行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确定_等。(分数:2.00)A.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 B.拟建项目的排污状况 C.设计水文条件 D.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 解析

    3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进行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确定的资料。重要知识点。考生务必理解记忆,在案例分析考试中经常出现。进行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确定拟建项目的排污状况、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设计水文条件、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河流参数等。20.某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 250m 3 /s,在流经城区河段拟建一集装箱货运码头,在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中需关注的内容应包括_。(分数:2.00)A.集中供水水源地 B.洄游性鱼类 C.浮游生物 D.局地气候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中需关注的内容。需关注的内容无局地气候,在大型水库项目中才考虑。需关注的内容应包括集中供水水源地、洄游性鱼类、

    35、浮游生物等生态敏感对象。21.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可以用来预测_条件下的河流水质状况。(分数:2.00)A.稳定点源排放 B.暴雨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排放C.非正常工况排放D.设计水文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稳定点源排放、在设计水文条件下的河流水质状况。非点源和非稳态为动态条件,均不适用。22.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 K 1 估值时,需要监测 A、B 两点的_等参数。(分数:2.00)A.BOD 浓度 B.氨氮浓度C.流速 D.水温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 K 1 估值需要的参数。耗氧系数 K 1 与氨氮浓度不相

    36、关。需要监测 A、B 两点的 BOD 浓度、流速等,水温校正耗氧系数 K 1 。23.均匀河段事故排放水质评价时,可利用的流速(u)关系式有_。(分数:2.00)A.u=u(x)B.u=u(x,t)C.u=u(t)D.u=常数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均匀河段的流速(u)关系式。u 必须为常数,不然就无解析解了。24.进行河流稳态水质模拟预测必须确定_。(分数:2.00)A.污染物排放位置、排放强度 B.水文条件 C.受纳水体背景浓度 D.水质模型参数值 E.初始条件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河流稳态水质模拟预测的条件。初始条件是对于动态模型的条件。稳态模型还需要水质边界条件。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

    37、条件(或初始条件):在利用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根据建模、验模的工作程序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数值。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方法有实验测定法、经验公式估算法、模型实测法、现场实测法等。对于稳态模型,需要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对于动态模型或模拟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等,还需要确定初始条件。25.预测可降解污染物浓度分布时,河口一维水质稳态模型与河流一维水质稳态模型相比,其主要差别有_。(分数:2.00)A.河口模型的自净能力可忽略B.河口模型的纵向离散作用不可忽略 C.河口模型采用河段潮平均流量 D.河口模型的稀释能力可忽略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口一维水质稳态模型与河流一维水质稳态

    38、模型的差别。河口模型的自净能力、稀释能力均不可忽略。河口模型的纵向离散作用较强不可忽略,河口模型采用河段潮平均流量。26.水力滞留时间是_水文调查应获取的重要参数。(分数:2.00)A.河流B.水库 C.海湾D.湖泊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力滞留时间的概念,实际考查水库、湖泊零维水质模型的参数。由于水库、湖泊的水量交换,一般均以水力停留时间来表述,考生最好理解。27.在己知河流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确定断面平均流速的可选方法有_。(分数:2.00)A.水位与流量、断面面积关系曲线法 B.水力学公式法 C.浮标测流法D.实测河宽、水深计算法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由于是

    39、在已知河流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只能是计算方法;后两种是现场实测法。河流断面流速计算: 设计断面平均流速是指与设计流量相对应的断面平均流速,工作中计算断面平均流速时会碰见三种情况。 实测流量资料较多时,一般如果有 1520 次或者更多的实测流量资料,就能绘制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而且当它们均呈单一曲线时,就可根据这组曲线由设计流量推求相应的断面平均流速。 由于实测流量资料较少或缺乏不能获得三条曲线时,可通过水力学公式计算。 用公式计算。28.排入河流水体的废水和河水的混合程度,与_有关。(分数:2.00)A.排放口的特性 B.河流流动状况 C.废水的色度D.河水与废水的温差解析:

    40、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其主要取决于排放口的特性和河流流动状况,与污水特性无关。另外,从河流排污混合过程段的长度公式29.一维潮平均水质方程 (分数:2.00)A.光合B.离散 C.推移 D.降解 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对一维潮平均水质方程参数的理解。关键是要理解一维潮平均水质方程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光合反映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反映的有推移(U)、离散(E x )、降解(K)等过程。30.利用一维水质模型预测非持久性污染物事故排放对下游河段的影响,需确定的基本参数有_。(分数:2.00)A.降解系数 B.纵向离散系数 C.横向混合系数D.垂向扩散系数解析:解析 本题主

    41、要考查一维水质模型预测非持久性污染物事故排放需确定的基本参数。显然是降解系数和纵向离散系数。横向混合系数为二维参数,垂向混合系数为三维参数。31.采用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 K 1 估值时,需要监测上、下游两点的_。(分数:2.00)A.BOD 浓度 B.COD 浓度C.流速 D.水温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点法进行耗氧系数 K 1 估值需要的参数。显然,COD 浓度不需要。水温校正耗氧系数 K 1 。32.在流动缓慢的地表水体中,影响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直接因素有_。(分数:2.00)A.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B.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水体的紊动扩散能力D.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

    42、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影响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直接因素。水体的紊动扩散能力虽然也影响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但其主要是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不是直接因素,而是间接因素。33.某河流控制断面的上游河段有甲、乙两个污染源,设计流量下控制断面的增量浓度可由甲、乙两个源的排放负荷与断面浓度线性响应关系简单线性叠加得到,其前提条件有_。(分数:2.00)A.排污水量与河流设计流量相比可忽略 B.污染物符合一级降解规律C.污染物符合二级降解规律D.污染物为难降解化学物质 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对排放负荷与断面浓度线性响应关系的理解。由于污染物一级降解规律、二级降解规律不符合线性响应关系,只有污染

    43、物为难降解化学物质,降解系数为零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简单线性叠加。34.利用一维水质模型预测持久性污染物事故排放对下游河段的影响,需确定的基本参数有_。(分数:2.00)A.降解系数B.纵向离散系数 C.河流流速 D.垂向扩散系数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一维水质模型预测持久性污染物事故排放的参数。显而易见,持久性污染物的降解系数为零,无垂向扩散系数。35.利用河流 BOD-DO 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确定上游来水流量、废水排放量和 BOD 5 浓度,以及_。(分数:2.00)A.上游来水 BOD5 浓度 B.上游来水 DO 浓度 C.BOD5 耗氧系数 D.大气复氧系数 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考

    44、查 S-P 模型的参数。本题为高频考点,考生务必理解记忆。利用河流 BOD-DO 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确定上游来水流量、废水排放量和 BOD 5 浓度,以及上游来水 BOD 5 浓度、上游来水 DO 浓度、BOD 5 耗氧系数、大气复氧系数。36.项目河流水环境风险评价采用一维瞬时源动态模型,预测瞬时排放的保守污染物形成的浓度变化过程需要选用的参数有_。(分数:2.00)A.污染物降解系数B.河流径流量 C.污染物排放量 D.纵向离散系数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维瞬时源动态模型需要选用的参数。显然,保守污染物不需要污染物降解系数。另外,关键需要流速 u。37.河口一维潮平均水质模型不能

    45、忽略纵向离散项的原因,可解释为_。 A海水参与了混合稀释 B涨落潮导致混合作用增强 C0“Connor 数 (分数:2.00)A.B. 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口一维潮平均水质模型不能忽略纵向离散项的原因。 通常称为O“Connor 数,用 n 表示。在内陆河流,n00.05,在潮汐河流中,一般地,n1.0 或更大。对于非保守性物质,完全混合的稀释度与 n 值有关;若 n=0.75,则 在潮汐河流中,由潮区界向下至河口,纵向离散系数38.排污口形成的混合区出现在排污口的两侧(或上、下游),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水体包括_。(分数:2.00)A.山区河流B.湖泊 C.感潮河段 D.海湾 解

    46、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排污口形成的混合区出现在排污口两侧的水体。由于山区河流是单向流,混合区不可能出现在排污口的两侧。39.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河流中氨氮浓度分布,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_。(分数:2.00)A.河流过水断面面积 B.污水排放量、氨氮排放浓度 C.氨氮一阶动力学反应速率 D.河流流量、河流氨氮背景浓度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河流中氨氮浓度分布需要的基础数据。显然,全部都有,关键是用河流过水断面面积为了求流速。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应用条件和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稳态,忽略纵向离散作用,一阶动力反应速率,河流无侧旁入流,河流横断面面积为常数,上游来流量,上游来流水质

    47、浓度,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浓度。40.关于纵向离散系数 D L 与横向混合系数 M y 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断面完全混合均匀长度主要取决于 MyB.同一河段同一流态下,DL 与 My 成反比C.DL 反映由于断面内流速不均导致的分散混合能力 D.My 反映由于紊动扩散及垂向流速不均导致的分散混合能力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纵向离散系数 D L 与横向混合系数 M y 的理解。断面完全混合均匀长度主要取决于河宽、排污口位置、水深等,从河流排污混合过程段的长度公式可以得知。D L 与 M y 无比例关系,M y 与垂向流速无关,与河流水深、流速以及河道不规则性有关。41.关于河流复氧系数 K 2 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复氧系数 K2 与温度相关 B.复氧系数 K2 与平均水深正相关C.复氧系数 K2 与平均流速正相关 D.复氧系数 K2 与水面分子扩散系数相关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河流复氧系数 K 2 的理解。复氧系数 K 2 的单独估值方法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法,其中常用的有欧一道公式、欧文斯等人经验式、丘吉尔经验式。从这些经验式的表达式中可以得出,复氧系数 K 2 和平均流速正相关,复氧系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8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