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 126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采用_(分数:3.00)A.叠图法B.指数法C.网络法D.矩阵法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类建设项目一级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为_ A.20km 2 B.20km 2 C.30km 2 D.50km 2(分数:3.00)A.B.C.D.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_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
2、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分数:3.00)A.类和类建设项目B.类建设项目C.类建设项目D.类建设项目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当评价区面积大于_时,每增加_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个点/层。 A.50km2;15km 2 B.100km2;15km 2 C.100km2;20km 2 D.50km2;20km 2(分数:3.00)A.B.C.D.5.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分为_时段评价。(分数:3.00)A.施工期、运行期B.运行期、检测期C.施工期、处理期D.运行近期、运行远期
3、6.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_(分数:3.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7.关于环境噪声的限值,2 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和夜间的限值分别为_(分数:3.00)A.55dB(A)、45dB(A)B.60dB(A)、50dB(A)C.50dB(A)、40dB(A)D.65dB(A)、55dB(A)8.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_dB(A)。(分数:3.00)A.10B.15C.20D.25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时,在_,应做专题调查。(分数:3.00)A.项目投资额较大时B.项目评价
4、范围较大时C.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D.项目评价等级大于二级以上时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影响区域生态背景的调查,如涉及_,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和保护要求等。(分数:3.00)A.特殊生态敏感区B.居住区C.文教区D.行政办公卫生区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称为_(分数:3.00)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景观生态学法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
5、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_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分数:3.00)A.修复B.补偿C.避让D.重建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为_(分数:3.00)A.贡献值B.背景值C.预测值D.叠加值14.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城市康复疗养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限值分别是_(分数:3.00)A.55dB(A)、45dB(A)B.65dB(A)、55dB(A)C.50dB(A)、40dB(A)D.60dB(A)、50dB(A)15.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在一般户外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6、时,如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_高度处。(分数:3.00)A.1.0mB.1.5mC.1.21.5mD.1.2m16.根据工业企业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_时,厂界环境噪声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并将相应噪声限值减_作为评价依据。(分数:3.00)A.1.5m;10dB(A)B.1.0m;10dB(A)C.1.0m;5dB(A)D.2.0m;5dB(A)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建筑施工噪声,一般以_为评价量。(分数:3.00)A.最大 A声级B.A声级C.声功率级D.A计权声功率级18.根据环境影响
7、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一般布设在_处。(分数:3.00)A.机场场界B.机场跑道C.机场巡迹线D.主要敏感目标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声环境三级评价工作要求,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_(分数:3.00)A.给出最终降噪效果B.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C.进行达标分析D.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20.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根据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评价分别由_图件构成。(分数:3.00)A.15份、10 份、8 份B.9份、7 份、4 份C.10份、8 份、6 份D.12份、10 份、7 份2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
8、11)适用于_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分数:3.00)A.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B.抢修施工过程中C.抢险施工过程中D.一般22.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某电影院附近 10m处有一所医院,则该电影院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_(分数:3.00)A.55dB(A)、45dB(A)B.50dB(A)、40dB(A)C.60dB(A)、50dB(A)D.65dB(A)、55dB(A)2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适用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下列不属于该范围内的有_(分数:3.00)A.自然保护区B
9、.经济技术开发区C.边境经济合作区D.高新技术开发区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_(分数:3.00)A.区域可持续发展B.区域的生态敏感性C.生态完整性D.生态功能性25.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开发区对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析,提出_与减缓措施。(分数:3.00)A.替代方案B.治理方案C.改进方案D.防治对策26.下列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的有_(分数:3.00)A.科学、客观、公正原则B.实用性原则C.早期介入原则D.整体性原则27.根据规
10、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调查中,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指导原则,但不宜提出_原则。(分数:3.00)A.全面性B.针对性C.超前性D.可行性28.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总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_(分数:3.00)A.电化学探头法B.稀释与接种法C.钼酸铵分光光度法D.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29.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背景噪声值比噪声测量值_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分数:3.00)A.低 5dB(A)B.低 10dB(A)C.高 5dB(A)D.高 10dB(A)30.依据工业
11、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某企业空压机房邻近厂界,评价该处厂界环境噪声测量结果时,必须采用的评价量是_(分数:3.00)A.昼间、夜间声压级和昼间、夜间最大 A声级B.昼间、夜间等效连续 A声级和夜间最大 A声级C.昼间、夜间等效连续 A声级和昼间最大 A声级D.昼间、夜间倍频带声压级和昼间、夜间最大 A声级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60.00)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应从_等层次进行。(分数:6.00)A.企业B.国家C.区域D.行业32.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下列可模拟为点源
12、的有_(分数:6.00)A.渣场B.烟囱C.集气筒D.屋顶天窗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6.00)A.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B.一级、二级、三级评价都应选择大气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C.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D.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计算其评价等级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3、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_(分数:6.00)A.在 70%以上工况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B.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C.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账”D.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线源调查的内容包括_(分数:6.00)A.平均车速,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B.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C.街道街谷高度D.各种车型排气口高度3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监测制度的叙述,错误的
14、有_(分数:6.00)A.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5天有效数据B.监测时应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C.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D.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 8小时浓度值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地面气象常规观测的内容有_(分数:6.00)A.风速B.湿球温度C.低云量D.时间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AERMOD 模式包括_预处理模式。(分数:6.00)A.AERCAT地形B.AERMAP地形C.AERMET污染源D.AERMET气象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
15、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一级、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件。(分数:6.00)A.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B.气象观测资料文件C.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D.污染源调查清单40.下列关于大气污染源排放速率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6.00)A.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B.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C.一类区禁止新、扩、改建污染源D.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新污染源的一级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 126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90.00)1.根据环境影响
16、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采用_(分数:3.00)A.叠图法B.指数法C.网络法D.矩阵法 解析: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般可采用矩阵法。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类建设项目一级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为_ A.20km 2 B.20km 2 C.30km 2 D.50km 2(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见下表。 评价等级 调查评价范围/km 2 一级 50 二级 2050 三级 20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_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
17、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分数:3.00)A.类和类建设项目B.类建设项目C.类建设项目 D.类建设项目解析:解析 类建设项目主要是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当评价区面积大于_时,每增加_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个点/层。 A.50km2;15km 2 B.100km2;15km 2 C.100km2;20km 2 D.50km2;20km 2
18、(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7个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 100km 2 时,每增加 15km 2 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个点/层。5.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分为_时段评价。(分数:3.00)A.施工期、运行期 B.运行期、检测期C.施工期、处理期D.运行近期、运行远期解析:解析 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 2个时段评价。6.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_(分数:3.00)A.一级B.二级C.三级 D.四级解析:解析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7
19、.关于环境噪声的限值,2 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和夜间的限值分别为_(分数:3.00)A.55dB(A)、45dB(A)B.60dB(A)、50dB(A) C.50dB(A)、40dB(A)D.65dB(A)、55dB(A)解析:解析 相关信息见下表。 环境噪声限值 单位:dB(A) 时段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0类 50 40 1类 55 45 2类 60 50 3类 65 55 4a类 70 55 4类 4b类 70 60 8.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_dB(A)。(分数:3.00)A.10B.15 C.20D
20、.25解析:解析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夜间限值为 55dB(A),夜间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超过 15dB(A)。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时,在_,应做专题调查。(分数:3.00)A.项目投资额较大时B.项目评价范围较大时C.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 D.项目评价等级大于二级以上时解析:解析 在做生态现状调查时,若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应做专题调查。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影响区域生态背景的调查,如涉及_,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和保护要求等。(分数:3.
21、00)A.特殊生态敏感区 B.居住区C.文教区D.行政办公卫生区解析:解析 对影响区域生态背景的调查,如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和保护要求等。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称为_(分数:3.00)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 D.景观生态学法解析:解析 生态机理分析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凡涉及
22、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_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分数:3.00)A.修复B.补偿C.避让 D.重建解析:解析 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为_(分数:3.00)A.贡献值B.背景值 C.预测值D.叠加值解析:解析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背景值是指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14.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23、2008),城市康复疗养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限值分别是_(分数:3.00)A.55dB(A)、45dB(A)B.65dB(A)、55dB(A)C.50dB(A)、40dB(A) D.60dB(A)、50dB(A)解析:解析 城市康复疗养区属于。类声环境功能区。0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限值分别是 50dB(A)、40dB(A)。15.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在一般户外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如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_高度处。(分数:3.00)A.1.0mB.1.5mC.1.21.5mD.1.2m 解析:解析 在一般户外进行环境噪声监测时,监测点可置
24、于高层建筑上;如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 1.2m高度处。16.根据工业企业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_时,厂界环境噪声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并将相应噪声限值减_作为评价依据。(分数:3.00)A.1.5m;10dB(A)B.1.0m;10dB(A) C.1.0m;5dB(A)D.2.0m;5dB(A)解析:解析 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 1.0m时,厂界环境噪声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并将相应的限值减少 10dB(A)作为评价依据。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建筑施工噪声,一般以_为评价量
25、。(分数:3.00)A.最大 A声级 B.A声级C.声功率级D.A计权声功率级解析:解析 建筑施工噪声属于非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 A声级。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一般布设在_处。(分数:3.00)A.机场场界B.机场跑道C.机场巡迹线D.主要敏感目标 解析:解析 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监测点一般布设在主要敏感目标处,测点数量根据机场飞行量及周围敏感目标情况而确定。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声环境三级评价工作要求,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_(分数:3.00)A.给出最终降噪效果B.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C.进
26、行达标分析 D.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解析:解析 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之一即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达标分析。20.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根据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评价分别由_图件构成。(分数:3.00)A.15份、10 份、8 份B.9份、7 份、4 份 C.10份、8 份、6 份D.12份、10 份、7 份解析:解析 根据评价等级的依次降低,基本图件的构成也趋于简化,一级评价由 9份图件构成,二级评价由 7份图件构成,三级评价由 4份图件构成。2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适用于_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分数
27、:3.00)A.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 B.抢修施工过程中C.抢险施工过程中D.一般解析:解析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但该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管。22.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某电影院附近 10m处有一所医院,则该电影院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_(分数:3.00)A.55dB(A)、45dB(A) B.50dB(A)、40dB(A)C.60dB(A)、50dB(A)D.
28、65dB(A)、55dB(A)解析:解析 医院属 1类声环境功能区,则该电影院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 55dB(A)、45dB(A)。2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适用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下列不属于该范围内的有_(分数:3.00)A.自然保护区 B.经济技术开发区C.边境经济合作区D.高新技术开发区解析:解析 该导则适用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及成片土地开发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
29、响,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_(分数:3.00)A.区域可持续发展B.区域的生态敏感性C.生态完整性 D.生态功能性解析:解析 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25.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开发区对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析,提出_与减缓措施。(分数:3.00)A.替代方案 B.治理方案C.改进方案D.防治对策解析:解析 开发区总体规划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之一是对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
30、析,提出替代方案与减缓措施。26.下列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的有_(分数:3.00)A.科学、客观、公正原则B.实用性原则 C.早期介入原则D.整体性原则解析:解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科学、客观、公正原则;早期介入原则;整体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2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调查中,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指导原则,但不宜提出_原则。(分数:3.00)A.全面性B.针对性C.超前性 D.可行性解析:解析 现状调查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则,有重点地进行。28.
31、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总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_(分数:3.00)A.电化学探头法B.稀释与接种法C.钼酸铵分光光度法D.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解析:解析 总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29.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背景噪声值比噪声测量值_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分数:3.00)A.低 5dB(A)B.低 10dB(A) C.高 5dB(A)D.高 10dB(A)解析:解析 对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源的测量结果,背景测量值比噪声测量值低 10dB(A)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30.依据工业企
32、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某企业空压机房邻近厂界,评价该处厂界环境噪声测量结果时,必须采用的评价量是_(分数:3.00)A.昼间、夜间声压级和昼间、夜间最大 A声级B.昼间、夜间等效连续 A声级和夜间最大 A声级 C.昼间、夜间等效连续 A声级和昼间最大 A声级D.昼间、夜间倍频带声压级和昼间、夜间最大 A声级解析:解析 空压机属突发噪声。除测量昼间、夜间等效连续 A声级外,夜间有频发、突发噪声影响时同时测量最大 A声级。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60.00)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应从_等层次进行。(分数:6.00)A.企
33、业 B.国家C.区域 D.行业 解析:解析 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32.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下列可模拟为点源的有_(分数:6.00)A.渣场B.烟囱 C.集气筒 D.屋顶天窗解析:解析 点源是指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6.00)A.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B.一级、二级、三级评价都应选择大气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
34、预测C.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D.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计算其评价等级解析:解析 一、二级评价应选择大气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B 项错误。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D 项错误。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
35、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_(分数:6.00)A.在 70%以上工况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B.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C.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账” D.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解析:解析 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1)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 3个量计算最终排
36、放量;(3)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4)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线源调查的内容包括_(分数:6.00)A.平均车速,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 B.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 C.街道街谷高度 D.各种车型排气口高度解析:解析 大气环境线源调查的内容包括:(1)线源几何尺寸,线源距地面高度,道路宽度,街道街谷高度;(2)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3)平均车速,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3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监测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有_(分数:6.00)A.每期监测时间,至
37、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5天有效数据 B.监测时应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C.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D.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 8小时浓度值 解析:解析 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7天有效数据,A 项错误;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 02、08、14、20时 4个小时质量浓度值,D 项错误。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地面气象常规观测的内容有_(分数:6.00)A.风速 B.湿球温度C.低云量 D.时间
38、 解析:解析 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包括: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 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AERMOD 模式包括_预处理模式。(分数:6.00)A.AERCAT地形B.AERMAP地形 C.AERMET污染源D.AERMET气象 解析:解析 AERMOD 包括两个预处理模式,即 AERMET气象预处理模式和 AERMAP地形预处理模式。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一级、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件。(分数:6.00)A.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 B.气象观测资料文件 C.预测模
39、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 D.污染源调查清单解析: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常见的附件包括:(1)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电子版或文本复印件);(2)气象观测资料文件(电子版),并注明气象观测数据来源及气象观测站类别;(3)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电子版),包括气象输入文件、地形输入文件、程序主控文件和预测浓度输出文件等。D 项为附表,A、B、C 三项都是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的基本附件。40.下列关于大气污染源排放速率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6.00)A.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B.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C.一类区禁止新、扩、改建污染源 D.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新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解析:解析 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